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2歲,未婚無房無車,努力到絕望:成長的代價就是與焦慮共存

戰勝焦慮,你就成了強者;你的成長,超乎你想象!

2019年是李瑞北漂的第10個年頭,至今未婚無車無房,那些曾經與他在北京一起實習過的同學,陸陸續續都回老家了,到現在為止能堅持到最後也就他自己了。

那天我電話再次問他:“不要硬撐了,你為什麼還不回去?”

他說:“我在北京工資能拿到1萬,回老家一半都到不了。在北京沒錢買房,大家都買不起房,就沒有什麼攀比之心,在北京不買車,也可以說是搖不上號;最重點的就是在北京沒有女朋友不丟人,但是在老家人同齡人都結婚而你連個女朋友都沒有,太丟人。”

我聽了表示無語,李瑞看我半天不說話,最終沒有繃住,情緒失控:“老同學,你說我是不是北漂久了心理不正常了?我也感到很痛苦,我想回去,可是又下不了決心,我真的很努力很拼,我盡力了!”

電話中我盡力的去安慰他,我一邊聽著他的哭泣聲,一邊耳邊讓我想起了汪峰的那首《北京》

我,32歲,未婚無房無車,努力到絕望:成長的代價就是與焦慮共存

北漂到底漂哭了多少人?

據說北漂有近千萬人在哭、在流淚,但北京人來人往的火車站每天都會有很多懷著夢想的人到來,也會有很多黯然神傷的人離去。人來人往的北京城,到處都是夢開始的地方,也是夢結束的地方。

可是北京從來不相信眼淚,只相信方向、目標和拼搏的結果。

因奔跑遭遇挫折而哭泣的人,可能有部分人是因為沒有系統化學習一項技能,缺少底層的生存技能,也有不少的人一直很拼,卻又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我,32歲,未婚無房無車,努力到絕望:成長的代價就是與焦慮共存

01

很想拼命努力一把,但是努力不起來?

昨天刷知乎(接近2000萬熱度的一個話題):很想拼命努力一把,但是努不起來?碰見問題想逃避,看勵志故事的雞血不到半天就和原來一樣了,任務越積越多都堆到了最後,這不是我想的生活,但我無法改變一切。

社會真心不缺努力的人,但最終成功的往往卻是少數的。這是因為只有少部分人是真實的努力,而大部分人,只是沉浸在“努力”的焦慮中。

真實努力的人,其實是不會在乎自己努力還是不努力,他們往往會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眼前的事情本身,然後專注投入。

而沉浸在“努力”焦慮狀態的人,會過分強調努力,更關注“努力”形式帶來的好處,但對自己的努力是否對目標有幫助心裡其實是沒有底的。

可能很多人都會說:“那是因為窮啊!”似乎是所有問題的終極答案。然而那些想不開的年輕人真的不是窮死的,我們會覺得焦慮,無非是因為現在的我們,跟想象中的自己很有距離。

尤其在看到一些文章:《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北京,有2000萬人假裝在生活》、《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有人在販賣焦慮,有人在消費焦慮,焦慮就像空氣中的某種成分,一直包圍著我們。

網友:30歲前一定要年薪百萬,40歲前要給後代留下祖產,否則人到中年兜裡沒錢,真是要多悲慘有多悲慘。

於是剛剛畢業的年輕人剛踏入社會,青年危機就迎面而來,你必須要為愛情事業家庭買單,你並不平靜,你開始焦慮了。

焦慮本質不是貧窮和物質上的匱乏,而是我們自己,慾望攀比的心,你是總看著別人,心裡焦慮,沒底氣。

焦慮的時候你從來就不會想這是種動力,失敗的時候不會想它是成功的母親,淋著雨的時候不會想它總會停下或許還會有彩虹。適當的焦慮是前進的動力,可過度的焦慮只能讓生活變得毫無意義。

我,32歲,未婚無房無車,努力到絕望:成長的代價就是與焦慮共存

02

我 ‘越努力越焦慮’,卻每天給自己加油打氣 ‘越努力越幸運’

想起一篇文章《凌晨3點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很多人天天加班到深夜,凌晨三點還在工作,甚至還有人直接加班到天亮,一個比一個拼命。因為他們信奉“越努力越幸運”、“吃虧是福”、“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李明是一家遊戲公司做開發工程師,每個月底都有績效考核。因為工作效率很高,接到的工作量幾乎是最大的,經常加班到凌晨。而且連續半年多負責的十幾個上線功能沒出一個BUG,這在公司內是罕見的。

但是每次考核,他的績效往往都是排倒數。李明忍不住問領導:“我一個月內發佈了三個大功能,以及改了十幾個小需求,而且零BUG。為什麼我的績效墊底?”

