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哪些不是景點但值得一去的地方?

在北京,有哪些不是景點但值得一去的地方?

哪怕是一些好吃的小店,很有特色的咖啡館,路邊的一個小廟,一個安靜的小公園也可以~ 就為攢個mark可以一個個週末逛過去。

剛好是遇到這個題目,剛好是沒有什麼人來答,也剛好我喜歡收集北京的那些犄角旮旯,所以姑且分享一下。

來北京不怎麼久,聽朋友介紹,加上自己的收集,也倒是攢了一些不少的有趣的地方。寫在這兒,算作是共樂,也算作是給自己的總結。

排名不分先後,按自己想到的來說。

1.大柳樹

在北京,有哪些不是景點但值得一去的地方?

這才真正是一片腥風血雨的江湖傳說。朝陽區大柳樹是一片以二手貨交易為主的市場。這幾天朋友介紹給我,說是野生勇猛極了。聽得我心花怒放,所以便去了。坐去往大柳樹的公交車,氛圍立馬就不同了。車上的人各個身懷絕技,嗓門大,髮型各異,不苟言笑,還都很愛抖腿。一下車你恍然覺得自己並不在北京。周圍全是些拆了一半的危房,臭水溝,和許多並立的廢品回收站。拖著鼻涕的小髒孩在垃圾堆裡跑來跑去。各種各樣口音的人在地攤上賣起了自己的如意寶貝。

真是舊貨中的舊貨啊。好多東西真像是從垃圾堆裡撿來的或偷來的一樣。各種復古名錶像倒白菜一樣從兜裡倒在地上。什麼電器元件,自行車後座,拖把杆,還有沾了油的皮包都堆在一起賣。來了大柳樹你會驚訝於,這個也可以拿來賣啊。連壞了的芭比娃娃的塑料胳膊也擺在一堆破衣服中間。不過這才是真正的淘貨。東西都便宜極了,有時還真的能從一堆垃圾中淘到幾樣意想不到的寶貝呢。我當時去的時候,就有一些很朋克的人摸著幾件樣式過時但頗有設計感的皮衣。

不但有舊貨,還有那些別地見不到的叫嚷賣貨人。他們的推銷詞和相聲一樣。“買馬買跑的,買貨買好的,娶媳婦娶那心靈手巧的。”一個大叔帶著個擴音器邊說邊給大家展示他的玻璃刀。

總之來了大柳樹就立馬被一股肅殺之氣包圍。似乎每一個蹲在地攤上的賣貨人和買貨人都不容小覷。

2.中國電影資料館

在北京,有哪些不是景點但值得一去的地方?

首先致敬電影。

中國電影資料館有兩個場館,一個在百子灣一個在小西天。我去過百子灣那個新建的館。電影作為第七藝術有它無懈可擊的魅力。若是喜歡電影的戲精級影迷來中國電影資料館是最好的選擇。

它會定時播放一些經典電影。我在百子灣看了王家衛的《春光乍洩》和《東邪西毒》。那是唯一一次電影播放結束,大家一起鼓掌的觀影經歷。因為來這裡的都是愛電影的人,體感完全不同於電影院,沒有人會在片尾字幕播放完以前離開座位。

電影資料館的票價也不是很貴,有的只要10塊錢。週末或者閒暇時間來這裡消磨時光,和一群一樣喜歡電影的人分享那幾個小時也是很有趣的。最重要的是,很多很難找到片源的電影這裡也會有。資料館平時也會舉辦一些導演的座談。比如前陣子的吳念真。

3.籬苑書屋

在北京,有哪些不是景點但值得一去的地方?

在百度百科上找到的圖片。以前去過一次,位於懷柔的雁棲鎮。地理位置比較偏遠。

“書屋可以向遊客及村民提供免費的閱覽讀物和空間,同時也可以作為遊客及村民相互交流的一處清舍雅苑。”百度百科如是說。

這個書屋是設計師李曉東的作品。它位於深山之中,地界比較偏遠。每年五一以後十一之前開放。我當時租了車一個人上山看過,因為去的是十一月份,輾轉了各種車,交通非常不方便,到達以後卻無緣一睹裡面的風采。

書屋前種了各種樹,一架橋搭在河上通向書屋。整個書屋分為兩層,全是玻璃和鋼框結構的。周圍插上柴禾杆。頂上的玻璃可以任由陽光直射進來。裡面是木質結構的。

在北京,有哪些不是景點但值得一去的地方?

