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50直升機特立獨行,實戰證明不堪使用 ,必然要回歸傳統

卡50直升機特立獨行,實戰證明不堪使用 ,必然要回歸傳統

卡–50“黑鯊”武裝直升機別看氣勢洶洶,它實際上是一型設計失敗的直升機。

為啥說卡–50設計失敗呢?就是因為它特立獨行的使用了單座駕駛艙,直升機是雖說飛行速度大大低於戰鬥機,但是它並不好駕駛,因為龐大的旋翼受風力和風向的影響太大,在狹窄的山谷、樓群當中穿行受突如其來“橫切風”的影響非常大!直升機事故都是因為這種氣象條件,所以飛行員要集中注意力駕駛,如果是民用直升機不需要超控武器裝備,飛行員可以集中精力,如果說一邊駕駛直升機遇到敵情還要超控武器,一心二用肯定會手忙腳亂的!很可能敵情沒有處理好,自己反倒被擊落或者墜機了,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卡50直升機特立獨行,實戰證明不堪使用 ,必然要回歸傳統

卡–50“黑鯊”直升機當年剛剛出現的時候,由於是單座設計被“驚為天人”!外界猜測俄羅斯可能掌握了先進的“人機智能對話”系統,飛行員可以通過語言與直升機的高速飛控計算機和武器管理系統進行對話,直升機的飛行和武器裝備的跟蹤/瞄準/發射,大部分由先進的計算機管理,這樣就大大的減輕了飛行員的駕駛和操作武器的負擔...但是冷靜之餘,各國航空專家普遍認為,以俄羅斯在計算機和數字式電傳系統、智能系統...等方面的造詣來看,根本達不到這樣的技術能力!還甭說俄羅斯,就是掌握了更先進的人工智能和高速計算機的國家都達不到這樣的水平。

卡50直升機特立獨行,實戰證明不堪使用 ,必然要回歸傳統

卡–50直升機的座艙,裡面的大量的儀表、開關、按鈕的存在!人機界面最多1990年代初的水平很欠佳,一個人駕駛都很困難,更別說再操縱武器了。

通過實戰證明卡莫夫設計局的理想太過美好,但是現實是非常殘酷的!2000年第二次“車臣戰爭”期間俄軍派遣了兩架卡–50參戰,進行了近50架次的戰鬥飛行,居然需要卡–29武裝直升機去提供導航和目標指示,這就更加證明了卡–50的飛行員無法同時完成複雜的駕駛和操控武器的工作。

卡50直升機特立獨行,實戰證明不堪使用 ,必然要回歸傳統

卡–29武裝直升機,是卡–25/27的衍生型號,可以攜帶四個57/80毫米火箭發射巢,並且還能搭載8名武裝士兵,類似米–24...而卡–50居然需要比它年長的非專業武裝直升機提供導航,實在是難堪重用!

所以,它只是製造了17架就停產了,它還參加過:莫斯科航展、珠海航展、新加坡航展、巴黎航展,結果是一架也沒賣出去,哪國軍方都不想當冤大頭。

卡50直升機特立獨行,實戰證明不堪使用 ,必然要回歸傳統

卡–52“短吻鱷”武裝直升機的座艙,看起來舒服多了,比較符合21世紀的標準,卡–52與米–28“浩劫”武裝直升機爭奪俄軍主力武裝直升機的競賽中視乎是獲勝了,目前俄軍已經裝備了100多架,甚至打算配置在兩棲攻擊艦上...由於美國作梗兩棲攻擊艦購買事宜也失敗了,卡–52也沒上艦。

卡50直升機特立獨行,實戰證明不堪使用 ,必然要回歸傳統

總得來說,卡–52比較符合俄軍目前的需要,座艙改為並列座,飛行員和武器操縱手分工明確,能更好的專注自己的那一攤工作,讓卡–52發揮出最大的作戰效能,但卡–52也有些不足,並列座也算是特立獨行,世界上其它型號的武裝直升機都是串列座,這樣直升機的機體就會較窄,受彈面積就會減少,受彈面積小對武裝直升機意義重大!因為它大多數時間都是超低空飛行,很容易受到地面防空火力的打擊,機體狹窄正面受打擊的概率就會降低很多 。

卡50直升機特立獨行,實戰證明不堪使用 ,必然要回歸傳統

從這個角度看上去卡–52的機寬並沒有比米–17窄了很多,這樣正面投影面積就會較大,被地面炮火擊中的概率大大增加了,但是原始設計就是這樣了也沒法再改。

當然,武器裝備在設計的時候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在戰場上表現良好就可以了,不必強迫症般的做到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