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寧張便玲——“老憨”賣果蔬

河南洛寧張便玲——“老憨”賣果蔬

“老憨”賣果蔬

根據當地的風俗習慣,過去十天之內周邊鄉鎮都有集日。餘莊一、六集,王範二、七集,澗口三、八集,東宋四、九集,新城則是逢五逢十集。這樣,你只要有閒暇工夫,每天都可以去趕集,進行物資交流。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物資還相當匱乏。山區農村連自行車交通工具也沒有,只能挎籃,揹簍,挑擔上街叫賣。更沒有電子稱,使用桿秤稱,心口算價錢。

每年自從櫻桃鮮果上市,麥熟杏、五月鮮桃接踵而至。七月棗、八月梨、九月柿子壓塌集。有一個老頭每年專賣時鮮水果,他天天挑著水果到集市上叫賣。不知是他自種自銷還是批發銷售,但知他都是在為生計而奔忙。

河南洛寧張便玲——“老憨”賣果蔬

老頭姓韓,五十多歲,家住北嶺。那地方多荒嶺荒坡,果樹多品種廣,為他提供了豐富的貨源。

老韓頭個子不高,身體強健,精神頭十足,看上去有使不完的勁。沉甸甸的挑子,他挑起來似乎很輕鬆,走起來還快步如飛。

來到集市,老韓頭就吆喝起來:“三八二十三,挑子我來擔,沿街賣水果,嚐嚐鮮不鮮。”“賣杏啦,都來看都來嘗,三八二十三,都快來買啦!”

聽到吆喝聲,有人就圍過來品嚐挑選。集市上賣水果的人很多,可顧客都喜歡買老韓頭的水果。他們說老韓頭服務熱情,價錢公道,秤不含糊,還讓大家先嚐後買。

其實,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大家不便說透。都說老韓頭腦子缺根筋,缺心眼,不會算賬,要不他為啥吆喝“三八二十三。”事實也證實了人們的推猜。不論你稱多少水果,他都得算半天,最後總還是少收你錢。人們都想佔便宜,也就專買他的水果。

同往日一樣,老韓頭挑的水果很快就被搶買完了。他高高興興地挑著空筐回家,走到無人處就哼起了小曲:“三八二十三,人人說我憨,憨人都賣完,精人還得擔。”

恰巧,他唱曲被我聽到,方才醒悟,原來老韓頭一點也不傻,他比誰都精。

“三八二十三,”原來是他的生意經。

河南洛寧張便玲——“老憨”賣果蔬

作者簡介:張便玲,女,1949年臘月生。網名迎春花,洛寧縣城郊鄉在禮村人,中教一級教師,已退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