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第三次銀行革命與《未來銀行之路》


「書評」第三次銀行革命與《未來銀行之路》


《未來銀行之路》是一本關於中國銀行業發展戰略的書籍,該書分析了傳統銀行發展邏輯紅利釋放殆盡、互聯網巨頭跨界金融帶來全新發展邏輯背景下,中國銀行業行業發展的未來圖景以及在未來圖景中的未來銀行形態。

本書認為,銀行發展的科技化、科技公司化是銀行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在這樣一個革命性的行業變局中,銀行個體的命運註定會被改變。在未來的行業體系中,佔絕對優勢的是那些掌控了公共服務平臺並構建起以自身為核心的生態服務體系的科技化金融機構。互聯網在標準化服務的低成本特徵以及贏者通吃原則,讓這些金融機構大大壓縮了其他金融機構的生存空間。面對職能退化、在行業大生態體系逐步被邊緣化的潛在危險,傳統銀行不得不在未來銀行的圖景裡找尋自身的未來角色,走上通往未來的轉型之路。

「書評」第三次銀行革命與《未來銀行之路》

本書作者 | 劉興賽

《未來銀行之路》作者,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博士後,北京理工大學MBA,看懂經濟專欄作家


「看懂經濟」邀請幾名看懂經濟評論作家對本書進行了深度解讀。

「書評」第三次銀行革命與《未來銀行之路》

郭曉蓓

民銀智庫專家

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外部衝擊,十年來中國貨幣信用發生了鉅額擴張,形成巨大的潛在風險。隨著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不斷收緊,外部的國際貨幣環境開始發生明顯的變化。在內外部環境的約束下,中國難以進行更大規模的貨幣信用擴張,強監管、嚴調控應是未來的常態。在這種形勢下,中國銀行業有可能正面臨著新一輪大額不良資產暴露的局面。因此,如何在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同時,又可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發展,應是中國銀行業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未來銀行之路》這本書,較好地融合了學術和實務,從歷史的視角解構了中國銀行業發展脈絡和趨勢,同時又以現實的筆觸回應了實務界戰略思考的實踐需求。此書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同劉興賽博士的個人經歷息息相關。他畢業於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博士後,長期從事金融經濟工作。近年來作為銀行業協會金融科技課題組的主要成員,承擔了許多重大課題,既有宏觀期刊,有銀行科技實地調研經驗。此書深入淺出,立意深遠,適合轉型中的商業銀行及經濟金融研究工作者。

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外部衝擊,十年來中國貨幣信用發生了鉅額擴張,形成巨大的潛在風險。隨著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不斷收緊,外部的國際貨幣環境開始發生明顯的變化。在內外部環境的約束下,中國難以進行更大規模的貨幣信用擴張,強監管、嚴調控應是未來的常態。在這種形勢下,中國銀行業有可能正面臨著新一輪大額不良資產暴露的局面。因此,如何在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同時,又可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發展,應是中國銀行業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未來銀行之路》這本書,較好地融合了學術和實務,從歷史的視角解構了中國銀行業發展脈絡和趨勢,同時又以現實的筆觸回應了實務界戰略思考的實踐需求。此書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同劉興賽博士的個人經歷息息相關。他畢業於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博士後,長期從事金融經濟工作。近年來作為銀行業協會金融科技課題組的主要成員,承擔了許多重大課題,既有宏觀期刊,有銀行科技實地調研經驗。此書深入淺出,立意深遠,適合轉型中的商業銀行及經濟金融研究工作者。

「書評」第三次銀行革命與《未來銀行之路》

李玉文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員

《未來銀行之路》通過對未來銀行的闡述,對中國銀行業的戰略發展問題進行了系統的解讀。具體而言,它對如下兩方面的問題進行分析和闡述:一是中國銀行業長期發展的方向性問題,即關於未來銀行的討論。

該書回答了三個關鍵性問題:第一,行業未來的整體圖景是什麼樣?第二,古老的銀行將走向何方?第三,當前銀行戰略思考的框架和基點是什麼?中國銀行業的深層次挑戰是什麼?二是當前中國銀行業現實的戰略抉擇問題,即如何選擇走向未來銀行的現實路徑。

該書回答了四個關鍵性問題:第一,如何重建中國銀行業的盈利能力?第二,如何搶佔未來競爭的制高點?第三,如何構建面向未來的營銷組合策略體系?第四,如何選擇和創建傳統業務的經營特色?