領導:“你工作做的很好,我們都很滿意,但績效肯定不能只看你的工作表現啊。比如說你的工程意識比較差點。經常在一些沒必要的地方做大量優化,去降低算法時間複雜度,但其實不會強很多。”

李明:“等於說我經常加班到深夜,幹了那麼多活,很多都是沒必要的無用的了?”

不久後,公司面臨裁員其中就有李明。

實際上很多人越努力越焦慮,也疑惑不是“越努力越幸運”嗎?你覺得自己為了生活拼命的樣子心酸又焦慮,但是實際上,你只感動了自己,生活和工作仍然是一團亂麻,沒有太多改變,開始懷疑堅持的意義。

在《演員請就位》的綜藝節目中,趙薇手上的女選手叫劉雅瑟,今年30歲也不是特別年輕的一個年紀了,卻已拍戲13年,當她表演完哭著說了一番話,讓我記憶猶新。

我,32歲,未婚無房無車,努力到絕望:成長的代價就是與焦慮共存

我不想長大,但是現實逼著我長大了,當演員十幾年,既沒有掙到錢,還浪費了很多時間,也沒有時間陪父母,沒有給予到父母多少東西,還沒開始紅就已經過氣了。

當她說出這番話時,數位參賽的演員都感同身受,忍不住跟著她落淚,因為他們都是沒有出圈的小演員,得到的東西很少,失去的東西卻很多。

我,32歲,未婚無房無車,努力到絕望:成長的代價就是與焦慮共存

03

過度的焦慮,會陷入“假裝努力”,往往離我們的目標越來越遠

焦慮都是不好的嗎?但過度的焦慮,便會造成我們效率變低,距離目標越來越遠。

美國心理學家耶基斯和多德森通過實驗研究,發現了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即動機強度處於中等時,也就是當我們保持在中等水平的焦慮狀態時,工作和學習的效率最高。

保持中等強度的焦慮,會讓我們保持適度的興奮感,會有一定的積極性去調動相應的身體機能去完成某項任務。

但是,動機強度過低或過高都不好。強度過低時,人們會缺乏做任務的積極性,工作效率不會高。強度過高時,個體又容易處於過度焦慮和緊張的狀態,會干擾記憶、思維等正常的心理活動,也會降低工作效率。

焦慮情緒的本質,是一種對於潛在失控的恐懼。而過度的焦慮,便會造成我們效率變低,距離我們的目標越來越遠。

例如:

1、不確定性越大時,我們的焦慮程度就越高。

2、當我們面對的情形是未知、不確定的時候,這會帶給我們一種不在掌控之中的感覺,讓我們覺得不安全。

3、而面對一種潛在的失控,或不安全,我們所感到的焦慮,其實是人潛意識中的恐懼,甚至是危及生存的恐懼。

我,32歲,未婚無房無車,努力到絕望:成長的代價就是與焦慮共存

過度的焦慮會干擾記憶、思維,降低效率,職場競爭越激烈,越多人變得進入低水平勤奮,表面上很忙碌,腦子卻停懶於思考轉,拒絕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成為一臺無法升級的機器,沒有價值,還高估自己,儼然成了一種“假裝努力”。

請不要陷入“假裝很努力”,因為結果不會陪著你演戲。這個世界只看結果,不看過程。

在人生這條道路上,為了掩飾自己的不安與焦慮,假裝很努力,麻痺了自己,浪費了時間,距離自己理想的生活和目標越來越遠。

送上《摔跤吧,爸爸》電影中一句臺詞:“這個世界充滿假象,唯有痛苦從不說謊。正如成績永遠不會說謊一樣,一分耕耘才有一份收穫,努力從來不是表演出來的,是踐行出來的。

我,32歲,未婚無房無車,努力到絕望:成長的代價就是與焦慮共存


04

運用NLP“理解層次貫通法”,明白從困惑中突破,學會與焦慮共存

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目前世界上最實用有效的一門心理行為科學。一個引領人走向正面、陽光、積極、和諧的學問;是一套塑造新生活的首選法門;是一種老百姓自己的實用心理學。

許多世界名人都接受過 NLP培訓,世界500強企業中的 60%採用NLP培訓員工,其中理解層次是NLP中的一個核心概念。

NLP理解層次:對一件事情的理解,我們可以分成6個不同的層次,而這個層次是有高低之分的。這就是所謂的低維度和高維度,用更高維度就可以進行降維打擊。它的思考模式取下:

我,32歲,未婚無房無車,努力到絕望:成長的代價就是與焦慮共存

它對應的是想法是:

第6層:都是你們的錯!

