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態養豬,豬場生產模式和飼養管理

一、生產模式

現代化是我國發展的方向,在農業現代化的征程中,國家政策是率先在養殖業的領域實現現代化。因此,現代化豬場應運而生,經過前幾年的無序發展,目前的養豬業迎來了現代化養豬的高潮,在2015年豬肉價跌入冰點的時刻,不少養殖企業逆勢擴張,在一些省份上馬萬頭現代化豬場項目,諸如中糧、雛鷹農牧等,那麼,對於投資人來說,現代化豬場的生產特點和生產模式值得重點關注。

高效生態養豬,豬場生產模式和飼養管理

(一)現代化豬場的生產特點

(1)從繁殖過程安排工藝流程來看,養豬生產的環節包括母豬配種、妊娠、分娩、仔豬哺乳與保育和生長育肥等。按照這一過程將豬群分為公豬群、繁殖母豬群、仔豬保育群和生長育肥群;繁殖母豬群又可分為後備母豬群、待配母豬群、妊娠母豬群和分娩哺乳母豬群。

(2)實行全進全出制工藝、按繁殖節律全年均衡生產。所謂全進全出制是指同一批豬群同時轉入、同時轉出的流水式生產過程,按繁殖節律進行生產,全年不分季節均衡生產。

(3)使用優良的品種、優質的飼料,執行嚴格的防疫制度,採用必要的設施對環境進行有效的控制,提高豬場的生產水平。

(4)具有現代科技知識的高素質人才,對豬場進行科學的管理和經營。

高效生態養豬,豬場生產模式和飼養管理

(二)現代化豬場的生產模式

在國內外養豬生產中,養豬生產的模式是多樣的,一般按照哺乳母豬活動的空間分為三類:集約化飼養、半集約化飼養和散放飼養。

1.集約化飼養

集約化飼養即完全圈養制,也稱定位飼養,哺乳母豬的活動面積小於2平方米,早期的形式是用皮帶或鎖鏈把母豬固定在指定地點,也有用板條箱限制母豬的活動空間,現在採用母豬產床也叫母豬產仔欄或防壓欄,一般設有仔豬保溫設備。

現代化豬場集約化飼養的主要特點是“集中、密集、約制、節約”,豬場佔地面積少、欄位利用率高,採用的技術和設施先進,節約人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企業經濟效益;典型的工廠化養豬,在世界養豬生產中普遍採用。

2.半集約化飼養

半集約化飼養即不完全圈養制,哺乳母豬的活動面積大約5平方米,可以母仔同欄,也可有欄位限制母豬,設有仔豬保溫設備,或用墊草冬季取暖;特點是圈舍佔用面積大、設備一次性投資比完全圈養制低,母豬有一定的活動空間,有利於繁殖。在我國有很多養豬企業採用這種模式。

3.散放飼養

散放飼養即哺乳母豬的活動面積大於5平方米,現代化豬場散放飼養的主要特點是建場投資少,母豬活動增加,有利於母豬繁殖機能的提高,減少母豬的繁殖障礙;仔豬可隨著母豬運動,提高抵抗力。缺點是效率低,曾經被養豬企業冷落。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加上動物福利事業的發展,使散放飼養模式生產的豬肉受到歡迎,價格比較高,所以散放飼養模式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戶外飼養是典型的散放飼養,在歐洲流行,主要是因為可以滿足豬的行為習性要求,投資少、節水節能,對環境汙染少;動物福利事業促進了戶外養豬的發展。但這種模式受氣候影響較大,佔地面積大,應用有一定的侷限性。我國南方山地草山草坡多,氣溫較高,可以採用這種模式。

高效生態養豬,豬場生產模式和飼養管理

二、飼養工藝

隨著養豬生產技術的不斷髮展,養豬生產工藝也有了新的發展。以全進全出控制疫病為主要目的,早(超早)期斷奶分段隔離飼養工藝在一些豬場已經實現,但大部分規模化豬場因為條件限制沒辦法實現這一新工藝。

(一)三階段工藝的實施和效果

三階段的養豬工藝,即把原來的“產仔”“保育”階段合二為一,即仔豬斷奶後產籠旋轉90度(產籠可活動),去母留仔,保育豬在床上原圈飼養到60~70日齡(全進全出結構不變)。斷奶後個別窩的弱小仔豬,可留出一到二個產床合併單獨飼養。

