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控制不了情緒,就應該賦予孩子一柄“尚方寶劍”保護他們

作為父母,面對孩子最大的問題大概就是情緒失控,對孩子又打又罵,然後打完又懊悔不已。

我妻子就經常這樣。

妻子最近一次比較激烈的打孩子是她帶著孩子出去逛街。因為逛的時間比較久了,兩個也都累了。坐公交回到小區後,孩子不想走路了,非要讓妻子抱著。妻子也很累了,當然也不肯,再說孩子也6歲多了,比較大了,妻子覺得也不應該再抱了。結果孩子就在小區門口耍賴不走了。妻子好說歹說,孩子就是不聽,就非得讓她媽抱著。路上人來人往的看著,大庭廣眾之下妻子感覺特沒面子,結果就火了。把孩子生拉硬拽的弄回後,就擰孩子胳膊大腿,結果擰的孩子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

而我回家後看到孩子被擰的這樣,我也火了,怎麼忍心對孩子下這毒手呢?跟妻子大吵了一架。妻子後來看到孩子身上淤青,也心疼的不得了。給孩子又是講道理,說是孩子自己找的;又是道歉,承諾不再擰她了,讓孩子原諒她。

如果父母控制不了情緒,就應該賦予孩子一柄“尚方寶劍”保護他們

我相信,這種面對孩子控制不住情緒,對孩子打罵之後,又懊悔不已的,也絕不僅僅是我妻子一個。

如果父母控制不了情緒,就應該賦予孩子一柄“尚方寶劍”保護他們

於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打罵孩子,就成了很多父母關注的問題。

為此可能父母學了很多知識,比如放鬆、深呼吸、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值、默數10個數再說話等等,也請教了很多專家,但是往往事到跟前就什麼都拋之腦後了,先打為快,打完再說。之前學的控制情緒的方法根本就不起作用,然後打完繼續後悔。這使得父母更加的懊惱。

為什麼學習的控制情緒方法不起作用

為什麼之前學習的方法不管用?是不是說父母之前學習這些知識是錯誤的,都是忽悠人的呢?

不是,這些知識都是真的,也都很有道理,之所以不管用是因為運用的時間不對,所以不能幫助父母控制情緒。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先來分析下,控制情緒有哪些方式。

一種是把控制情緒融入自己的本能。

我們可以看到那些性格更加平和的父母相對來說,比那些脾氣暴躁的父母對待孩子更加有耐心,也極少打罵孩子。為什麼?就是因為那些性格平和的父母把控制情緒融入了自己的本能,使得他們即使產生了負面情緒也能控制住自己的行為。

所以,如果我們把控制情緒的能力融入本能,使得我們即使在失去理智時也能控制自己,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避免對孩子發火,也就不用後悔打罵孩子了。

但是要把控制情緒融入本能很難,尤其這種控制情緒能力還與我們原來的本能想牴觸的情況下。這就需要父母多加訓練,不僅僅是面對孩子時如此,在生活中各個場景都要做到如此,最終帶來的可能是整個人的蛻變。從容易發火的人變成一個心平氣和、淡然處之的人。

這容易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而且改變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成功的,更何況即使可能,估計很多人也不想改變自己的原來的性格。所以,依靠把這些知識融入本能基本不大可能,除非是那些比較有毅力的父母。

如果父母控制不了情緒,就應該賦予孩子一柄“尚方寶劍”保護他們

另一種是讓父母在發火的時候恢復理智。

如果父母發火的時候可以恢復理智,那麼父母肯定就不會打罵孩子了。畢竟父母之所以打罵孩子就是因為失去理智後才採取的行為,要不然也不會打完之後後悔。

這種方法看起來很可行,畢竟恢復理智比改變性格要來的簡單容易。而過去父母們學習的放鬆、深呼吸、默數10個數再說話等等都是想通過幫助父母恢復理智來控制情緒。但是這些知識忽略了一個問題:這些行為只有在你有理智的情況下才會呈現出來,才會管用。但問題是你發火的時候恰恰就失去了理智,這就產生了一個矛盾:你有理智的時候不需要這些知識也能控制情緒,而你失去理智的時候這些知識又給拋到腦後了,不能幫你控制情緒。這就是為什麼你學了很多控制情緒的知識,但總是不管用的原因。如果這些方法在你恢復理智後再用,可以更好的幫助控制情緒,但絕不是一開始幫助你恢復理智的方法。

如果父母控制不了情緒,就應該賦予孩子一柄“尚方寶劍”保護他們

用什麼方法讓父母在被情緒控制的時候恢復理智就成了我們的關鍵。

如何讓父母在被情緒控制的時候恢復理智

現在我們找到了我們的關鍵,如何在父母被情緒控制的時候,及時的恢復理智,然後再運用放鬆、深呼吸等方法幫助我們控制自己的情緒。

那麼有什麼辦法呢?

