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與小朋友打架,面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家長該如何應對?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一些家長會發現,自家孩子總是在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時候,搶人家的玩具,當孩子不滿的時候甚至還會打小朋友和家長。出現這種情況,很多家長都十分疑惑,不知道該如何來管教孩子。

孩子經常與小朋友打架,面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家長該如何應對?

小杰的媽媽最近就為這件事情頭疼呢,小杰在幼兒園和小朋友做遊戲的時候,就動手搶了人家的積木,對方小朋友不允許他拿,他竟然張口咬了人家。出現這種情況媽媽趕緊帶著小杰到學校去,和對方的小朋友以及家長道歉。老師建議小杰媽媽,在平時和小杰溝通的時候,儘量保持平和的心態,讓小杰的情緒趨於穩定。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媽媽又發現小杰用暴力的方式去搶奪別人的玩具了。

孩子經常與小朋友打架,面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家長該如何應對?

類似這種情況在幼兒園中時有發生。一些小朋友在和別人玩的時候,總想去搶奪其他人的玩具。有一些家長會認為這是小朋友的品德有問題,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孩子在現階段還沒有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念,需要家長加以引導。

攻擊性行為分為哪些種類呢?

心理學家指出攻擊行為是指意圖傷害他人的身體行為或是語言的行為。社會心理學家將人類的攻擊行為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反社會攻擊行為。

這裡是指施暴者有意傷害他人的身心健康,並且違背社會道德規範和社會準則。但是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在這一階段還沒有建立完整的是非觀念,所以他們出現的傷害別人的行為,並非是指他們的負面行為有悖道德規範。

孩子經常與小朋友打架,面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家長該如何應對?

2.親社會攻擊行為。

這種攻擊行為是指符合社會標準的攻擊類型。而之所以出現攻擊行為,是因為要維護團體的利益,這種攻擊行為是被社會所認可的攻擊行為。而在孩子的世界裡,當他們成群結隊的玩耍時,如果團體之外有一個人企圖搶走團體內的玩具時,小團體內的人群攻擊另外一個人的行為,便屬於這種親社會攻擊行為。

3.被認可的攻擊行為。

這種攻擊行為雖然不是社會所必要的,但是並不違背社會準則和規範。通常是指那些被認可的合情合理的行為,一般是指他人來傷害我們的時候,我們用武力去維護去自己的權益。在小朋友之間的相互處中必然會出現細小的矛盾,而一旦有一方動手去打人,被打的一方用力還手,便是這種合情合理的行為。

孩子經常與小朋友打架,面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家長該如何應對?

小朋友在幼兒園中是會與其他小朋友產生矛盾的,如果大家沒有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那麼必然會演變成動手攻擊別人的行為出現。

孩子在學校出現攻擊性行為的原因有哪些?

1.想要得到自己喜歡的玩具。

對於三歲左右的孩子來說,這一階段是他們自我意識快速發展的時期。在這個階段他們總是想把所有東西都劃分在自己的領地,而且他們也沒有與人分享和合作的意識。所以在這一階段爭搶玩具的行為經常發生,而為了能夠在爭搶玩具中獲取勝利,很多小朋友會採用打人、咬人等方式去攻擊別人。

孩子經常與小朋友打架,面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家長該如何應對?

弗洛伊德認為攻擊性行為的能量來自於本能,如果這種能量不能得到正確的釋放邊和越積越多。所以說當孩子出現這種攻擊性行為時,家長不要過度的壓抑孩子,以免孩子將負面情緒積累過多產生其他的影響。

2.通過模仿學會的。

如果家中的父母經常發生衝突,而且一旦發脾氣的時候,會出現摔東西或是辱罵對方的行為。這就會使的小朋友在生活當中逐漸學會了這種表達方式,有時和其他小朋友鬧矛盾時,他們會伸手抓住附近的東西,去打小朋友,出現這種狀況特別危險,家長需要提前注意。

3.幼兒園內教育不當。

由於在幼兒園中經常會發生這類事件,如果老師採用不當的教育方式,便會造成不當的影響。比如面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老師用惡劣的語言去批評孩子,或是嚴肅的懲罰孩子。這種方式看似是在管教孩子的攻擊行為,但是卻給孩子樹立了一個不良的形象,孩子們也會再次出現逆反心理,進而使得他們的攻擊性行為得到了強化。

孩子經常與小朋友打架,面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家長該如何應對?

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出現的攻擊行為,不但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引導。也需要家長能夠給孩子營造出一個和諧健康的家庭氛圍。

面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呢?

1.帶領孩子參加體育活動。

心理學家洛茨認為,攻擊是人類生活不可避免的情況,為了避免攻擊性行為不斷的升級,可以採取耗散攻擊本能的辦法,比如發展冒險項體育活動。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體力相當於正在服役的運動員,與其讓孩子們將身體內的能量,放在攻擊他人身上,家長不如帶孩子參加一些體育鍛煉。游泳可以強健孩子的身體,而打羽毛球和打網球還可以促進孩子的視力發育,這兩種方式是不錯的選擇。

孩子經常與小朋友打架,面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家長該如何應對?

2.避免孩子通過模仿習得攻擊性行為。

心理學家班杜拉的經典實驗中,讓我們瞭解到處於四歲的孩子,就能夠通過模仿電影中簡短的片段,來出現攻擊性行為。所以避免讓孩子看到攻擊性行為,能夠有效的減少孩子自身的攻擊行為出現。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模仿對象,需要規範自己的行為,以免讓孩子從自己的身上學會攻擊性行為,同時對於孩子日常所觀看的動畫片也要加以注意。

3.培養兒童的共情能力。

通常具有攻擊性的孩子,他們是不會關心自己的行為給別人帶來的傷害的。所以為了避免孩子不斷地去無意識傷害別人,家長可以教授孩子共情的方式,來讓他們理解到別人的感受,這樣孩子們就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不去傷害他人了。比如,家長可以以孩子看到的攻擊性行為為例,向孩子講述受到攻擊的小朋友所遭受的傷害,通常來講,小朋友將這種傷害替換到自己的身上就能夠理解了。

孩子經常與小朋友打架,面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家長該如何應對?

一些孩子總是在學校惹是生非,讓家長和老師都十分頭疼。遇到這種情況一定不要使用暴力的行為去壓制孩子。因為以暴制暴,往往只能讓孩子學會更多的暴力行為。想要幫助孩子減少攻擊性行為,家長可以嘗試使用上述方法。

話說,你們家的孩子有沒有暴力傾向呢?當你家孩子跟別的小朋友出現分歧時,你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呢?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