若是夏季來這裡最好,籬苑書屋附近有很多別墅,建在深山裡。也有一些度假的小木屋可以供租住的。

尋一夏季的週末,來這懷柔的山裡住下,再走到書屋沏茶讀書。真是雅緻的避暑之地。4.山角公社

在北京,有哪些不是景點但值得一去的地方?

這一直是我珍視如寶,一般不輕易介紹的地方。山角公社是一個烏托邦極了的存在。它位於香山底下。在全中國都有分社。被稱為“共產主義社會”。剛來這裡你會非常奇怪這裡的運行模式。我是在網絡上看到的,山角公社聲稱公社便是公路,任何人都無權阻止任何人來和任何人離開。任何人在這裡住這裡吃都不用繳納一分錢,所有的支出都來自於公社資金。

我當時覺得好奇得很,找了個十一黃金週去了。香山周圍人群嘈雜,熙熙攘攘。但是轉過幾個角來到這個有些背陰的小院子便立馬消失了聲音。

當時去後,沙發上坐著這裡的“掌房”尺素。她盤腿在設計山角公社的內部雜誌。剩下住的是一個從武漢來的美院學生,一個媽媽領著自己的孩子在這裡住了很久了。還有暴龍,還有幾個南方的姑娘。

我去正好趕上吃中飯。脫了外套就開始洗白菜了。半天找不到洗菜的盆,過會兒才發現原來一個姑娘把洗菜盆拿去洗頭了,盆裡滿是泡沫。在這裡的都是些年輕人,像是群離了家逃脫了管束的孩子一樣。衣服亂堆在一起,地實在看不下去了再去打掃。誰餓了誰去做飯,一做做好大一鍋,放在那裡等剩下想吃的人去吃。從不問現在幾點。沒被子了拿演出的婚紗來蓋。

不過這個公社有一間會客廳,放著似乎與這裡並不相容的古琴。有好多把,在這裡住久的姑娘總是都會彈上一兩曲的。原來高雅也可以這般平俗。

如果好奇,可以來這裡看看,到底什麼是烏托邦,年輕人的烏托邦。

5.三聯韜奮書店

在北京,有哪些不是景點但值得一去的地方?

這家書店是和我們家哥哥一起去的。當時完全是一拍大腿的決定。在看《新週刊》雜誌的時候看到了這家24小時營業的書店,以前就聽說過,剛好那天沒有什麼事情便去了。這家書店的上座率非常高,晚上人群寥寥的時候,這裡是燈火通明。整個色調是咖啡色和黃色混在一起的感覺。除了有書外還特別設了很多座椅,在書櫃的旁邊,還放有檯燈。

你會發現其實還是有人愛讀書的。每週六的晚上這裡會舉辦夜讀會。一張長桌上坐幾個人,有人主持,大家一起分享讀書的感受。那個時候你會覺得,原來世界這麼美好。

但這裡卻不是那麼容易找到可以坐的位子的,可以問問店員,什麼時段的人比較少。讀書嘛,總是不能熱熱鬧鬧地讀的。

讀累了書可以在外面走走,看看星辰和寂靜的夜。

6.不二酒館

在北京,有哪些不是景點但值得一去的地方?

事實上證明,叫酒吧的很多,叫酒館的卻是很少了。單單從名字上來看你便能知道這其實不同於一般的喝酒的地方。凡是文藝女青年基本都會知道馮唐的,馮唐有一本怪力亂神之書便叫做《不二》。而酒館呢,倒是有太宰治小說裡的風範了。

酒館位於南鑼鼓巷的一個小巷子裡,沒有後海和南鑼正街上酒吧的喧囂,倒才是多了幾分小酌的感覺。

酒館並不大,老闆是兩個剛畢業的學生。平常酒吧這裡會舉辦一些有趣的活動,彈唱會啊,讀詩會啊,沖印膠片什麼的。比一般的酒吧少了幾分商業感,倒是多了幾分雅緻。

這裡的梅子酒很好喝。一般提起酒吧,總是有一種很聲色的感覺。相比較而言,不二酒館倒更像是午後的一隻貓。

7.宋莊宋莊

在北京,有哪些不是景點但值得一去的地方?

