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江這三位鄉賢受家鄉人愛戴

創“視界”傳奇 展“儒商”風采

餘江這三位鄉賢受家鄉人愛戴

(山東省江西商會會長吳勇華)

1974年,吳勇華出生於餘江春濤鎮武昌村伊家塘小組。現為濟寧金博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濟寧市威斯特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山東省江西商會會長、濟寧市政協委員、濟寧市工商聯執行委員。

2019年1月31日,吳勇華入選“改革開放40週年鷹潭經濟人物”。上世紀80年代末,吳勇華毅然走出家鄉開始闖山東。最初來到的是山東濟南的一個鄉鎮,開始了他的經商生涯。由最初的鄉鎮集市擺地攤到後來的在商場租賃櫃檯,吳勇華的眼光開始逐步放遠。在1991年,17歲的他果斷的決定來到濟寧這個文化聖地,在濟寧主要在商場從事百貨、鐘錶、文具、服裝批發兼零售等生意。後來,又承包櫃檯與商場進行聯營,直到1997年自己註冊公司,吳勇華與各大商場一直保持著聯營的合作關係。

2007年,由於各方面的競爭激烈、價格透明、百貨生意漸漸萎縮。在這時,吳勇華開始考慮轉型,而環顧四周,好多的老鄉都在從事一種新的眼鏡銷售模式——眼鏡直通車,於是他經過深思熟慮,正式進入了眼鏡行業。在吳勇華的帶領下,經過十多年的奮勇拼搏,百姓直通車眼鏡已在濟寧、泰安、臨沂、威海、青島、大連等地市設有52家直營連鎖店,員工400餘名,在山東省眼鏡行業銷售第一名。

作為一個企業家,吳勇華也深知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幫助及支持。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內,吳勇華每到一處開店,都會給當地的民政部門及學校等主動聯繫,免費發放老花鏡、學生專用鏡等,給養老院送溫暖,自己掏錢給老人們買過冬的棉衣、贊助各地區的小記者活動。2011年,在濟寧團市委、鄒城團市委等單位的一起努力下,在鄒城成功啟動了“陽光學子公益萬里行”活動。據統計,這些年,吳勇華放在社會公益活動的資金就達300餘萬元。

吳勇華說:“餘江是眼鏡之鄉,我們要將自己的眼鏡品牌做強做大。”為了家鄉的眼鏡產業,吳勇華一直在積極奔走,建言獻策。同時,時常關注餘江的發展,充分利用山東江西商會的平臺,組織骨幹會員企業返鄉進行商務考察。

餘江這三位鄉賢受家鄉人愛戴

吳勇華有著濃厚的家鄉情結。每年的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他都會趕回餘江,陪家中老人一起過節。伊家塘的群眾以他為豪,吳勇華為村裡的新農村建設捐資10萬元。敬老院的老人掛念著他,吳勇華每年都要到春濤鎮敬老院走訪慰問。留守兒童感謝他,聽聞春濤網紅校長章站亮的感人事蹟後,吳勇華向鷹潭留守兒童基金捐資3萬元,其中2萬元指定用於春濤黃泥小學。

堅守夢想 揚帆起航

餘江這三位鄉賢受家鄉人愛戴

(青雲教育集團董事長楊金生)

他,一位20歲從餘江農村走出去的小夥子,在民辦教育的廣闊天地裡,奮戰19年,創辦了昆明青雲教育集團,旗下涵蓋幼兒園、全日制學校、課外培訓學校、國際留學教育等50餘所,在校生26000餘人,教職工1678名,品牌價值評估8000餘萬元,總投資3.6億,用大愛譜寫出民辦教育的璀璨華章。他,就是享譽鷹潭的民辦教育領航者楊金生。

餘江這三位鄉賢受家鄉人愛戴

楊金生,1978年生,餘江黃莊人。雲南青雲教育集團董事長,官渡區教育協會副會長,昆明市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雲南省民辦教育協會常務理事,雲南江西鷹潭商會副會長。

餘江這三位鄉賢受家鄉人愛戴

2000年,楊金生從塔溝武校畢業後,隻身來到昆明發展。正值全民興辦教育如火如荼開展的黃金時期,時勢造就能人,環境感染激情。他白手起家,在創業中奮鬥不息;披荊斬棘,在逆境中拼搏前行;審時度勢,在開拓中鼎新求變;與時俱進,在發展中做大做強。從創辦第一所學校——青雲文武學校開始,到如今的青雲教育集團。春風秋雨,一路兼程,一路走來,都澆鑄著他的汗水與艱辛。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楊金生最大的智慧就是善於抓住國家大力提倡民辦教育的有利時機,勇於應對市場的競爭,秉承“以父母之心辦教育”的理念。正如楊金生對集團員工常說的那樣:“使人幸福的是德行而非金錢。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每一個生命閃光。”他不僅要求老師要做明理、明德之師,還要做經師、人師。

