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上色老照片:鏡頭下真實的清末之恥,陣亡的清軍無人收屍


歡迎來到不二書舊影時光,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篇組圖,是來自於鴉片戰爭中的真實上色老照片。通過這一組老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影像。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是英國當時為了扭轉貿易逆差,從而將鴉片傾銷的清朝境內,不止導致清朝政府大量白銀外流,還是百姓的身體被鴉片毒害,為了阻擋這一切危害,清政府開始實施禁菸。此舉激怒了當時的英法,為此兩度組織軍隊對清朝進行武力征服。

照片拍攝於1860年,畫面中為英法軍隊集結於九龍港,在1858年5月英法聯軍北上,很快便攻佔了大沽口炮臺,逼迫清政府簽下條約,強行租借九龍港,而租金僅僅只有500兩白銀。此後在1860年3月,英法聯軍在九龍港登陸,並在此安營紮寨。

照片拍攝於1860年8月,被英法聯軍攻佔的塘沽炮臺,由於大沽口炮臺防禦力非常強,從而英法聯軍先是攻佔了塘沽炮臺,在迂迴進攻大沽口炮臺北岸。塘沽炮臺和大沽口炮臺僅僅只有一河相隔,塘沽炮臺是大沽口北岸炮臺重要的屏障,當塘沽炮臺淪陷之後,大沽口北炮臺再也沒有抵抗英法聯軍的力量。


照片拍攝於1860年8月,被英法聯軍攻陷的大沽口北炮臺,為了抗擊英法聯軍的入侵,清軍付出中重大的犧牲。當時清軍士兵少量裝備了中式火炮和抬槍,但這種武器裝備在英法聯軍眼中顯得極其落後,而後防禦炮臺被陸續攻佔,也成為了不可避免的失去。畫面中是在大沽口北炮臺陣亡的清軍士兵,他們為抗擊英法聯軍而陣亡,當時的清朝政府是腐敗無能的,但這些士兵卻是拼上性命想保家衛國的。

照片拍攝於1860年8月,被英法聯軍攻陷的北塘左營炮臺,在該年8月1日,英法聯軍以1.7萬兵力從大連、煙臺同時出發,避開了嚴密防守的大沽口炮臺,直接從北塘登陸,完成了對防禦力極弱的北塘炮臺的攻佔。

照片拍攝於1860年8月,被英法聯軍攻陷的大沽口北炮臺一角,大沽口炮臺位於大沽口海河兩岸,是入京的咽喉,津門之屏障。以當時海防的說法,南有虎門,北有大沽口,但在該年8月,英法聯軍攻佔塘沽,從塘沽迂迴進攻大沽口北岸,自此大沽口炮臺淪陷。

照片拍攝於1860年8月,被英法聯軍攻陷的北塘左營炮臺,在攻佔了該炮臺後,英軍下屬的錫克第一騎兵團一直駐紮在該地。

照片拍攝於1860年8月,被英法聯軍攻佔的北塘左營炮臺,當時僧格林沁率兵駐紮該地,但由於英法攻佔速度太快,僧格林沁認為無法固守北塘炮臺,從而在英法聯軍發動進攻之前,僧格林沁帶著部隊倉皇撤退,英法聯軍沒有廢一兵一卒便攻佔了該炮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