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煙票腐敗”,“腐”門銷煙遠遠不夠

官場腐敗,聽過油卡、購物卡、會員卡等各種代金券,如今腐敗行業又添加了“新成員”,叫“煙票”。日前,浙江省義烏市紀委監委通報了多起黨員幹部、公職人員違規收送“煙票”案件。

一石激起千層浪。“煙票”案件引發廣大網友好奇加關注,煙是用來抽的,這是常識,而且抽多了有毒,容易得肺癌。那麼,“煙票”何意,未必人人參詳的透。實際上,煙票就是煙的等價物,本質是代金券,受賄人用煙票可以換取等額的金錢。故此,“煙票”乃賄賂的商品、腐敗的“糖衣炮彈”。

只不過,煙票不單單能加重相關官員作風“肺癌”,而且是作風“癌症”的衍生物。相對簡簡單單、明明白白“給錢給物”式賄賂,“煙票”既隱蔽又“高雅”,攜帶方便、包裝體面、甚至有點喜慶,多多少少顯得有些“人情往來”的味道,讓利益輸送、蠅營狗苟看起來冠冕堂皇、一本正經。

“煙票”有麻痺作用。置身其中,一點恥辱之心和“不好意思”也沒有,且能自我安慰、樂此不疲。足見,煙票更具“遮羞布”功能,這也是為何“煙票腐敗”可以大道其行、充斥市場的原因所在。其帶來的社會危害更大,一是給正確價值觀形成挑戰,“煙票”包裝成禮尚往來,被美化,對社會心理衝擊較弱,能有蠶噬正確觀念的反作用;二是牽涉範圍跳出了受賄人與賄賂人圈層,中間還有相關經營商和賣家,加上“煙票”流通性與“貨幣性”,極容易帶壞了整個民風與社風。

“煙票”之意不在煙、也不在票,而在利益與權力交換也。道理很簡單,不管哪一種糖衣炮彈,無論名字多麼“愜意”,外形如何提升“改造”,終究是上不了檯面的蛀蟲與蒼蠅,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有賣有買,有送有取,“煙”起煙散,“票”來飄去。說來說去,還是個別黨員幹部本色失守、定力崩盤、思想滑坡,把權力當商品,為自己謀好處。由而,被換了馬甲的“煙票”晃花了眼,自我麻痺、自我陶醉,甚至寧願被欺騙、甘願上當罷了。

煙票是腐敗的本相。因而,動真格、出重拳“腐”門銷煙是必然的行動。一方面要扒掉“煙票”的人情外衣,讓其腐敗的本質赤裸裸袒露出來,如此才會讓人不想送;另一面要剎住“煙票”歪風,堅持零容忍、露頭就打,讓人不敢收;此外,還須在全社會形成送“煙票”可恥可惡的共識,讓人不會送。固然,“煙票”會燻黑了良好的政風社風,遏制“煙票”有利於反“四風”、營新風。

煙票終究只是廉潔病、作風病的一種表現形式,控住了“煙票”,下一秒“X票”難保不會粉墨登場、替代煙票。治標更須治本,任何鑽空子、生腐朽的地方,都是陽光照不到的黑暗處和暗角地。治理“煙票腐敗”,除了“腐”門銷煙,更要提升權力運行的透明度,讓明規則代替潛規則,擠壓腐敗的空間和土壤,當權力能在規矩和原則的軌道上行使,那麼什麼“卡”、什麼“票”都說不話了,自然就沒有舞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