這種工藝的特點比四階段養豬工藝增加了產床扣籠量,即保育床全部建成為產仔床,但這種投資是一次性的。另外,仔豬在一個地方飼養時間太長(60~70天),不利於疫病的控制。但經過筆者所在豬場5年來的實踐得出,這種工藝比四階段工藝在實際生產中養豬生產指標有所提高,見表1-1。

表1-1 四階段工藝與三階段工藝差異

高效生態養豬,豬場生產模式和飼養管理

(二)三階段工藝的優點

1.減輕斷奶環境應激

仔豬斷奶時換到一個新的環境,加之仔豬從哺乳過渡到採食飼料,兩方面的應激對仔豬第1周的生長不利,管理差的豬場在這一時期會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三階段工藝減少了改變環境這一應激。

2.減輕斷奶勞動強度

仔豬斷奶,大批量的仔豬需人工轉運到另一個地方,加大了工人的勞動強度。三階段工藝斷奶豬群不需要週轉。

3.減輕斷奶合群打鬥應激

仔豬斷奶到培育舍因混群造成的打鬥,影響了仔豬的生長髮育。三階段工藝原圈飼養不存在打鬥。到育肥舍時兩窩公母分群便可,減少了轉群的應激。

4.有利於調整生產的不均衡

因為規模豬場生產的不均衡性,有時產仔房和培育捨出現擁擠或空閒。三階段工藝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5.有利於產仔房和保育舍消毒

三階段工藝可很理想地給產仔房和保育舍留有足夠的消毒、清洗和空舍時間。

6.有利於產仔、培育階段的生產管理

由於四階段工藝產仔房培育捨實行兩階段管理,這就可能造成產仔房與培育管理脫節,小豬誘食、大豬減料不及時,造成斷奶仔豬斷奶後出現拉稀、採食量低等一系列問題。三階段工藝使之合二為一,一個飼養員一直飼餵到70日齡,避免了這種人為的現象發生。

7.有利於控制疾病

國內大多數豬場,公母豬房、產仔房、培育舍在一個生產區,前後不超過10米且人員流動頻繁,分開飼養對預防疾病也沒有太大意義。

三階段工藝在理論上或實踐中充分證明了它的可行性,雖然加大了投資,但養豬效益的增加大大超過了投資,當然合理的養豬生產工藝不能代替科學的飼養管理。

高效生態養豬,豬場生產模式和飼養管理

三、飼養管理要點

(一)種公豬的飼養管理要點

(1)在工廠化養豬場,種公豬的配合飼料要求每千克飼料含消化能12.5~13兆焦、蛋白質18%、鈣0.83%、磷0.66%。

(2)必須經常注意種公豬的營養狀況,使其終年保持肌肉結實、精力充沛、性慾旺盛。發現過肥或過瘦必須立即調整日糧,減少或增加喂量。

(3)要求每半個月檢查種公豬精液品質1次,以保證種公豬的配種效果,提高受胎率。

(4)1~2年的青年種公豬,每週可配1~2次;2~5年的壯年種公豬,每天可配1~2次,每週休息2~3天;採用人工授精的壯年種公豬可每週採精4天,每天1~2次,然後休息。

(5)做好配種記錄,以作為評價種公豬的生產性能鑑定的依據。

高效生態養豬,豬場生產模式和飼養管理

(二)空懷和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要點

(1)空懷妊娠母豬每千克飼料含消化能11.7兆焦、粗蛋白13%、鈣0.3%、磷0.5%。對體弱或過肥的母豬要適當增減喂料量,並保證清潔飲水的經常供應。

(2)對空懷和已配種的母豬,要每天清晨和傍晚巡迴檢查發情情況各1次;對已配種的母豬在配種18~24天和38~44天要特別注意檢查是否返情;一旦發現發情和返情的母豬,應爭取適時配種。