現在父母來思考一個問題:

當你面對你老闆、父母、朋友時,你會不會動不動就被情緒控制,失去理智的對老闆、父母、朋友發火呢?

我想肯定不會,為什麼?

因為你有顧慮,你怕被老闆炒魷魚、你怕沒有朋友、你怕揹負不孝罵名,所有的這些歸根結底,是你心中還有敬畏、害怕的東西,這些東西逼著你恢復理智,控制情緒。但是當你面對孩子時,你卻沒有了這種敬畏、害怕,因此你就可以肆無忌憚的發洩自己的怒火。

因此,父母要想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緒,需要建立一種讓父母敬畏、害怕的東西。

比如說,給孩子一把“尚方寶劍”,父母一發火就可能被兒子“斬立決”,父母還敢隨意發火嗎?肯定不敢。當然,這是玩笑,但是道理是一樣的。

什麼東西可以充當“尚方寶劍”的作用,超越父母的權威,讓父母敬畏害怕呢?

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可能沒有,因為在很多父母眼裡,孩子就是自己的附屬品,父母就是上帝,對於孩子想打就打,想罵就罵,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超越父母權威。因此,這樣的家庭中父母就控制不住自己情緒。

但在有的卻有,特別是那些高素質的家庭。是什麼?就是尊重平等的規則,這種規則的力量大於父母的權威,父母敬畏它們,所以即使處於負面情緒中,也會控制自己,遵守這些規則。因此,這樣的家庭就很少發生打罵孩子的事情。

如果父母控制不了情緒,就應該賦予孩子一柄“尚方寶劍”保護他們

所以,家庭中應該建立一些特殊規則,凌駕於父母權威之上,所有人都要敬畏它,遵守它。當這樣的規則出現時,父母即使有再大的怒氣,也不能對孩子發火,這就是孩子的“尚方寶劍”,這就是規則的力量。

那具體如何做呢?

1、建立規則

父母首先要跟孩子約定好,建立一條至高無上的規則,父母必須遵守。必要的話,父母可以跟孩子約定違背這條規則的話需要受到什麼樣的懲罰。如果父母自己控制能力差,害怕發火時控制不住自己,就必須增加懲罰的力度,避免後期父母不夠敬畏這條規則,明知故犯。

比如父母可以給孩子一個特殊的物品,比如項鍊、吊墜,或者手寫的東西,總之比較特殊。然後父母跟孩子約定,賦予這個物品一個絕對化的能力,就像足球場上的黃牌警告,亮出這個物品,父母就必須閉嘴10分鐘。10分鐘夠父母恢復理智了吧?

父母也可以跟孩子約定特殊的語言,用語言來代替物品,比如直接叫父母的名字,或者說“我想請你現在閉嘴”,這些都可以充當孩子的“尚方寶劍”。保護孩子即使孩子父母盛怒之下,也能控制父母的行為。

如果父母控制不了情緒,就應該賦予孩子一柄“尚方寶劍”保護他們

2、訓練

當規則建立好後,父母可以跟孩子訓練下,進行角色扮演,讓孩子熟練運用這條規則,知道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使用。而父母呢也熟悉下這條規則,提前感受下規則的力量,嘗試下違背規則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讓孩子相信規則是真的,有用的。別讓孩子覺得父母又是在忽悠他。

3、運用

孩子熟悉後,當然最關鍵的就是運用了。孩子運用的第一次效果是最關鍵的,如果父母第一次遵守了約定,讓孩子看到了這個規則的力量,那麼孩子以後就會熟練運用這個規則。相反,如果第一次使用,父母就違約,那孩子肯定會對這項規則持懷疑態度,也就不會再用了。而父母呢又回到了老樣子,打孩子,打完繼續後悔。

如果父母控制不了情緒,就應該賦予孩子一柄“尚方寶劍”保護他們

總結

父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是因為家庭中父母權威最高,缺少讓父母害怕敬畏的力量,所以父母可以為所欲為。

對於自我控制能力差的父母,應該在家庭中建立一個超越父母權威的準則,讓這準則成為孩子手中的“尚方寶劍”,讓父母敬畏它,進而遵守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