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社恐患者談戀愛的正確打開方式,豆瓣評分9+的美劇終於迴歸

社交恐懼的人生活是什麼樣的?這個問題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

當我們每天在網上或調侃或自嘲的說自己是“社恐”時,有多少人又真正瞭解“社恐”的生活到底如何呢?

也許,是買東西時最怕拒絕服務人員?是路上偶遇不熟的人打招呼恨不能繞路走?是想說話的時候,不光自己不敢說話還不敢打斷別人說話?

當然,對大部分人來說,以上種種表現可能都會在生活中的某一刻體現出來,但還算不上疾病。對於真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來說,這些都不過是小兒科。而比起社恐,討論度與之不分上下,讓現代年輕人更頭疼的就是戀愛了。關於戀愛這個千古難題我們不再贅述,倘若說社恐已經很可怕了,試想一下,那談戀愛的社恐豈非...什麼?社恐還能談戀愛嗎?當然了,可不要小瞧他們啊!

今天我們要說到的這部劇就正好展現了社恐如何談戀愛。作為今秋迴歸的這部評分9+的系列美劇,還是醫療劇,季季豆瓣評分都穩定在9以上不倒,且一部比一部高,足以見其厲害之處。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The Good Doctor——《良醫》。

《良醫》根據同名韓劇改編,講述了一名擁有學者症候群的天才外科醫生肖恩,如何克服偏見與困難,實現自己的夢想最終成為一名“良醫”。

論社恐患者談戀愛的正確打開方式,豆瓣評分9+的美劇終於迴歸

PART 1論社恐如何談戀愛

首先,在人設上說,肖恩怕是史上最慘卻又最幸運的主角也不為過。

智力超群情商為零,帥氣外表和傑出能力下卻是個社恐患者?幼時關係最要好的親弟弟意外死亡,從此一蹶不振?不,出現了一位人生導師帶他走出困境,幫他排解心事,為他力排眾議。人生難得一知己夫復何求?很不幸,導師得了癌症也開始自暴自棄(最新這季又康復了)。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喜歡的女生已經有了對象,不過還好又出現了新的約會對象,卻也是狀況百出...

好了,迴歸正題,最新這季的初集剛開始,就圍繞著肖恩口中這句“It was a disaster”展開。

“這是一場災難”。嗯?什麼災難?原來第一集在帶我們回顧了前情回顧的閃回後,緊接著就是肖恩好不容易的一次正式約會的覆盤。肖恩和同事複述了一遍約會的細節,評價自己的第一次約會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意外打翻了一瓶葡萄酒,但被及時搶救了下來;幫約會對象挪椅子展示紳士風度,有點心急差點釀成事故,但對方也沒說什麼;開門不小心撞倒了路人,造成了肩關節脫位,但也幫助對方復位還證明了自己醫生的技術。

聽起來,似乎是一場很完美的約會啊,雖然意外不斷,但都完美解決了。“Where is the disaster?”災難到底在哪?同事們聽罷也拋出了和我們相同的疑問。

是的,也許在我們眼中這些都不算什麼事。但在作為學者症候群患者的肖恩眼裡,這就是一場災難。儘管結局完美解決了,可過程中的那些種種意外都是隨機出現的,不是自己可控的,而這些一連串的意外簡直要逼瘋自己。本來已經很努力的嘗試融入周圍的環境,學習怎樣正常的社交,一次約會又把自己打回原形。肖恩的心聲大抵如此。

論社恐患者談戀愛的正確打開方式,豆瓣評分9+的美劇終於迴歸

​肖恩做事的風格一貫是喜歡有計劃和條理的,細緻到衛生間的捲紙擺放方向都要固定好。可並不是所有事都能有條不紊的按計劃執行,愛情裡尤其如此,所以這簡直對肖恩是一種折磨。乃至於他開始逃避,周圍人都勸他約會就是這樣,要敞開心扉勇敢一點多嘗試。

甚至連他最依賴的導師一般存在的人,也告訴他,“我以前也覺得約會很麻煩,那個時候就想待在一個安全區,沒人來打擾自己,也從來不會受傷。可是自從我得癌症後,我就想,去他的‘安全區’吧,我應該重新好好享受生活了,哪怕有時可能會受傷,可經歷過總比從來沒有好。”

與此同時,本集病人副線的兩對夫妻,一對新婚燕爾,另一對白髮蒼蒼,都是癌症,考驗感情。關係一直不錯的同事克萊爾也藉機給肖恩灌雞湯:雖然這種關係有時很累人,但在你需要的時候,它會給你以幫助。病房裡是術後一臉幸福相依的年輕夫妻,病房外是肖恩的“It's not worth it.”這不值得,肖恩這麼覺得。

