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北京大學”的學生,考研進北大和高考進北大,差距很大嗎?

今天在悟空問答上看到這個問題,不免回憶到自己那些學神朋友,順手寫一篇文章,向這些學神們致敬!

同是“北京大學”的學生,考研進北大和高考進北大,差距很大嗎?我的答案是,差距確實很大!我本科非北大,研究生保送進入北大的,我從自己身邊的幾個案例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被那些”高考進北大“的學神碾壓是什麼感覺。本文涉及人物均為真實案例。

同是“北京大學”的學生,考研進北大和高考進北大,差距很大嗎?

本專業前幾 雙學位前茅

初中時,每次月考都有全校排名,因此包括我在內的幾個全校排名靠前的人都互相認識。我的成績不是特別穩定,發揮好的時候全校前幾,但是學神J幾乎一直霸佔全校前三的位置。高中這位學神J參加生物奧賽,最後保送到了北大環境學院。而我,當年學了兩個星期物理奧賽,聽得雲裡霧裡,直接放棄了,最後走高考,本科來了北郵。

到了大學,聽說J選修了北大的經濟學雙學位,後來研究生來了北大才知道,經濟學雙學位在北大盡人皆知,號稱三俗之一,幾乎所有人都會選修,每年招收近千人。J雖然沒能免俗選修了“經雙”,但是她最後本科畢業時,不僅本專業排名前幾,拿到了保送名額,而且雙學位成績非常優秀,進入了中國經濟學的最高殿堂——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攻讀博士。為什麼說北大的國家發展研究院是最高殿堂呢?這個研究機構是林毅夫、易綱等中國頂級經濟學家創建的。林毅夫是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易綱是當前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這樣背景的經濟學機構,全球可能也沒幾家。所以說,能進入這個學院讀書的學生絕對是經濟學領域的翹楚。很多普通大學生連本專業的課程都可能學不明白,更不要說直接跨專業保送到另一個專業上了,而且,保送到的是中國頂級的經濟學研究機構。要知道,如果本專業成績一般,是不具有保送資格的。

同是“北京大學”的學生,考研進北大和高考進北大,差距很大嗎?

北大博雅塔全年只在新生入學和新年才亮燈

現在呢,J已經是廈門大學助理教授了。J是我從初中開始就認識的朋友,那其他人呢?W和L是我來到北大後認識的朋友,也都選修了“經雙”,W本科是北大物理專業,本科畢業是本專業前幾,研究生直接保送到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畢業時,那些名字聽起來高大上的外資投行的offer拿到手軟,最後覺得中國的互聯網投資界最有前景,放棄了外資投行機會,來到百度投資併購部門,主導著中國最大的幾單互聯網併購案。L本科是北大哲學系,研究生直博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畢業後拿到德國馬丁路德·哈勒維騰貝格大學教職。

來了北大,我才發現,跟他們相比,自己真的只是普通人...

平時不學習 考試就像玩

來北大之前,我是那種學習上的“拼命三郎”,一個學期從開始學到放假,時刻不敢放鬆警惕。來到北大後,我發現很多高考進北大的學神似乎並不怎麼學習。

以我宿舍的Z為例,他就是高考進北大的。研究生開學的第一天,我發現他就坐在宿舍的電腦前玩遊戲看動漫,什麼爐石傳說、B站等動漫似乎從來沒停過。等開學好幾周,課業負擔上來了,他仍然在玩遊戲。我中午回宿舍午休,他在玩遊戲,晚上回宿舍睡覺,他還在玩遊戲...不知道從中午到晚上,他有沒有邁出過宿舍半步。但就是這樣一學期玩過來,期末的一門非常難的算法課上,他輕鬆考到了90+,而我考前懸樑刺股,學到天亮,也只考了80左右。三年下來,我似乎沒怎麼見過他認真學習過,但是他似乎非常輕鬆,畢業後拿到當時最頂級的網易遊戲的offer。

宿舍另一個高考進北大的T,似乎天天都在熬夜,基本都是在他們研究生實驗室熬到很晚才回宿舍,我在半夜2點前幾乎沒見過他回過宿舍,第二天會睡到中午一兩點。這樣作息的情況下,畢業後拿到美國Facebook的offer,現在人在硅谷。

