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演員求offer,中年演員要面子|演藝職場生態調查

年輕演員求offer,中年演員要面子|演藝職場生態調查

作者 / 曹樂溪

中年演員接不到合適的角色,青年演員缺少機會,影視行業不景氣、開機難......演藝圈焦慮感滿滿,撲面而來的表演類綜藝成為新的就業出口。

今晚,《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迎來新一季首場淘汰,演員梁靜因為兩期累計投票排名墊底而遺憾告別舞臺。

年輕演員求offer,中年演員要面子|演藝職場生態調查

但誰又敢說自己站穩了呢?《巔峰對決》本季陣容依舊星光熠熠,還請來了張國立、李冰冰這樣已經功成名就的演員作為選手,節目卻似乎與競演演員們一樣陷入某種遲暮與套路:演出話劇色彩濃重,學徒創新機制並不鮮明,專業評審們對臺上大咖的態度也過於討好,更像是論資排輩表彰功勳的演員版《歌手》。

這大概是衛視類節目囿於受眾和電視臺機制下的中規中矩使然。相比之下,今年騰訊視頻的表演類綜藝《演員請就位》已經率先開播了四期,撇開四位導演的話題度和爭議,這檔以青年演員為主的節目,為新人們打開了快速與公眾見面的舞臺大門,並且以更為創新的舞美鏡頭解決了舞臺呈現影視演出的缺憾。

“後生可畏”這句話不僅是對演員,老牌綜藝要小心了。

年輕演員求offer,中年演員要面子|演藝職場生態調查

演藝職場生態:

年輕演員求offer,中年演員要面子

最近關於青年演員職業危機的話題不絕於耳,導火索正是來源於《演員請就位》第三期于小彤的耿直。談到為什麼會來上節目,他毫不遮掩表示《紅樓夢》之後很難接到戲,“工作少了”。

而在第四期這一話題再次被提及,段博文與宋芸樺表演結束後,他提及曾經接到出演趙薇《致青春》的機會,卻因為種種原因錯失。“到現在這個階段,我覺得找我拍戲的越來越少了。我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我有能力勝任你們所想要的東西。”

年輕演員求offer,中年演員要面子|演藝職場生態調查

說危機也許有些言重,但這的確代表了部分遭遇晉升瓶頸的青年演員的心聲。《演員請就位》較為真實地呈現了當下演藝圈的生存現狀,一些情況是所有行業共通的,比如試戲就相當於面試,“我明明比他優秀,為什麼拿到offer的不是我”的職場玄學隨處可見,節目裡不少觀眾認為演得更好的演員,卻沒有被導演選中,四期節目下來待定席都湊成了神仙陣容。

搶戲份、擅自更改劇本等現象,則是演員行業的特色。于小彤與趙文浩、黃堯一組出演陳凱歌的原創劇本,于小彤拿到劇本就不樂意了,因為臺詞少、不出彩,而臨時起意為自己畫了戲妝。

李少紅導演組的張哲瀚與郭月合作《大明宮詞》中的片段,張哲瀚擔心原作珠玉在前而提出修改劇情,郭敬明導演組黃俊捷和彭曉冉演《妖貓傳》時,更是沒有告知導演而調整了表演方式。

年輕演員求offer,中年演員要面子|演藝職場生態調查

演員與導演、與對手戲演員之間的信任感被一再挑戰,原因就在於這雖是一場綜藝,對青年演員而言卻是不亞於真正試戲的重要機會:原本在相對私密環境下的表演,如今被四位知名導演和萬千觀眾當堂指點還會“留存證據”,有演員直言害怕一旦在舞臺上演砸了,“從此就沒有人找我來演戲了”。

比起《演員請就位》為青年演員搭建上升途徑,隔壁《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則是中生代甚至老戲骨演員再回春的舞臺。

年輕演員求offer,中年演員要面子|演藝職場生態調查

節目從助陣導演、編劇到演員幾乎是頂級配置的明星陣容,儘管節目裡有專業評審聳動地表示有些人會走下神壇,但李冰冰、秦昊、郭濤等人換做別的節目都是當評委的咖位,顯然不缺就業機會,也不太可能因為一檔綜藝而被撼動地位;張國立更是演了一輩子戲,上綜藝只為過把癮,或者說給年輕後輩們打個樣。

