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巴菲特連懟、彼得林奇想為他工作,這位華人基金經理有多傳奇?

被巴菲特連懟、彼得林奇想為他工作,這位華人基金經理有多傳奇?

在華爾街,曾經有這樣一位非常有名的華人基金經理——蔡志勇。

這位華人基金經理名氣有多大呢?50年代、60年代巴菲特也剛做投資,還不是特別有名,巴菲特那會也年輕,專門在他的《致股東的信》裡面兩次懟蔡志勇,兩次懟,這就說明他的名氣是有多大。

彼得·林奇在他的《戰勝華爾街》裡還專門寫說他為什麼想去富達工作,因為彼得·林奇的母親很早買過富達的基金,是因為管這個基金的是東方的一個華人,他們認為東方人掙錢比較厲害。彼得·林奇說“我特別激動,我能在蔡志勇的辦公室工作”。

蔡志勇那些年在華爾街有哪些傳奇經歷?最終結果如何?

本文是博時基金前投資總監楊銳所撰,楊銳早在1999年即已加入博時,管理過博時價值和平衡配置等多隻基金,期間多次獲得過金牛獎。聰明投資者轉發分享給大家。

華人傳奇:“華爾街之王”蔡志勇的投資之路

今天講一下主流的機構投資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在過往六、七十年間的估值方法,這個估值方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機構投資者的估值方法也是演進的。時代久遠、機構眾多、基金經理也眾多、風格眾多……怎麼講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了。

很多書裡面也講大家要去看乾巴巴的投資策略、投資方法、投資估值,看不出個所以然來,至少是乏味的。

我最近看一本書,是錢穆先生寫的《中國曆代政治得失》。特別是在書裡面,錢先生說到了人事和制度的關係:“中國幾千年來很多制度很多方法,都是因為當時的人設定的。所以從人的角度來理解制度和方法就比較生動一些”。

這個給了我比較大的啟示,所以我講機構的投資策略、投資方法、估值方法,是從一個一個鮮活的人的角度,來講這麼一個估值方法和估值方法的演進。

投資方法、估值方法要從選公司、選人來講,我連想都不用想:公司選富達基金,人選彼得·林奇。彼得·林奇是1977年到1990年當基金經理——麥哲倫基金,非常成功!

我問過一個朋友,他跟我說彼得·林奇那會特有名,相片都貼在美國的各大機場的廣告牌。

彼得·林奇對我們這一波基金經理、分析員的影響也特別大。他寫過三本書:一本是《戰勝華爾街》,還有一本是《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還有一本《彼得·林奇教你理財》,我們都仔細念過,受益良多。

被巴菲特連懟、彼得林奇想為他工作,這位華人基金經理有多傳奇?

例如,我們當時的基金一哥——亞偉哥就說彼得·林奇是他的偶像,也是我們的偶像!彼得·林奇的方法我們隨後會仔細說。

在彼得·林奇之前,富達的明星基金經理是一個華人叫蔡志勇,蔡志勇就特牛了!舉兩個例子大家就能看出他有多牛。

第一個就是彼得·林奇在他的《戰勝華爾街》裡還專門寫說他為什麼想去富達工作,因為彼得·林奇的母親很早買過富達的基金,是因為管這個基金的是東方的一個華人,他們認為東方人掙錢比較厲害。彼得·林奇說“我特別激動,我能在蔡志勇的辦公室工作”。

第二個例子就是50年代、60年代巴菲特也剛做投資,還不是特別有名,巴菲特那會也年輕,專門在他的《致股東的信》裡面兩次懟蔡志勇,兩次懟,這就說明他的名氣是有多大。

蔡志勇的成功或者說是蔡志勇的出名更準確一點,是在於他做了不一樣的事兒,所以才有不一樣的結果。

他當基金經理之前,美國的股票市場,美國的機構投資者是什麼一個狀態呢?還沒有從1929到1933年大蕭條的影響中恢復過來。

所以當時主流機構投資者的方法是什麼?必須得買高分紅的股票,那種現金流穩定的公司是投資的首選,安全啊。就別折騰了,就買點穩的股票吧。

所以當時首選要買美國電報電話公司,為什麼?因為這個公司從一九二幾年起,一直到1958年的30多年時間裡,每年風雨無阻支付九美元的分紅,這是一個當時的主流,所以要勝出的話,得有不一樣的方法。