論社恐患者談戀愛的正確打開方式,豆瓣評分9+的美劇終於迴歸

​所有人都在向肖恩傳達相同的意思,他感覺壓力很大很害怕。

終於,身為肖恩約會對象的那位病理科小姐姐按奈不住了,她主動找到肖恩希望和他好好溝通看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就像那個小姐姐說的:我們首先要弄明白,我們從這段關係裡究竟希望得到什麼,我們的共同目標是什麼,為此我們又怎樣為之做出努力。

肖恩很幸運,有這麼一位善解人意的約會對象,瞭解肖恩的特殊,願意去努力理解他。不冷戰,第一時間就和對方溝通清楚。她很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並且也在引導著肖恩這麼一個真·社恐走出困境。

以至於,當後來肖恩和克萊爾談起之後和小姐姐的第二次約會時,克萊爾建議肖恩約會初期可以不用一下拋出那麼多問題(比如以後是否要孩子,信仰什麼宗教,女權等)免得嚇到對方,一般都是說些興趣愛好什麼的輕鬆閒聊。小姐姐聽說後,立馬警告克萊爾要她從兩人的關係中離開,自己覺得肖恩很酷,並不覺得這麼多問題有什麼不適,可以說很颯了。當然,克萊爾也是好心,但一味迎合對方就不能更坦率嗎?

怎樣的約會方式最好?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正如肖恩拋出的那個疑問:要認真的記住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這樣的關係值得嗎?反過來想想也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相處模式,並不是大眾的就適合自己。

論社恐患者談戀愛的正確打開方式,豆瓣評分9+的美劇終於迴歸

​真·社恐患者的肖恩都開始談戀愛了,那每天嚷嚷著自己是社交廢柴的我們呢?當然,戀愛與否的選擇是個人的,只是希望肖恩的故事也能讓我們有所啟發,至少不會那麼牴觸逃避。

PART 2自閉男主+雙線敘事

可以說男主角肖恩(不是那個小羊肖恩)某種程度上就是現在大家所自嘲的社恐患者,但不同一般社恐,肖恩可是真·社恐·自閉患者。何出此言?先為大家解釋一下肖恩的病症。

我們都知道自閉症是在語言和溝通上有障礙,缺乏同理心,只能將自己封閉起來的“星星的孩子”。而在這些人當中,大概有10%的人擁有學者症候群(Savant-Syndrome),他們雖無法正常的與世界交流,卻在某一專業領域擁有與生俱來的天賦。肖恩就是這樣,只是他所擅長的恰好是醫學。

不同我們所自嘲的“社恐”,肖恩是真的因為生理原因無法正常和周圍交流,不會“看眼色”。所以他很難隱藏真實想法,不懂為何要向病人撒“善意的謊言”,不會“辦公室政治”,因此有時也會鬧出不少笑話來,好笑又好哭。可不要小瞧了他,在專業領域我們比人家卻是差了很遠,這大概就是普通的鹹魚社恐和大佬社恐的區別吧。

論社恐患者談戀愛的正確打開方式,豆瓣評分9+的美劇終於迴歸

​雖然是系列劇,但也是每集基本可以拿出單看的單元劇,這決定了本劇的雙線敘事。主線是講述肖恩如何戰勝困難,逐漸成長的故事。也即怎樣成為一位良醫?副線是通過在對一位又一位病人的救治中,“救人也救己”。穿插在其中的,還有很多性格鮮明的肖恩的醫生同事們。肖恩以外,不論是病人還是醫生,即便不是主角卻也為劇集註入了更多真實生活的笑與淚,使之更加接地氣,少了誰都不行。

如果說第一季講述的是肖恩從初入職場的格格不入到被迫適應,通過自己的努力打動周圍。第二季則是在此基礎上開始主動嘗試改變自己,學習新知識,找到更清晰的定位。關於剛出不久的第三季,肖恩在其中也有了新的感情線。咦,好像嗅到了什麼不同尋常的氣息?別擔心,肖恩可不是什麼“戀愛腦”。

論社恐患者談戀愛的正確打開方式,豆瓣評分9+的美劇終於迴歸

PART 3母女關係的終極難題

這一季對肖恩以外的醫生群像戲也更加深入挖掘了不少,比如接下來我們要說的肖恩的同事之一的克萊爾。

倘若說肖恩之於正常人是個罕見的高功能自閉症醫生,那克萊爾作為一個非白人,還是位女性醫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行業裡也是個為數不多的“少數派”了。

