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盛宏業超400億元高負債深陷資金危局,部分員工受牽連或遭起訴

三盛宏業超400億元高負債深陷資金危局,部分員工受牽連或遭起訴

李貝貝 攝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貝貝 上海報道

一場因內部員工理財逾期兌付引發出員工集體討債的風波,令上海三盛宏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三盛宏業”)的痼疾浮出水面。

10月21日,因購買的公司定向理財產品沒有按照約定時間返還本息,加之發現公司高管轉走公司資金兌付自己親朋理財,多名員工們來到三盛宏業位於上海的總部“集體討債”,三盛宏業董事長陳建銘淚灑“員工批鬥會”現場。

這起事件的背後,是三盛宏業深陷流動性危機、全國項目大面積停滯、資金被監管等多重問題的集中爆發。目前,三盛宏業已進入債務重組程序。

有內部員工指出,除了房企融資不斷收緊大環境的影響,三盛宏業任人唯親,缺乏科學管理思維,是其陷入危機的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部分員工因用個人名義為公司進行融資,也面臨著被訴訟的風險。

家族企業“攤子鋪得太大”

官網顯示,三盛宏業於1993年在舟山註冊成立,2002年將總部遷址上海,目前已佈局華東、廣東、東北多地。今年上半年,三盛宏業進入克而瑞“房企銷售TOP100”榜單,以94.1億元位列操盤金額榜第98位。2018年底,三盛宏業上海區域總經理屈國明曾公開表示,圍繞集團“三年千億”的戰略目標,2019年公司將“確保600億銷售額,爭取800億銷售額”。

但這家看起來頗有發展潛力和進取之心的企業,如今正風雨飄搖、令人唏噓。近日,因無法按時兌付本息,三盛宏業員工集體到公司總部討債一事引發行業強烈關注,其背後資金危局也一併暴露於眾。

一位內部人士李波(化名)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三盛宏業其實此前多次向員工發行理財產品,從來沒有出現過兌付問題。且由於收益率較高、最高甚至達到過28%,頗受內部員工青睞。

對於討債事件的發生,李波並不感到意外:“這是’最後一根稻草’,其實上半年公司資金就很緊張了。”據媒體公開報道,截至今年6月末,三盛宏業總負債417.65億元,一年內到期的短期負債高達138.11億元,但其貨幣資金餘額僅為12.79億元。李波稱,實際上公司的主營業務房地產開發“沒有太大問題”,目前公司在全國擁有30餘個項目,不少在售項目分佈於上海、舟山、佛山、杭州、寧波等熱點城市,且在全國一二線城市的土地儲備多達3000餘畝。只是今年年初有幾個項目遲遲未能拿到預售證,加劇了公司的現金流問題。

導致三盛宏業出現資金危機的深層次原因,李波覺得在於“三盛宏業可以說是一家家族企業,老闆不信任職業經理人”,任人唯親、缺乏科學管理體系,成為公司健康發展的障礙。李波稱,公司的主要負責人幾乎全部是陳建銘的親屬。例如,擔任三盛宏業副董事長的陳亞維為陳建銘胞妹,屈國明為妹夫,三盛宏業股東、公司監事陳立軍為陳建銘內弟等。

從外部來看,“老闆攤子鋪得太大,需要錢的地方太多了”。官網顯示,三盛宏業的業務涵蓋房地產開發、科創及大數據、海洋投資等,擁有三十餘家下屬公司。其中,中昌數據為A股上市公司,中昌國際控股集團為香港H股上市公司,鈺景園林為新三板掛牌公司。不過,由於業務方向和規模限制等原因,兩家上市平臺沒能給三盛宏業提供充足的資金。例如,中昌數據10月30日發佈的2019年三季度報表顯示,公司前9個月實現營業收入23.55億元,同比增長9.3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830.60萬元,同比下降70.89%。

而此前,天風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孫彬彬也指出,三盛宏業涉足地產開發、科創大數據和海洋投資等多個產業。多元化發展進入別的行業,面臨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經驗積累不足,風險高;另外一方面,其他行業多面臨投資大回款慢,資金佔用多的問題,商業項目則面臨去化慢,回款週期長的問題。