蔡志勇也是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合適的公司大顯才能。那時候是50年代以後,美國在二戰以後,settle down, racist family, baby boom開始穩定了,這個時候蔡志勇跟他們不一樣,蔡志勇追什麼呢?追強勢股、高換手、追漲殺跌。

所以當時有個詞說投資叫“go-go years沸騰的年代”,go-go years——高換手。所以他就是從不抗價,從不抗拒股票價格的高低。他是等到突破買入,等到股票漲不動了賣出,換手率一年100%,而當時整個行業的換手率是30%。

所以他把大家帶溝裡頭了,開個玩笑,也不一定是他把大家帶溝裡了。這是一整個時代,各方面的條件都契合到這了。

在一本描述那段時間的名著叫做《沸騰的歲月》就是《The Go-Go Years》。那本書裡是這麼描寫的:

“蔡在富達很快就出名了,他總是打扮得無可挑剔,一張沒有表情的臉冷漠地像佛像一樣,他的表現儼然是一個精明決斷的以短期收益為目標的選股高手,在各只股票中游刃有餘,來去自由。他與他們的關係絕不似婚姻或者哪怕試婚,而更像一個與戲子混在一起的浪子。”

繼續前面的比喻,“有時床單甚至還沒有涼,他又換了下一個”。

這個不是我說的,是《沸騰的歲月》——《The Go-Go Years》這本名著的99頁描述的蔡志勇的風格。

被巴菲特連懟、彼得林奇想為他工作,這位華人基金經理有多傳奇?

我經常會想一個事兒,蔡志勇為什麼能成功?例如我們很多分析員也想做基金經理,按我的觀點來看,哪怕在A股,首先,分析員你得先謀到做基金經理這事兒;謀到以後再把事給做好,共兩步。

那麼蔡志勇他能夠做的特別好的話,也是兩步。哪兩步?第一,他有跟大家不一樣的投資思維、投資方法。第二,他怎麼能謀到做基金經理這個職位,這兩點得做到。

那麼先看第一個,他的想法跟大家不一樣是為什麼?我一開始說要從人的角度考慮,蔡志勇1929年出生,他比巴菲特大一歲,生在上海。他父親早年留學美國,好像是Michigan大學畢業的,然後回國做福特汽車在中國的首代。

他1947年到美國,去美國之前他其實在國內已經唸了一年的大學,在美國唸的是聖約翰大學。聖約翰大學的校訓是“光和真理”——“Light and Truth”。這個印象很深,經常說:“誒!思想好像在我腦子裡一道光閃過了。”

這些都是其次的,最關鍵是什麼?蔡志勇在小的時候他母親對他影響特別大,因為他母親當時已經教他炒外匯、做期貨。所以我們就說投資得從娃娃抓起,蔡志勇11歲的時候開始做這個事兒。

所以蔡志勇在回憶錄中這麼寫道,他說:“我的母親是一位有智慧的女士,她永遠在買賣地產、買賣金條、買賣股票、甚至買賣棉花”。在他媽媽的建議下,他就知道把自己所有的零花錢都換成美元,並且保證自己不受通貨膨脹的影響。

被巴菲特連懟、彼得林奇想為他工作,這位華人基金經理有多傳奇?

(圖為蔡志勇)

這裡我想說兩點:第一點,在中國股市,在1990年重新開市之前,其實在1880年好像就已經有了,在1920、1930年代它在遠東是很大的一個股票市場。

有個老電影叫《子夜》,茅盾寫的《子夜》拍成了電影,我看那個電影大概是一九七幾年一九八零年代拍的,拍得非常好,把做期貨的做多做空、投機,都寫得特別的生動。這就說明老一幫做投機的在那會兒就存在。

第二個事情就是1945年以後通貨膨脹很厲害,當時開玩笑你都得先買單再吃飯,否則的話你要先吃了再買,就不是這個價了。

當時物價是一個什麼水平呢?當時物價好像是每個月上漲30%,有個數據統計:從1945年到1948年,整個物價上漲了135742倍。

所以我想蔡志勇他十幾歲的這段經歷,對他的世界觀和他的投資認識,應該有特別重要的影響,甚至是刻骨銘心的影響。

為什麼?因為他生活在一個動盪的年代,並且所有的商品都在不斷貶值。在他看來什麼是價值?這個物品的價值是什麼?價格肯定是不斷變化的,價值是一個人願意為其支付的價格。

在他看來應該是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是值得保留和值得保存的,所以他折騰,不斷的買賣。

