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縣一把手“落馬” 緣何引起州縣三地同步整改?——貴州聚焦“關鍵少數”重塑基層良好政治生態透視

10月25日,貴州省黔南州委多功能會議廳,室外陰雨綿綿、室內氣氛嚴肅凝重。

“組織面前,黨員幹部每一個都是‘透明人’,以身犯法,都必將付出慘痛代價。我願做滴血的子規,告誡每位哪怕是有一閃念心懷不軌的人,迷途知返,不可亂為……”聲聲懺悔者正是黔南州獨山縣委原書記潘志立和三都自治縣委原書記梁嘉庚。

這是貴州省紀委監委在該州組織召開潘志立、梁嘉庚案“一案一整改”警示教育大會的現場。當天,同樣的警示教育大會還在潘志立、梁嘉庚曾任縣委書記的獨山縣、三都自治縣同步召開。共有500餘名黔南州及獨山縣、三都自治縣“關鍵少數”接受警示教育。

為何在州縣三地同步開展警示教育?從案情通報中一探究竟

“梁嘉庚、潘志立分別於2018年5月、2019年7月被省紀委監委給予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警示教育大會上,貴州省紀委監委有關同志宣讀了潘志立、梁嘉庚案情通報。

短短兩年時間,黔南州兩名在任縣委書記先後因為嚴重違紀違法接受審查調查,從案情通報來看,兩人的違紀違法行為,特別是罔顧民生、恣意妄為、我行我素的行為,嚴重傷害黨的形象、嚴重影響黨的事業,嚴重破壞了獨山、三都乃至黔南的政治生態,影響十分惡劣、教訓十分深刻!

“兩人案情所折射出的思想根源的相似性,需要深查細照、對照自省,需要黔南州“關鍵少數”以身邊人、身邊事為鏡鑑,真正觸及靈魂,防止重蹈覆轍。”貴州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監委主任夏紅民要求。

心中無戒:拒不執行中央決策部署為所欲為

在潘志立、梁嘉庚看來,自己作為縣委書記、位置很高,組織派來做官,這個地方就該由自己做主,中央有要求部署、省委有安排,就是不執行落實,我的地盤我做主,飄飄然,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認為別人拿自己沒辦法。

潘志立認為,只要他認定的事,就是命令和指揮,到哪裡調研認為要修一條路,就必須得修,不然就是不稱職。梁嘉庚則常以“三都王”自居,認為自己定的就是規矩、自己的話就是聖旨。兩人擔任縣委書記期間,無論是獨山縣大量耕地被佔用、造成讓獨山縣喘不過氣的債務危機、基層組織和職能隨意擅自改變,還是三都自治縣不聚焦脫貧攻堅工作等,其根源都是潘志立、梁嘉庚毫無規矩和政治意識,不知敬畏,在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上打折扣、搞變通、甚至故意為之,是典型的自行其是、陽奉陰違、膽大妄為的行為。潘志立平時工作作風霸道,重大事項決策基本上都是他一人說了算,很多項目設計、預算、審計都沒搞,只要他拍板就開工建設,導致獨山縣違法違規佔地達2.8萬畝,國有資產損失上10億元,幾年間,獨山縣因違法違規佔地被處分的幹部達26人之多。梁嘉庚在收到州委對其不聚焦脫貧攻堅工作的“約法三章”後,僅作書面傳達,甚至在省委主要領導對三都脫貧攻堅情況做出重要批示後,也只是泛泛提要求,部分賽事、項目改頭換面繼續搞。

初心失守:行為背離組織和人民期盼走上不歸路

剛任縣委書記時,兩人都曾立下誓言: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不收幹部一分錢,不拿投資企業一分錢好處費。而隨著時間推移,工作逐步取得成績,思想開始發生變化,漸漸忘了初心,陷入追名逐利的泥潭。

