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密集結單冠灣

2.1.7 秘密集結單冠灣

1941年11月11日,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率宇垣參謀長、黑島首席參謀等主要幕僚乘火車離開東京前往位於山口縣的巖國航空大隊。在那裡他們登上了前來迎接的“長門”號戰列艦。在此之前已經有不少的各類海軍艦船陸陸續續地來到這裡,小小的巖國航空大隊剎那間將星雲集,彤雲密佈。

11月13日上午9時,聯合艦隊在巖國航空大隊舉行了開戰之前最後的一次作戰會議。會議結束之後有一張合影照片幸運地保留下來。雖然不太清晰,但還是能夠看出那些重要人物的依稀面容。照片的排次是這樣的:

第一排都是司令長官,聯合艦隊山本五十六大將居中,左右一字排開第一艦隊高須四郎中將,第二艦隊近藤信竹中將,第三艦隊高橋伊望中將,第四艦隊井上成美中將,第五艦隊細萱戊子郎中將,第六艦隊清水光美中將,第一航空艦隊南雲忠一中將,第十一航空艦隊冢原二四三中將。

第二排全是參謀長:聯合艦隊宇垣纏少將,第一艦隊小林謙五少將,第二艦隊白石萬隆大佐,第三艦隊中村俊久少將,第四艦隊矢野加志三大佐,第五艦隊中澤佑大佐,第六艦隊三戶壽大佐,第一航空艦隊草鹿龍之介少將,第十一航空艦隊大西瀧治郎少將。

第三排的人大部分面生,是以聯合艦隊首席參謀黑島龜人為首的各艦隊首席參謀,分別對應為石冢千俊、柳澤藏之助、矢牧章、川井巖、宮崎俊、松村翠、大石保、高橋千隼。除了松村翠和大石保為中佐之外,其餘都是海軍大佐。

從名單可以看出,除了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的南遣艦隊(不隸屬於聯合艦隊)外,準備參加南方作戰以及襲擊珍珠港的各艦隊司令長官、參謀長、首席參謀均到場了。

由於是戰前最後的動員會,會議的氣氛略顯緊張和悲壯。就當前的形勢來看,日本與美、英、荷開戰看似已不可避免。今天會議結束之後,在場的所有人都將奔赴各自的戰場,他們中的不少人可能將不再回來。

秘密集結單冠灣

山本司令長官首先發言,他以最高指揮官的身分作了感人肺腑的訓話,表明了自己親臨戰場的決心。“諸君,未來的希望就寄託在各位身上了。此行不論成功與否,大日本帝國和天皇陛下都會將諸位銘記在心。我熱切地盼望各位奮勇作戰,殺敵立功,凱旋而歸!但願全軍將士與本人同生共死!”

之後山本突然宣佈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命令:“如果目前正在華盛頓進行的日美會談達成協議的話,那麼在開戰之日前一天的凌晨1時以前,將命令撤回已經出動的部隊。所有部隊接到命令後必須立即掉頭無條件返回。”

很快有人提出了異議。第一個發言的竟然是原本戰意不足的機動艦隊指揮官南雲忠一:“已經出發的艦隊還要返航嗎?這個要求不盡合理,將使我們陷入被動挨打的不利局面,也勢必影響廣大官兵的士氣。”

馬上就有人開始附和:“司令長官,事實上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要求,射出去的箭難道還能收回來嗎?”

接下來的話就顯得有點粗魯:“這簡直是讓活人把撒出去的尿再憋回來!”

山本馬上一揮手厲聲呵斥道:“養兵千日,目的不是為了戰爭,而是要保衛國家的安全和維護和平。如果在座哪位認為無法執行上述命令的話,請於此時此刻立即遞交辭呈。”

擔任聯合艦隊司令官兩年多來,還從沒有人看見山本發過如此大的火。所有與會者面面相覷、噤若寒蟬!當然更不會有人真去遞辭職書。

看眾人的情緒逐漸平息下來,山本也隨即放緩了語氣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很好!諸位都是大日本帝國的海軍精英,都知道誓死服從、效忠天皇陛下的命令。請各艦隊按照原定計劃做好戰鬥準備。另外,我特別要求準備參加奇襲珍珠港作戰的所有艦艇,必須卸下與作戰無關的任何東西。由於集結地和所經路線的寒冷氣候,各飛機副翼、方向舵、升降舵上都必須塗上防凍油脂。”

從11月16日開始,所有參加襲擊珍珠港作戰的艦隻以“木戶部隊”為代號開始嚴格實施無線電靜默,以不規則的時間間隔取不同航線分批駛向位於北方的集結地。

11月17日早晨7時,旗艦“長門”號在沒有護航的情況下緩緩駛出了巖國口,於下午13:40駛抵佐伯灣。下午15:00,山本司令長官登上了南雲機動部隊的旗艦“赤城”號航母,向即將出擊珍珠港的機動部隊將士做最後的激勵和告別。山本向列隊站在“赤城”號甲板上的約100位各級指揮官、參謀、飛行指揮官作出瞭如下的訓話:

“如果不得已開戰的話,那麼這次行動就是要在開戰之初進攻遠在珍珠港方面的美太平洋艦隊主力,此次作戰的成敗將決定帝國的命運。”

秘密集結單冠灣

山本大將盡管依然是那樣的精悍,卻也顯示出悲壯的神色。他在開戰問題上持反對意見,但又是襲擊珍珠港的倡議者。正因為他充分了解美國的強大實力,才主張必須首先攻擊太平洋艦隊。在世紀之初的那場最終日本勝出的大海戰中,山本還僅僅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少尉候補生,他在那場戰役中身負重傷。如今作為龐大帝國海軍的最高指揮官,他將率領聯合艦隊在遼闊的太平洋上同美國誓死搏殺,一決雌雄。山本心裡明白,即使襲擊珍珠港能夠取得成功,也只是暫時能在太平洋戰局中爭得主動,把戰爭時間拖得更長,最終日本仍無法逃脫失敗的命運。眼前的這些忠勇之士連同他自己都將在這場戰爭中失去生命。

“這次作戰要在排除一切困難和出敵不意的情況下進行,作戰計劃正是基於這種思想制訂出來的。但是要知道,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金梅爾將軍是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傑出人士,他非常小心謹慎。因此可以猜想得出,他對將要發生的一切事態可能早已採取了周密的戒備措施,各位將士務必作好充分的思想準備。要想到這次作戰將是一場硬仗,切勿掉以輕心。帝國的生死存亡全拜託諸位了!”

有“黃金假面”之稱的參謀長宇垣纏少將盡管在很多時間裡都無所事事,但是卻有一個寫日記的良好習慣,他的日記《戰藻錄》成為戰後研究的重要文獻。當天晚上他在日記裡寫道:“山本司令長官的講話甚為殷切,真是主將之言,感人肺腑。雖然將士們的臉上露出某種吃驚的神色,但看來一般都很沉著,大家都已下定決心盡忠報國。儘管不能不預想到此舉將會有若干犧牲,但願神明保佑將能達到其目的。”

出征的將士一個個血脈賁張,牙齒咬得咯咯直響。他們緊握雙拳,激動的心情導致額頭的青筋都在突突地跳動,肌肉的痙攣使得面部表情極端可怖。山本司令官突然走到飛行隊長行列跟前,默默地同淵田海軍中佐握手。兩個人都一言不發:山本凝望著淵田,眼神中透露出無限的期望和絕對的信賴,淵田中佐則以必勝和誓死相報的目光回答了長官。

與此同時,特種潛艇攻擊隊的官兵們正在吳軍港水交社的一個房間裡聚精會神地舉行明天出擊前的最後一次碰頭會。山本司令長官派參謀有馬少佐出席了會議。有馬少佐再次向特別攻擊隊指揮官佐佐木半九大佐傳達了山本司令長官的指示:“特種潛艇不必強行進入珍珠港內。必須在營救特種潛艇官兵方面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官兵能夠順利返回的情況下才能實施攻擊。”特種潛艇的參戰官兵留著熱淚寫下了決心書,委託有馬參謀轉呈給山本司令長官:

海軍大尉巖佐直治:“盡忠報國”。

海軍中尉橫山正治:“斷然行之,雖鬼神亦避之”。

海軍中尉古野繁實:“沉著、勇敢、果斷”。

海軍少尉廣尾彰:“七生報國”。

海軍少尉酒卷和男:“細心大膽”。

為了儘可能地做到隱蔽,參加南雲機動部隊的眾多艦艇都是以不同的日期分批從自己的錨地向著集結地單冠灣進發的。在航母一艘艘分開起航的時候,聯合艦隊其他艦隻則實施無線電佯動進行掩護。集結行動極為秘密,各艦隻有艦長一人才知道此行的目的地。

秘密集結單冠灣

11月18日夜,南雲機動部隊旗艦“赤城”號航空母艦拔錨起錨。這艘鉅艦上實行了嚴格的燈火管制,在夜幕下悄悄地由豐後水道南下。航程中在福島縣鹽屋崎附近“赤城”號全部艦載機從母艦起飛進行了最後一次空襲訓練。11月21日,“赤城”號在驅逐艦的引導下緩緩駛入了單冠灣。

第二航空戰隊“蒼龍”號和“飛龍”號航母於11月18日中午12:00、第八戰隊重巡洋艦“利根”號和“築摩”號於下午14時分別駛離佐伯灣。19日上午9:15,行進到伊勢灣洋麵上的“蒼龍”、“飛龍”、“利根”、“築摩”號所有艦上人員列隊在飛行甲板上向伊勢神宮遙拜,祈禱大日本帝國武運長久。當天傍晚駛過東京灣洋麵時秋雨正下得淅淅瀝瀝,大家又冒雨向皇宮遙拜。此行很可能一去不返,眾人只能默默地向他們“偉大”的天皇告別。

