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寧和鄧亞萍未到30就退役,難道真的只是為給年輕球員騰位置?

導讀:張怡寧和鄧亞萍未到30就退役,難道真的只是為給年輕球員騰位置?

俗話說得好,長江後浪推前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退役作為乒乓球運動員職業生涯無法避免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了一個很值得球迷關注的問題,什麼時候應該退役?什麼時候值得退役?這些問題在某種層面上已經轉變為了隨著乒乓球技術的發展,如何去有效地延長運動員運動壽命的問題,就拿處於職業巔峰時期的退役老將鄧亞萍和張怡寧來說,她們兩人年齡都尚未過三十,而最終兩人都選擇了早早的退役,難道真的只是為了給年輕人騰位置嗎?

張怡寧和鄧亞萍未到30就退役,難道真的只是為給年輕球員騰位置?

先來說說大滿貫鄧亞萍,作為“鄧亞萍時代”的締造者,她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鄧亞萍在92和96年兩屆奧運會中斬獲四枚金牌,連續八年穩居世界排名第一的寶座,成了當時女子乒壇中單打和雙打項目的絕對統治者。

張怡寧和鄧亞萍未到30就退役,難道真的只是為給年輕球員騰位置?

很多人都認為鄧亞萍的輝煌還會繼續,畢竟她才24歲,不過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成了鄧亞萍人生的一個轉折點,由於當時的競爭環境已經很難讓鄧亞萍找到奮鬥的動力,年紀輕輕就是手握18個世界冠軍換作哪個球員都很難在賽場上沉下心來,後來又因為機緣巧合,恰逢國際乒聯技術改革,鄧亞萍有了退役的想法。

張怡寧和鄧亞萍未到30就退役,難道真的只是為給年輕球員騰位置?

關於鄧亞萍退役的原因,業界其實還有另一個說法,很多球迷認為鄧亞萍之所以做出退役的選擇是因為當時的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兩屆奧運會的頒獎典禮,薩馬蘭奇都告訴鄧亞萍要抓緊時間學習英語,“這是你未來生活的另一把‘球拍’。”也或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最終鄧亞萍先後去了清華和劍橋大學學習英語,24歲選擇退役成了鄧亞萍的轉折點,對於球迷來說或許是一個遺憾,但是對於鄧亞萍來說或許她只是遵從了自己內心的想法。

張怡寧和鄧亞萍未到30就退役,難道真的只是為給年輕球員騰位置?

鄧亞萍之後的大魔王張怡寧也同樣選擇了巔峰退役,同樣是功成名就,在乒壇獨步青雲,08年奧運會之後,張怡寧在賽後就表示:“乒乓球已經不能帶給我驚喜了。”

張怡寧和鄧亞萍未到30就退役,難道真的只是為給年輕球員騰位置?

對於一個手握19個世界冠軍的大滿貫來說。這樣的話一點也不過分,不過當時有退役想法的張怡寧並沒有馬上做出決定,她依舊心繫國乒,在09年的全運會和橫濱世乒賽相繼登頂後,張怡寧最終選擇了退役。

張怡寧和鄧亞萍未到30就退役,難道真的只是為給年輕球員騰位置?

鄧亞萍和張怡寧兩人早早選擇退役都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那就是在乒壇中已經實現了絕對的統治,到達了職業巔峰,這或許是功成名就之後的孤獨,因為任何比賽對於她們而言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另外國乒球員在退役的選擇上,還必須面對諸多年輕運動員的挑戰,適應時代和技術的改革,保持取勝的慾望和自信這對於一個充滿了光環的球員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所以與其在墜入低谷時退役,還不如在巔峰時驕傲的離去,不是不能夠延續輝煌,只是想換個江湖再戰,很顯然兩個人都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