然後他就先去了美國一個學校,後來好像學校特別土,跟上海沒法比,又去了BU就是波士頓大學,他好像提前一年就學完了課程,然後寫了一篇論文,同時得到了學士和碩士學位。

接著去了一家紡織公司,工作了一年還是不行,後來好像又唸了MBA,去了一家券商工作,折騰了半天,一直到1952年,屬於他的機會來了!

按我的理解,一個機構的投資理念其實就是主要老闆的理念、一個投資機構的風格就是主要老闆的風格。

我們看電視劇《亮劍》,裡面說一個部隊的風格就是首任主官的風格,狹路相逢勇者勝。富達至少早期的投資理念、投資方法文化就是老闆愛德華·約翰遜二世的想法。

雖然一開始也很卑微,大概1940年代也就管理300萬美元的資產,管理費一年才5萬美元,但這些都不重要,不影響富達現在成為一個巨頭。

富達最早的老闆愛德華·約翰遜二世好像是1898年出生,學法律的,一開始在一家律師所工作,但是對投資比較留心、比較關注。

他是什麼風格?這裡就要說到一本重要的書了,就是1924年出版的叫《股票作手回憶錄》。這本書我們有機會在後邊再說大師的思想交鋒,到時候再給大家詳細說一下。這本書說了什麼?說了情緒管理、關鍵點、資金管理。

那麼這本書對富達的老闆什麼影響呢?我看他回憶錄這麼說的,他說:“我永遠也忘不了當時的激動!”

這個事情是他讀這本書半個世紀之後了,他還說我永遠忘不了當時的激動。

他說:“一切都寫在那裡,或者以隱含的方式表現出來。這是一個人人靠自己的世界,沒人請求幫助,也沒人施予幫助。你有怎樣的成就,不取決於你是誰的朋友,而取決於你自己。利弗莫爾多麼了不起的人,總是那麼自信。當然他肯定會輸!但關鍵在於他多麼熱愛這一切。在股市中操盤的他,就像在炮戰中坐在軍艦指揮室裡的德雷克一樣漂亮。”

德雷克是誰?德雷克就是英國海軍艦隊的副司令,擊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的那個人。所以利弗莫爾影響到了富達最早的老闆,你從投資理念投資方法上說,富達的方法跟其它的公司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所以說富達的方法是非傳統的。

被巴菲特連懟、彼得林奇想為他工作,這位華人基金經理有多傳奇?

他們老闆做了一個極富個性的主動描述,是這麼說的:“當我們買一隻股票的時候,我們不想弄得好像我們要娶它。你可以說我們更喜歡把我們和它的關係看成試婚。但這還不夠,有時候我們也想要私通,甚至在極少的情況下想要一夜情”,這就是富達最早的投資理念,這不是我編的,是前面提到的書《沸騰的歲月》裡第97頁說的。

所以蔡志勇順風順水,特別威猛,一路提拔受到賞識,這跟老闆有關係,他跟老闆的理念是一樣的,要是跟老闆理念不一樣,直接被開了,都沒有機會了。

所以我原來也經常開玩笑:很多公司基金經理其實成功,你得感謝老闆。一個偉大的投資家也有低潮期,很多基金經理如果你的策略是穩定的、固定的,也有可能兩三年業績不好,如果老闆扛不住壓力,一年業績不好、兩年業績不好就把你給開了,第三年你的春天來的時候,你就不管這基金了。

韋小寶為什麼那麼威猛?皇帝跟他一夥的。蔡志勇為什麼那麼牛?作為一個華人,因為有老闆支持!