11月18日傍晚,從館山灣出發的快速戰列艦“比睿”號和17日從佐世保港出發的快速戰列艦“霧島”號也在東京灣外會合後一起向著單冠灣駛去。第五航空戰隊的航母“翔鶴”號和“瑞鶴”號也於19日凌晨零時從別府起航。

主力艦中獨缺第一航空戰隊的航母“加賀”號,它另有特殊任務需要執行,那就是南雲艦隊翹首以盼的改裝淺水魚雷。三菱兵器製作所到11月10日才完成了二十八條淺水魚雷的改造製作。載有十二架沒有裝彈魚雷機的“加賀”號只能先從佐伯港到佐世保,停在工廠門口等待正在改造的魚雷。到了11月18日,那十二條魚雷還是沒有完成。眼看就趕不上集結的時間了,實在沒辦法的“加賀”號只能把改造的魚雷、配件、工人和技術人員一起拉上,在海上邊走邊改,總算在出發的前一天也就是11月25日如願拿到了最後改造好的十二條淺水魚雷。

四十條魚雷算是有了著落,沒想到炸彈又出了問題。水平轟炸機隊使用的八百公斤穿甲彈是用戰列艦406毫米炮彈臨時改造的。炸彈倒是加班加點趕製出來了,但是機動部隊快要集中的時候才發現,水平轟炸機原來的投彈裝置裝不上這種炸彈。還是老辦法,只好讓工人上艦,在機動部隊駛往單冠灣的途中完成了投彈裝置的改造。

所有參戰艦艇上的私人物品以及不必要的設備全被留下,換上來的是一桶桶的燃油。通常當某個艦隊離開日本時,艦上裝的往往是適合炎熱氣候穿的衣服和適合南方氣候食用的特製食品。這次除了那些裝備外,所有官兵還帶上了需要在寒冷氣候下生存的特殊物品,如棉衣、防凍油、特種炮衣和其它防冷設備。除了極少數人之外,大部分人不知道帶這些玩意兒到底要幹什麼。一些自以為聰明的水兵猜測,此行有可能是到北方進攻蘇聯。但馬上有人提出疑問,那也不用連夏季的服裝和設備都帶上呀?

就在襲擊珍珠港的機動部隊陸續向著單冠灣集結的時候,軍令部作戰部部長福留繁少將於11月21日下午16時親自來到了停泊在廣島灣柱島的“長門”號戰列艦,向山本司令長官面交了於當日下達的《大海令》。

《大海令》第五號

茲奉敕命令山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

一、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應命令必要部隊,為進行作戰及時向待命的海面進發。

二、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於進行作戰準備過程中若遇到美國、英國或荷蘭軍隊之挑釁,需行使武力進行自衛。

三、有關具體事項,聽候軍令部總長指示。

軍令部總長永野修身

昭和16年(1941年)11月21日

山本司令長官根據上述指示以及同時下達的《大海指》第六號於11月22日凌晨零時用電報下達了《聯合艦隊作戰電令第五號》。根據這一電報命令,南雲機動部隊按預定計劃於11月26日從單冠灣出擊開始向夏威夷遠征。電報仍附有那個條件:“根據形勢變化,或者日美談判獲得成功的話,作戰部隊須根據命令立即集中返回駐地。”隨著最後一艘戰艦“加賀”號的到來,南雲中將率領的以六艘航空母艦為基幹力量的約三十艘艦船已在北方荒無人煙的單冠灣集結完畢。

秘密集結單冠灣

千島群島中的國後島橫臥在南北狹長的日本列島北端,同北海道東面的根室僅僅相隔一條海峽。由於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是煙霧濛濛,因此俄國人將這一片島嶼稱之為“煙霧列島”。日本人則稱其為“千島群島”,以示其由無數小島組成。其北側國後水道對面的擇捉島是千島群島中最大的島嶼。該島形狀狹長,從東北向西南延伸。島上只有一個小小的村莊、一個不大的水泥碼頭、一個郵局和一個無線電臺。單冠灣位於擇捉島中部的南岸,那裡港灣水深,夏季浪濤洶湧冬季卻風平浪靜。海灣內有兩個漁港,位於外部的叫年萌港,靠裡面的叫天寧港。平時只在漁汛季節漁船才會到這裡集中和分散,因此幾乎無人知道這兩個漁港的名字。它們只不過是日本北方一個普通的荒涼港口而已。正由於此,這裡就成了南雲機動部隊的最佳集結地。

擇捉島並不能自給自足,它需要靠班船從根室運來糧食。現在這裡既然成了南雲機動部隊的集結地,那些班船肯定也不能來了。為了保障在此期間島民的正常生活,海軍專門派補給船給島民運來了糧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為安全起見,那艘來自大湊警備府的“國後”號海防艇還扣住了島上所有外發的書信和電報,同時也扣押了在單冠灣捕魚的少許漁民。真不錯,不用幹活也有人免費管吃管喝了。

根據命令,機動部隊從這裡出發後,所有被扣留的漁船以及補給船還有“國後”號海防艇將繼續留在此處,執行和此前一樣的任務。這些措施要一直持續到12月8日正式開戰後才解除。

千島群島的冬天來得很早,十一月間就開始飄起漫漫飛雪。在漫長的冬季整個島上都覆蓋著白茫茫的銀雪,靜謐中透出一種祥和。已經習慣了平靜生活的島民在這一年的冬天忽然發現了一件不同尋常的大事,一支龐大的艦隊突然浩浩蕩蕩地開進了荒涼的單冠灣:一艘、兩艘、三艘,數量還在不斷增多。島民織田浩二的小兒子一溜煙似地跑上了山坡,一五一十地數了一遍,——大小艦艇有三十艘之多,其中竟然還有隻聽說而未曾見過的巨無霸戰列艦和航空母艦。

“出什麼事了?”