有部電影名字叫做《南京!南京!》,那一聲聲呼喚非常具有時代的危機感和壯烈感。所以我也叫它——宋莊宋莊。大家都知道北京有個798藝術區,裡面各種美術館,工廠風設計,非常不食人間煙火。你要是個農民樣打扮,還真是不好意思推開門進入藝術的殿堂了。

我推薦宋莊可不是讓大家去幾個美術館逛逛了事的。宋莊集聚了中國大量的原創獨立藝術家,他們形成了以藝術為紐帶的村落式聚居。在這裡的藝術家大都是沒有什麼太大名氣的,更多的人還在溫飽線上掙扎。

到這裡來你分明覺得這是個村子嘛。吃燒烤的,穿著拖鞋的,光著上身的……

閒時,你來宋莊這小鎮轉轉,看看美術館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你可以走近村子縱橫的小街道里面,走到路邊那賣烤玉米的大爺旁邊去,你一定不會想到,那個穿著爛拖鞋擦汗的男人其實內心有一個想要拯救世界的夢想。

宋莊的藝術沒有供奉起來,更多的時候它們被時代所低估。我們每個人改變不了時代,但是能來宋莊走一走,也算是作了自己一點點一廂情願的貢獻。

據說,宋莊的藝術區旁邊便是精神病院和監獄。踩在社會警戒線上的創作者們往往面臨著難以抉擇的岔路口。

8.中央電視塔(旋轉餐廳)

在北京,有哪些不是景點但值得一去的地方?

我知道中央電視塔算作是景點,但上面的旋轉餐廳不知道算不算作是。前面幾個推薦的小眾文藝一點,但這個旋轉餐廳,我想說:去約會吧!最好穿上你的那件美麗的小黑裙。晚上華燈初上的時候去。200多米的北京上空,燈火和星河。

這裡是自助餐,並不很貴,都是海鮮。刺身,牛排,壽司,海蟹什麼的。還有漂亮的裝在小玻璃瓶裡的芒果布丁。以及像羅馬假日裡那樣的冰淇淋甜筒。

靜靜慢慢地吃,轉頭便是窗外的北京。像親吻感覺的三文魚刺身,蘸上有些微辣的芥末。牛排上澆的菌菇汁醇厚極了。當然,還可以有紅酒。

旋轉餐廳的體感非常好,餐廳裡的燈光會變幻顏色,有時覺得像在海洋裡,有時又感覺好像在天空中。

能在北京地標性的中央電視塔上空,俯瞰連樹上都掛滿了夢想的這個城市,別有一番風情。

必定要去體驗的。不過,姑娘們,別忘了化點淡妝。

9.蜂巢劇場

在北京,有哪些不是景點但值得一去的地方?

經常逛知乎的人或許大概都會知道蜂巢劇場。

劇場那麼多,為什麼偏偏要介紹蜂巢呢?主要還是因為孟京輝。北京蜂巢劇場是孟京輝特意為《戀愛的犀牛》重新改建的新劇場,作為這部話劇的一個常態演出。

是三百座的小劇場,演員和觀眾能夠比較近距離的接觸。

如何描述話劇呢?愛也洶湧恨也洶湧的感覺吧。我在網絡上倒是看了孟京輝的不少作品。但是唯一一次去話劇院看的還是最近。《戀愛的犀牛》。便在蜂巢劇場。

那天很巧,孟京輝也在,在話劇開始之初講了幾句話,有點長亂的頭髮。話劇其實非常象徵和形式。不像是電影和影視劇,大部分電影和影視劇都努力讓人們忘卻熒幕的距離,再現生活。而話劇卻是要讓你記得舞臺。它要告訴你,這就是舞臺。我在表演,這不是生活。

你似乎一下子抽離了你平常的世界。象徵極了的手法,朦朧的煙霧,白色的床罩,鐵鏈,點起的煙,塑料布發出的“呼啦呼啦刺”耳的聲響,一聲一聲反覆的呼喚。你像在做一場夢。這夢裡,你愛,便激情四射不顧一切地愛愛愛。你恨,便拿起劍與對方決鬥!

我看的那場《戀愛的犀牛》,馬路是個有些西北口音的男人,留著短鬍子。明明是個充滿了慾望而閃閃放光的女人。他們奔跑,喊叫。有的片段使我震驚了,它擊中了我的心。

蜂巢劇場總會演孟京輝的話劇。話劇周圍也有一些喝茶吃飯的地方。看過話劇,有點累,在旁邊的咖啡廳坐坐,互相聊聊感想。像不像極優雅的生活。

這輩子不去現場看一場極具象徵意味的話劇,是為此生遺憾。

10.潘家園舊貨市場

在北京,有哪些不是景點但值得一去的地方?

