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以村規民約“護航”鄉村治理

紅網時刻常德11月4日訊(通訊員 陳高龍 李燕喜)村規章,民約定;重道德,講文明;黃賭毒,勿靠近;涉黑惡,要抵制;微信群,不傳謠;論友誼,談感情……這些朗朗上口、言簡意賅的三字經是常德市臨澧縣修梅鎮高橋村的村規民約。過往的群眾紛紛駐足念上幾句,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今年以來,常德市民政局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以村規民約作為深化移風易俗、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有效“護航”鄉村治理工作。截至目前,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在全市1533個村和735個城市社區實現了全覆蓋,80%的村(社區)完成了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修訂完善工作。

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由村(居)民共同制定和遵守,在內容上必須與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現行法律法規相符合,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針對濫辦酒席、天價彩禮、薄養厚葬、攀比炫富、鋪張浪費、孝道式微、賭博成風、“村霸”“鄉霸”等突出問題,制定相應的補充細則等。

為確保此項工作順利推進,今年5月,常德市民政局聯合市委組織部、市委政法委等7部門發出《關於開展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我制定、我遵守、我監督、我處罰”活動的通知》(常民發〔2019〕14號),明確了任務目標、主要內容、制定程序、工作要求等,讓村規民約的推行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武陵區丹陽街道紫橋社區、鼎城區草坪鎮興隆街社區、桃源縣馬鬃嶺鎮劉炎村、石門縣夾山鎮楊坪社區、臨澧縣停弦渡鎮福船村和澧縣大堰壋鎮九旺村等6個村(社區)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成功入選了湖南經視“相約我的村”欄目。

據修梅鎮村黨總支書記李思佚介紹,該村村支兩委對村規公約的制定高度重視,幾易其稿,最終以三字經形式呈現。公約內容突出當地特色,在約束民風的同時還彰顯了高橋村作為林伯渠故居紅色旅遊區對群眾感知紅色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帶來的幸福感。

下階段,常德市民政局將評選出全市“十佳”村規民約和“十佳”居民公約,並在全市範圍內進行宣傳推介。

常德市民政局將指導各村(社區)對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在相互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修訂,讓村規公約、居民公約更具特色,讓老百姓更加認可,著力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