“一定是要演習啦。”

“胡扯,我們家在這兒生活了幾代人,從來沒有見過什麼海軍來這裡演習,肯定是要打仗了。”

就在島民們議論紛紛之時,第二潛艇部隊擔任警戒的三艘潛艇最後於11月23日下午13:30駛入港內,至此機動部隊所有參戰艦艇集結完畢。

這是自對馬海戰之後日本海軍最大的一次集結。機動部隊的組成和指揮官是:

總指揮:南雲忠一海軍中將。

參謀長:草鹿龍之介海軍少將。

海上空襲部隊:司令官南雲忠一中將。

第一航空戰隊:航母“赤城”號、“加賀”號,司令官南雲忠一中將。

第二航空戰隊:航母“蒼龍”號、“飛龍”號,司令官山口多聞少將。

第五航空戰隊:航母“翔鶴”號、“瑞鶴”號,司令官原忠一少將。

海上支援部隊:

指揮官:三川軍一海軍中將。

第三戰隊:高速戰列艦“比睿”號、“霧島”號,司令官三川軍一中將。

第五戰隊:重型巡洋艦“利根”號”、“築摩”號,司令官阿部弘毅少將。

海上警戒部隊:

指揮官:大森仙太郎少將。

輕型巡洋艦“阿武隈”號,驅逐艦“穀風”號、“浦風”號、“濱風”號、“磯風”號、“不知火”號、“霞”號、“霰”號、“陽炎”號、“秋雲”號。

先遣巡邏隊:

指揮官:今泉喜次郎大佐。

潛艇“伊-19”、“伊-21”、“伊-23”號。

海上補給部隊:

指揮官:大藤正知大佐、新美和貴大佐。

加油艦“極東丸”、“健洋丸”、“國洋丸”、“神國丸”、“極洋丸”、“東邦丸”、“東榮丸”、“日本丸”。

參與珍珠港作戰沒有來到單冠灣集結的還有四支部隊,他們的出發地是特魯克海軍基地:

先遣編隊:

指揮官:第六艦隊司令官清水光美海軍中將。

第一潛艇部隊:佐藤勉海軍少將率領“伊-9”、“伊-15”、“伊-17”、“伊-25”四艘潛艇在瓦胡島東北展開,攻擊美軍可能出動反擊的艦艇。

第二潛艇部隊:山崎重暉海軍少將率領“伊-1”、“伊-2”、“伊-3”、“伊-4”、“伊-5”、“伊-6”和“伊-7”七艘潛艇在瓦胡島與考愛島、莫洛凱島之間的考愛海峽、卡伊威海峽展開,監視並伺機攻擊美軍。

第三潛艇部隊:三輪茂義海軍少將率領“伊-8”、“伊-68”、“伊-69”、“伊-70”、“伊-71”、“伊-72”、“伊-73”、“伊-74”、“伊-75”九艘潛艇在瓦胡島以南海域展開,攻擊美軍可能出動反擊的艦艇。

秘密集結單冠灣

特別攻擊部隊:

指揮官:第三潛艇大隊司令佐佐木半九海軍大佐。下轄“伊-16”、“伊-18”、“伊-20”、“伊-22”和“伊-24”號五艘潛艇,各攜帶一艘袖珍潛艇,在空襲前將袖珍潛艇放出,由袖珍潛艇自行潛入港內,在第一攻擊波開始攻擊後乘亂從水下發射魚雷進行攻擊。

要地偵察部隊:由兩艘潛艇組成,“伊-10”號負責偵察南方斐濟、薩摩亞群島方面,“伊-26”號負責偵察北方阿留申群島區域美軍的動向。

中途島破襲部隊:

指揮官:第七驅逐艦大隊小西要人海軍大佐,由“曙”號、“漣”號兩艘驅逐艦和“尻矢”號補給艦組成,任務是炮擊中途島策應主力艦隊的進攻,牽制美軍。

山本司令長官講完話握完手拍拍屁股走了,千鈞重擔就完全落在了南雲忠一中將肩上。在二戰太平洋戰場,要說對日本海軍的影響之大,南雲中將可以說僅排名在山本大將之後。按官職儘管山本戰死之後接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的古賀峰一、豐田副武、小澤治三郎都比南雲高,但是影響力卻不及南雲。究其原因,就在於不管是日本海軍大勝的珍珠港還是大敗的中途島,南雲中將都是現場的指揮官,真可謂“成也南雲敗也南雲”。

