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已完成自我救贖,可以高枕無憂了?

10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特斯拉日前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一份文件。文件數據顯示,第三季度特斯拉在美國市場的銷售業績出現大幅下滑。

其中,特斯拉第三季度在美國市場營收31.27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1.33億美元同比下滑39.08%;但是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第三季度營收6.69億美元,同比大漲64%;也正是因為中國市場銷量的顯著提升,填補了空缺,讓特斯拉第三季度業績實現了扭虧為盈的局面。

特斯拉已完成自我救贖,可以高枕無憂了?



今年2月,首批Model 3開始在中國交付,整個上半年,特斯拉三款車型在中國一共上牌21830輛,同比大漲60.14%。這些數據表明,雖然美國依然是特斯拉的第一市場,但早已不是收入增長最快的市場,這也讓特斯拉中國市場成為繼美國後的第二大市場。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國產特斯拉Model 3尚未交付前,特斯拉就已經在中國市場有近23億美元的營收。

在目前汽車市場接近飽和、中國新能源汽車處於寒冬時刻、全球汽車銷量下降的情況下,為何特斯拉獨樹一幟,在中國實現盈利?是意外還是實力?

特斯拉已完成自我救贖,可以高枕無憂了?

特斯拉的“省錢之道”

對於此前一直處於外界並不看好、長期虧損狀態的特斯拉來說,10月24日公佈的三季度財報中取得營收63.03億美元和淨利潤為1.43億美元的成績表讓外界刮目相看。在公佈的數據中還顯示,第三季度的產量和交付量分別達到9.6萬輛及9.7萬輛的創新紀錄,GAAP(公認會計准則)汽車業務的毛利率提升至22.8%。

特斯拉在聲明中表示,“運營費用處於Model 3投產以來的最低水平。因此,我們在第三季度恢復了GAAP盈利能力,同時產生了正的自由現金流。這是通過從我們的業務中削減大量成本實現的。”

作為特斯拉的CEO馬斯克也在財報會後的電話會議中道:“我們之所以能夠實現盈利,離不開每一位員工為降低成本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特斯拉現在的運營成本已經自Model 3量產以來降至最低。”

可以看出特斯拉扭虧為盈的根本原因是,以控制成本為基礎提高產量和銷售量以此達到盈利的目標。也就是說在成本控制上起了效果,帶來了利潤,這些利潤差不多都是省出來的。

事實上,特斯拉從去年下半年就已經開始省錢了,馬斯克從去年以來至少宣佈了三輪裁員,並重組了業務部門,以應對利潤率更高的車型銷售放緩的局面。不僅如此,在今年5月,馬斯克就發佈了一項非常嚴格的節約成本計劃:他和特斯拉新任CFO扎卡里·科克霍恩將親自審查未來公司的所有支出;在審查方式上,將由CFO逐頁審查並簽名,而馬斯克本人將每隔十頁進行簽名。不難理解,特斯拉在成本管理上也在逐步趨向於通用、福特和豐田等國際知名大型汽車公司。

同時可以看出特斯拉在中國市場正處於飛速的增長中,營銷重心也逐漸趨向於中國。據瞭解,此次特斯拉在美營收驟減與在華營收穫利的局面形成強烈對比,主要是因為美國的電動車市場正面臨著政府的稅收減免、政策減少和“補貼”下滑的處境。2019年下半年交付車型所獲得的聯邦稅收抵免已減少有1875美元,2020年開始該項政策將徹底取消。

雖然目前中國市場還不能和美國相比,但是中國市場對於新能源車的需求依舊旺盛。就市場情況來看,2019年,消費者熱情並沒有因為政策變化而減弱。預計不超五年,純電動車銷量將領先燃油汽車銷量,中國或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其原因主要在於消費者的認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在大幅提高。

同時,馬斯克宣佈上海工廠已經開始試生產。特斯拉獨資在中國建廠,可以說特斯拉在中國享受著其他車企無法享受的優先待遇。這個從奠基到預備生產只用了168天就建成了涵蓋車身車間、塗裝車間、流水線裝配車間等設施的上海超級工廠,在人們震驚其效率和速度時,也被寄予了馬斯克的極大厚望。這也是馬斯克在中國下的重注,他希望中國工廠的低成本能幫助特斯拉實現穩定量產,進而能夠持續盈利。

作為特斯拉中國超級工廠,它有兩個重點突出:一是成本低,節省約65%的成本(每單位產能);二是它所規劃的產量將比特斯拉的美國工廠還高,最高年產量可接近50萬輛。在本土建廠也讓特斯拉實現了簡化製造流程、降低生產成本,還獲得本土化的供應鏈和物流效率。而且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已進入工信部車輛生產企業目錄,對於消費者來說,也意味著購買特斯拉未來將會得到補助。

特斯拉已完成自我救贖,可以高枕無憂了?

