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聲速武器對威懾影響的評估》

《高超聲速武器對威懾影響的評估》

2019年6月,美國空軍戰略威懾研究中心發表了《高超聲速武器對威懾影響的評估(Assessing the Influence of Hypersonic Weapons on Deterrence)》報告。

美國空軍大學在2019學年,由美國空軍戰略威懾研究中心(CSDS)為空戰學院和空軍指揮和參謀學院提供了威懾研究項目(DRTF)的選修課。17名學生(11名來自空戰學院,6名來自空軍指揮和參謀學院)參加了本課程,他們廣泛而不同地參加了本課程,對戰略威懾的性質和核武器在戰略威懾政策中的作用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今年的DRTF項目的研究問題來自美國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和負責核一體化和戰略穩定(AF/A10)的副參謀長,分為兩大主題。第一,美國如何在東亞與中國進行戰略競爭中保持有效的態勢?第二,美國如何準備一場可能升級為對手使用低當量核武器的衝突?這部報告代表了學生最終提供 的研究論文。

該報告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三部分:

(1)用核武器裝備的高超聲速武器系統取代美國洲際彈道導彈的效用;

(2)高超聲速武器與中國威懾的影響;

(3)高超聲速/高機動性武器及其對威懾態勢的影響。

這份報告可以為我國關心高超聲速武器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與地位的讀者提供參考。這份報告主要討論高超聲速武器對大國威懾戰略的影響,而從體系作戰和體系破擊的角度討論得較少。


《高超聲速武器對威懾影響的評估》


美國國防情報局在2018年3月告訴國會,高超聲速推進技術的發展將徹底改變戰爭,提供更快、更遠、火力更大的攻擊目標的能力。高超聲速武器可能導致戰爭“革命化”的概念,尤其是它們通過規避國家防禦系統來改變攻防平衡的能力,一直是軍事和政策界許多討論的前沿話題。進一步,過去五年來,媒體對高超聲速武器的關注度急劇增加,這主要是因為人們擔心美國在發展這些武器方面落後於俄羅斯和中國。在大國競爭迴歸的時代,人們越來越感到,美國正在輸掉一場基於俄羅斯和中國試驗的頻率和可見度的高超聲速武器發展的軍備競賽。此外,據報道,美國的兩個對手側重於發展具有核能力的高超聲速武器運載系統,而美國只專注於常規武器的運載系統。

鑑於最近公眾和政府對這一武器系統的興趣有所上升,2019 DRTF項目深入探討了技術創新與戰略威懾之間的聯繫。高超聲速武器真的有能力徹底改變未來戰爭嗎?要區分技術和戰略的革命和演變,必須存在哪些因素?當我們把注意力轉移到戰爭威懾上時,這種能力又有什麼不同?國防部是否應該優先資助和發展這些武器系統?

這些問題是由從不同角度研究高超聲速武器如何影響威懾的2019 DRTF項目的三名成員提出的。他們的研究共同導致了對高超聲速武器以及美國空軍的技術創新和戰略思維之間聯繫的更本質的理解。

在第 2 章中,內森·特里(athan Terry)中校首先探討了高超聲速技術的不同元素(速度、範圍和準確性)與以前的技術創新的比較。具體來說,他把高超聲速武器與洲際彈道導彈(ICBMs)相比較,以測試在有限的核戰爭背景下,用高超聲速武器取代目前的地射導彈系統是否會影響威懾和如何影響威懾。為此,他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即“五柱範式(five-pillar paradigm,FPP)”,包括威懾和強制的五種戰略。然後,他逐一研究高超聲速技術的每個元素,通過圍繞威懾的歷史爭論,提出它們的FPP圖。在這之後,他表明了高超聲速技術代表著技術的演變,而不是威懾思維的革命。他用經驗數據顯示了後續的際彈道導彈在應用當前高超聲速武器的發射速度、射程和精度的增長率後,討論了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不確定的模糊作用。這時,他最終發現這些系統的變化是緩慢的。根據這一分析,中校發現,用核裝備的高超聲速武器取代洲際彈道導彈,在威懾和強制戰略方面可能只具有有限的優勢。

在第3章中,約翰·瓦里萊克(John D. Varilek)上校特別側重討論了高超聲速在中美關係中的作用,通過這些新武器組對威懾的影響(如果有的話),評論了它們對中美關係將產生那些影響。瓦里萊克上校指出,儘管過去十年來人們的興趣有所增強,但70多年來,美國一直不定期地追求高超聲速技術。相比之下,關於中國項目的(公開)知識較少。瓦里萊克上校追溯了兩國高超聲速武器計劃、核政策和威懾態勢的背景。然後,他根據將利用的武器平臺的類型,研究了高超聲速系統對威懾的潛在影響。最終,他發現高超聲速有能力徹底改變兩軍的“技術工具包”,但武器對威懾的影響卻可以忽略不計。由於兩國都在成功尋求這項技術,目前的現狀穩定可能依然存在。

最後,在第四章中,傑弗裡·希爾(Jeffrey Hill)少校探討了美國、俄羅斯和中國都在追求高超聲速武器系統對威懾現狀的影響。他首先認為,單靠技術發展不會顯著影響現狀。相反,這三個國家中的任何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發展高超聲速技術的意圖產生誤解的可能性,可能對現狀產生重大和消極的影響。希爾少校首先概述了高超聲速技術的歷史發展,闡述了他的假設和研究設計,然後分析了三大強國目前的威懾態勢。在闡述了當前的態勢後,他討論了高超聲速可能構成的潛在挑戰,並概述了每個國家對此類武器系統的已感知的需求。在對高超聲速是否破壞穩定的分析中,希爾少校最終發現,對核大國對高超聲武器的意圖缺乏瞭解,最有可能破壞現狀,並降低使用核武器的門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