本來寫了大柳樹,就不想寫潘家園了。但這兩地還是有區別的,便分享一下吧。圖片是8月份放假的時候拍的。中午,穿著件像擠牛奶姑娘那樣的裙子去了這裡。比起大柳樹,這裡的物品倒不像是二手貨,而是些古玩珍寶。也有些仿古物件。

瑪瑙,佛珠,綠松石,菩提子,玉石,陶瓷……總之我也辨不明真假,就在一堆堆的珠串中間穿梭。也有一些賣字畫的,不是很有名的字畫家寫出來的作品,便被一橫排的掛起來,他的牡丹擋住了你畫的喜鵲,沒有裝裱。買的人捲起來就走。

地攤上還有些自稱是民國遺物的首飾盒,木箱,水晶眼睛什麼的,活像是影視劇裡那些公子小姐把玩的東西。但應該都是仿製的。不過買一件歡喜的拿回去也是非常有氣質的。

在北京,有哪些不是景點但值得一去的地方?

這是我買的,算作是個首飾奩,我現在用它來裝石頭。

若是有些閒錢的人家,或者酒吧咖啡小店,倒是來這裡買些裝飾物也會立馬有不同的感覺。我一直迷戀家居裝修,可到現在也沒有自己的屋子。總想象著,這個擺到我家客廳吧,這個放在我床邊的小櫃上吧。全是些虛幻的藍圖。不過,用並不多的錢打造出個藝術的家也是一件快樂得很的事情。有自己家的人一定要來潘家園看看。講講價,買回幾件不輕易見著的擺設,讓自己的家更像自己吧。

下面這張圖片是我在兩邊的店鋪裡照的。潘家園不僅有地攤,也有兩邊的店鋪。店鋪裡的東西更精美,有很多民國時期的傢俱。有的雕花桌子好看極了。但價格也會貴些了。

在北京,有哪些不是景點但值得一去的地方?

這張也是店鋪。店主是個大爺,買從農村收來的靠椅,木門,門檻,馬燈,蒲團什麼的。我一直想把畫面左下方的那把靠椅買回家。在農村的外公家裡也有一把一模一樣的靠椅,是外公年輕的時候朋友親手做給他的,有了好多年頭。也有人來想要收購外公那椅子,但一直都在家裡。

在北京,有哪些不是景點但值得一去的地方?

有機會來看看吧,分享給喜愛家居裝修和裝飾擺件的朋友們咯。11. 你的臥室和你家樓下那條小路

最後一次更新,這次說的值得一去的地方還真有些無厘頭,可能因為剛看了電影《一一》吧。很早的電影,現在才拿來看。

你的臥室和你家樓下的那條小路,這個世界上再沒有別的地方比這兩個更值得你去遊歷了。

日子一幀一幀就那麼過去,原本會感到新奇的東西在這一天一天中都消磨了,平淡了。你娶回家的老婆,你再也不會像剛和她戀愛那陣,注意到她哪天又換了一個彩色的卡子了。那些日常的東西像是突然透明瞭起來,你的眼睛不知怎麼得很難看到它們了。

好比《重慶森林》裡那個日復一日的梁朝偉,竟沒有注意到他家的桌布,金魚,早已被一個便利店的短髮姑娘換了個精光。

所以,來一場探險和遊歷吧。把自己當做個初來乍到的客人吧。遊歷自己的臥室和自家樓下的小路。

“歡迎光臨,這是我的臥室。臥室裡放著的我最喜歡的東西是我的桌子。桌子上有一朵布做的花,你聞,裡面還有薰衣草的香味呢。我之所以喜歡它是因為……”

把這些講給自己吧,你沒注意到的忘卻了的故事連同那些在你臥室裡落了灰的物件,都講給自己吧。

去你家樓下,穿上件自己最舒適的衣服。“誒?那家麵館的小男孩都長那麼高了?” 別再像趕著上班那樣,好奇地看吧,你最熟悉的地方其實你最陌生,你好久都沒有這麼端詳過它了。

總說生活在別處。其實最美的是最初的你自己。

——————————————————————————————————————

北京很大,可以去的地方很多。一個普通的小店,一扇破舊的門,它們本身的意義並不只是它們本身。你與誰一塊去,以怎樣的心境去,你看到的人,發生的故事,也一併是這意義的一部分。

以上介紹的地方,每一樣都是我記憶和情感美化過的地方。感謝能與大家分享。其實,屬於自己的,擁有自己印記的地方才是北京最值得一去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