馬斯克曾表示到,“隨著上海Gigafactory建廠,之後要發佈的平民SUV Model Y成本能降到現在Model 3的一半,甚至達到四分之一。更重要的是,Model Y有四分之三的配件和Model 3一樣,成本還要更低、風險更低、生產速度更快。”

ModelY的生產時間線也被從明年秋提速到明年夏天。特斯拉或將通過上海超級工廠、Model Y以及提高現有生產線的生產率來進一步加快增長,將有利於提高車輛總交付量和相關收入。

在此之前,特斯拉的低產量一直制約著它的發展。2018年,特斯拉的產量是35萬輛。2019年,其產量目標是36萬輛,只增加1萬輛。今年前三個季度,特斯拉的產量突破26萬輛,距離全年銷量總目標36萬輛還有約10萬輛的距離。不過,在上海超級工廠竣工後,這一目標對特斯拉來說也是輕而易舉。特斯拉還考慮將上海工廠作為未來的範本,然後在歐洲進行仿造。目前特斯拉在歐洲超級工廠的選址已進入最後階段,預計將在2021年宣佈,該工廠也將會同步生產Model 3和Model Y。

此外,由於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大部分投資已經由多家銀行組成的中國“銀團”安排借貸完成,再加上生產線單位成本降低,特斯拉今年預計資本支出總額將會低於15億美元。

特斯拉已完成自我救贖,可以高枕無憂了?

特斯拉劍指何方

縱觀目前國內新能源的戰場,可謂是特斯拉已兵臨城下,大戰將一觸即發。今年上半年,造車新勢力們都各自取得了一定突破,蔚來正式交付,威馬首款車型上市,前途量產車最後敲定等等。

但是在銷量上,今年前三季度,國內三家頭部新勢力蔚來、威馬和小鵬的交付量都只有1.2萬輛~1.3萬輛的水平,而這對於特斯拉上海工廠來說只是幾周的產量。因此在度過了前期的“生死局”後,造車新勢力若想繼續發展並且做大做強,後期在銷售、售後和宣傳等方面同樣需要大把“燒錢”,盈利也是目前也是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雖然國內以蔚來為首的幾大新能源車企一直都對標特斯拉,但特斯拉卻早已明確自己的目標是打敗大眾和豐田等傳統汽車領域的巨頭。

除了搶佔市場份額外,特斯拉在產品力的提升上也是步履不停。不斷強化的Autopilot和Full Self-Driving(全自動駕駛)等功能,還進一步提升了產品的智能化程度。

特斯拉已完成自我救贖,可以高枕無憂了?

其次,在車機系統上也從V9.0升級到了V10;在娛樂性方面提升較為明顯,增加了Tesla劇場功能,其包含騰訊視頻、愛奇藝視頻、喜馬拉雅等等國內熱門的軟件,這一系列種種親民的系統對中國消費者來說充滿吸引力。

此外,前不久特斯拉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第2000根超級充電樁也正式建成,可以說是進一步擴大了自身的服務網絡。

但是特斯拉這一路也是紅燈不斷。特斯拉在歐洲市場大刀闊斧,卻不久前在德國遭遇滑鐵盧。德國一家租賃公司取消了85輛Model 3的訂單,退訂金額高達500萬歐元,理由是特斯拉之前交付的15輛汽車存在嚴重質量問題。該公司公開表示,特斯拉的出現的問題眾多,包括輪胎、油漆和車身損壞,充電控制器缺陷、線路故障、緊急呼叫按鈕丟失等問題。而且,特斯拉為了避稅,還試圖交付一些已經註冊的車輛。

8月路透社報道,一輛特斯拉Model3電動汽車於8月10日晚間在莫斯科高速公路上撞到一輛停放著的拖車後起火。在RENTV網站上發佈的一段視頻中,AlexeiTretyakov表示,當時他正處於輔助駕駛模式,自己手中仍握著方向盤。特斯拉公司在監管審查面前卻一直堅持,Model3型車是安全的。

據瞭解,今年3~5月在全球各地都出現過特斯拉自燃事件,美國最高汽車安全監管機構自去年以來至少發出5次傳票,為尋求有關特斯拉車輛事故的信息。或許這也是此次特斯拉美國Q3季度營收下降的原因之一。除了質量問題,特斯拉還被員工自曝因趕工導致做工粗糙的劣跡。例如,用膠帶修補零配件、車牌位置貼歪等等眾多負面問題。

特斯拉已完成自我救贖,可以高枕無憂了?



可以看出特斯拉未來的路並不是一帆風順。除了必須要考慮的產能問題外,由於過於關注交付量所帶來資金短缺、安全隱患等問題都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負面影響。

而在華建造工廠也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加上特斯拉也實際存在著虧損,這無疑也形成了一項巨大的挑戰。再加上現如今傳統車企的眾多大佬們也已經加速在新能源領域的佈局,可以看出這些對於特斯拉來說都是需要克服的重重難關。

同時特斯拉官方發佈消息稱國產版Model 3的售價,其最新指導價為35.58萬元起,比此前32.80萬元的起售價高出2.78萬元。以及面對中國諸多價格更有優勢的“特斯拉殺手”,消費者對此也將會產生持幣觀望的態度。

總而言之,中國現在已然成為了特斯拉新的增長點。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已經開啟了一個長期激烈競爭的賽道,而特斯拉的國產,如同催化劑一般將不斷推動這一趨勢,加速市場進化的速度。

目前,在這條賽道上包括特斯拉自己誰都沒有穩贏的把握,市場上每個汽車品牌都有自己明顯的優點和缺點。雖然特斯拉暫時領先於各家,但是它的每一個成功或者失敗的嘗試,也將為後續者不斷提供參考的模板,以供借鑑。

隨著特斯拉國產化的“攪局”和傳統汽車廠商的轉型等,新能源汽車市場必將產生風雲變化。當前行業中的佼佼者有可能在這場巨大的變革中覆滅,而那些曾默默無聞處於成長中的車企或將成為新的霸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