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戰爭片,我建議你去看刪減版

德國著名詩人弗里德里希·荷爾德林

曾寫過這樣一句詩。

將人間變成地獄的原因,恰恰是人們試圖將其變成天堂。

有些理解不了?

沒關係,看完今天小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部電影,也許你就會理解了。

——《沃倫》

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戰爭片,我建議你去看刪減版

《沃倫》

這次我們不兜圈子,這是一部關於二戰時期“大屠殺”的電影。

二戰期間的大屠殺事件,每一樁每一件都是臭名昭著的暴行。

抗日戰爭時期的“南京大屠殺”,超過30萬中國同胞遇難。

那是我們永遠都不能遺忘,也不會遺忘的國恥。

德國納粹針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性大屠殺,將近600萬猶太人喪生其中。

除這兩次以外,還有一次。

那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沃倫大屠殺”

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戰爭片,我建議你去看刪減版

《沃倫》

沃倫,現在位於烏克蘭西北部。

曾經它隸屬於波蘭第二共和國,是一個多民族混居地帶。

波蘭人、烏克蘭人、猶太人和俄羅斯人在這裡共同生活,其樂融融。

但從1939年到1945年,沃倫地區的控制權頻繁交替、易主。

也是在此期間,烏克蘭起義軍和極端民族主義者發動了針對波蘭人的無差別種族清洗行動。

而《沃倫》,是首部講述那段血腥歷史的電影。

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戰爭片,我建議你去看刪減版

《沃倫》

小嗨曾經和大家分享過很多二戰題材的電影。

比如涉及“猶太人大屠殺”的《鋼琴家》

涉及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以及涉及二戰後丹麥西海岸排雷事件的《地雷區》

可這部上映於2016年的波蘭電影,小嗨始終在糾結,到底應不應該分享給大家。

或者說,即便今天我分享給了你們,也不建議大家去觀看。

如果真的有興趣,那就去看刪減版。

因為片中對於大屠殺的血腥場面還原度極高,讓人觸目驚心。

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還要恐怖。

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戰爭片,我建議你去看刪減版

《沃倫》

故事開始於一場充滿民族情趣的婚禮。

這場婚禮屬於波蘭女孩佐西亞的姐姐,一個波蘭姑娘嫁給了一個烏克蘭小夥。

婚禮當天,雙方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喝酒、唱歌、跳舞、送上祝福。

看起來很和諧?

只是表面上的和諧罷了。

種種難以避免的矛盾早已經充斥在兩個民族之間。

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戰爭片,我建議你去看刪減版

《沃倫》

當時的烏克蘭人,是一戰後東歐地區唯一沒有獨立建國的民族。

長期寄人籬下。

而當時的波蘭,制定了一系列針對烏克蘭族裔的不平等政策。

比如強迫他們說波蘭語言、拆毀東正教堂,改建天主教堂、得不到好的就業機會等等。

正如影片的英文名“Hatred”那樣,仇恨的種子在當時的烏克蘭人民心中生根發芽。

並且愈演愈烈,蓄勢待發。

這場熱鬧非凡的婚禮,是整部電影裡唯一能夠讓人感受到美好的橋段。

在此之後,畫風突變。

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戰爭片,我建議你去看刪減版

《沃倫》

有的人被捆住手腳,拴在兩匹馬上,然後分屍。

有的人被活生生剝皮、解剖。

還有的人被集體射殺,然後填坑。

婚禮當晚,人們拋擲著點燃的稻草人玩耍。

大屠殺時,烏克蘭人玩著相同的遊戲,只不過草堆裡裹著的是波蘭男孩。

不久前,新娘按照波蘭習俗把頭枕在門檻上,被砍掉辮子。

暗示著她從少女變成人婦。

不久後,同樣的門檻,她被人一刀砍死。

揮刀者是前來複仇的波蘭人,只因為她嫁給了烏克蘭人。

種種場景,我真的不忍心看下去。

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戰爭片,我建議你去看刪減版

《沃倫》

也許有人會說,是不是導演為了電影效果刻意誇張?