「書評」第三次銀行革命與《未來銀行之路》

王曉春

當前,中國銀行業正處於一個行業裂變的大時代。分化重構成為中國銀行業的未來主題。中國銀行業將從“國有行-股份制行—城商行、農商行”的行業體系,轉化為“新綜合化金融科技公司——單一開放平臺公司——特定人群的銀行、特定地域的銀行、特定功能的銀行”的行業生態體系。對於中國銀行業而言,上述前景是革命性的。制定面向未來的戰略是中國銀行業的當務之急。但是,即便如此,這並不意味中國銀行業要忽略歷史和現實,傳統銀行的戰略制定註定是要在理解歷史的基礎上去面對未來。事實上,看似紛繁蕪雜的中國銀行業戰略,其實卻有其內在邏輯。

「書評」第三次銀行革命與《未來銀行之路》

吳昊

全球資本市場獨立研究者

對於銀行業的革命,可以結合最近區塊鏈得到中央的重點關注的事件,一起來看。加密貨幣是依賴於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新數字化貨幣形式,在前幾年,在包括銀聯和大行中已經有部分先行研究與實驗了,但由於去中心化本質,在先行制度下有突破的難度,所以目前沒有成熟以及商業化價值很高的應用。另外,就支付體系而言,區塊鏈加密貨幣支付的時長,相比銀行間清算,以至於移動支付,都過長,這也需要我們長期關注。從某種角度,制約也來自於技術算力,主要是電力能耗與商業價值的比率要控制好。未來的量子計算等研究的突破也很可能顛覆現有對區塊鏈的理解。

「書評」第三次銀行革命與《未來銀行之路》

李佳

山東師範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劉興賽博士的力作《未來銀行之路》,以新金融為邏輯起點,結合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綜合金融服務等問題全面闡述了銀行轉型之道。該書不僅從歷史的視角重現了銀行變革脈動的頻率,又以更為現實的筆墨解構了銀行轉型的實踐需求,體現了作者兼具學術與實務雙重經驗的深厚功底,正如北大光華劉力老師所言,本書可讓讀者打破“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思維侷限,從全新的視角理解銀行的戰略實踐、戰略框架,及戰略理念。

「書評」第三次銀行革命與《未來銀行之路》

車寧

北京市網絡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

興賽博士的《未來銀行之路》是本特別之書。其實,市面上不乏金融科技的探討,然而或失之於單純的技術分析,或失之於過分的概念炒作,像本書一樣能夠從業務視角高屋建瓴地梳理其脈絡者可謂鳳毛麟角。金融科技的寫作難就難在“虛實”之間的平衡把握,將金融科技置於銀行發展從過去到未來的歷史長河中予以縱深觀察,以至於能夠給讀者提供新的觀察方法,這更是本書難能可貴之處。

「書評」第三次銀行革命與《未來銀行之路》

張哲宇

博士、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專員

對興賽博士十年準備一年寫作的匠心精神甚是欽佩。誠意推薦給大家!本書的價值(也是作者的初衷)不在於對未來銀行圖景的準確預測,而是從歷史視角解構行業發展脈絡,以現實筆觸回應實踐需求,漸進引導我們深度思考、找準定位、明確戰略、擁抱未來。

「書評」第三次銀行革命與《未來銀行之路》

鄧宇

規劃研究員/財經媒體撰稿人

未來銀行的發展將是基於數字化基礎上的革新,全面線上化將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銀行的服務邊界將不拘泥於單純的金融服務,而是泛金融化和綜合化金融,在服務機構和營業點包含銀行金融、證券、保險和基金等廣泛金融領域,發揮銀行綜合服務優勢。同時,開放銀行將加速推進,而跨界合作將是打開銀行服務渠道的最佳實踐路徑,這種趨勢已愈加明顯。特別是區塊鏈技術正式進入到國家戰略規劃層面,銀行將是其中重要的創新驅動者和實踐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