膚色淺黑、身材瘦削的南雲中將1887年3月出生於山形縣,比山本大將小三歲,江田島海軍兵學校第三十六期畢業,在同期的191人中成績排名第7位。之後南雲先後兩次進入海軍大學深造,畢業後又在多艘巡洋艦、戰列艦上服役。南雲還曾出任過水雷學校和海軍大學的校長,是日本海軍中赫赫有名的魚雷戰專家。1935年南雲晉升少將,1939年晉中將,期間參加過中日淞滬會戰。就在開戰前的1941年4月,南雲受命出任聯合艦隊第一航空艦隊司令官。從那一刻起他就清楚,其個人榮辱成敗從此與大日本帝國的命運緊緊綁在了一起,或名垂青史或遺臭萬年。

佐官時代的南雲也曾是鋒芒畢露、英姿颯爽,言辭和行動在日本海軍內部頗得讚譽。南雲是不折不扣的“艦隊派”,當年因和“條約派”的井上成美髮生爭執曾拔出軍刀要活劈井上。而如今,沉重的心理壓力使得南雲逐漸變得畏畏縮縮,被大家戲稱為“沉默寡言的海軍提督”,——這對於日本海軍以及南雲本人都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雖然話語不多,但性格暴躁的南雲其軍事謀略往往咄咄逼人卻缺乏創見,有時甚至是考慮不周。從戰爭前期南雲參與的那幾場驚世駭俗的大海戰中,南雲中將不管是戰前計劃的制定以及戰中戰機的把握都沒有積極地明示過自己的個人意圖。

水雷專家南雲對航空作戰純粹是外行。戰後有評論家曾說,如果南雲不是指揮第一航空艦隊而是指揮第一艦隊或第二艦隊會更符合他的習慣個性,他並不是指揮大型航母編隊的最佳人選。歷史就是這麼陰差陽錯,魚雷戰專家的南雲卻坐上了航母艦隊司令官的位置。老酒一直認為,熟悉航空作戰、智勇雙全且與陸軍能夠良好合作的南遣艦隊司令官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才是這一職務的第一人選,第二人選是第二航空戰隊的司令官、航空戰專家山口多聞。之所以將山口排在小澤之後是因為老酒覺得,山口少將和角田覺治一樣勇猛魯莽有餘而穩健不足,是將才而非帥才也。

南雲是現實中的悲觀派,正因為此聯合艦隊才安排草鹿龍之介來給他當參謀長。一方面草鹿是航空戰專家,可以在工作中彌補南雲的不足。另一方面草鹿是天生的樂天派,與悲觀的南雲在性格上也形成了互補。相對於南雲司令官的滿臉愁雲,草鹿參謀長整天嘻嘻哈哈樂個不停,似乎什麼事都不放在心上。

但如果就此認為南雲中將是無能之輩那就大錯特錯了。南雲自有他的長處,水雷戰專家肯定也是航海專家。正當大家為如何隱秘遠航6000公里不被發現而坐臥不安的時候,南雲卻順利地將龐大的機動艦隊帶到了指定的攻擊點,中途沒有出現任何閃失,珍珠港大勝南雲可以說居功至偉。珍珠港之戰後,南雲的知名度直逼山本司令長官。在此後的半年時間裡,他率領那支無敵艦隊東擋西殺南征北戰,展開了一系列殺雞用牛刀的戰役,且戰必勝攻必克所向披靡,打得美、英、荷三支現在或曾經是世界最強大的海軍望風而逃。一時間盟國談“南雲”色變,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中途島。

秘密集結單冠灣

11月23日上午9時,南雲中將召集各戰隊指揮官、參謀人員到旗艦“赤城”號一起商討作戰有關事宜。參加會議的還有一位中將,那就是此時還在跑龍套、今後在薩沃島海戰中給美軍帶來最大恥辱,並由此名揚天下和遺恨終生的海上支援部隊司令官三川軍一。此外還有草鹿龍之介、山口多聞、阿部弘毅、原忠一、大森仙太郎一幫少將和源田實、大石保等一群牛人。會議對艦隊行走路線、海上加油、巡邏和警戒、艦載機起飛時間和地點等重大問題進行了詳細研究。

首先是決定行走路線。會議決定按照之前黑島首席參謀的設計走風大浪急、氣候惡劣的北線。儘管會給海上加油帶來一些困難,但是隱藏行蹤不被發現更為重要。況且加油方面的困難通過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克服的。

當初“Z計劃”在軍令部通過審核時就有人提出,何不趁此機會對珍珠港實施兩棲登陸,一舉攻佔這一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最大軍事基地呢?老酒年輕時也曾經很多次思考過這個問題。事實上這一異想天開的建議當時很快就被否決。美軍在珍珠港的陸軍部隊有第二十四、二十五步兵師和海岸炮兵、陸軍航空兵等共約4.3萬人,加上海軍陸戰隊等海軍部隊肯定不會少於五萬人。這樣強大的一支地面力量,日軍至少要登陸三個以上的陸軍師團才有可能取勝。人員和彈藥、補給將需要多少運兵船呀?南方戰役還打不打?最重要的是,如果真那麼做的話就肯定不能走波濤洶湧的北線,如此龐大的艦隊根本不可能走完中航線或者南航線而不被發現。