但小嗨想說,電影和現實比起來,或許只是“九牛一毛”。

也許還有人會覺得聽小嗨講完以後一頭霧水。

這場大屠殺的因果究竟是什麼?為何會發展至此?

別說你們了,當年那些親身經歷過的人又何嘗不是一頭霧水?

因為沃倫大屠殺的製造者不只是烏克蘭起義軍,更有受極端民族主義影響的民眾。

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戰爭片,我建議你去看刪減版

《沃倫》

試想一下,前幾天還在田地裡一起勞作、嬉鬧、聊天的鄰居們突然集合起來。

提著農具大肆殘殺自己熟悉的人,宛如惡魔附體一般。

孩子們也在耳濡目染之下被灌輸了“排異”的心理。

最開始三個不同民族的孩子在一起玩耍。

烏克蘭小孩和波蘭小孩偶爾會欺負猶太小孩,直到猶太小孩被德軍射殺。

突然有一天烏克蘭小孩找到波蘭小孩,對他說:你是波蘭人,我不和你玩了。

然而他們知道國家、種族、政策的真正含義嗎?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天知道為什麼。

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戰爭片,我建議你去看刪減版

《沃倫》

就連導演沃吉西奇·斯瑪佐斯基面對這樣一場慘無人道的大屠殺,也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只好通過一個女孩的經歷和視角來展現一切。

女主角佐西亞,經歷了三個時期,同時也是沃倫地區控制權的三次更替。

1939年至1941年,蘇聯布爾什維克紅色政權席捲沃倫地區。

1941年至1943年,德國全面佔領波蘭,沃倫地區的猶太人遭受洗劫式屠殺。

原本反納粹、反蘇聯的烏克蘭起義軍為了對抗蘇聯,淪為德國納粹的幫兇。

在殘害大批猶太人的同時,也殺害了不少波蘭人。

1943年至1944年,德國軍隊撤離。

烏克蘭起義軍和極端民族主義者開始了針對波蘭人的無差別大屠殺。

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戰爭片,我建議你去看刪減版

《沃倫》

三次政權的更替,他們都以為自己是正義的,是懲惡揚善。

他們都認為自己的行為沒有一點錯誤。

他們都有著崇高的目標,雙手卻沾滿鮮血。

回過頭來,再看文章開頭那句荷爾德林的詩句。

將人間變成地獄的原因,恰恰是人們試圖將其變成天堂。

你能理解了嗎?

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戰爭片,我建議你去看刪減版

《沃倫》

然而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選擇性遺忘”。

影片開頭,出現了這樣三句話。

東部的波蘭人被屠殺了兩次。

第一次被斧頭砍死,第二次卻是死於沉默。

第二次死亡更糟糕,超過第一次。

當年的沃倫大屠殺,不但有數千位見證者,還有大量照片為證。

在這場屠殺中,至少有3萬6千名身份可以被確認的波蘭人慘遭毒手。

此外,還有大量人至今下落不明。

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戰爭片,我建議你去看刪減版

《沃倫》

波蘭歷史學者普遍認為,沃倫大屠殺至少造成10萬人非正常死亡。

其中有6萬人是波蘭人。

可是烏克蘭的歷史學者和研究人員並不認同波蘭歷史學家的研究成果。

他們認為波蘭人把遇害人數誇大了好幾倍。

烏克蘭獨立後,當年參與沃倫大屠殺的起義軍,被封為追求獨立的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怎麼會犯錯?

所以沃倫大屠殺中千千萬萬的遇難者,至今被扼殺在沉默當中。

《沃倫》上映,還曾遭到烏克蘭外交部的封鎖。

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戰爭片,我建議你去看刪減版

《沃倫》

人不怕犯錯,最怕不敢正視自己犯下的錯誤。

歷史上有多少暴行同樣被扼殺在沉默當中,我們不得而知。

但請記住沃倫大屠殺紀念碑上的波蘭語碑文。

如果我忘記他們,天主啊,也請你忘記我。

因為這句話對於我們來說,同樣適用。

(本文由high電影原創,如需借鑑,請務必標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