我這裡有一個八卦,為什麼約翰遜會比較喜歡蔡志勇的兩個原因:一個是波士頓的商人很早以前跟東方做生意,對東方文化很瞭解,至少不排斥他。第二個他們老闆個人興趣愛好就是東方哲學,所以這應該幫了他比較大的忙。

華人在華爾街的各方面應該是有劣勢的,但蔡志勇說股票市場可以,為什麼?因為你買一個股票的時候,不因為你是華人你就劣勢。

第二點想說,蔡志勇這種經歷就跟現在很多公募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的路徑是一樣的。在1965年的時候,蔡志勇就跟老闆提要求了,因為他老闆一方面也要退休了,另外一方面他自己還持有了20%的富達的股份,他想來當老闆,結果他的老闆最後還是把公司留給他自己的兒子約翰遜三世。

蔡志勇一氣之下以兩百萬美元把他的股份賣給了富達,然後他自己去紐約成立一個新的基金叫曼哈頓基金,並且他預期的籌資是2500萬美元,結果他太有名了,一下弄到2億7500萬美元,也是後話了。1969年以後股市就不行了,後來這個基金慢慢的也不行了。

這裡還要說一點,就是巴菲特也年輕過,巴菲特也懟過人。大家知道巴菲特現在是“人民表演藝術家”,智商高,情商高,配合各種人擺pose照相,所以他就夸人的時候多,應該很少有貶人的時候,但是在他年輕的時候有過兩次。

一次是1962年,當時巴菲特32歲。那一年的上半年巴菲特虧了7.5%,當時他是半年寫封信,1962年他是這麼寫的:上半年那些所謂的“成長型基金”受到了更為嚴重的打擊,幾乎無一例外這些基金的下跌幅度都超過了道瓊斯指數。

過去幾年三隻最大的成長型基金(現在看來名稱上加引號是非常合適的)就是富達資本基金、普特蘭成長基金、惠靈頓權益基金雖然取得非常好的成績,但今年上半年它們的平均業績僅為-32.3%,那麼這支富達資本基金就是蔡志勇管的。

“由於這些基金在1959年到1961年的突出表現,他們至今的總體業績才好於平均水平。當然或許他們未來還會超越平均水平。

諷刺的是,正是因為這些基金早期優異的業績導致大量的新投資者加入,因此只有早期少數的投資者享受到了前幾年的美妙時光,而大部分的投資者都承受了今年的沉重打擊。

這一實例進一步證實了我的觀點,要恰當地衡量投資業績,必須經歷一個完整的市場週期,包括一個牛市和一個熊市。大家現在或許比六個月前更能理解這一點。

拿共同基金與巴菲特合夥基金進行比較,並不是因為我們的投資方式或者投資組合與他們相似,而是因為這些共同基金反映了掌握著大約200億美元的專業高薪投資管理人士的平均水準。”

看出來巴菲特在懟蔡志勇,巴菲特當時規模不大,一直到1965、1966、1967年,巴菲特大概是2000萬,蔡志勇管了兩個億。這是一個。

到了1968年的時候,巴菲特收益特別好達到58%,當年的指數是7.7%。這是巴菲特60年生涯中也是少數幾個超過50%的年份。巴菲特又開始懟蔡志勇,怎麼懟的呢?

巴菲特在1968年的《致股東的信》裡寫到:“一些所謂的成長型基金,是否應該改名為‘不成長基金’?在投資風格激進的基金中,傑拉德·蔡(就是蔡志勇)的曼哈頓基金最負盛名,但他1968年的收益為-6.9%”。

人紅是非多,大家都年輕過。蔡志勇比較好玩的一點是後來他就成了娛樂版的常客,他和小布什的弟弟的前妻有訂婚,後來還比較狗血。

這裡頭我想說對我影響比較多的一點就是蔡志勇和巴菲特幾乎同時起步,幾乎同一年生的。1951年巴菲特師從格雷漢姆,從哥大畢業以後就入行;1952年蔡志勇到了富達資金。一直到1968年之前,蔡志勇在主流大機構管的錢多,巴菲特就是一個自己的小公司,錢也管得少。

但是又經過了幾十年蔡志勇一直就沒在主流的投資第一線了。而1968年之後,1968年只是巴菲特的開始的結束;對蔡志勇來說,1968年是他的結束的開始。所以得活得長啊!巴菲特參與了各個時期的投資。

祝大家成為聰明的投資者。

延伸閱讀



點擊右邊鏈接下載聰明投資者APP,更多精彩在等你!

聲明:凡註明“聰明投資者”的作品,版權均屬聰明投資者。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違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記錄和傳遞信息,不代表“聰明投資者”贊同或反對其觀點。

被巴菲特連懟、彼得林奇想為他工作,這位華人基金經理有多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