為紓解資金之困,三盛宏業其實一直在努力融資。但李波坦言,在房地產融資持續收緊的大環境下,小房企融資愈發艱難。而在三盛宏業頗為多元的融資方式中,包括公司債券、信託融資,且不乏P2P、民間借貸,融資成本均偏高。

記者注意到,上交所資料顯示,三盛宏業從2016年至今累計發行超80億元公司債券。官網顯示,三盛宏業於2019年7月發行7億元公司債券,於2019年3月發行21.5億元公司債券等,上述債券的利率在7%——8.4%;而在信託融資方面,信託理財的收益率普遍也高於8%,遠高於房企2018年5.64%的平均融資成本。

此外,公司也與一些大型銀行、金融機構簽訂了授信,額度超過400億元,但相比鉅額債務仍然是杯水車薪。今年9月份,三盛宏業有意以17.5億元出售位於上海外灘的總部大樓消息傳出,但目前並未有明確的接手方。

公司現已進入債務重組階段

種種努力之下,三盛宏業的資金困境並未得到太多緩解。除了各種亟待還清的借款,另據媒體報道,三盛宏業全國多個項目當前已無法正常動工。公司在廣東、上海、浙江、瀋陽等地至少有16個項目出現了停工或是未開工等情況,截至8月25日統計的已批未付工程款達到11.66億。

屋漏偏逢連夜雨。《華夏時報》記者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看到,自9月27日以來,陳建銘、上海三盛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閆宏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分別持有的三盛宏業4.154億元股權、2億元股權以及1.42億元股權已遭上海、山東青島等地的法院凍結,凍結期限至2022年。

與此同時,上述債務和借貸問題也產生了不少糾紛。“企查查”顯示,三盛宏業歷年來所涉及的法律訴訟高達71起。開庭公告顯示,這些案由多為企業借貸糾紛、民間借貸糾紛、債券轉讓合同糾紛等。今年9月24日,三盛宏業因債務違約被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納入為失信被執行人,“失信被執行人行為具體情形”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

三盛宏业超400亿元高负债深陷资金危局,部分员工受牵连或遭起诉

李貝貝 攝

10月28日,《華夏時報》記者來到位於上海市黃浦區外馬路978號的三盛宏業大廈。對於記者要求進入公司進行採訪相關負責人的要求,前臺以“沒有提前預約”等理由拒絕放行。對於記者的採訪問題,也均以“不知道、不瞭解”的說法予以回覆。

這座員工不時進出的大廈看起來並無異樣。李波告訴記者,“員工集體討債”事件之後,三盛宏業董事長陳建銘每天仍會出現在公司,只是“從表情上看不出來他在想什麼”。

但事實上,這裡已經暗流湧動。李波透露,今年上半年開始,公司員工已開始陸續離職,目前包括高級管理人員在內僅剩約30%的員工。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老闆親戚(主要為高層)、必要的財務、行政人員,剩下的多為“有問題沒法走的人”。

至於到底是什麼“問題”,李波諱莫如深。但《華夏時報》記者通過一位資方得知,所謂“有問題的人”,是指通過個人名義為三盛宏業進行民間借貸的員工。若三盛宏業無法及時還清借款,這些員工將一同被提起訴訟,可能會被列入失信人名單。

目前,三盛宏業已進入債務重組階段。10月17日,陳建銘簽發了《關於成立三盛宏業集團臨時監管小組的通知》,成立三盛宏業集團臨時監管小組。該小組由上海東興(東方資產全資子公司)、民生信託、溫州銀行、京衡律所代表和三盛宏業高管及子公司組成,將全面監管三盛宏業集團及其下屬公司的財務、行政人事及運營管理狀況,同時保障金融債權,避免國有資產流失和確保債務重組的順利推進,以期應對化解集團債務危機。

而作為已在公司工作數年的老員工,李波仍對三盛宏業充滿希望,“也許這次能夠順利度過危機”。其稱,目前已有部分大型房企前來洽談對三盛宏業旗下項目的收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