共情能力強,被觀眾吐槽“嘴炮”強、感化人一絕的克萊爾,承擔著劇情大部分的“情感牌”輸出。但這麼一位看似積極樂觀,活力滿滿的元氣girl也有她的煩惱。

論社恐患者談戀愛的正確打開方式,豆瓣評分9+的美劇終於迴歸

​克萊爾從小就是個學霸,努力讀書的同時還要照顧自己的母親,可以說重擔不小。因為自己的母親有躁鬱症,彼此之間的溝通也一直存在問題,她們的隔閡一直就有,這讓她十分痛苦。

好不容易迎來了自己第一次做主刀醫生的資格,她十分用心的準備。患者是一個膽囊病變的小女孩,在她身上克萊爾看到了另一個相似的自己,年紀輕輕就要照顧家裡人,沒有多少個人的自由時間,母親卻認為是自己“矯情”,小孩子沒什麼的。克萊爾好好和女孩進行了溝通,建議她去看心理醫生,可是被女孩的母親知道後認為克萊爾是多管閒事,克萊爾也因此失去了這次寶貴的主刀資格。

克萊爾覺得無能為力,努力想幫女孩解決煩惱,可一切似乎又是徒勞。在陪自己母親一起去看心理醫生時,也幾近崩潰。傾訴過程中,克萊爾的母親卻說出了壓抑了很久的心聲,為之後的和解做出了鋪墊。

等之後再次回到醫院時,那位小女孩和自己的母親大吵了一架,堅持克萊爾做自己的主刀醫生。經過醫院和女孩母親的調解,克萊爾又重新拿到了主刀資格。手術結束後,女孩的母親也意外的問克萊爾要了她推薦的心理醫生的名片,不禁讓人啞然失笑。

論社恐患者談戀愛的正確打開方式,豆瓣評分9+的美劇終於迴歸

​本以為小女孩的母親是那種典型的“中國式家長”,起初看到角色時覺得不可理喻。可隨著故事的發展,卻發現這種草率的下結論也是另外一種“貼標籤”

我們和克萊爾一起進入她的世界視角,看到她和母親的母女關係從一團糟到破冰,看見病患小女孩和母親的母女關係從僵持到緩和。母女關係這一終極難題在同一集裡就上演了兩回。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用“偏見”對抗“偏見”恰恰是身邊很多人在做的事,不管是劇中的母女關係還是現實生活中的其他關係。

想想看,不論是“社恐”的自閉患者肖恩還是看似不關心孩子的母親,有的時候也許我們真的只是需要再給他們一點點耐心就好呢?

論社恐患者談戀愛的正確打開方式,豆瓣評分9+的美劇終於迴歸

​雖說是一部醫療劇,可《良醫》展現更多的是,藉著醫療的形式向我們傳達了很多對情感關係的探討,這些問題有些有答案,有些沒有,最終都是由觀眾自作決斷。畢竟,迴歸故事本身還是講究一個

以情動人,只有冷冰冰的醫生和手術室,那可真是一點也不好玩了。除此之外本劇的一大看點還在於,本身就“有病”的醫生如何去適應職場,如何去通過他獨特的視角展現平常人眼中的世界,怎樣打動觀眾。

說了這麼多亮點和優點,《良醫》也並不是一部滿分劇,自然也是有缺點的。

比如發生在醫療劇裡最常見的醫療知識BUG。拿《良醫》某集中出現的心肺轉流術來說,心肺轉流術是一項能讓心臟保持靜止的技術,以便醫生能對心臟手術進行操作。雖然這項手術能使心臟保持靜止,但操作時間越長髮生出血併發症幾率就越大。而劇中手術時間足足有6個多小時,遠遠超過了現實中的可容忍範圍。

以及部分劇情邏輯有點草率,刻意為之。前兩季男主想出病患解決方案都是有依據的,這一季和約會對象出去散個步就馬上想出來了,有點牽強。

豆瓣評論區還有一個“偽差評”,調侃擔心身體健康的,哈哈。

擔任男主的海默小天使,同時也是本劇製作人之一,採訪中也有傳達過希望這部劇不僅能為自閉症患者發聲,也能為每個認為自己是人群中的那個“異類”而發聲。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紛爭和差異,冷靜下來,千萬不要那麼輕易的就隨便判定一個人而給對方打上標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