“海闊憑魚躍,青雲任鳥飛”。青雲教育始終把德育放在首位。教育學生不但要有愛心,還要有孝心。懂得感恩,回報社會。辦學19年來,青雲教育的每一天都會給孩子們佈置一道特殊的家庭作業——感恩孝親(做力所能及的家務),青雲的孩子都會做家務,幫父母洗腳、捶背已成為一種習慣。這種教育方式,不僅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認可,更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成績的取得,並沒有使楊金生驕傲自滿。他懂得飲水思源,時刻不忘自己是貧苦出身,懂得“雪中送炭”之可貴。學校有一些外來務工子女,因家庭條件實在困難,想要中途輟學。被楊金生知道後,他立即採取可行的辦法。他說:“每次看到那一雙雙對知識渴求,而又孤獨無助的眼神時,我心如刀絞,夜不能寐”。為了給這些孩子前途以希望,他決定對這些孩子的學費、吃住進行全免。18年來,都是如此。青雲教育集團也因此社會上獲得了“愛心學校”的稱號。

和楊金生接觸過的人都知道,他為人謙和,十分低調。心懷大愛,懂得感恩。他不但關心自己學校的孩子,而且還時刻關注家鄉的教育。他說:“見到曾經的母校和老師,感到非常親切與溫馨,就像回到家一樣。”2013年,母校黃莊中學要建校門,他二話不說,捐出10萬。2017年,黃莊搞新農村建設,他又捐出20萬。30萬,既是楊金生在外的創業成果,更傾注了他對母校和家鄉人民的深情厚誼。

從武術教練到創辦教育集團,載譽而歸,成為家鄉的驕傲。新時代,新徵程,青雲教育將堅守教育強國,立德樹人,樂教英才的初心和夢想,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楊金生就像是一位舵手,準確把握著教育的航向;青雲教育如一艘巨輪,載著眾多學生的前途和希望,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從荒山上挖掘財富

餘江這三位鄉賢受家鄉人愛戴

官小斌,男,1963年出生,通訊工程建造師,現任江西碩華通訊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兼果業合作社法人。5年前的一天,他從鷹潭下班,一路上,對於家鄉的那片光禿禿的荒山,他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他想用自己多年積蓄投資在這片荒山上,看看能否變荒山為金山,還能帶動周邊老百姓致富呢。他一時想不出來到底該種什麼好。於是他便到浙江、廣東一帶去考察,發現茶油受人們青睞。他苦苦尋思的答案終於出現了,決定回家在荒山上種油茶 。

餘江這三位鄉賢受家鄉人愛戴

回來後,他找到上官村委會幹部商議,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村書記和主任聽完後,雙手支持,並以每年4萬的承包費,把250畝荒山放心地讓官小斌承包了下來。為了帶動更多的人致富,他成立合作社。起先有些村民不同意,覺得種油茶沒啥前景,擔心浪費時間和精力。在官小斌的苦口婆心的勸說下,終於說服了幾個膽大的人加入。

餘江這三位鄉賢受家鄉人愛戴

皇天不負有心人。五年過去了,那250畝的荒山,在官小斌所僱傭的人的精心管理下,漫山遍野的油茶鬱鬱蔥蔥,長勢喜人。去年開始創收十多萬元,讓入股的村民喜上眉梢。讓聘請的村民更受益匪淺,收入大增。

官小斌不但有一雙敏銳的慧眼,善於發現身邊潛藏的財富,還有一顆樂於助人的心。2015年,官小斌發現下官分場區域內手機信號不好,存在一大片盲區,給群眾通訊帶來極大的不便。他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通過積極奔走,聯繫各方,自己捐資10多萬,為下官分場建設了一個集移動、電信、聯通於一體的信號塔,解決了群眾通訊不便的難題,獲得了群眾的廣泛好評。

在國家大力施行鄉村振興的今天,官小斌一直以來熱衷於家鄉的建設,為家鄉的發展出謀劃策,在需要捐款的時候,總是慷慨解囊,鼎力相助,是當地人學習的好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