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冥界的神位之變——印度教的“閻羅”是如何成功逆襲的?

既知生,必畏死,對死亡的恐懼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人也不例外,人類對死亡的畏懼以及死後世界的無知也促使了冥界的誕生。

中國冥界的神位之變——印度教的“閻羅”是如何成功逆襲的?

冥界,這個看似神秘莫測的空間,恰恰是現世社會與生活狀態的最直觀映射,所以數千年以來,它總能與時俱進,不斷迭代更新

冥界並不是一開始就如此秩序井然、功能齊全的。

最初,它在先民的眼中,是一個頗為模糊的概念。

一、黃泉與后土

對於遠古中國人來說,他們相信人的肉身死去,但靈魂未滅,死後會去到另一個世界,在那裡,他們仍然可以繼續人世間的生活,這也就是所謂的“事死如事生”,至於這個世界具體如何?沒有人可以回答。

中國冥界的神位之變——印度教的“閻羅”是如何成功逆襲的?

直到春秋時期,我們才在文獻中發現了一個相關的詞彙:黃泉

在《左傳·鄭伯克段於鄢》這則故事中,講述了鄭莊公和他的母親姜氏之間的恩怨情仇,因母親過於偏心弟弟叔段,最終母子倆反目成仇,莊公驅逐了姜氏,並立下毒誓:“不及黃泉,無相見!

同時代的管子也有言:“應公之賜,殺之黃泉,死且不朽。”

中國冥界的神位之變——印度教的“閻羅”是如何成功逆襲的?

可見,黃泉已然成為死亡及死後世界的代言。

名字既然有了,人們對地下世界的描繪也就更加清晰,接著,冥界的管理者也出現了。

他是誰呢?

后土

后土是誰?

《禮記·祭法》有言:“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

中國冥界的神位之變——印度教的“閻羅”是如何成功逆襲的?

由此可知,后土是掌管土地的社神,由於其職責與人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在先秦時期佔有重要地位,加之楚國巫文化的影響,后土搖身一變,成了冥界的主管,而冥界也更新為2.0版,名為“幽都”。

到了戰國時期,陰陽五行說盛行,天為陽,地為陰,故而,原為男兒身的后土神變成了女性,被尊稱為“后土娘娘”。

中國冥界的神位之變——印度教的“閻羅”是如何成功逆襲的?

二、泰山府君

時光流轉,到了秦漢時,冥界的地點發生了重大轉變,由地下跑到了地上,其統治者也從“后土娘娘”變成了“泰山府君”。

人類對山的崇拜與信仰在原始社會就已形成,在遠古先民眼中,萬物皆有靈,一切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都被歸為“上天”的安排,而大山,這類地球上最高大、最接近天空的物體就被視為與“天”溝通的最佳媒介。

中國冥界的神位之變——印度教的“閻羅”是如何成功逆襲的?

漸漸地,大山就走出了自然範疇,開始具有了“神性”,這也是為何中國有一座崑崙,遙遠的希臘也有一座奧林匹斯山。

周秦時期,受齊魯文化的影響,泰山的地位不斷提升,最後從眾山之中脫穎而出,成為此後歷代帝王“封禪”的理想之所。

封,即在泰山上築壇祭天,報天之功;禪,在泰山下的小山(如梁父、高裡)清出一塊土地祭祀,以報地之功。

中國冥界的神位之變——印度教的“閻羅”是如何成功逆襲的?

中國冥界的神位之變——印度教的“閻羅”是如何成功逆襲的?

故而,又發展出梁父等小山“主地”之說,這些小山也成為地府所在,又因泰山名氣最大,所以就演變出了“死屬泰山”的說法。

既然眾人死後都魂歸泰山,人一多,是非就多,為了維護秩序,加強管理,人們就創造出一位新的神——泰山府君。

比起幽森恐怖、惡鬼當道的幽都,泰山更具世俗氣息,這裡不僅具備戶籍管理制度,還設置了七十二司三十六獄等衙門,分管各項賞罰事宜。

中國冥界的神位之變——印度教的“閻羅”是如何成功逆襲的?

自兩漢到六朝,“泰山府君”大行其道,成為中國冥界信仰的主流,關於他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然而,唐以後,“泰山府君”卻逐漸被人們所淡忘,其名號也不再見於各類筆記小說。

他的地位也被另外一位神砥取代,誰呢?