在潘志立眼中,脫貧攻堅費時費力出不了成績,只有搞項目建設才能彰顯政績,正如他在懺悔書中寫道:“完全把黨的理想信念拋在腦後,把著眼點放在名利雙收上。一方面大力推進自認為有效果的工作,以求得好名聲;另一方面為家人謀利,當官不忘發財。”梁嘉庚也認為只有項目建得好,才能讓上級領導看到成績。在這種錯誤思想的引導下,潘志立不顧中央、省委關於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將國家利益作為交換,盲目舉債打造“天下第一水司樓”“世界最高琉璃陶建築”等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而自己和家人也大肆收受賄賂,“名利雙收”。在部分貧困村還沒有產業扶貧項目落地的情況下,為了凸顯自己的“政績”,潘志立安排獨山縣8個鄉鎮每2個月輪流舉辦一次項目觀摩會,每次觀摩花費在60萬元至100萬元左右。梁嘉庚則不顧三都作為全省14個、黔南州唯一的深度貧困縣的實際,大搞形象工程,主導實施在建的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有127個,但與脫貧攻堅有關的只有41個,其中不乏“千神廣場”“雲上書院”等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梁嘉庚最後懺悔到:“‘三觀’這個總開關改變了,黨性也沒有了,靈魂也扭曲了,由開始的‘被拉下水’到發展到後來的主動搞腐敗,導致靈魂扭曲”。

甘被圍獵:在享受“抬轎子”人營造的優越感中走上不歸路

在潘志立、梁嘉庚看來,當黨員領導幹部就應該被簇擁、被眾星捧月,否則就顯得沒能力、沒市場、沒權威,認為自己是縣委書記,“位高權重”,如果身邊沒有人前呼後擁,豈不是太沒權威了?漸漸的,習慣被圍獵,享受被圍獵。

從開始收受企業老闆的拜年茅臺酒開始,潘志立被一點點滲透,進而發展到大肆收受服務對象財物,倒在被圍獵的“槍下”,而其家人也跟著效仿,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按潘志立的話來說:“到了什麼人的東西都敢收,什麼人送的東西都敢收的地步”。由於自身不正,潘志立對全縣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不願抓、不願問,對違紀違規黨員幹部,他曾多次表示只要不是貪汙就可以不處理。梁嘉庚從第一次到外地出差吃飯時收了老闆“順便”給的一萬元後一發不可收拾,從老家房子裝修到兒子公司買車、在貴陽購買房產,都要老闆出錢。這個過程中,梁嘉庚曾自覺“重情重義、豪爽仗人”,到最後才幡然醒悟感慨“這些假象都是自毀長城啊!”

心存僥倖:在“不會有事”的自我安慰中墜入深淵

在面對組織調查時,潘志立、梁嘉庚不僅不主動向組織坦白交代,爭取組織的寬大處理,反而心存僥倖,把組織治病救人的良苦用心當成可以矇混過關的機會,處心積慮規避組織調查。

潘志立覺得交往的商人“講義氣”、靠得住,不會“出賣自己”,所以想盡各種辦法對抗組織審查調查,到最後才感慨道:“事實上,真的大難臨頭,什麼人也不可信,我這是咎由自取”。梁嘉庚在黨的十八大後,仍然不收斂不收手,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和家人謀取私利,在組織調查時,還請風水先生預測吉凶,最後也感慨:“說白了,在組織面前,黨員幹部個人,每一個都是‘透明人’”。兩人自詡高明,以為自己精心設計、反覆包裝的違紀行為不留痕跡,沒有人能查出來,在僥倖心理的支配下,肆無忌憚地踐踏紀律“底線”,在“不會有事”的自我安慰中,被假象一步步牽著走,最終墜入私慾的黑洞。

如何抓好整改?不僅聽會議表態更要確保落地落實

在警示教育大會上,黔南州及獨山縣、三都自治縣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分別就潘志立、梁嘉庚案整改工作開展情況及下步工作打算作表態發言,省紀委有關負責同志作了指導講話,其中“政治站位”“關鍵少數”“標本兼治”等詞頻頻出現。

