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南佛國古剎烏髻巖

泉南佛國古剎烏髻巖

蒼松翠竹琪花瑞草無雙地,秀水嵐山幽谷甘泉別有天。車出泉三高速公路蓬壺出口,往省道203線行走12公里,便來到了位於永春縣中部錦鬥鎮的烏髻巖。

烏髻巖始建於唐開元年間,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這裡放眼望去,山峰滴碧,層巒疊翠,一陣風吹來,綠浪滾滾。沿著林中石徑攀登,感覺空氣清新無比,讓人心曠神怡,渾身通泰,以為置身於綠野仙蹤的童話世界。山上綠油油的植被隨著山勢綿延起伏,鬱郁蒼蒼的北亞熱帶原始次生林鋪天蓋地。

烏髻巖不僅山水殊勝,而且跡地靈異,是民間信仰烏髻觀音的祖庭。巖中主祀“烏髻觀音”,佛號“顯化大士”,暱稱“烏髻媽”,被敬“吉祥女神”,馳譽於八閩,蜚聲於海外,深得鄉民、僑民喜愛與尊崇,香火旺盛,累世綿延。馬來西亞巴桑“紫雲亭”、柔佛武吉甘蜜“烏髻巖”,多處供奉“烏髻觀音”,皆源自錦鬥,且一直保持著友好文化交往。

烏髻觀音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烏髻觀音俗姓施,名秀英,因面慈心善,鄰里則尊稱她“施大娘”。她於唐景龍元年(公元707)六月十九日生於桃源縣福德里金雞坪(今永春錦鬥洪內村)一耕讀人家。呱呱墜地之時,異瑞紛呈,屋繞紫雲,室沁蓮花清香。施秀英美麗聰穎、勤勉賢淑,又常懷惻隱、喜持齋誦佛,原許聘安溪長坑邱家,尚未過門。唐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18歲時,臨嫁前日隨其嫂往飛鳳山採摘苦菜,坐於薜蘿繞成的藤椅上休憩,圓寂而成佛,施母聞訊趕來,見女兒汗流如柱,拿腰巾為她擦拭,紅顏忽變,滿面光黑。

施秀英圓寂成佛後,施、邱兩家爭要佛身訴諸官府。官府裁定令將女身投入錦鬥“水窟仔”潭中任其自流,流上者歸父母,流下者歸夫主。女身浮在水面打了幾回轉,於腰間斷為兩段,上身漂向上游,下身漂向下游。有一聯盛讚其事說:斷軀又化佛,問深潭何致神功撼地?敬母亦愛夫,答隆恩方知孝義感天!

兩地鄉民緬懷施姑娘美德,各以其仙蛻之軀塑黑臉金身的烏髻觀音像紀念,所不同的是,錦鬥“烏髻巖”,觀音佛足隱蔽,而安溪“普陀巖”觀音佛足外露。

施氏從凡人走向佛壇,她留下的足跡卻成了烏髻巖獨特的自然景觀,形成了“烏髻渡慈航”、“苦菜坑戲水”、“怡情屏休閒”、“情人谷度假”、“望仙坪探險”等五個旅遊功能格局。

經過歷代的衍變和發展,烏髻巖已是泉南佛國獨具特色的著名古剎。歷代名人雅士相繼往遊,宋代進士王胄、大儒朱熹,明代名相李九我,清代六品知縣傅天培、州官關一崧等,曾於此留下珍墨、錦章與文苑佳話,若於碑刻,題掛,至今依然熠熠生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