擁有中國與印度血統的“閻羅王”

三、閻王的傳入

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最初還有點水土不服,尤其在儒、道兩家的雙重阻擊下,幾乎毫無招架之力。

誰知,恰逢數百年動亂,佛教得以絕地逢生,扭轉乾坤,迅速成長為與儒、道兩家並列的第三大教派,甚至一度超越本土勢力,成為最大的贏家。

中國冥界的神位之變——印度教的“閻羅”是如何成功逆襲的?

佛教的勝利,也重新塑造了中國古人的生死觀——六道輪迴因果報應說應運而生。

與之關係密切的冥界及神砥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一個全新的概念——地獄出現了

地獄是梵語“泥犁”的音譯,與泰山府不同,它不僅懲惡揚善,更重要的是,地獄有了輪迴轉世的功能

中國冥界的神位之變——印度教的“閻羅”是如何成功逆襲的?

這一點也成為統治階級教化世人的最佳工具

在“惡報”與“善報”等佛教故事與思想的影響下,統治者的愚民與順民政策大獲成功。

飽受壓迫與戰亂之苦的百姓因此甘願承受一切不公正待遇,心甘情願地遵循上位者制定的所謂“良民準則”,僅把希望寄託於地獄,他們堅信貪官與惡霸死後會在那裡得到公正的審判與嚴厲的懲罰,而“循規蹈矩”的自己則能在下一世輪迴中享受福報

與佛教的地獄系統匹配而生的就是世人皆知的“閻羅王”。

中國冥界的神位之變——印度教的“閻羅”是如何成功逆襲的?

閻羅王,也是一位外來者,其本名為“閻摩”,出自印度的《梨俱吠陀》詩歌集。

嚴格來說,他並不算佛教人物,而是屬於印度教,其原型是太陽神的兒子,是世界上第一個凡人,與《聖經》中的亞當、夏娃一樣,與他同時誕生的還有一位妹妹,叫閻蜜

兄妹二人成為了印度神話中的人類始祖,並且同時掌管地獄,他們隨著佛教一起傳入中國,不知何種原因,妹妹閻蜜消失了,在中國的地獄裡,只剩下了閻摩。

四、閻王信仰的同化

按理來說,一山不容二虎,地獄之最高神僅閻王一位就夠了,為何在眾多廣為人知的故事中,卻又有秦廣王、包閻羅等各種“閻王”呢?

中國冥界的神位之變——印度教的“閻羅”是如何成功逆襲的?

我想,根本原因在於中華文化強大的同化能力

印度佛教在我們的吸收與同化下,相繼出現諸如禪宗、天台宗、律宗等派別,更何況小小一個地獄之主呢?

雖說“外來的和尚好唸經”,但我們也不能顧此失彼,把自家的神仙們徹底拋棄吧?

於是,中國古人頗具創造性地打造出一個“十殿閻王”體系,他們分別掌管地府十大閻王殿,負責不同的事宜。

中國冥界的神位之變——印度教的“閻羅”是如何成功逆襲的?

如一殿、三殿的秦廣王與宋帝王,就是典型的漢人神砥。

而原先的閻羅王呢?

好端端的一個主神,被降級成為了“十分之一”,而是還不是排名第一位。

為了自圓其說,中國人給他安排了這麼一個“被降級”的緣由:據說,閻羅王本來掌管第一殿,但由於太過心慈手軟——別人一掉眼淚,就破例放人還陽,次數一多,還不亂了套?

中國冥界的神位之變——印度教的“閻羅”是如何成功逆襲的?

於是閻羅被貶到第五殿,掌管“叫喚地獄”。

而曾經的本土冥界之神泰山府君,雖然在佛、道兩家的鬥法之下失去了大好江山,但也沒有被徹底遺忘,被安排到第七殿成為泰山王

並且,據說其餘九殿的閻王老爺的最初形象也是參考泰山府君設計的,總的看來,這位冥界的前任之主也算是有個不錯的結局了。

中國冥界的神位之變——印度教的“閻羅”是如何成功逆襲的?

隋唐以後,儒釋道合流而成的獨特的閻王信仰深入人心,並不斷被世俗化、人格化

閻羅王的位置不再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甚至不再是終身制,只要你在人間幹得好,形象夠正面,名聲夠大,就有希望成為下一屆閻羅王,比如包拯、寇準,這些不就是死後成功晉升為閻王的典範麼。

中國冥界的神位之變——印度教的“閻羅”是如何成功逆襲的?

甚至發展到後來,曾經象徵公平與公正的閻羅王,也變成了明清小說中徇私枉法的昏聵形象。

可見,神的文化在人類社會的演進之下,最終也要讓位於人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