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麥價持續上漲,局部漸逼拍賣糧到廠成本

10月份,主產區小麥價格受階段性供需偏緊及政策穩定利好的雙重支撐不斷上漲,其漲幅已遠遠超出夏收期間的整體上漲幅度。國家臨儲小麥拍賣成交雖整體處於低位,但市場亦呈現回暖趨勢。國際市場,10月份由於部分主產國惡劣天氣威脅產量前景,再加之中美達成初步貿易協定,提振市場人氣,全球小麥價格大多上漲。

據中華糧網數據中心監測顯示,10月31日,主產區主要糧油批發市場普通小麥市場交易平均價格為 2315 元/噸,較上週上漲 10 元/噸,較月初30元/噸。

另據生意社監測, 10月1日國內小麥市場均價2292.00元/噸,10月31日均價2370.00元/噸,月內整體上漲3.40%。

10月份小麥價格持續走強,主要的原因是市場階段性供需偏緊,同時國家政策維持穩定亦提振了市場信心。隨著市場小麥價格的不斷上漲,當前部分地區價格與臨儲小麥到廠成本已基本接近,政策的“天花板”效應將會有所顯現,預計後期麥價再度上漲的空間已較為有限。

市場政策階段利好,麥價普現走強態勢

10月份,由於主產區農戶大多忙於秋收秋種,貿易商忙於秋糧購銷,無暇顧及小麥出售,小麥市場階段性供需出現偏緊。同時,國家小麥收購、銷售政策均維持穩定,一定程度上也穩定和提振市場信心,共同的利好支撐小麥價格持續走強。

10月末,河北衡水一等普通小麥收購價為2410元/噸,石家莊為2410元/噸,邯鄲為2410元/噸;山東德州為2410元/噸,山東菏澤為2400元/噸;河南新鄉為2390元/噸,河南周口為2370元/噸,鄭州為2400元/噸,周比上漲10—30元/噸,較月初上漲40—100元/噸。

10月份,主產區優質小麥價格也追隨普麥呈現穩中上漲態勢。10月末,河南鄭州“鄭麥366”優質小麥收購價2440元/噸,新鄉為2450元/噸;山東菏澤“濟南17”優質小麥收購價2450元/噸,濰坊為2450元/噸;河北石家莊“藁優2018”優質小麥收購價2460元/噸,衡水為2460元/噸,周比上漲20—50元/噸,較月初上漲50—80元/噸。

監測顯示,10月末,華北地區優質小麥平均價格為2415元/噸,比去年同期的2702元/噸下降287元/噸;優普小麥價差為59元/噸,比去年同期的202元/噸下降143元/噸。由於今年主產省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增加,供應量充裕,優質小麥平均價格低於去年,優普價差同比收窄。

有市場人士認為,夏收期間由於受到政策性收購的支撐,市場的波動多體現於普通小麥。但隨著託市收購的結束,尤其國家臨儲小麥常規拍賣重返市場,普通小麥價格的上行壓力將會加大。特別是在當前優普小麥之間差價已處於較低水平的情況下,中後期優質小麥相對於普麥或仍有補漲的空間,優普小麥之間的差價也將會適當有所拉開。

小麥價格不斷走強,下游產品水漲船高

10月份,儘管麵粉消費進入一個相對平緩的時期,但由於小麥價格不斷上漲,制粉成本增加,企業對於麵粉的挺價心態增強,一些大型制粉企業相繼上調麵粉出廠價格。

10月末,江蘇徐州特一粉出廠價3140元/噸,周比上漲20元/噸。河北石家莊為3000元/噸,山東濟南為3080元/噸,河南鄭州為3080元/噸,周比保持穩定。同月初相比,主產區麵粉價格基本上漲了30—50元/噸。

據市場反映,近來不同類型企業對面粉的漲價反響不一。一些大型麵粉企業像五得利、益海、中糧、金沙河和發達等,由於本身的麵粉質量和品牌過硬,對面粉漲價有一定的話語權。而那些知名度不高、麵粉質量一般的企業則對漲價底氣並不足。

10月份麩皮價格上漲,一方面是企業開工率不高,供應量受限;另一方面是小麥價格持續上漲,生產成本增加也對麩皮價格形成支撐。10月30日,河北石家莊麩皮出廠價1360元/噸,河南鄭州1380元/噸,山東濟南1360元/噸,江蘇徐州1370元/噸,安徽宿州1360元/噸,周比上漲20—30元/噸,較月初上漲了100—160元/噸。

監測顯示,10月末,華北面粉企業整體開機率50%,周比持平,較月初回落了2個百分點。華北黃淮制粉企業理論加工利潤136元/噸,周環比下降10元/噸,較月初下降28元/噸。

新陳差價逐步縮窄,拍賣成交漸顯回暖

10月30日,國家舉行最低收購價和臨時存儲小麥拍賣,投放量為302萬噸,實際成交量為7.62萬噸,成交率為2.53%,高於上期的1.1%。

初步統計,10月份共進行了四次小麥拍賣,累及投放1198.46萬噸,成交量為11.88萬噸,周平均成交率為0.99%。政策性小麥拍賣自恢復投放以來,雖然整體成交仍相對處於低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每次的成交也在不斷地回暖。10月9日、16日、23日、30日的成交量分別為0.59萬噸、0.38萬噸、3.29萬噸、7.62萬噸,成交率分別為0.19%、0.12%、1.10%和2.53%。

進入10月份以來,受階段性供需偏緊及政策利好的雙重支撐,主產區小麥市場價格持續上漲,新陳小麥之間的差價逐步縮窄,尤其部分地區新小麥收購價格已逐步接近政策性糧源到廠成本。

當前蘇、皖地區高質量小麥收購價格在2340—2380元/噸之間,河北、山東及河南北部部分地區收購價格多已跨過2400元/噸的“門檻”。而一等陳麥拍賣底價為2370元/斤,加上相關到廠成本約基本在2420—2440元/噸,新陳小麥之間的差價已相對有限。

隨著小麥市場價格的不斷上漲,其與臨儲小麥到廠成本將會逐步接軌,預計後期政策性小麥成交狀況仍將會隨之進一步的好轉。

局部麥價漸逼觸頂,再漲空間或將受抑

經過此輪小麥價格的不斷上漲,當前主產區小麥價格已基本處於階段高位,尤其華北局部區域價格已經逼近政策“天花板”。 由於小麥市場新陳糧源供給均較充裕,市場整體供需格局難以發生大的變化,預計後期小麥價格再度持續上漲的幾率已經不大。

一方面,隨著小麥價格的不斷上漲,後期市場風險在不斷加大,特別是市場仍擔心存儲時間長的政策性庫存降價銷售。一旦拍賣底價再次出現下調,勢必對小麥市場價格產生較大壓力。據瞭解,為規避市場風險,近期貿易商售糧積極性有所提高,已陸續開始出售一部分小麥庫存。

另一方面,隨著流通市場小麥價格的不斷走高,新小麥價格與政策性小麥進廠成本將會逐步接軌。目前華北部分高價區小麥價格已日趨逼近政策頂部,新小麥相對於拍賣小麥的價格優勢在逐漸縮小。一旦臨儲小麥能夠批量進入市場,政策的“天花板”效應將會抑制小麥價格進一步走高。

同時,進入11、12月以後,各地儲備小麥也將會陸續進入輪換銷售期。從過往的輪換情況看,儘管輪出多隨行就市,但輪出無疑將會增加市場的供給,增加市場壓力。(作者:張榮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