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的造詣,水準到底如何?他夠格稱得上一個“大玩家”嗎?

王世襄的造詣,水準到底如何?他夠格稱得上一個“大玩家”嗎?

“好玩兒”,是一種真性情。

少心機,少俗慮,人活得就有趣。

明末清初的大玩家李漁主業是文學,在生活上,他八面玲瓏,講究情調,玩得風生水起。比如每年到了螃蟹季,李漁早早地準備好錢款,預定了一大批蟹,從螃蟹上市到蟹期終了,一輪不差。他還把如何吃蟹、品蟹的方法心得交代得一清二楚,寫成《蟹賦》傳世。

王世襄的造詣,水準到底如何?他夠格稱得上一個“大玩家”嗎?

為了禦寒,李漁設計了一款名叫“就花居”的活動小屋,小屋由一個木骨架和厚棉紙構成。 他在快要下雪之時,帶著活動小屋上山。小屋裡面有爐有酒有坐椅,坐在其內飲酒遣興,吟詩聯賦。既可賞雪,又避免了寒風的侵襲,那種愜意,令人神往。

今天要說的先生,也是一位“大玩家”,他不僅愛玩、會玩,還把“玩”做成了事業,做出了名堂,做出了名聲。

他就是王世襄。

王世襄的造詣,水準到底如何?他夠格稱得上一個“大玩家”嗎?


王世襄先生出生於1914年,長在京城的書香門第官宦之家。

父親任職外交部條約司,勤奮工作之餘喜逛古玩店,買些殘缺的古瓷標本;母親嫻雅高貴,持家之外,寄情繪事。王世襄就在這樣溫馨的家庭裡度過了嬰幼時期。

王世襄的少年時代是無憂無慮的,他出生的祖上三代,有進士出身、威震一方的重臣,有狀元及第、直陳時弊的循吏,也有躋身洋務、從事外交的使節。

他們的官宦生涯,尤其是在鴉片戰爭後內外交困的時局中養成的“通達時事”、兼備中西、注重實際的辦事作風,無疑對王世襄的成長和後來的治學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王世襄的造詣,水準到底如何?他夠格稱得上一個“大玩家”嗎?

少年時擎鷹

說到為何沒走上與先輩一樣從政的道路,王世襄笑言:“父親不讓我進官場,認為沒有意思,不如學一門技術!”

這是王世襄“玩”的起點。

在順其自然的“玩“中,他增長了見識,強壯了體魄,陶冶了性情,培養了專注、痴情與執著,鑄就了豁達樂觀的性格。在與那些善良質樸的平民百姓稱兄道弟後,學到了許多玩的藝術以及人生哲理,於自己後來起伏跌宕的人生經歷,大有裨益。

王世襄一生愛玩,他玩的東西多半屬於民俗,比如養狗、玩葫蘆、養鳴蟲、弄鴿子、耍大鷹、捉兔、逮獾無不精通。

他不但能玩,也能寫,大俗的東西到了他這兒,玩成了大雅,玩出了一門“世紀絕學”。

王世襄的造詣,水準到底如何?他夠格稱得上一個“大玩家”嗎?

2003年12月3日,王世襄從荷蘭王子約翰·佛利蘇手中,接過旨在鼓勵全球藝術家和思想家進行交流的荷 蘭克勞斯親王最高榮譽獎,從而成為獲得該獎的中國第一人。

王世襄一生著述頗豐,《明式傢俱研究》和《明式傢俱珍賞》讓他聲名鵲起,此後,他涉及廣泛,把每一樣“玩”都玩出了門道,《中國古代音樂書目》、《竹刻藝術》、《蟋蟀譜集成》、《說葫蘆》、《北京鴿哨》、《中國金魚文化》、《故宮博物院藏雕漆》……你能想到的和你想不到的,王世襄都很精專。

王世襄的造詣,水準到底如何?他夠格稱得上一個“大玩家”嗎?

人們常說,一百年後,出一個錢鍾書不難,出一個王世襄,怕是很難了。


王世襄交遊廣泛,張伯駒、陳夢家、朱家溍、汪曾祺,都是他的多年摯交。

王世襄的造詣,水準到底如何?他夠格稱得上一個“大玩家”嗎?

張伯駒致王世襄信札

記得汪曾祺寫過,有時候上午在衚衕附近碰見買菜的暢老(王世襄),汪老邀請暢老去家裡坐坐。兩人聊得開心了,汪老說,中午在家裡吃飯吧!暢老也不客氣,一邊陪著汪曾祺下廚,一邊閒扯聊天,兩人邊吃邊聊,到了下午,暢老方才輕鬆愜意地離開。

王世襄的造詣,水準到底如何?他夠格稱得上一個“大玩家”嗎?

汪曾祺

收藏家馬未都對於暢老來說是小輩,馬未都和王世襄認識,是因為明式傢俱。

那時王先生還住在王家祖產,北京東城區一座深宅大院內。馬未都第一次踏進王家大院,是一個晚上。王先生住在內院盡東頭的兩間,其他房間均己被佔,自己住的這兩間,房矮屋深,還有些潮溼陰冷。王先生披著一件棉襖,笑容可掬,直接讓馬未都坐在那些名貴的明式傢俱上,熱情可見一斑。

王世襄的造詣,水準到底如何?他夠格稱得上一個“大玩家”嗎?

買菜歸來

在玩樂中,王世襄結交了京城各階層玩得有名氣的不少朋友。

正是在這些廣泛的交遊中,他逐漸消除了世家子弟身上的傲慢習氣,多了一些平民氣質。


王世襄玩的東西五花八門,粗算就蟋蟀、鴿子、大鷹、獾 狗、摜交、烹飪、火繪、漆器、竹刻、明式傢俱等。

他玩這些不為消遣,而是真心喜愛。

為了得到愛物,他捨得花錢,捨得搭功夫,甚至長途跋涉、餐風飲露亦在所不辭。

為了窮究玩物的底裡,又與許多貧民百姓交朋友,虛心請教,以求博洽多聞。

王世襄的造詣,水準到底如何?他夠格稱得上一個“大玩家”嗎?

玩鴿哨

老先生治學方法令人驚異、所收藏品奇特美麗、舉止行為出 人意料、學術研究獨樹一幟、收藏境界開闊高遠。


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一個人如連玩都玩不好,還可能把工作幹好嗎!”

他從小心思就不在學業上:“我自幼及壯,從小學到大學,始終是玩物喪志,業荒於嬉。”

這只是王世襄的自謙。在書法家啟功看來,王世襄先生的“玩物”是“研物”,他不但不喪志,反而立志。

王世襄的造詣,水準到底如何?他夠格稱得上一個“大玩家”嗎?

王世襄於其明紫檀插肩榫大畫案前伏案寫作

多數人玩物是怡情,王世襄是做學問,瘋狂投入其中,有時吃了苦,也能自得其樂。

好玩兒不是放蕩不羈,耽玩無度。李白《少年行》裡說,“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王世襄的造詣,水準到底如何?他夠格稱得上一個“大玩家”嗎?

“五陵年少”指的是唐代首都長安的紈絝子弟。這些浮浪子弟騎著白馬到處惹是生非,其行為早已超出了正常玩的界限。

好玩者,不是沽名釣譽,不是譁眾取寵。它是一種娛樂和放鬆、養心和自在,是歷經滄桑後的大徹大悟,是一種俯瞰人世、登高望遠的曠達和寧靜。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用好玩兒的眼光,去看不好玩兒的世界,世界也就好玩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