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喀里多尼亞,世界盡頭的天堂

被稱為“世界盡頭的天堂”的新喀里多尼亞,位於大洋洲南迴歸線附近,1774年9月被英國著名航海家詹姆斯·庫克在環球探險考察中發現並命名,喀裡多尼亞是蘇格蘭的拉丁語稱謂,新喀里多尼亞1853年開始成為法國的海外屬地,還曾經作為法國的罪犯流放地,這裡距離法國本土遠至18000公里。

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
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

新喀里多尼亞,主要由新喀里多尼亞島和洛亞蒂島及無人居住的切斯特菲爾德群島組成。島嶼被珊瑚礁和原始森林所圍繞,最難得的是,這些地方一年四季都是20一28度的宜人氣溫。這裡的居民主要由來自東非的美拉尼西亞人為主的土著卡納克人和法國及歐洲人移民後裔組成,土著的卡納克人無論在政治經濟地位都不如歐洲移民。新喀里多尼亞的鎳礦儲量居世界第一位,約佔世界儲量的25%,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鐵鎳生產區,因此鎳礦開採業和旅遊業是該國的兩大經濟支柱,經濟比較發達,居民生活水平也相對比較高。

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
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

美麗新潮的首府努美阿

建於1854年,起初被稱為“法國港”的努美阿,是新喀里多尼亞的首府和主要港口,努美阿位於新喀里多尼亞島西南端,城市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港外有礁嶼作屏障,港內水深,風平浪靜,港口有大型郵輪停泊,是西南太平洋最好的港口之一。整個城市整潔,建築新潮,比瓦努阿圖首都維拉港更具現代化。

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

努美阿最漂亮的地方在海灣,海灣一條街有許多酒吧和小商店,早晨晨曦初現時,海灣一帶已有很多人在晨運,跑步的、騎車的、溜狗的、踢球的,而海里也有很多人在游泳,而且多是老年人,甚至還看到有一個半尺長白鬍子的老人。

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
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

沿著海灣慢慢散步,呼吸著沁人心扉的新鮮空氣,海灣邊上有綠樹草坪,坐在草地上的長椅,聽見頭頂上陣陣鳥鳴,抬頭仔細觀察,原來是在針葉松的樹上,有好幾只漂亮的綠鸚鵡正在覓食啃松果,漂亮的鸚鵡在這裡很常見。

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

這一帶的海灣停泊了許多遊艇,看來這裡的人也是很富裕的,生活安定優雅,也是充滿法國式的風情。

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

下午5點多開始落日,坐在海灣的長椅上欣賞南太平洋輝煌的落日,是一大享受。這裡的落日特別輝煌燦爛,天海一片紅彤彤,襯以遊動或靜止的帆船,特別有意境,美出一片詩情畫意。在南太平洋島國旅行的日子,幾乎天天都可以看見日出日落,每次都有不同的景觀。

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
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

努美阿的城市觀光點

作為首府的努美阿,這座城市保留著許多新喀里多尼亞獨特的文化和法國文化。據說新喀里多尼亞是大洋洲植物種類最多的地方,努美阿公園就是其代表,這個公園佔地很大,其中有一個地方類似廣州白雲山鳴春谷,鳥是放養的,在茂密的樹林中棲息著不少漂亮的鳥,不時聽見鳥鳴之聲,但要發現並用相機拍下來也是不容易的,結果還真“打”到了2-3種漂亮的鳥,走到公園大門,又巧遇並“打”到一隻藍色的翠鳥。

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
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

另一個觀光點就是所謂土人村的努美阿民族文化博物館,據資料介紹,這裡是1975年舉辦的美拉尼西亞節的地點,是為紀念卡納克民族獨立運動而被槍殺的領導人Jean一MarieTjihqou而命名的,這裡原先是卡納克族的三條村莊,現在還遺存著尖頂上安放著大貝殼的酋長住房。而作為民族文化博物館的主體建築,則是10棟大中小圓弧木頭與金屬共同構成的一組外形特別的建築,有點象我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用的樂器蘆笙的外形,讓人過目不忘而特別想知道其涵義和內容,這種外形象卡納克族未完成的家屋形象,據說這組建築設計師是意大利人,設計方案還是法國前總理密特朗與Jean一MariTjihqou的遺孀共同敲定的。

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
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

藍河國家公園

藍河國家公園則是新喀里多尼亞最著名的景觀之一,也是觀光遊覽的重點之一,乘車離開市區一直往南邊開,從努美阿到藍河國家公園有60公里的路程。幾千萬年前,地殼板塊移動,新喀里多尼亞島與大陸架分離,成了與世隔絕的孤島,正因為這樣,新喀里多尼亞島原有的動植物得以保存並繼續繁衍生息,特有的物種比比皆是,走進藍河國家公園,彷彿時光倒流回到侏羅紀時期。因為富含鐵、錳、鎳等礦物質,藍河這一帶都是紅土地,色澤十分鮮明搶眼,紅的土地綠的植物,藍的天空白的雲朵,組成一幅十分明豔的水彩畫。

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

藍河公園內有河有湖,罕見的是很多樹生長在水中,甚至孤零零一棵樹立在湖中央,給人一種蒼茫寂寥的感覺。還看見樣子奇特的花,是藍河特有的。在一個密林中,看見一棵已有千年壽命的參天大樹,樹梢直指藍天,樹幹象桌面一樣大。

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
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

最令人興奮的是在林子裡兩次看見新喀里多尼亞的國鳥,法文名字很長不好記,黑胖司機說土人叫它“嘎咕”,這種鳥外表是淺灰藍色的,雄性頭上豎起來的羽毛有冠,但是不會飛,張開翅膀有黑色花紋,也是挺好看的。公園裡還有展覽館,用文圖展示藍河公園的歷史地理與生態環境。

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

新喀里多尼亞為什麼不獨立

雖然現在不叫殖民地了,但目前法國還有數量不少的海外省和海外領地,法國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影響了這些地方,而這些地方也成了法國人度假的後花園,法國人是最懂得享受生活的人種。

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

新喀里多尼亞是法國的特殊行政單位(Statut spécifique),長久以來新喀里多尼亞人裡的土著卡納克人,都在爭取擺脫法國而獨立,2018年11月4日舉行了獨立公投,其中56.4%的投票者反對脫離法國獨立。法國的海外領地多數是小島,由於面積都比較小,所以經濟不發達,獨立之後經濟可能會很落後,所以必須依附法國,由於多年的依附,使人們心中已經有了認同感。在法律上,這些島嶼被當成法國的一部分,這些海外領土會派出代表前往法國議會擔任代表,可以參選歐洲的議會,海外居民有權力移民到法國本土,獲得的待遇和本土公民是一樣的,正是這些政策,讓殖民時期的海外領地有了歸屬感。

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
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

在殖民地時期,法國由於實行的是統一的集權國家制度,所以他們當時採取了消滅土著文化的政策,強制性的開辦法文教育,信仰基督教,目前生活在當地居民都會說法文,心理與文化認同也都是法國的,所以儘管法國後裔子孫比土著居民人少,但是經過100多年的薰陶,土著居民也已經很大程度上法國化了,雖然卡納克人與白人相比,生活貧困,受教育程度和就業率較低。但是卡納克人在選民中所佔比例不到一半;另外,一部分卡納克人看重法國每年撥給新喀里多尼亞13億歐元經費等好處,認為繼續當法國屬地是更好的選擇。

新喀里多尼亚,世界尽头的天堂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 新喀里多尼亞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夢在遠方的晨依 更新:2019.11.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