【關鍵詞】政治站位:從政治責任入手,推動整改要求落細落實

“我為了完成整改任務,搞形式主義、虛假整改,我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堅決服從組織的處分決定……”面對組織問責,三都自治縣原副縣長歐某某後悔說道。

2018年7月,針對“梁嘉庚在任縣委書記期間,存在為建賽車場拆除香豬屠宰加工廠,多支付香豬屠宰加工廠所屬貴都公司賠償款200萬元的問題。”三都自治縣成立了由時任副縣長歐某某擔任組長的整改小組,負責追回200萬元賠償款。

在整改過程中,為保證問題儘快整改到位,歐某某自作“聰明”採取以採購葡萄汁加工設備的名義,從縣政府借款208萬元給貴都公司,再由該公司以退還賠償款的名義,將200萬元賠償款“返還”縣政府的“以借轉退”方式搞形式主義、虛假整改。最終,歐某某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以借轉退”僅是表象,其背後暴露出的是少數黨員幹部將整改責任“晾”在一邊,整改工作存在走形式、放空炮等問題。

“整改責任是政治責任,不能將說了當做了,更不能將做了當成做成了。”警示教育大會上,省紀委有關負責人要求各級黨員領導幹部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切實扛起整改責任,層層把壓力傳導下去,將整改任務落到全面從嚴治黨各個環節,進一步推動整改事項落地落實。

據瞭解,潘志立、梁嘉庚案“一案一整改”工作啟動後,省紀委監委立即部署跟蹤督導,要求把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作為重要的政治責任,抓落實不打折扣,求實效不走過場,真正扛起脫貧攻堅政治責任。同時對各地“一案一整改”開展情況進行“回頭看”,對責任不落實、整改不到位,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的典型進行了嚴肅問責,確保整改責任落地落實。

【關鍵詞】關鍵少數:發揮引領作用,在抓整改上嚴要求做示範

“關鍵少數”身處關鍵崗位、關鍵領域、關鍵環節,對所在地區和部門、單位的政治生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各地在整改工作中,堅持聚焦“關鍵少數”,強化對黨員幹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在“關鍵少數”中推動形成知止敬畏的良好氛圍。

獨山縣委班子深刻汲取潘志立等人“四個意識”不強,政治站位不高、政治立場偏移等沉痛教訓,切實扛起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緊緊扭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在全縣各級黨組織開展主體責任大約談2526人次,對19名履行“兩個責任”或領導責任不力的幹部進行問責,督促“關鍵少數”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同時,組織召開了全縣警示教育大會,深入分析剖析潘志立系列腐敗案惡劣影響,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凝聚力量共識,會後79名黨員幹部主動到紀檢監察機關說明情況、講清問題。

三都自治縣把“肅清梁嘉庚惡劣影響”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相結合,組織全縣各級各部門以“肅清梁嘉庚惡劣影響”為主題召開中心組學習會、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等,督促各級各部門班子和班子成員結合工作職責和經歷自我反省、深刻剖析。組織縣四家班子領導和縣直各部門、鎮(街道)鄉科級幹部100名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培訓,充分發揮領導幹部表率作用,切實把正確的思想、優良的作風、良好的導向樹立起來。

【關鍵詞】標本兼治:突出綜合施策,確保整改取得紮實成效

在整改工作中,各地結合政治生態受潘志立、梁嘉庚汙染情況及平時監督檢查、審查調查發現的問題,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既全面對標對錶,對症下藥治頑疾,動真碰硬抓整改,又舉一反三,通過建章立制,堵塞制度漏洞,確保整改工作取得實效。

針對潘志立案帶來的影響,獨山縣以“五治五立”專項整治開篇,以治思想認識之亂立紀律規矩、治制度機制之亂立章程辦法、治風氣作風之亂立標杆樣板、治紀律貪腐之亂立法紀權威,在全縣開展“抓脫貧、強化解、保穩定、促發展”專項整治,在全縣各鎮、部門共查擺問題1251個,健全制度規定30餘個。