其次是海上加油。會議初步確定了幾次加油的大致時間和海域。萬一海上加油無法進行時,就讓必須加油的警戒部隊返航,由機動部隊單獨衝鋒陷陣,設法將飛機平安無事地運抵起飛地點是機動部隊壓倒一切的任務。

第三是確定起飛地點。距離珍珠港太近容易被敵軍發現,太遠又容易導致飛行員在疲勞的狀態下投入戰鬥,影響魚雷和炸彈的命中率,缺乏海上飛行經驗的戰鬥機要單獨返航也更加困難。會議最後選定起飛海域為瓦胡島以北370公里,即北緯42°、西經170°附近海域。

根據當時日軍飛機的速度推算,從飛機起飛在航母上空編隊集合到飛抵目標約需兩個小時。日本還擬利用所謂“不等航程”進攻法得利,就是航空母艦摸黑航行,黎明時分開到最接近襲擊目標的地點時飛機起飛,隨後航空母艦往回駛離,飛機返程在起飛地點較遠的地方與航空母艦會合。日機航程去時較短,返回時比去時長一些。這樣一旦美機進行追擊的話就必須在一往一返上飛行更遠的距離,從而增加了追擊的難度。可惜這一精心策劃後來沒有用上。

第四是確定攻擊方向。在冬季大部分時間裡信風都是從東北方向徐徐吹向瓦胡島中部的庫埃牢山脈,在那裡形成了密集的雲雨層,這就為奇襲提供了極好的掩護。突擊機群可以隱藏在雲雨層裡面悄悄接近目標,然後在防衛者能夠起飛截擊之前突然出現在珍珠港上空。九年前亞納爾海軍上將率領的美國機群也正是從這個方向突入港口的。

最後的問題是搜索和警戒。這一任務交給了“伊-19”、“伊-21”和“伊-23”號三艘潛艇,它們將在機動部隊前方大約370公里形成第一道警戒線。另外,戰列艦“比睿”號、“霧島”號以及重巡洋艦“利根”號、“築摩”號搭載的四架水上偵察機也將在機動部隊周圍大約300公里範圍內實施搜索和警戒。

會議結束時已經是下午的16時,那邊一個同樣重要的會議還沒有結束。如果說剛才那一群人都是浮在海上的話,現在這一群人全是飛在天上的。

相比剛才那一群將官來說,這邊不過是一群佐官和尉官而已,但會議內容卻和剛才同樣重要。會議的主持人是第一波攻擊機群的指揮官淵田美津雄海軍中佐,其餘還包括魚雷機隊長村田重治少佐、俯衝轟炸機隊長高橋赫一少佐、戰鬥機隊長板谷茂少佐、第二波攻擊負責人島崎重和少佐以及諸多飛行隊長等。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知道奇襲珍珠港作戰計劃的。

會議首先要確定進攻時間。最初計劃是在拂曉時發起攻擊,為此飛行隊需要在夜間從航空母艦起飛,進行大編隊夜間飛行。這對於第一和第二航空戰隊的老鳥們不成問題,但對第五航空戰隊的各飛行隊來說就勉為其難了,他們還沒有進行過幾次這樣的訓練,到時候能不能飛起來都成問題。因此會議決定改為拂曉時起飛實施白晝攻擊,即在日出前一小時也就是大約早上六點飛機從航空母艦起飛。

其次是各飛行隊攻擊目標的順序。就目前掌握的情報來看,珍珠港內約有航母三到四艘和戰列艦八艘左右。首選攻擊目標當然是航母,其次是戰列艦,最後依次是重巡洋艦、輕巡洋艦、驅逐艦和其他艦隻,說白了就是按照個子大小排著炸。

要幹掉美軍大部分主力艦隻使得太平洋艦隊在半年乃至更長的時間裡失去作戰能力絕非易事。如果是海上作戰,可以一舉把敵艦擊沉使它徹底沉入深海。但是目前敵人的艦隊停在修理設備完備的軍港裡,那裡水深只有十幾米,如果敵艦吃水七米的話只要下沉不到十米就會接觸海底。敵艦“沉沒”後如果傾斜不厲害的話艙面甲板也許還沾不到海水,用不著花多大力氣就可以把它們打撈上來修復重新使用,因此必須想辦法把敵艦徹底炸燬才行。這就需要對不同方式的攻擊效果進行預測。