還有社交達人W,經常出現在各個社團組織中,學校大到學生會,小到劇團,大大小小,正式的非正式的活動都有她的身影。北大每年有兩大主題活動,一個是校園歌手大賽,一個是劇星風采大賽,校園歌手大賽的獲獎歌手實力比那些網絡歌手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劇星風采大賽的決賽水平,對於我這個不懂戲劇的人來說,已經是專業級別的了。W是劇星大賽某決賽話劇的主演之一,要知道排練話劇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人家學習成績依然沒有因為各類活動所影響。

同是“北京大學”的學生,考研進北大和高考進北大,差距很大嗎?

我拍攝的北大2013年校園歌手大賽決賽現場

這些人,一個學期看起來都在玩,但是考試分數沒有拉下。相比之下,有些學生上了大學開始混學生會,玩社團,做生意,最後學習主業荒廢,成績單幾乎都是勉強及格而畢業。

玩著玩著 就玩出了一個公司

北大這幫人確實不務正業。

小黃車OFO可謂無人不知,我有幸跟他們的創始人見過幾面。OFO的創始人是一幫“高考進北大”的騎行的愛好者。北大有幾個非常牛的社團,其中一個叫做自行車協會,有一批熱愛騎行的會員,週一到週五有夜間體能訓練,週末組織北京周邊山區的騎行拉練,寒暑假還有前往全國各地的長線。我曾參加過一次他們的週末拉練,不得不說,組織得非常有秩序,成熟得不像一個公益組織。主導這些活動的,絕大多數是北大的本科生。

同是“北京大學”的學生,考研進北大和高考進北大,差距很大嗎?

北大塞萬提斯像

OFO的幾個創始人也是因為喜歡騎行,比較投緣,想以騎行這個愛好為出發點來創業。最初他們的點子是做高端騎行團,開闢一些騎行路線,一個領隊帶著七八個團員。在他們創業的最初的2014年末2015年初,我還在宿舍裡收到過很多次OFO的宣傳單,有青海湖、臺灣、新疆等等的路線。但是做騎行團是太小眾了,喜歡騎行的用戶量太小,沒法大規模商業化。後來,他們轉型,把自行車免費放到北大校園裡,給北大學生們騎。再後來,他們把自行車從北大一個學校擴展到北京很多高校,再後來,大家也都知道了,瘋狂擴張,一度躋身共享經濟的浪潮之巔。儘管小黃車現在發展跌入谷底,但是共享單車的理念確實是這些玩騎行的少年首創的,他們在二十幾歲的年紀,就達到了普通人一輩子都無法觸及的人生高度。

同是“北京大學”的學生,考研進北大和高考進北大,差距很大嗎?

OFO小黃車 共享單車領域曾經的領軍者

北大另一個非常牛的社團,叫做山鷹社,是一個登山愛好者社團。山鷹社經常組織登山科考活動,並且每次登頂歸來都會舉辦大型的彙報。2018年,山鷹社主導,由北大學生、校友和老師組成的12人成功登頂了珠峰,為北大120週年慶生。包括王石在內,很多名流在功成名就之後都喜歡登山和戶外,同樣,很多北大校友小有成就後也開始涉足登山,並與山鷹社有聯繫。這些校友不乏投資人和企業高管,他們有的已經財富自由,時不時資助一下山鷹社的活動。在校友眼裡,社團裡的學生多多少少有自己當年的影子,而校友又是這麼一步步過來的,知道年輕人需要什麼,於是順手幫幫他們。對於山鷹社的學生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社交機會,能夠接觸到普通人根本接觸不到的人脈。於是,玩著玩著戶外,就可能創造出實習機會、投資機會、工作機會。

同在北大 差距很大

同是“北京大學”的學生,考研進北大和高考進北大,差距很大嗎?我個人感覺確實有很大差距。這些高考進北大的尖子生,不只會高考,也經常不務正業,結果玩著玩著,就玩出了一些名堂。究其原因,一方面因為他們確實絕頂聰明,另一方面,北大這個平臺,不是一般的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