三都自治縣聚焦梁嘉庚“政治底線失守、理想信念坍塌、任性用權”等問題,在全縣開展思想大討論、問題大排查、黨風大整治、線索大清理,徹底肅清腐敗餘毒。針對梁嘉庚“一言堂”等問題,制定出臺全體會議議事規則,嚴格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要求,堅持民主集中制,嚴格執行“三重一大”制度。

整改成效怎麼樣?當地幹部群眾這樣看

“水管鋪好,水池蓋板打好,沉砂池也修好了,幾年未解決的飲水問題終於解決了!”獨山縣影山鎮友芝村把猛組十二戶群眾談到剛修好的飲水設施,高興地說道。

原來,2016年,獨山縣修建都獨同城大道時,把猛組飲水設施因施工損壞一直未能修復,造成該組十二戶村名飲水困難,村民多次反映未果。

2019年8月,獨山縣在開展“五治五立”專項整治中,聚焦群眾身邊痛點難點問題組織開展脫貧攻堅專項巡察,巡察組在瞭解到把猛組村民飲水困難問題後,立即組織調查核實並下發了巡察整改通知書,在下發通知書15天后,友芝村把猛組人飲設施修建完畢,村民們高高興興用上了安全方便的自來水。

從幫扶幹部見不到蹤影,到現在扶貧產業遍地開花。黨員幹部作風的轉變為獨山縣脫貧攻堅工作帶來實實在在的成效:到2018年,獨山縣累計減少貧困人口77535人,貧困村出列58個,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9.2%降至2018年的5.05%,實現產業100%覆蓋到村、合作社100%覆蓋到貧困戶、利益聯結100%覆蓋到貧困戶。

走進獨山縣,無論在高山深壑還是田野村舍邊,隨處都可以看到奔波忙碌的黨員幹部,茶葉、蔬菜、食用菌、水果、中藥材等扶貧產業遍佈全縣。

獨山縣百泉鎮旗山村黨總支書記黃永富感慨到;“如今作風變了,黨員幹部走村入戶,挨家挨戶瞭解群眾困難,並積極幫助大家發展產業。”

不僅在獨山,同樣的變化在三都自治縣也隨處可見。

在三都自治縣壩街鄉壩街村,幾乎家家戶戶門前都種有花椒、佛手瓜等經濟作物。

“這些庭院經濟,一年來給我們帶來了不少的收入呢!”村民王光廳說,幫扶幹部挨家挨戶找我們瞭解情況,組織大家開會協商,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們才發展庭院經濟,不到半年時間就脫了貧。

領導幹部全部下沉,先後走訪146個貧困村,572個貧困組;三都自治縣實行脫貧攻堅網格化管理,3819名領導幹部用1個月時間進行全覆蓋,因戶施策幫助群眾發展產業……切實的轉變,讓群眾紛紛感慨:“黨的優良作風又回到我們身邊了。”

不僅如此,針對華而不實、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三都自治縣進行全面自查整改,對脫貧攻堅、產業發展、教育醫療等6類“必須為”的項目,加快推進;對特色城鎮建設、園區工程等13類“暫緩為”的項目,穩妥推進;對大公園、大賽場、大牌樓等6類短期內不能惠及群眾的“不能為”項目,堅決停止。

“以前很多項目都是商人先找梁嘉庚簽字後,拿著‘尚方寶劍’來逼著我們履行相關程序。現在有了民主決策,發改局真正能發揮參謀助手作用了。”三都自治縣發改局黨組書記、局長韋振華說,如釋重負後幹事創業的激情高漲。2018年至今,縣發改局共爭取了21.59億元預算資金用於全縣脫貧攻堅工作。

“對潘志立、梁嘉庚餘毒的清理、對獨山、三都自治縣政治生態的重塑不是一蹴而就的。”省紀委有關負責人指出,要通過厚植良好的政治生態土壤,進一步強化系統思維抓整改,真抓實幹確保整改實效,真正把受到破壞的政治生態重塑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