“我也一把歲數了,得了這麼多的獎,國際的國內的,獎都得完了。我跑你這兒來證明我會演戲嗎?我沒必要啊,”張國立坦言。“(主要還是)服務於我們的同行,或服務於更多的年輕演員,讓大家能有一個機會來展示自己。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年輕演員求offer,中年演員要面子|演藝職場生態調查

這些中年人的危機已經不再侷限於職場,而關乎面子。兩期看下來,改版後的《巔峰對決》幾乎就是翻版的《歌手》,8位行業資深前輩分為4組搭檔對戲,他們身後每人帶著一位年輕演員做學徒,在劇情需要時配合助演,兩場競演後投票排名末位的被淘汰。

正如秦昊所言,自己的同學在節目裡當評委,而自己來節目做表演的那一個,如果還被淘汰了,“丟不丟臉”。

大家來節目是暗搓搓要爭口氣的,但影視行業的特殊性在於這是一個非常依賴於團體協作的生態,演員再牛逼也只是其中的一份子。第一期秦昊與馬思純搭檔出演許鞍華的《半生緣》,偏藝術氣質的電影片段呈現在舞臺上,因為缺乏張力與戲劇衝突而顯得有些平淡。

怪劇本麼?人家是經典電影,許鞍華導演本人都來了。怪演員不在狀態?秦昊與馬思純雖不是超常發揮,但也算做到了中規中矩。只能說在綜藝舞臺演文藝片,就彷彿歌舞劇拿掉了音樂背景,本身就很吃虧。

年輕演員求offer,中年演員要面子|演藝職場生態調查

一場戲誇10分鐘彩虹屁:

演員該不該被捧殺?

同樣是表演競技類節目,《演員請就位》無疑是犀利的,節目裡導演們唇槍舌劍,節目外觀眾為誰有演技、誰渾水摸魚爭得不可開交。

上一期祝緒丹、佟夢實和毛曉慧重現《仙劍奇俠傳》經典片段,三人對戲分外尷尬,本身悲情的場面一度引發現場觀眾鬨堂大笑,郭敬明毫不留情指出這是錄製以來他看過最糟糕的表演,當頭棒喝令兩位年輕女演員繃不住哭了起來。

年輕演員求offer,中年演員要面子|演藝職場生態調查

不僅演員接受殘酷的考驗,導演們也面臨被指摘的尷尬。一千個人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首期李誠儒直接用“如坐針氈,如芒刺背”的形容批評郭敬明作品無病呻吟,《滾蛋吧!腫瘤君》《大明宮詞》《情深深雨濛濛》等作品幾位導演褒貶不一,質疑作品呈現的背後無疑也在挑戰導演的把控功力。

而《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活像是大型演員誇誇群,殿堂級藝術家、老戲骨、評論家們齊聚一堂互相道一句“久仰”。中國社會的人情世故、論資排輩在演藝圈被無限放大:請李冰冰出馬需要導演組三番邀約,為請張國立,節目導演吳彤忍著痛風也要和他幹下白酒,佟大為直說“國立老師來真是太不公平了,我覺得他就是來碾壓我們的”。

有網友調侃節目彩虹屁環節過長,張國立與李冰冰的《閣樓》的確堪稱標杆性表演,本身這出戏就很長,表演結束後的十多分鐘,幾位導演、專業評審、主持人包括學徒們都要從各個角度來誇讚兩人神仙打架,導演陸川一聽兩人要演自己的本子就說“受寵若驚”,劉天池還給張國立鞠躬致意,彷彿他們演得出彩不是理所應當,而是施捨給觀眾的大賞:你們今天看見了是有福分。

真正出色的表演觀眾能夠感受到,需要被如此大篇幅地在節目裡呈現誇讚聲麼?在這個資歷至上的舞臺,面對眾人的捧殺,評審席偶爾發出不同聲音質疑表演的姜思達被彈幕網友的口水淹沒,千言萬語彙集成一句“他憑什麼”。

