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和總書記交談後立下了這樣的志向

文匯

“總書記來到了我們中間……”

前昨兩天,一座城市及城市中那些可愛的人們,都為此而激情澎湃,振奮鼓舞。

“勇挑最重擔子、敢啃最難啃的骨頭,著力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在總書記對這座城市飽含深情的殷殷囑託間,很多人讀出了其中的一個關鍵詞:人民。

是的,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也為了人民。

總書記關注這座城市中人們的生活空間,提出: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城市建設,無論是新城區建設還是老城區改造,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為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他關注這座城市中人們的信仰與精神追求,要求:堅定年輕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他更關注這座城市中人們當家做主、參與“智慧之治”的制度保障,強調:要堅持好、鞏固好、發展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暢通民意反映渠道,豐富民主形式。

聆聽殷殷囑託,人們汲取了滿滿的動力,認準了前行的方向,收穫了接續奮鬥的底氣。當下,東海之濱的這座城市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持之以恆,再接再厲,奮力創造新時代新奇蹟;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都將成為這段歷程中不可或缺的參與者、砥礪者、奮進者、見證者。

站在百年工業博覽帶,家國情懷就這樣油然而生

總書記指出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歷史文化遺存是前人智慧的積澱,是城市內涵、品質、特色的重要標誌。要妥善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係,注重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像對待“老人”一樣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築,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讓人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家國情懷。

考察點:楊浦區濱江公共空間楊樹浦水廠濱江段

楊浦濱江岸線總長度約15.5公里,僅在其重點開發的南段5.5公里岸線沿途就分佈著24處6632幢歷史保護建築——它們是上海近代工業史的一張地圖,記錄著老工業城區的歷史記憶和轉型軌跡,構建起了一條百年工業博覽帶。

親歷者感悟

在楊浦區濱江公共空間楊樹浦水廠濱江段,總書記結合視頻和多媒體演示聽取黃浦江兩岸核心區45公里公共空間貫通工程基本情況和楊浦濱江公共空間建設情況彙報

2017年以來,所有濱江設計者和建設者努力實現著對上海人民的莊嚴承諾——“建設充滿活力、傳承文脈、綠色生態、舒適便捷的世界一流濱水公共空間”。楊浦濱江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左衛東就是其中之一。11月2日,在向總書記彙報建設成果時,左衛東帶著剛答完一張考卷的心情——楊浦區努力踐行著傳承文脈的精髓,讓存續至今的楊浦濱江工業帶成為上海“百年工業、百年市政”的物質依託。

“總書記說,像對待‘老人’一樣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築。這句話太打動人了!”左衛東說,楊浦濱江改造就是努力堅持著這樣的初心,整體保留保護濱江歷史風貌,講好濱江岸線承載的歷史和故事。也正是按照“特色鮮明、風貌再現”的原則,楊浦區精細化推進一批歷史建築的修繕保護工程,精耕5.5公里楊浦濱江公共空間,注重老建築的活化利用。今年召開的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主會場就選址在擁有百年曆史的上海船廠舊址,一大一小兩個船塢是最吸引眼球的,迄今已有119歲——大的長達200米、小的也有150米,高度都超過了10米,“人站在塢中,中國工業文明的震撼撲面而來——家國情懷,就這樣在心中油然升起。”

處處以人為本,濱江要讓人們玩得開心拍得開心

總書記指出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城市建設,無論是新城區建設還是老城區改造,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走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路子,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良好環境,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為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考察點:楊浦濱江棧橋、雨水花園、漁人碼頭、楊樹浦港舊址等地標景觀

濱水空間,修而不飾,以既有生態為依據,處處以人為本。在推動黃浦江兩岸貫通及濱江岸線轉型工作的過程中,楊浦濱江逐漸從以工廠倉庫為主的生產岸線轉型為以公園綠地為主的生活岸線、生態岸線、景觀岸線,昔日工業鏽帶如今變成了市民生活秀帶。越來越多市民遊客將漫步黃浦江畔作為日常休閒生活的重要片段,濱江貫通讓廣大市民群眾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親歷者感悟

