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沒文化的人,在孩子的教育上越喜歡“用力過猛”?

自古以來父母對於孩子的期望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這麼多年來這種想法依舊沒有任何改變。現在的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時候都是將孩子作為一個家庭的中心,希望能夠通過一些辦法讓自己兒女變成社會上的精英人士。

為什麼越沒文化的人,在孩子的教育上越喜歡“用力過猛”?

在高考之前衡水一中都會將學校進行開放。在參觀的人中有一位父母特別引人注目,一位10歲的女兒發著高燒打著吊瓶的情況下還要被自己爸爸拉著來參觀。這位爸爸對採訪者說“自己沒文化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和我一樣沒有文化,所以就讓她來感受一下這裡氣氛,希望在她長大之後也能夠考上這裡。”

為什麼越沒文化的人,在孩子的教育上越喜歡“用力過猛”?

看到這位父親的行為,網友們就在下面紛紛留言到“越沒有文化的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越喜歡用力過猛”“有這樣的父親真累”每個人都在心疼這位小女孩,不停的在說這位父親。

其實這情況並不少見,著名主持人董卿也同樣說過“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迫他”。

在《開學第一課》上面董卿說了這樣的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自己的孩子,等孩子長大之後,你辛苦了一輩子賺來的錢,都阻擋不了他一夜之間的揮霍”

為什麼越沒文化的人,在孩子的教育上越喜歡“用力過猛”?

仔細想想,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到了一個逼迫的地步,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因為父母他們知道生活上的苦難,如果在孩子還沒有成年之前不把孩子逼的更緊一點,將來生活中也會有我很多逼迫他的地方。

當然,也有很多人說沒有必要;但這些逼自己孩子的父母真的錯了嗎?其實不見得!

為什麼越沒文化的人,在孩子的教育上越喜歡“用力過猛”?

現在的父母特別容易焦慮,各種各樣的焦慮全部在孩子一個人身上,害怕孩子追不上別人,怕孩子考不上大學,怕孩子沒有一項很突出的技能,以後在這個社會生存不下去。所以在現代家長眼裡,想要讓自己的孩子變優秀就得讓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

案例

小時候,鄰居家裡的孩子放學之後就開始各種培訓班的學習,我就是一回到家裡把作業寫完,就在家裡看各種電視劇,各種動畫片。在週末的時候我還在床上睡覺的時候鄰居的孩子已經起床背書了,而且還依舊一樣沒有任何動容。

到上中學的時候,鄰居家孩子個個拿獎拿到手軟,而我卻從來沒有拿過獎。在他們開始參加各種比賽時,我只知道天天找同學出去玩。當他們都以高分的成績考上985大學時,我自己卻只能考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學。

雖然我的童年過得非常的幸福,過得無憂無慮;但到了成熟的時候才發現無憂無慮的童年所帶來的,是充滿焦慮的成年。

為什麼越沒文化的人,在孩子的教育上越喜歡“用力過猛”?

因為在每次回到家裡之後我都會發現那些童年被逼的鄰居們都比我上進,比我厲害,我見過的世面已經我拿的工資都不及他們一半。

在很多時候大多數成績不好的人都很會為自己找理由:老師教得差、沒天賦、不喜歡等等,而這些所謂的理由絕大部分來自自己的懶惰,所以在這樣的程度上面父母的逼迫是有必要的。

為什麼說父母的逼迫是有必要的?

1、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很難堅定的做某件事請

家長很多時候會說想要孩子自己主動,專注做一件事情,但其實這是非常難的,因為孩子的注意力是很難集中的,很容易就被一些其他的事情給吸引到。除非這件事情是孩子發自內心喜歡的,感興趣的。像“玩遊戲、看電視”這種才能夠集中一些孩子的注意力,總不能將孩子培養成一個愛看電視和打遊戲的人吧。

為什麼越沒文化的人,在孩子的教育上越喜歡“用力過猛”?

所以父母要通過一些逼迫讓自己孩子去做某一件事情,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還需要督促。在生活中很多成功人士都是經過逼迫的。像著名鋼琴家郎朗就是一個這樣例子。在很多的額採訪中都能夠了解到他父親對他特別的嚴格,在別的小孩還要爸爸媽媽給自己買玩具的時候,郎朗卻每天都在房間裡面練琴。

郎朗每天都要5點多起床練琴,而每次練完琴都是要到深夜才能入睡的,也正是因為這樣這逼迫才讓郎朗變成一位這樣厲害的鋼琴家。

為什麼越沒文化的人,在孩子的教育上越喜歡“用力過猛”?

2、吃過苦的孩子才會更加努力

學習的過程當然是苦的,如果家長不逼迫孩子的話,相信孩子都會選擇一個比較安逸的生活。但始終要明白的是隻有在小時候吃過苦的孩子,在將來生活中才不會吃生活上的苦。

著名主持人董卿,在採訪中也多次提到自己的父親對自己的嚴格已經到了一個“魔鬼”的程度,而且只要有一點做不好董卿就會受到父親的批評。董卿曾說“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父親要對自己那般的嚴格”她說她受了很多的委屈。

為什麼越沒文化的人,在孩子的教育上越喜歡“用力過猛”?

但到後來董卿漸漸明白了父親為何要對自己那般嚴格,因為父親自己經歷了生活中的苦。

家長要怎樣在逼迫孩子中達到一個平衡點呢?

1、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很重要的,因為很多時候人在做事的時候還是想要去做一些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東西。試想一下如果孩子能夠在學習的時候很有習慣性的現將作業完成,並且每天都知道要提前預習,將不會的題糾正,再改正。這樣一來父母也會省事多了。

2、培養孩子的毅力

毅力這個詞語往往說得時候輕鬆,做起來卻十分的難。在培養毅力這一件事情上面父母不能夠單單的靠孩子自己去理會,更多的時候是需要父母去督促和逼迫的。因為人都是有惰性的,只有在惰性開始的時候,父母就上去逼迫一番是能夠有很好的效果的。

3、給予鼓勵和認可

逼迫只是父母在孩子成長的時候一種“推理”而不是一種壓力。如果這個過程中孩子有了改變和成就,父母應該適當的給予鼓勵和讚美,因為這樣會給孩子更好的動力。如果父母不管孩子做了什麼好的表現,從來不給予任何稱讚,孩子會覺得自己這樣做也沒有意思,時間久了可能會出現心理上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