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寧波波糖

鎮寧波波糖

鎮寧波波糖,是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特產,屬於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鎮寧波波糖,又叫波波酥。它香甜、易化,所以又叫"落口酥",是外婆做給孫子吃的一種點心,在當時鄉下叫做婆婆糖。主要特點是香、甜、脆,色澤麥黃。食之口內久留芝麻的清香。2010年9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鎮寧波波糖"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產地名稱

貴州省鎮寧縣

品質特點

色澤麥黃、香甜、易化

鎮寧波波糖

一、產品特點

波波糖是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頗具特色的一種民族傳統食品,是用糯米加工的飴糖和去皮炒熟的芝麻粉末為主要原料,經過精心加工製作而成。它香甜、易化,所以又叫"落口酥"。

波波糖,又叫波波酥。是用糯米加工的飴糖(麥牙糖)和去皮炒熟的芝麻粉末為主要原料,經過精心加工製作而成。將飴糖加溫至四十攝氏度時,加入芝麻末,這時飴糖就能層層起酥,在將起酥的糖皮捲成扁圓形狀,一個個潔白的酥糖就像春風拂盪的層層波瀾,故名為波波糖。波波糖以飴糖為原料,飴糖清甜易消化,經過麥芽酶的作用可變為葡萄糖,直接進入血液,極富營養,加上芝麻末,更加香甜酥脆,入口即化,是一種老友皆宜的食品。它香甜、易化,所以又叫"落口酥"。主要特點是香、甜、脆,色澤麥黃。食之口內久留芝麻的清香。

二、歷史淵源

波波糖是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頗具特色的一種民族傳統食品,始於清朝咸豐年間,早為朝廷貢品,已有數百年曆史。而鎮寧又是我國著名風景區黃果樹瀑布所在地,波波糖隨著各地遊客名揚四方。後來當地企業在總結獨特的民族傳統食品工藝的基礎上,改進食品秘方,選用優質原料精工製作,為開拓市場而研製的傳統新產品。由於產品所使用的糯米、芝麻(脫殼)、麥芽、花生、葵仁等天然原料,未加任何添加劑,嚴格控制低糖量,因此產品口感怡人,酥脆香甜,甜而不膩,老少皆宜。

三、產地環境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位於貴州省西南部珠江水系與長江水系分水嶺,隸屬安順市。地理位置處東經105°35'至106°1',北緯25°25'至26°11'。東與安順市西秀區、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相鄰;南瀕北盤江與黔西南自治州望謨、貞豐兩縣隔江相望,西同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接壤;北與普定縣、六枝特區毗鄰。

波波糖的主要原料是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種植的糯米和芝麻,糯米加工的飴糖和去皮炒熟的芝麻粉末,經過精心加工製作而成。將飴糖加溫至四十攝氏度時,加入芝麻末,這時飴糖就能層層起酥,再將起酥的糖皮捲成扁圓形狀,一個個潔白的酥糖就像春風拂盪的層層波瀾,故名為波波糖。

所獲榮譽

2010年9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鎮寧波波糖"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四、技術要求

1. 糯米:選用鎮寧縣境內生產的背背糯。

2. 麥芽、花生、芝麻:選用鎮寧縣境內生產的小粒花生、大麥、芝麻(白芝麻、黑芝麻)等。

3. 水:取自保護區內的地下水。應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國家標準的規定。

傳統工藝

1. 工具要求:傳統蒸煮、熬糖爐灶;傳統麥芽發酵陶缸;傳統榨糖、扯糖器具。

2. 各工序加熱要求:在蒸、熬、起酥工序中,統一使用傳統的青樹枝燃燒加熱。

3. 八道傳統工藝:

(1)浸泡:將精選的糯米清洗,再用清水浸泡,冬季浸泡8至9小時,夏季浸泡6至7小時。浸泡至手感糯米鼓漲,用手揉搓鬆散,無硬心米粒後即可濾幹水份上甑加水蒸煮。

(2)蒸煮:把清洗浸泡濾幹水份的糯米上甑加水蒸煮1至2小時,至糯米熟透(鍋內水溫保持在100℃)。

(3)發酵:將蒸熟的糯米加入麥芽攪拌放入陶缸中,在保持20℃溫度下進行發酵(發酵時間8至10小時),製成麥芽糖糟。

(4)壓榨:將麥芽糖糟倒入過濾袋中進行壓榨出渣過濾(即可得到飴糖),以手捏糖糟渣鬆散、無漿水為標準。

(5)熬製:把麥芽糖漿放入鍋內,鍋底溫度保持在100℃至120℃。進行攪拌使水份蒸發,待糖漿呈褐黃色後起鍋冷卻。

(6)扯糖:待熬好的糖漿冷卻至55℃至65℃後,趁熱反覆進行拉制。經拉制後使糖體膨脹起絲線狀隨後放入保溫鍋內保溫。

(7)起酥:將拉制好的飴糖放入保溫鍋內在35℃至45℃的溫度下,加入芝麻醬、花生粉(其比例為:糖55%至60%、芝麻醬15%至20%、花生粉10%至15%、其他餡料10%至15%)使其層層起酥,將酥後的糖皮分別包入肉鬆、核桃仁、花生仁、葵仁、豆粉等餡料捲成圓形。

(8)抽真空包裝:將每一個圓形產品單元用符合國家食品安全要求的包裝物分別包裝。

鎮寧波波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