11月2日,總書記親切會見了濱江建設者,全程微笑,揮手致意。楊浦置業有限公司現場工程管理負責人章琳琳當時就在現場,激動的心情無法用言語表達,“我們會遵照總書記的指示,把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到濱江公共空間的建設和運營中來,讓公眾在這裡玩得開心、拍得開心、走得開心。”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章琳琳始終在咀嚼總書記的這句話。她說,把總書記的要求落實到濱江建設,就是要把塑造濱水空間的最終落腳點放在“人”上,處處以人為本,讓人們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度。

親近自然,走進自然,楊浦濱江營造了一片草甸花海的田園景觀,又將建築美與生態美融為一體;今年國慶前夕,楊浦濱江又開放了2.7公里,超大面積的江景籃球場、純白沙子的沙灘排球場,還有免費的兒童樂園,讓市民連連驚呼“上海的公共空間越做越好、越做越親民”——聆聽總書記的囑咐,看著人們在濱江愜意漫步,章琳琳滿懷自信:“總書記肯定了我們的做法。”

一起努力,讓黨建服務站成楊浦濱江最亮風景線

總書記指出

堅定年輕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考察點:人人屋黨群服務站

人人屋黨群服務站位於楊浦區大橋街道轄區內的祥泰木行遺址上,自去年7月1日正式運營以來,堅持全年無休。站點內每天都有專職人員提供諮詢、講解、導覽等服務,還提供血壓儀、除顫儀等醫療設備,深受周邊居民和濱江遊客的喜愛。

站點通過“紅色+文化+服務”形式,把黨建與歷史、人文融合在一起。站內運用全息沙盤互動體驗,在線上線下織起一張濱江黨建服務網;還通過照片牆、閱讀區等多種形式,集中宣傳濱江黨建和中華傳統文化。

親歷者感悟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人人屋黨群服務站就是這樣一個特別的存在,站長徐捷在這裡接待了習近平總書記。“總書記的和藹可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很耐心地向我詢問了黨建服務站的基本運作情況,鼓勵我繼續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基層黨建做貢獻。作為黨的基層建設的螺絲釘,我要以總書記的期待和教誨為鞭策,繼續嚴格要求自己。”

楊浦濱江不僅是上海的風景勝地,更是楊浦區的一個窗口,黨建服務站給濱江增添了一抹亮色。有遊客在留言本上這樣寫:“志願者給遊客帶來了一道微笑,願站點越辦越好。”這些都給徐捷帶來了積極向上的動力:“作為楊浦區基層黨建的一分子,紮根濱江、建設楊浦,是我的職責和使命。我會繼續努力整合區域化黨建資源,為周邊居民提供更多優質服務,讓黨建服務站成楊浦濱江最亮的風景線。”

11月2日,在人人屋裡,總書記與幾位楊浦濱江居民親切交談。黃寶妹就是其中一位,她曾是國棉十七廠的紡織工人,上世紀五十年代被評為全國勞模和上海市勞模,多次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記者昨天見到黃寶妹時,她身穿與總書記見面時的那件紅色外衣,神采奕奕。她清楚地記得總書記對她說,“你是國家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奉獻者。”年近九旬的黃寶妹迄今退而不休,她的一大樂趣就是在社區給年輕人講黨課——為人民服務、助人為樂帶給她無窮的快樂,與黨員的奉獻精神高度契合。和總書記交談過的她堅定地說:“我要發動大家一起努力為社會、為國家多作貢獻,盡到一名老黨員的責任。”

開門立法,促成一種生動而有效的基層民主形式

總書記指出

虹橋街道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建立的基層立法聯繫點,你們立足社區實際,認真紮實開展工作,做了很多接地氣、聚民智的有益探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堅持好、鞏固好、發展好,暢通民意反映渠道,豐富民主形式。

考察點:長寧區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繫點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2015年在全國設立了4個基層立法聯繫點,長寧區虹橋街道是其中之一,也是唯一一個街道級聯繫點。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繫點構建起“街道統領、一體兩翼”工作架構,在16個居民區和50家區域單位 分設基層立法信息採集點,形成了以280名信息員為主體、顧問單位和專業人才庫為“兩翼”的基本模式。截至今年9月,已完成30部法律的意見徵集工作,1800餘人次直接參與立法意見徵詢,上報建議490餘條,其中25條被採納。

親歷者感悟

“總書記來長寧區虹橋街道考察全國人大基層立法聯繫點工作,激動、難忘、感謝……”親歷現場的全國人大代表、長寧虹橋萍聚工作室黨支部書記朱國萍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這樣分享當時的心情。