第5層:我還不夠努力!

第4層:方法總比問題多!

第3層: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第2層:因為我是***,所以我會***

第1層:人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

你會發現最底層(第6層)的思維模式就是抱怨環境,如果我們一直在這個層面上掙扎太久,我們會逐漸淪為怨婦,顯然抱怨並不能解決我們最實際的問題。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是頂級人才,也不是每個人都要去改變世界,也有很多人是第四,第五流人才,也能過得很好。

不要太煩惱,每次遇到無法解決問題,可以試著跳出來,往上一個層次來思考。在使用用這個技巧前,必須事先定下一個目標或者一件想處理的事情。接下來我們通過一位職業諮詢師幫助一位焦慮的職場人士,運用“NLP理解層次貫通法”案例步驟:

1、準備

預先準備六張紙,上面分別寫上:環境、行為、能力、信念/價值、身份和精神。把六張紙依次序排成一條直線鋪在地上,每張紙間隔一小步的距離。

2、環境

現在你踏上‘環境’的紙上,請你想一想與‘目標’有關的人、事、物、時間、地點的資料。這個目標涉及一些什麼人?在什麼地方或者環境?牽涉一些怎樣的時間上的問題。

例如:你想在什麼時候完成目標?在什麼時候開始有變化的出現?還有這個目標牽涉些什麼?什麼物品?把這些想一遍,不用急,只有當你已經完全地把有關地環境因素想過一遍,我繼續下一步。”

3、行為

現在踏在‘行為’地紙上。想一想,與‘目標’有關地事情,你現在是怎麼做的?你過去是怎樣做的?請你把現在的做法想一遍。完全地把過去和現在的做法想了一遍,才需要點點頭,好讓我知道帶領你繼續下去。”

4、能力

“現在請你向前走一步,踏上‘能力’的紙上。在這裡請你想一想,你曾經考慮過有些什麼不同的做法,或者現在想考慮的?你擁有些什麼能力,能夠幫助你達到目標?你尚需一些怎樣的能力,會對事情有幫助?只有當你已經完全地想過一遍,才需要點點頭。”

5、信念、價值

“現在,你向前踏上一步,踏入‘信念、價值’的紙上。想一想這個目標應該是怎樣的?有些什麼意義?其中什麼是最重要的?這個目標可以帶給你什麼?你想從中得到什麼?”

不要去刻意找出文字的描述,把注意力集中在潛意識的一點,對它說:‘讓我感覺一下關於這個目標的信念、意義、什麼是重要的……’這樣反覆對潛意識說話。”

6、身份

在這裡絕大部分的信息從潛意識升上來,都不能用文字表達或者清晰地理解。反覆地對自己說:‘我是一個怎樣的人?在我人生裡我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個目標怎樣幫我實現這個身份?’放鬆自己,對潛意識說,讓潛意識用些時間去與你溝通。有些人會看到一些景象,聽到一些聲音,也有些人會有一些感覺升起。’”

7、精神

“這個頂級層次,指的是你和這個世界的關係,把注意力集中在潛意識,請它與你溝通,讓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你存在的意義,對這個世界來說,你可以產生的影響,可以怎樣讓你感受得到?對潛意識反覆地說:‘讓我感受到在我人生之中,最深層次地力量是怎樣地,與它溝通,你會有那份感覺湧現的時候。”

當我們逐層去思考,去努力的時候,內部的平衡就會被打破,大腦就會千方百計阻止你努力。例如讓你犯困、讓身體各部分都不舒服,這就是為什麼想改變會那麼痛苦,你要對抗的的是一個修行了數億年的道行高深一的大腦。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對那些對現狀不滿,害怕自己停滯不前,在職場中遇到挫折的人能帶來一定幫助。當你遇到無法解決問題,可以試著跳出來,往上一個層次來思考。

我,32歲,未婚無房無車,努力到絕望:成長的代價就是與焦慮共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