當然,撇開節目給演員帶高帽的調性,《巔峰對決》探討的一些話題還是大眾較為關心的,比如已經取得一定成就的演員,是否應該走出舒適區;又比如前輩對於後輩的提攜和保護,李冰冰與孟美岐組成師徒,看到“徒弟”因為演技而被網絡輿論攻擊,李冰冰以自身經歷安慰和鼓勵孟美岐,也呼籲大眾給新人演員一些提升自我的機會。

我們姑且可以認為,《巔峰對決》最大程度呈現出來自中年人釋放的善意,而《演員請就位》更多要展現的是年輕人的慾望與野心。真實的演員生態不是茶話會而是鬥獸場,那些為贏得機會孤注一擲的演員才能走得更遠,而抱著學習心態來觀摩、或者只為與大導演們混個臉熟的只會無功而返。

年輕演員求offer,中年演員要面子|演藝職場生態調查

表演類綜藝浪潮,

會倒逼影視行業變革麼?

兩檔節目分別播到第4期和第2期,目前《演員請就位》的豆瓣評分達到7.0,而《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只有5.1,微博與微信熱度等數據上前者也明顯高於後者。

為什麼觀眾普遍反映《演員請就位》更好看一些?其實很大原因在於舞臺佈景和最終表演呈現。《巔峰對決》已經播到第三季,儘管賽制上有了很大調整,但舞臺劇式的競演模式卻幾乎沒有變化。

年輕演員求offer,中年演員要面子|演藝職場生態調查

對普通觀眾而言,話劇/戲劇/歌舞劇是比影視作品更晦澀的藝術,靠再真實的置景也無法彌補觀眾覺得“假”的既定印象,此前《幻樂之城》已經是前車之鑑。

評審史航說,表演是一門當眾孤獨的藝術,這種孤獨的氛圍除了演員自身表演的氣場,也需要外部環境給予加持。《演員請就位》雖然也是演員在舞臺上表演,但演出空間置於舞臺深處,觀眾和導演看到的都是大屏幕上的表演細節,而且每到表演時,節目給到的是類似電影的寬畫幅,這種設置給人造成一種“另一個世界”的距離感和觀影的儀式感。再加上場景的高度還原,更便於大家迅速進入狀態。

最明顯的是第4期康可人與陳瑤的表演,這是一個戲中戲中戲,第一幕兩人重現《還珠格格》經典片段時,鏡頭字幕都配上了頗具年代感的大字體。隨著第二幕配合遊客演戲、第三幕兩人卸下裝扮迴歸真實,再到最後向觀眾喊出自己的名字、打破“第四面牆”,這種表演的層次遞進感既是演員演技使然,也是舞臺呈現的功勞。

年輕演員求offer,中年演員要面子|演藝職場生態調查

而《巔峰對決》舞臺的設置與傳統話劇區別不大,一鏡到底的拍攝極為考驗演員的臺詞功底以及對劇本角色的信念。儘管大咖PK的殘酷性增加了節目看點,演員們的演技也都在線,但舞臺劇模式讓演員走位轉場尷尬頻現,觀眾注意力分散時會注意到旁邊道具不夠精細,一下子就跳脫到戲外。演員距離觀眾也很近,容易受到現場反響的影響而產生情緒波動。

另外,時長也是影響觀眾能否持續觀看的關鍵。《演員請就位》的表演每場基本控制在7分鐘左右,最長不超過10分鐘,《巔峰對決》的表演則在10-15分鐘。

也許是節目組認為成熟演員能夠駕馭更長的戲份,抑或更長的時長有利於對經典劇目做出一定的衍生改編,但從觀感來看,《巔峰對決》的不少表演都讓娛sir想起李誠儒的“如坐針氈”,體會不到演員表演的魅力,只會覺得他們在舞臺上尬戲抻時長。

隨著今年更多表演類綜藝上線,作為老牌王牌節目的《巔峰對決》可能會面臨更多挑戰——這頗有些像是如今老戲骨們的處境:演技無可厚非,但奈何後生可畏,一不小心就會被拍死在沙灘上,沒有誰是真正安全的。

娛sir也期待,今年表演類綜藝的集體爆發不僅娛樂大眾,而是通過影響觀眾審美口味潛移默化影響著行業變革,流量、背景或資歷不再是鐵飯碗,越來越多影視作品為真正會演戲的演員們留下寶貴席位。

年輕演員求offer,中年演員要面子|演藝職場生態調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