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鉅變!從秦淮河時代邁向揚子江時代!這段歷史太震撼

南京,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數不清的城市名片,其中一張是“山水城林”,概括了南京主要的地理特徵。

NO.1 | 壹


上善若水,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水。美國城市理論家劉易斯·芒福德指出一個了世界性的規律:城市首先出現在大河流域。

回首南京的成長與發展,水一直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南京,建城之初,就是一座與水有著不解之緣的城市,秦淮蜿蜒城中,長江浩浩湯湯。

人們往往用煙火氣形容一座城市,作家筆下的南京城,有的則是一種煙水氣,從古人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再到今人葉兆言的《南京人》。

煙水氣,到底是怎樣一種氣質,在文學作品的字裡行間,依舊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南京的水,就在那裡,真真切切。

說到南京的水,秦淮河和長江,如何都是繞不過的。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親河,孕育和澆灌著南京的發展與成長,也記錄和見證著南京的興盛與沒落。

秦淮河,早已成為南京的城市名片。


南京鉅變!從秦淮河時代邁向揚子江時代!這段歷史太震撼


長江,中國第一長河,南京跨江而踞、擁江而興,是長江經濟帶上一個獨特的標誌性城市。

長江正在成為南京的城市名片。


南京鉅變!從秦淮河時代邁向揚子江時代!這段歷史太震撼


NO.2 | 貳

今天,談到南京的發展,一言以蔽之,已經從秦淮河時代邁向揚子江時代。下面,我們一起簡要回顧下,南京與秦淮河、長江的那點事。

秦淮河,古稱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唐以後改稱秦淮,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區性河流,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歷史上極富盛名,被稱為“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

距今3000年左右,活動於南京這片土地上的先民,在秦淮河中游形成了“湖熟文化”,是南京文化乃至整個江南文化的源頭。

相傳在秦始皇時,有望氣者斷言:“五百年後金陵有天子氣”,於是乎,秦始皇東巡至龍藏浦,果然發現有王氣,遂下令鑿方山,斷長壟為瀆入於江,以洩王氣,故名秦淮。秦淮,同金陵一樣,也曾是南京古代的別稱之一,現今卻鮮為人知。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命大夫范蠡修築“越城”,此舉開啟了南京建城史的開端。“越城”在外秦淮河南岸,長幹橋西南一帶,具體說來,大概就是如今中華門外、雨花路附近的西街範圍內。

公元212年,孫權改“秣陵”為“建業”,拉開了南京建都史的序幕。自此開始,秦淮河南岸為居民區,一直延續至今。

秦淮河兩岸,自越城開始,經過約六七百年的發展,已經從居民區逐漸發展成為農業、手工業、商業集中的經濟中心。

隋、唐時期,南京地區的商業和手工業持續繁榮發展,其中人口最稠密、商業最繁華的地區當屬秦淮河畔的長幹裡。

居民區與都城的分離,是南京城市發展史的一個重要特點,持續了約有一千年時間,直到南唐建都才告結束。

南唐的歷史,雖只有短短的六十餘年,卻實現了南京城市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南唐金陵城第一次向南越過秦淮河,將秦淮河兩岸的居民區與商業區都囊括在內。南京城由此定型,並對後來的城市發展影響深遠。


南京鉅變!從秦淮河時代邁向揚子江時代!這段歷史太震撼


兩宋至元,南京的城市格局未有太大變化。朱元璋定都南京後,外秦淮河兩岸,仍是南京最主要的商貿中心區,並陸續興建了一些重要的城市建設項目,如應天府學,即今夫子廟和貢院;大報恩寺建築群等。

其中,大名鼎鼎的江南貢院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科舉考場。1586年,在夫子廟大成門之南、泮池之北,一座牌坊拔地而起,上書“天下文樞”,成為南京歷史上含金量最高的文化地標之一。

大報恩寺,自建成至衰毀一直是中國最高的建築,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位列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蹟,被當時西方人視為代表中國的標誌性建築。

1865年,李鴻章在秦淮河畔,中華門外,大報恩寺之側,主持創辦了南京第一座現代化工廠——金陵機器製造局,後經擴充,成為全國四大兵工廠之一,規模僅次於江南機器製造局,素有“中國民族軍事工業搖籃”之譽。

NO.3 | 叄


一番簡單的梳理,秦淮河與南京城市發展之間的關係不言而喻。

秦淮河,親歷了南京城市發展的每一步,從居住,到商業,再到文教,乃至科技創新,見證著南京城市功能的逐步擴容。


南京鉅變!從秦淮河時代邁向揚子江時代!這段歷史太震撼


秦淮河是長江的支流,六朝時期,現在的外秦淮河,還是長江水道的一部分。蜿蜒於南京城中的秦淮河,是那樣溫婉,含情脈脈,而穿城而過的長江,是那樣冷峻,冷眼旁觀,阻隔著江南與江北。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建成,“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經過近兩年的封閉維修,南京長江大橋煥然一新,也象徵著南京嶄新的發展圖景。


南京鉅變!從秦淮河時代邁向揚子江時代!這段歷史太震撼


2015年6月27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同意設立南京江北新區的批覆》,正式批覆同意設立南京江北新區。自此,南京江北新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中國第十三個、江蘇省唯一的國家級新區。2019年8月,南京自貿區落戶江北新區。

2019年9月,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在江北新區奠基。長期以來,南京重江南輕江北的局面一點點被打破。根據最新版《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南京將構建江南、江北“雙主城”,從倚重江南的“秦淮河時代”正式邁向擁江發展的“揚子江時代”。

其中,江北新主城的規劃範圍為223平方公里,規劃城鎮人口規模180萬,是國家級江北新區的核心區和南京輻射帶動蘇皖區域的重要功能承載區。


南京鉅變!從秦淮河時代邁向揚子江時代!這段歷史太震撼


南京的潛力毋庸置疑,孫中山讚美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中毓一處,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誠難覓此佳境也。南京將來之發達,未可限量也。”

南京的發展日新月異,願“揚子江時代”,“美麗古都、創新名城”南京的明天更加輝煌燦爛!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