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百年古建築,美輪美奐,50年前卻差點被當做四舊夷為平地

要論“江南人家”,最讚的莫過於蘇州,小橋流水,枕河人家,粉牆黛瓦,煙雨婆娑。要論建築的美輪美奐,精美絕倫,流光溢彩,我覺得應該是廣州的陳家祠堂。

廣州百年古建築,美輪美奐,50年前卻差點被當做四舊夷為平地

位於廣州中山七路的陳家祠堂是一座建於清代光緒年間的古建築,這座建築歷經120多年的歷史洗禮,它的每一片瓦,每一處雕塑,每一寸土石,幾乎都打上了歷史的烙印。

從光緒皇帝到清朝的滅亡,從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時代到滿是腥風血雨的民國時代,從古代人到近現代人,從軍閥混戰到抗日戰爭,再到國共兩黨戰爭,從新中國成立到破四舊大生產,這座陳家祠堂就是歷史的見證,120多年,它就默默佇立,靜看風雨。

廣州百年古建築,美輪美奐,50年前卻差點被當做四舊夷為平地

這座建築,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還是歷史的參與者。

1888年,這座建築開始動土開建,建造者是當地比較有地位的陳氏族人。

1894年,這座建築才得以建成,建成後的主要功能是祭祀祖先,因此被稱為是陳氏祠堂。

廣州百年古建築,美輪美奐,50年前卻差點被當做四舊夷為平地

但因為陳氏人在廣州人丁興旺,又是比較有錢有地位,祠堂建的非常宏大,平時很多建築空間都是閒置空著。因此到了1905年,陳氏族人開始在這裡建立實業學堂。按照陳氏人的說法是:要想世代興旺,後世必須有所學,接受教育才行。不得不說,陳氏家族對家族教育還是非常重視的。這座祠堂,直到被收為國有之前都是陳陳氏家族人用作學堂。

廣州百年古建築,美輪美奐,50年前卻差點被當做四舊夷為平地

1905年,陳氏族人在此建立實業學堂;

1933年,陳氏族人在此興辦文範中學;

1947年,陳氏族人在此興辦集賢紀念中學;

1950年,當時已經成為陳氏書院的陳氏祠堂被收歸國有。後面又被廣州市文化局接管,成立了民間工藝管。

廣州百年古建築,美輪美奐,50年前卻差點被當做四舊夷為平地

但歷史在這裡還沒有結束。陳氏祠堂和很多中國古代建築一樣,歷經了破四舊,文化大革命的歷史洗禮。

本來就是古色古香,作為文化保護單位的陳氏祠堂,其文化功能在文化大革命開始就被生產功能所替代。

1966年,陳氏祠堂被新華印刷廠改造成印刷車間;

1966年下半年,廣州電影機械廠也看上了陳氏祠堂,就在陳氏祠堂後院建了基地;

1968年,廣州市第32中學也來到了陳氏祠堂,不知道怎麼獲批的,在陳氏書院的前面部分建立起了一座教學大樓;

廣州百年古建築,美輪美奐,50年前卻差點被當做四舊夷為平地

直到改革開放後,大概是1980年,廣州市政府才開始著手恢復陳氏祠堂的歷史原貌。將新華印刷廠遷走,大面積修復陳氏祠堂主體建築;1995年,將32中學的教學大樓拆除,1997年,將廣州複印機廠搬出陳氏書院。直到1997年後,我們才得以看到如今這個還算原汁原味的陳氏祠堂。

廣州百年古建築,美輪美奐,50年前卻差點被當做四舊夷為平地

如今,因為旅遊業的興起,很多地方開始改建或仿建古建築,以至於很多遊客對一些古村古鎮古街巷都很是不滿,常常吐槽這些地方不過就是“新建”的古建築罷了,千篇一律沒有啥特色也看不到任何歷史。

可能也因此有人也會對如今的陳氏祠堂表示遺憾,畢竟這裡並不是所有的磚瓦,所有的建築要素都是那麼原汁原味。但是不得不承認,如果不是當時被當做印刷廠,當做複印廠,當做教學樓,或許我們再也看不到如今這樣依然美輪美奐的陳氏祠堂。

廣州百年古建築,美輪美奐,50年前卻差點被當做四舊夷為平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