秘密集結單冠灣

第一是魚雷攻擊。魚雷機隊一共四十架飛機,使用的魚雷重八百公斤,其中炸藥量約二百公斤。要使一艘戰列艦或航空母艦這樣的大型艦隻受到致命打擊至少需要命中三條魚雷,以便破壞它的水下部分使之傾覆。有的魚雷機可能被敵軍高射炮火擊落,充其量最多能達到百分之六十的命中率,即有二十四條魚雷命中敵艦。以一艘艦需要命中三條魚雷計算,只要目標分配得當可以擊沉敵艦八艘。魚雷機隊的四十架飛機共分為八個中隊,其中四個六機編隊和四個四機編隊,每個中隊選定一個攻擊目標,這樣魚雷機隊就安排了對四艘航空母艦和四艘位於外側的戰列艦的攻擊。

第二是水平轟炸。水平轟炸機隊共計五十架飛機,以五機編隊編成十個中隊,投彈高度是三千米。水平轟炸效率較差,轟炸程序也非常死板。實施水平轟炸時五機編隊各機之間要保持半架飛機的距離,以等高度和等航速組成嚴整的隊形。嚮導轟炸機的駕駛員需要有高超的技巧來及時修正航向,不能有絲毫偏差。編隊由嚮導轟炸機的投彈瞄準手引導,在接近目標時一起投彈。後續轟炸機必須在嚮導轟炸機投彈的一剎那拉動投彈索,第二架和第三架轟炸機的投彈時間不得遲於嚮導轟炸機投彈時間的百分之五秒,第四架和第五架則不得遲於十分之一秒。這樣才能使炸彈的落點覆蓋目標,其中大致可以有一顆炸彈命中,即以五機編隊為一個攻擊單位時五顆炸彈中有一顆命中。但十個攻擊單位並不一定都能捕捉到目標,在攻擊中也會受到相當損失,大致上能保持80%的捕捉率,即只有八個攻擊單位中的八顆炸彈命中目標。

水平轟炸使用的是戰列艦406毫米炮彈改裝的800公斤穿甲炸彈,一旦命中就足以致命。這種炸彈裝有延遲時間為零點二秒的延期引信,能夠穿透戰列艦的裝甲在艦內爆炸,一旦在彈藥艙附近爆炸就會引起連環大爆炸,效果最佳。後來“亞利桑那”號戰列艦就真應了日軍的判斷。

要使一艘戰列艦受到致命打擊大體需要命中兩顆800公斤炸彈,就是說水平轟炸機隊發揮正常的話可以搞掉四艘戰列艦。美國太平洋艦隊很可能是兩艘戰列艦並排停泊在福特島東岸右側,而魚雷機隊是無法對停在內側的戰列艦實施攻擊的,所以排在內側的四艘戰列艦正好留給水平轟炸機隊去對付。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四十架魚雷機和五十架水平轟炸機基本上可以給予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約十二艘大型軍艦以致命打擊。但這只是理論上的,實際上肯定會有差錯。沒事,後邊還有俯衝轟炸機。

第三就是俯衝轟炸。俯衝轟炸機隊因為要做出一系列高難度動作,所以每架飛機只能攜帶一顆250公斤普通炸彈。俯衝轟炸機從四千米高度開始俯衝,為了獲得較高的命中率當高度表的指針指到450米時開始投彈,在順風條件下還可以加大俯衝角度,這樣就可以把命中率提得更高,最終可望超過80%。但有的飛機可能被擊落,預計可以保持50%的炸彈擊中目標。俯衝轟炸機共81架,取其半數為四十顆命中彈。不過250公斤炸彈不能穿透戰列艦的裝甲,即使命中也無非擦傷而已。相對於戰列艦來說航空母艦結構單薄,俯衝轟炸可以給予其致命打擊。航空母艦是主要之敵,因此俯衝轟炸機將全力以赴攻擊所有航空母艦。如果兵力有餘還將按巡洋艦、戰列艦次序選擇攻擊目標。

戰列艦以及航空母艦一旦遭到魚雷攻擊後傾覆,沒有裝甲的水下部分就將露出水面。這時再用俯衝轟炸就能把敵艦徹底炸燬使它無法修復。對這樣的目標將由第二攻擊波中的俯衝轟炸機隊來完成。

最後該給戰鬥機派任務了。上述所有任務要想順利完成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取得作戰區域的制空權。這些任務就只能交給那些所向無敵的零式戰鬥機了。敵人的戰鬥機當然會伺機起飛,第一波制空戰鬥機隊四十五架戰鬥機和第二波的三十六架戰鬥機將首先殲滅起飛的敵機確保制空權,然後對各機場進行掃射。

除了艦船之外,還必須癱瘓美軍在瓦胡島上的六大機場。第一波俯衝轟炸機隊五十四架飛機分為三隊,將同時攻擊駐有戰鬥機的惠勒機場及福特島機場和駐有重型轟炸機的希凱姆機場。福特島機場和希凱姆機場離珍珠港很近,攻擊這兩個機場時要求嚴格注意,不要讓騰起的硝煙妨礙其他部隊對珍珠港內艦船的攻擊。