她回憶說,當時,大家正在古北市民中心圍繞相關立法意見徵詢進行交流討論,總書記走進門,一句“小巷總理”的招呼讓她倍感親切,總書記的囑託也令她深受鼓舞。她說,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就應該不斷捕捉來自基層的有價值的聲音,思索探尋“為民代言”的更好途徑;基層立法點這個平臺,讓她能夠有機會將更多來自基層的鮮活故事“上傳”,從而促進法條更精準聚焦民生痛點——“這是一種生動而有效的基層民主形式”。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日前勝利閉幕,在朱國萍看來,上海要貫徹落實全會精神,不斷提高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法治是重要一環。“群眾常常感覺立法工作‘高深莫測’‘高不可攀’,基層立法聯繫點可以有效打破這種神秘感,讓來自基層的最真實意願滲透於法律的章節條款之中,確保法律的權威、精準和可達性。”她說,聚焦開門立法、民主立法、群眾參與,有助於推進法治國家、法治社會建設和完善。

上海市君悅律師事務所首席合夥人、虹橋基層立法聯繫點信息員劉正東是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繫點首批“專業人才庫”的一員,“我們的職責是為立法點提供相關保障,更像是專業法條和老百姓之間的橋樑。過去,我見證了來自市民群眾的25條意見被全國人大采納;這一次,我又現場感受到總書記對於人民群眾參與立法的重視,這對法律人士而言何其振奮!未來,我們要更多聯繫社區,進一步做好立法直通車服務。”

“美好生活服務站”,在一線找準服務群眾的切入點和著力點

總書記指出

城市治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衣食住行、教育就業、醫療養老、文化體育、生活環境、社會秩序等方面都體現著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要牢記黨的根本宗旨,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把群眾大大小小的事情辦好。要推動城市治理的重心和配套資源向街道社區下沉,聚焦基層黨建、城市管理、社區治理和公共服務等主責主業,整合審批、服務、執法等方面力量,面向區域內群眾開展服務。要推進服務辦理便捷化,優化辦事流程,減少辦理環節,加快政務信息系統資源整合共享。要推進服務供給精細化,找準服務群眾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對接群眾需求實施服務供給側改革,辦好一件件民生實事。

考察點:長寧區古北市民中心涉外人員服務窗口、老年助餐點等

長寧區古北市民中心集事務受理、生活服務、文化交流、社區共治等服務功能為一體。市民中心設有虹橋海外人才薈和古北實有人口(境外人員)服務管理站,為海外人才提供《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境外人員24小時臨時住宿登記業務受理以及其他業務諮詢。這裡的社區老年助餐服務也亮點頗多,特別引入了機器人烹飪,為居住在虹橋地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服務,優惠價18元/客,每客一份米飯、一大葷、一小葷、一素、一湯“五件套”。

親歷者感悟

“總書記很親切,像自家人一樣關心我們。聽到我說這裡的雲南紅米線牛雜好吃,他連連說‘好’。”回憶起與總書記交流的場景,黃麗芬和幾位老姐妹心情激動。她告訴總書記,社區裡物美價廉的助餐讓許多老年人告別了“買汏燒”的繁瑣,市民中心還引進了專業文化類社會服務組織,提供烘焙、鋼琴、親子課堂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總書記臨走時還祝福我們健康長壽——真的,我們的老年生活非常美好、非常幸福”。

虹橋街道黨工委書記胡煜昂向總書記展示了上海服務海外人才的種種舉措和“一網通辦”的各種便利,她說:“總書記的鼓勵和關懷讓我們基層社區工作者更堅定了信心,也激勵我們在工作崗位上努力奮鬥。虹橋街道國際化程度高,社區的使命就是做好‘最後一公里’服務,讓中外人士在這裡工作更幸福、生活更便利。”她告訴記者,古北市民中心要繼續發揮“美好生活服務站”作用,把家門口的服務做得更豐富。比如,在助老服務方面,將調研開設更多助餐點,覆蓋更廣泛的老年群體,並進一步做好老年人公共醫療服務。“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里’就在社區,社區工作做好了,基層治理就紮實了。我們要把總書記的要求落到實處,找準服務群眾的切入點和著力點,辦好一件件民生實事,讓生活在這裡的中外居民感受到家的溫馨和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