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水文章 繪就生態畫卷——承德生態立市生態強市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長城網承德訊(記者楊金文 楊曉龍 黃雲霞 韓朝)近日,河北省河湖長制辦公室通報了全省“秀美河湖”評選結果,小灤河承德圍場段與全省10條(段、個)河湖一起獲評省“秀美河湖”稱號。這是對承德水汙染治理、環保淨水工作的最大肯定。

做好水文章 绘就生态画卷——承德生态立市生态强市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小灤河國家溼地公園。承德市水務局供圖

“張、承兩地要定位於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同步考慮解決京津周邊貧困問題。”2014年召開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番話,為承德指明瞭發展方向,提供了發展機遇。多年來承德扛起“生態支撐、水源涵養”的政治責任,按照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的定位,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2018年,承德市出臺了《承德市水源涵養功能區保護條例》,是獲得立法權後第一部地方性法規,也是全國唯一一部水源涵養功能區保護條例。為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水汙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拱衛京津生態 構築“綠色長城”

生態修復與治理是水源涵養的主要技術措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承德市委書記周仲明要求,要發揮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範例的引領帶動作用,加快推進承德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系列工作落實。

做好水文章 绘就生态画卷——承德生态立市生态强市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承德市潮灤河水系示意圖。承德市水務局供圖

“京津一杯水,半杯源承德”。承德市共有河流1500條,全長12817.87公里,是灤河、潮河、遼河、大淩河四河之源,潘家口、密雲水庫兩庫上游,是華北地區的生態屏障和京津冀重要水源地。

做好水文章 绘就生态画卷——承德生态立市生态强市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茅荊壩林場組織工人植樹造林。茅荊壩林場供圖

多年來,承德一直秉持“把風沙擋在承德,把淨水送給京津”的綠色使命,以“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還草、京冀水源林等重大生態修復工程為主,社會造林為輔,承德市的國土綠化工作進入了快車道,每年以60-70萬畝的造林速度和20-30萬畝的草地治理速度推進綠化進程。截至2017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積達到3442萬畝(佔全省的45.1%、佔京津冀地區的36.3%),森林覆蓋率58.1%(高出全國35個百分點、全省26個百分點),全市森林覆蓋率比新中國成立初期增長了10倍,水源涵養能力提高了30倍,每年為京津供水22億立方米,出境水質達標率常年保持100%。隨著綠化面積不斷擴大,承德新增蓄水能力1074萬立方米,確保了每年密雲水庫56.7%、潘家口水庫93.4%水源的穩定供應。

做好水文章 绘就生态画卷——承德生态立市生态强市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退耕還林項目建設四道溝鄉萬畝果樹產業區。承德市水務局供圖

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十三五”以來,承德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301平方公里。經過無數人的努力,承德構築起了拱衛京津生態的“綠色長城”,被譽為“華北綠肺”。

壯士斷腕 源頭推進項目化治水

承德地處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過渡帶,潘家口水庫和密雲水庫上游,內蒙古科爾沁沙地和渾善達克沙地前沿,南臨京津、北倚遼蒙,是京津兩市重要的水源地和天然生態屏障。

要想真正實現“水源涵養”,除了植樹造林、治理水土流失,更要有壯士斷腕的魄力,從源頭上推進項目化治水。

做好水文章 绘就生态画卷——承德生态立市生态强市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潘家口水庫網箱清理前。承德市水務局供圖

近年來,為保一脈綠水,承德實施水汙染防治“三年百項重點工程”132項,總投資48億元。

做好水文章 绘就生态画卷——承德生态立市生态强市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潘家口水庫取締養魚網箱。承德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為確保京津地區用水安全,承德先後取締汙染企業1400多家、禁上項目2000餘個、年減少利稅50億元;關停取締礦山企業233家,集中綠化礦山427家,累計生態修復57平方公里;下大力取締水庫網箱養魚,總投資7.24億元,一次性取締潘家口水庫養魚網箱3.9萬個、拆船1468條、出魚4.45萬噸,水庫水質由原來的劣V類提升至Ⅲ類以上;在灤河、潮河兩岸實施生態治理項目256個,實施稻改旱7.1萬畝,年均節水5000萬立方米。

做好水文章 绘就生态画卷——承德生态立市生态强市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潘家口水庫網箱清理後。承德市水務局供圖

不破不立。承德市先後推進實施以雙峰寺水庫、灤河綜合治理等項目為重點的“一帶三區”城市發展戰略,完成水源涵養工程4846項,新增蓄水能力1074萬立方米,全市水資源調蓄能力進一步提升。

淨水工作成效顯著,河長制的建立功不可沒。承德率先建立河湖管理員機制,出臺了“1+10”系列文件,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河長組織體系,全市掛牌成立221各鄉鎮環保所,實現了區域內1125條河流全覆蓋。

守護綠水青山共享生態紅利

201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承德市以“城市群水源涵養功能區可持續發展”為主題,成為河北省首個“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

“現在村裡的環境大變樣,再也不是以前垃圾遍地的樣子了。”承德市雙灤區大廟鎮冰溝門村村民說起村裡環境變化有感而發。

隨著京津水源涵養功能區的建設,承德不僅踐行著為京津涵水源、阻沙源的歷史重任,守護著“綠水青山”,更成就了“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所帶來的“生態紅利”正在惠及全市人民。

做好水文章 绘就生态画卷——承德生态立市生态强市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人工清理雙灤區大廟鎮冰溝門村河道生活垃圾。承德市水務局供圖

通過洪水資源化、農村飲水安全、水系連通工程等項目建設,全市水資源的供給和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居民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全市230個村汙水得到治理,554個村得到有效管控,2266個村實現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和定期清理,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95%,城市和縣城汙水收集處理率分別達到94%和88%。

隨著水生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穩步推進,全市環境質量大幅提升,水安全與高效供用水體系基本健全,進一步提升全市經濟建設對水資源需求的安全保障能力。優質的水資源和優惠的投資政策,成功吸引了農夫山泉、北京匯源等知名企業簽約落戶。水生態的改善也帶動了周邊經濟市場的快速發展,間接拉動生態旅遊、房地產開發等行業。

做好水文章 绘就生态画卷——承德生态立市生态强市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武烈河水碧波如鏡。記者 楊曉龍 攝

靜靜流淌的武烈河,孕育出承德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這裡天藍、河清、水淨、山綠。五年來,承德市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將“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建設發展目標轉化為推動創新發展的生動實踐,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化和產業化新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