秘密集結單冠灣

為了進一步擴大戰果,第二波水平轟炸機隊共五十四架飛機也分為三隊,將繼續對上述機場進行轟炸,為此第二波的水平轟炸機隊將搭配攜帶250公斤和60公斤炸彈。

以上是參加這次空襲的總共約三百六十架飛機所分配的攻擊目標。為了保衛機動部隊自身的安全,每艘航空母艦將留下三分之一的戰鬥機在艦隊上空巡邏,避免突發事件的發生。

會議結束後各項準備工作並沒有結束,而是貫穿在整個航行過程當中。幾乎每天突襲計劃都在進行著細節的調整和修正,很多高級軍官甚至片刻不離作戰室,連晚上睡覺都是和衣而臥。不管誰想到一個問題就馬上翻身而起,大家再進行一遍一遍的推敲和研究。

聯合艦隊早已將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各種軍艦模型下發到各飛行隊,對美國艦船的識別也進行了不厭其煩的訓練。飛行員利用訓練間隙從縱橫面以及斜角進行觀察,提高識別美國軍艦的能力。譬如哪艘軍艦有幾個煙囪,艦橋在左舷還是右舷,是籠式桅還是三角桅等等。飛行員們連做夢都在琢磨,這使得他們對美國艦船特別是航母和戰列艦等大型艦隻的識別率幾乎達到了100%,甚至遠遠超過了對本國艦船的識別能力。

期間曾有過這樣一個小插曲。由於姊妹艦“瑞鶴”號和“翔鶴”號外形非常相似,一次演習結束時“瑞鶴”號飛行員塚本袖造錯誤地降落在了“翔鶴”號上。塚本很不好意思地自嘲道,“要是美國航空母艦,俺保準不會弄錯哩!”惹得大夥是鬨堂大笑。

11月24日,南雲司令長官召集所有飛行員在“赤城”號上進行了出征前的最後一次訓話。最後南雲說:“如今國家正處於生死存亡之關頭,若諸位置生命於度外勇於肩負重任,願以一片赤誠之心盡忠報國,願以果敢勇猛精神闖過難關,天下任何事情均能辦到。願諸位忠勇之士與本職同心協力,慷慨捐軀,以報君恩。”

訓話之後由軍令部鈴木英海軍少佐,——他剛從夏威夷實地考察回來隨“比睿”號戰列艦到達單冠灣,在瓦胡島的模型面前對珍珠港的情況再次進行了詳細說明。鈴木說:

一、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艦艇仍按以前的方式進行訓練,每逢星期一出港,最遲到星期六回港。

二、大型艦艇停泊地區都在瓦胡島周圍,戰列艦成雙並排停靠在一起。

三、航空母艦目前所在位置不明,但有兩至三艘航空母艦在夏威夷附近水域遊弋。

四、珍珠港港口沒有敷設水雷,但估計其四周裝置著完備的防潛艇網。

五、除了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以外,敵軍的飛行訓練頗為活躍。

六、好象沒有出動飛機進行大規模的空中巡邏。

七、除了11月7日發現在希卡姆航空基地大飛機庫上空有兩隻直徑為四點五米的黃色圓形氣球和一隻深綠色的固定氣球外,未看到有阻塞氣球。

八、瓦胡島附近的氣象情況是少雨,飛行方面沒有困難。早晨瓦胡島的群山之巔多半為雲層覆蓋,中午以前天氣往往十分晴朗,但下午卻又有一點殘雲。

第二天,各飛行隊長在所在航空母艦上分別按照攻擊計劃向飛行員交代了各自的作戰任務,之後參加襲擊珍珠港的全體飛行人員以飛行隊為單位輪流來到“赤城”號作戰室參觀瓦胡島和珍珠港的沙盤模型。這個面積約3.3平方米的模型是軍令部此前為襲擊珍珠港作戰特地製作的。

總指揮官淵田海軍中佐站在模型旁邊,用教鞭指著並說明地形和攻擊要領。比如他對魚雷機隊的飛行員講解說:“魚雷機隊在這裡接到攻擊命令就衝向山谷進入山坳,然後這樣迂迴過來,以五十米高度通過工廠區的障礙物就到岸邊了。這同在鹿兒島灣時訓練的要領一樣。一飛到岸邊立刻把高度降到二十米,然後馬上投雷。這就是福特島,目標可能並排靠在那裡。要注意這段距離是五百米,這裡水深只有十二米,就在這裡實施我們苦練過的淺海魚雷攻擊。要特別留神,否則魚雷會扎入海底。從先頭中隊開始依次從右向左攻擊。不要只挑好打的目標而過分集中在一個地方,一箇中隊負責攻擊一艘軍艦。”

從早到晚淵田連續講解了二十多次。從魚雷機隊、水平轟炸機隊、俯衝轟炸機隊到制空戰鬥機隊都對照沙盤充分交代了各自的任務。到晚上淵田的嗓子都啞了。

在襲擊珍珠港返航後,一位飛行員談到這次襲擊的感受時告訴淵田:“隊長,瓦胡島的地形跟咱們的沙盤簡直是一模一樣地呀。”聞此大家不由得哈哈大笑。

早在之前的11月19日,特別攻擊隊的五艘潛艇各運載一艘特種潛艇已經沿著四國和九州之間的豐後水道南下,向著珍珠港以北的指定地點駛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