「海外」澳廢物回收產業方興未艾 產業鏈頂端“錢”景光明

據ACB News《澳華財經在線》11月1日報道,維州全面#限塑令#將於11月1日生效,該法律將禁止零售商向顧客提供一次性塑料袋,違反規則者可能面臨高達49500澳元的罰款。

據悉,該禁令適用於零售店,包括超市、時裝精品店、快餐店、便利店和服務站,也適用於經營線上線下商店的個人。 新法規定,禁止任何零售商向客戶提供“厚度小於35微米的一次性輕質塑料袋”,可以重複使用的較厚的塑料袋不在針對範圍內。維州環境部長Lily D’Ambrosio表示該禁令是保護該州河流、海洋和野生動物免受塑料汙染的關鍵一步。

實際上,除維州以外,南澳大利亞、昆士蘭、澳大利亞西部和北部地區早已禁止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目前新南威爾士州工黨也正在敦促州政府頒佈限塑令。

澳大利亞限塑令的蔓延實際反映的是全球環境焦慮。如今,環境保護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焦點話題。2015年通過的巴黎協定和2019年達成的里程碑式巴塞爾公約塑料廢物修正案都彰顯了各國對身處環境的擔憂和改善環境的願望。

事實上,面對環保這一高懸利劍,各個國家都在積極尋求解決辦法。 法國和英國已經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並對使用可回收材料生產產品的公司實行了稅收減免;東帝汶5月17日宣佈,將利用澳大利亞的處理技術建設塑料回收廠;巴厘島也開始採取行動禁止使用塑料袋、吸管和泡沫塑料包裝。

一、中國“國門利劍”政策出臺 澳大利亞垃圾產出無處可去

澳大利亞作為全球第二大垃圾產出國,更是面臨著廢物處理帶來的重重困境,這一窘境在中國出臺“國門利劍”政策之後愈演愈烈。

2018年1月1日之前,中國很長一段時間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回收垃圾進口國,接收了來自世界各地多達3000萬多噸的廢棄垃圾,其中澳大利亞每年向中國出口垃圾100多萬噸。

自中國出臺“#國門利劍#”政策之後,開始停止進口外國塑料和混合紙質垃圾,只接受被其他材料汙染少於5%的紙皮,並將打擊洋垃圾走私作為“一號工程”。禁令頒佈後,澳大利亞廢物處理行業面臨巨大打擊。

繼中國之後,澳大利亞其它垃圾出口國也開始向其關閉大門,過去一年來,包括泰國、越南和印度在內的東南亞國家相繼採取行動,限制外國塑料垃圾的進口。馬來西亞政府自2018年10月開始禁止塑料垃圾進口。澳大利亞的垃圾出口紛紛關閉,產出垃圾似乎已無路可去。

面臨嚴重的廢物處理危機,澳大利亞政府感到建立國內回收設施以妥善處理廢物已成為當務之急。

二、廢物處理危機加劇 政策扶持加大本土消化

澳大利亞#廢物垃圾#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城市垃圾(路邊生活垃圾)、商業/工業廢物和建築和拆除垃圾(建築和基礎設施)。 澳大利亞主要廢物十年來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2%,回收利用年複合增長率為2.4%。目前澳大利亞廢物處理的主要路徑是焚燒、填埋以及回收利用。

在中國、歐洲和中東,更為先進的焚燒技術可以將垃圾轉化為熱能和電能。這些高科技處理技術在消除廢物的同時還能夠增加能源。 澳大利亞目前也正在利用這項技術,在西澳大利亞的一個垃圾焚燒項目計劃將在2020年完成,另外兩個位於維多利亞州的項目也正在醞釀之中。

另一個處理垃圾更為簡單粗暴的方法便是填埋。但填埋回收不可持續,還浪費了可循環利用的材料。 最佳的處理方法當然還是變廢為寶重新加以回收利用,但目前這一產業在澳洲尚未大力興起。

中國的“國門利劍”政策給澳大利亞的廢物回收帶來了極大壓力,在難以處理的巨大垃圾堆面前,政府也在積極思考對策緩解這種窘境。

今年2月,維多利亞州向市議會提供1300萬澳元為廢物回收利用提供資金,並注資2400萬澳元用以改進回收流程。 聯邦政府在5月大選前制定了2.03億澳元的環境政策,其中1億澳元用於促進可回收材料在製造業的使用,2000萬澳元用於產品管理投資基金並推動更多可回收材料用於道路建設。各州政府每年從垃圾填埋場徵收的稅費中收取約15億澳元,其中約五分之一用於廢物回收。

此外,1億澳元的回收資金擬投入澳洲聯邦政府所有的清潔能源金融公司(Clean Energy Finance Corporation,簡稱:CEFC)作為投資基金,扶持致力於可回收材料項目的企業。

三、廢物回收產業方興未艾 產業鏈頂端“錢”景光明

澳大利亞每年產出6700萬噸廢物,市場龐大。目前澳洲廢物回收產業方興未艾,在這一產業鏈的頂端,活躍著像Visy,SKM和Polytrade在內的澳洲主要廢物回收公司。

這些公司可以從市政府那裡領取到用以處理垃圾的補貼費用,同時可以將垃圾當成資源轉賣給海外回收企業,從中獲取巨大收益。Ophir Asset Management的高級投資組合經理Andrew Mitchell認為廢物回收具有巨大增長前景,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這一行業也將不斷得到發展。同時,他還特別看好城市垃圾和商業垃圾等特定領域,但這些領域的進入壁壘也相對較高。

Andrew Mitchell表示,目前對廢物回收和可持續性的呼聲日益高漲,我們相信,澳大利亞人越來越接受為可持續發展付出代價。而各州政府也慢慢認識到,在這一方面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目前已有一些公司利用塑料顆粒和磨碎的玻璃砂製造“塑料瀝青”,用以修建道路。再生塑料也被用於製造戶外傢俱或幫助建造學校操場。

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垃圾管理上市公司Cleanaway與麥格理的綠色投資集團(Green Investment Group)在西悉尼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主要工作是將廢物轉化為能源,每年可減少50萬噸的垃圾填埋量,成為變廢為寶的商業範例。

澳大利亞廢物管理及回收公司Bingo Industries則瞄準不同方向,主要針對建築和拆除垃圾提供環境和廢物管理解決方案。其服務包括廢料桶、商業廢物、液態廢物、回收中心、土壤汙染及教育。

此外,墨爾本造紙、包裝與回收公司Visy Industries的垂直整合戰略堪稱典例。Visy從澳大利亞各地數百萬的家庭和企業中收集可回收材料,再利用這些材料,如紙板、紙張、塑料、鋼、鋁和玻璃,製造諸如飲料瓶一類的新產品。

該公司回收類產品的收集、分類、實際生產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因此基本上可以抵禦不同類型的市場波動,這便是投資的驅動力和價值所在。(中國駐墨爾本總領館經商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