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裡最應該設但卻沒有的課程:婚姻愛情

1

樹洞裡收到過這麼一封郵件,一位年輕女孩子來的,說讀多了我的文章會感覺三觀被強烈衝擊,對愛情和婚姻失去信心。

我也很想認真探討一次,我呈現這麼多案例,會讓你對感情生活失去信心嗎?兩性關係中的現實和殘忍,大概是我們生活當中最缺乏的一課,因為我們幻想的是愛情和婚姻的美好。

當然我們的大學課堂裡不會教你這些。很多人愛情的啟蒙是從文藝作品或偶像劇中來的,而關於婚姻或者性的,只要是這種浪漫愛情的作品或者電視,就自動的會忽略很多,可能裡面的主人公會有曲折,但一般都是那種美好的大結局。

而不是有人告訴你說,婚姻是一種長久的親密關係,需要用心的維護和學習,性在男女之間會是很重要的存在,如果沒有性這個鏈接點,很多人的婚姻就會有危機。

愛情是很美好,但兩性關係僅僅有了愛情又不夠。婚姻不是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就是美好的大結局,而可能是考驗才剛剛開始。

婚外情會伴隨著婚姻存在,婚姻當中最可怕的不是這個,還有比情感上的東西可怕一百倍的存在。

懂得親密關係的維護會比不斷的尋求,更有意義,而長久的親密關係,又真的遇到那個你覺得還對的人,那麼什麼樣的人才算是對?年少時期的愛情,可能到了中年之後又會不一樣。

人的需求會隨著年齡的改變而發生變化。我們承認人的流動,是為了強調個人的獨立和成長,而不是說見異思遷。

如果大學裡開設一門婚姻和情感之類的課程,教材方面來說,不應該是充滿說教意味,教你如何如何的文章,而是法院的離婚判決書,因為裡面很多兩個人婚姻走向情感破裂的細節。

當然還有《婚姻挑戰》《幸福婚姻與性》(羅素)《海蒂性學報告》(海蒂)《婚姻史》(伊麗莎白)《裸猿》《人類動物園》《親密行為》(裸猿三部曲)《性心理學》等等。

那麼讀完這些書,是不是意味著你的愛情和婚姻就一定會順利,不一定,而是告訴你,原來婚姻會是一項複雜的工程,真正有能力的人,可能會受婚姻情感的困擾,但是最後又往往會超越出這些內容。

就如我回復一位說自己反反覆覆在一段感情當中,五年還沒走出來的讀者,我說,你之所以反反覆覆,因為你這五年絲毫沒有進步,甚至退步了,所以你會被這些情緒給困住。

我們每一個人都負重前行,有美好的愛情助力的時候,你會跑得輕鬆一些,而在感情受困的時候,你會跑得吃力一些,在你被感情傷害到極致的時候,可能就像揹著一百斤的沙袋跑步一樣,寸步難行。

但是隻要你在跑的狀態,就總是可以跑出來,如果你原地踏步,那就只能在那種情景當中反反覆覆。

大學裡最應該設但卻沒有的課程:婚姻愛情

2

火養,你讓我懂了很多,讓我看到了世間很多的故事。本來,我真的學會了很多。但是,我還是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啊。

我看你有的文章幾乎都是婚外情,給你來信的幾乎都是婚外情經歷者嗎?講她們有多麼美好的體驗,乾柴烈火。雖然痛苦,但是快樂著。

她們向你傾訴,以尋求方法獲得痛苦的釋放,來保留最乾脆直接的美好。婚姻?婚姻是什麼,她就是一個擺設,是兩個成年人因為某種契約而不得不假裝到底的形式生活。

有很多人給你來信,說是與老公十幾年的愛情在婚姻中消耗殆盡(但是,一開始,他們是有愛情的啊,現在婚姻就是墳墓咯)不經意的開始。雖然她們知道婚外情是錯誤的,卻因為不經意的開始無法自拔看了這麼多,讓我覺得,只要是有機會,不管男女,都很容易出軌。幾乎沒人能夠擺脫。

如果能夠擺脫,只能說明,第三者追的不夠狠,或者你有個完美的老婆或者老公,但是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啊---是這個樣子吧。對於慾望與誘惑,沒人能完全剋制啊。

難道一個人為祖國的科研做貢獻,隱姓埋名辛辛苦苦的努力,最終換來的是家庭的破裂,老婆忍受不了寂寞而給戴帽子的結局嗎?難道一個人為自己的小家兢兢業業的奮鬥,最終換來孩子不是親生,生活愛得不夠,落得眼裡只有錢的埋怨和出軌離散的結局嗎?幾乎所有人,概率很大。

“只要他們‘有機會,有機會,有機會 ’他們都出軌啦”是不是現在的社會生活與愛情,出軌已經成為了常態,不有個婚外情你都不好意思跟別人說你來這個世界走了一遭啊。

而我一個刻苦學習努力勤奮的老實人加好學生,幾乎對另一半失去了希望,幾乎對婚姻中充滿了恐懼,幾乎對愛情失去了信任和期待,在樹洞來信和文章,評論的影響下,給我帶來的教導便是:付出的越多越會受到傷害。婚姻裡的忠誠如紙一般纖薄,不值得一提。要想過得灑脫,唯有渣得天下。

愛情沒有真假,只有孩子是真?那婚姻有何意義呢?理論上的愛情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吧。 在這些樹洞來信,評論裡,只是能讓我更加恐懼婚姻,多疑愛情,渣的真實(雖然我還沒正式經歷過愛情)。