(3)發情母豬,在發情持續期內,要求配種2次。第1次配種在母豬開始發情14~16小時,過24小時之後,再進行第2次配種。

(4)在空懷母豬舍,要每天上下午用試情公豬欄試情各1次,這樣不僅可以找出發情母豬,還可刺激母豬發情。

高效生態養豬,豬場生產模式和飼養管理

(三)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要點

(1)母豬產前1周調入產房。在母豬調入產房前,必須對產圈的設備進行檢查維修,並對產圈進行徹底的清掃、沖洗和認真的消毒。

(2)待產母豬進入產房前,應將母豬全身洗刷乾淨,並選用適當的消毒液噴灑周身,經洗刷消毒後,方允許進入產房。母豬臨產前,還要再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洗滌母豬的陰門、乳房和腹部。

(3)母豬進入產房後,逐漸減少飼料喂量。產前5天每天喂2千克,產前2天每天喂1.5千克,產仔當天不喂料,產後逐漸增加喂料量,直至產後7天左右,才能按哺乳期的要求餵給。哺乳期母豬的餵給量以不剩料為準,通常不作限制。同時保證飲水的充足供應。喂料量要根據母豬的膘情、食慾、帶仔多少和哺乳期的不同階段相應增減,切忌一刀切。

(4)按每頭母豬的預產期,隨時觀察母豬的動態,準備接產。

(5)仔豬出生後,要馬上用乾毛巾將口鼻部的黏液掏乾淨,然後擦乾周身。為防止仔豬在吮乳時咬傷母豬的乳頭,要在打耳號時用側切鉗子將新生仔豬的犬齒剪平。同時為防止豬長大後互相咬尾巴影響生長髮育,用側鉗將尾巴切掉,斷面用5%碘酒消毒。

(6)同批進入產房的母豬,產仔日期較接近,為了使各窩仔豬發育一致,便於全進全出,可進行適當的調圈寄養。但寄養的仔豬必須吃上生母的初乳,未吃初乳的仔豬不能寄養。

(7)為防止哺乳仔豬發生缺鐵性貧血,可在仔豬出生後3日齡內肌內注射右旋糖酐鐵,斷奶時再注射1次。

(8)若發現個別母豬產後奶少或無奶,可及時注射催產素,刺激母豬泌乳。

(9)仔豬35日齡斷奶時,應準確稱量仔豬斷奶體重,並做好記錄。

高效生態養豬,豬場生產模式和飼養管理

(四)仔豬的飼養管理要點

(1)哺乳仔豬28日或35日齡斷奶後,調入育仔舍,在網上飼養5周左右下網,體重應達15~25千克。

(2)哺乳仔豬調入育成舍前,應對育成舍的設備進行檢修,然後將所有育仔欄清洗消毒,飼槽內的陳料要徹底加以清除,並洗刷乾淨。一切準備就緒後,方允許轉入新仔豬群。

(3)育仔舍應經常保持乾燥、清潔,冬暖夏涼,空氣清新。

(4)哺乳仔豬斷奶後,應由原來餵乳豬料改喂仔豬料,並逐漸過渡,直至7~10天,方能全喂仔豬料。

(5)為防止斷奶仔豬拉稀,在斷奶後1~2周內,一定要對飼料喂量加以控制。一般是斷奶後第1周食慾不振,採食量減少,數天後開始適應;第2周出現補償性過食,常造成消化不良而拉稀。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注意由食慾不振轉向食慾大階段仔豬的消化不良症。

(6)仔舍的飼料要保持清潔,防止黴變,少喂勤添,剩料要定期清除。

高效生態養豬,豬場生產模式和飼養管理

(五)中大豬的飼養管理要點

(1)前批豬出欄後,應對空圈進行徹底的清掃、沖洗和消毒,從空圈到進豬最好間隔1周時間。

(2)育仔豬轉群時要進行稱重,根據體重、性別和品種分組,以便於管理和發育整齊。

(3)育仔轉育初期,豬的消化機能尚未發育完全,飼料喂得過多,也易引起拉稀,影響增重。因此,在轉群初期7~10天內,除對喂料量必須加以控制外,配合飼料的種類也應逐步更換。當育肥豬體重長到60千克左右時,再逐步改喂肥豬料。

(4)在中大豬舍裝豬時,應有意留出3~4個空圈,以便今後陸續將整個育肥期中出現的病弱豬調出集中進行飼養和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