當然,事對事,火養您的答覆,我覺得對於求助與傾訴者來說,都是很有幫助的。恕小子才疏淺薄,有可能會斷章取義,觀點以偏概全,但確實是受到了對愛情觀,婚姻觀強烈的衝擊。

可以公開,我也挺想知道網友怎麼對我教導和評論的。但是我更希望能夠得到您的答覆與教導,給我一個去尋找愛情的信心,走進婚姻的勇氣,樹立正確愛情觀的方法。非常感謝。

大學裡最應該設但卻沒有的課程:婚姻愛情

3

我的回覆:

按照我心理的預估,你這類還沒經歷什麼感情,20出頭的年輕人不會是我讀者的,當然寫出來了,就會什麼人看到都有可能。但是你不覺得這個時代可以這麼討論這些話題是社會的進步嗎?

學校沒教給你的東西,可以通過互聯網,通過公號來學習,本來就是這個時代的便利之處。你的恐懼是來自於自我的想象。一個人幻想太多,卻缺乏親密接觸的時候,很容易讓自己陷入這種恐懼當中,愛情或者兩性,真實的經歷會比你從文學作品當中得來的更有感覺。

雖然我寫最多的婚外情案例,但是你沒讀出,其實我是在告訴他人,怎樣去維護親密關係嗎?怎麼去辨別男人,怎樣去選擇一段適合自己的戀情,怎樣在感情裡保持理性,少受一些無謂的傷害。

譬如我寫過無數遍的一句話:你不能保證任何一段感情能否走多遠,對方是否會出軌的時候,找一個性格相對溫和包容的男人,可能給你帶來的傷害會更少一些。

我還寫過很多遍這句話:愛情是一個讓自己變好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追尋的過程。

按照馬斯洛的層次需求,愛情是自我實現部分,屬於最高需求,如果在一段關係當中,你總是委屈自己,遷就他人,壓抑自我,甚至不惜巨大犧牲,那不是愛情。

我會告訴你,性在婚姻裡面很重要,所以你開始談戀愛的時候,如果真的打算和對方結婚,性不行,你就慎重考慮;

我會告訴你,親密關係需要學習,不停的學習,如果你哪天偷懶了,覺得親密關係就不需要維護和學習了,兩個人缺乏溝通了,可能某天就出問題了;

我會告訴你,經濟很重要,兩個人如果經濟上可以匹配,又可以相互促進,會比很多很多離婚都不能離的人好很多;

我會告訴你,女性獨立很重要,因為你不能去獨立,就會在婚姻關係出現問題,或者對方真的想結束關係的時候,你會很被動,很難受;

我會告訴你,不要和一個婚都不能離的人結婚,因為婚姻是一種社會形態,你可能某段時間需要他,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你可能覺得不需要了,如果某方真的就是死都不能離,你會比不能結婚更痛苦;

我會告訴你,婚姻其實很不錯,因為穩定的親密關係和婚姻,可以讓你內心更安穩,然後專注做自己的事情,也可以讓自己內心安穩當中,怎樣學會去維護好關係;

我會告訴你,婚外情並不是洪水猛獸,因為在兩性關係當中,最可怕的不是婚外情,而是毫無溝通,無性無愛,差不多如一潭死水,你見到這個人都會厭惡的狀態,那才是真正宣告一段關係的死亡;

我會告訴你,在任何關係當中,你的自由選擇很重要,不要輕易去綁架別人,也不要輕易被別人綁架;

我會告訴你,個體輻射開來,才是你的關係,因為有你,所以才會有愛情,婚姻,親密關係,“你”是個體,是基礎,那麼反過來來說,關係本身是需要幫助你,滋養你,提升你,才是更有意義。

如果婚姻或者情愛,不能提升你,在消耗你,在你掙脫不了婚姻,但又不想過度消耗,(譬如發現自己男人有婚外情,但又不能離婚的女性)。

那麼你需要做的是,如何用你的行為進行防禦,把那些傷害和消耗你的東西防禦住,就像用沙壩擋住洪水一樣,先擋住了,你自我在更強大一些,然後再來做選擇。

人生本來就是一個體驗的過程,我們每個人都是從懵懂憧憬,到見識人性,到自我攻擊,懷疑再到自我和解。

人類世界上,情愛問題本來就是一種永遠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包法利夫人》過去一百多年了,你看看裡面對女性心理的描寫,和我樹洞裡無數案例對比,分毫不差。《安娜卡列尼娜》也過去一百多年了,還是有無數的安娜為了愛情或者自由,在不斷的抗爭。

人類進步了嗎?人性本身來說,沒多大變化,但至少從科技上來說,我們可以通過網絡,還有很多渠道來討論這個問題,就是進步。

我們並不能因為見過那麼多婚外情的案例,就懷疑婚姻,或者懷疑他人,而是因為見過,所以你有信心,讓自己變得更獨立,也有信心去努力去經營親密關係,然後儘量少犯錯誤。

如果某天真的經營不了,那你可以自由選擇。而不是像很多盲目步入一段關係的人,最後選擇的權利都沒有了。

我們應該在大學裡就開設婚姻愛情這門課才是,而不是說,因為盲目,讓很多本來就很優秀的人,可能會被一段垃圾關係,拖垮了自己的事業或者消耗了人生的元氣。

所以,應該慶幸,原來我們可以認真探討這些問題才是。——火養

大學裡最應該設但卻沒有的課程:婚姻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