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文書,很多都是“書法”作品

現在的人都用鍵盤代替了筆,很少提筆寫字,對於書寫這事是越來越陌生了。不過,雖然日常工作的書寫少之又少,但練習書法的人卻越來越多了,常說練習書法可以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可能真是如此。書法讓書寫變成了藝術,我也有不少朋友熱衷於此,筆者也常常向他們討要一些作品。

以前的讀書人,書寫是日常的事,因此,長期寫字的人不知不覺中都成為了今天人眼中的“書法家”,他們的字不刻意修飾,行雲流水,一氣呵成,讓人看著很舒服。筆者在所蒐集來的資料中經常看到這類“作品”,這些人都不是書法家,都是普通人,但他們留下來的這些字,有滋有味,雖然筆者更注重他們所寫的內容(大家也可以關注內容)。

從中選出幾幅,讓大家“欣賞”。

其一,關於梅鳳月同志的調查函

以前的文書,很多都是“書法”作品

筆者注:梅鳳月,女,是河南省洛寧縣銀行的一個工作人員,1954年向團組織提出了入團的申請,銀行團組織進行政審,這份調查覆函就是洛寧是公安機關的回覆,證明她沒有什麼問題。不過最終梅鳳月還是未能入團,原因是她的家庭成份是地主。

其二,龔養吾的《坦白書》及信函

以前的文書,很多都是“書法”作品

以前的文書,很多都是“書法”作品

以前的文書,很多都是“書法”作品

筆者注:龔養吾寫這些字的時候是六十三歲,當時任安徽省合肥市復興窯廠的經理,應該是民營企業,在三反中被審查,後來還被法院起訴,最後是免於刑事處分,給予行政撤職。值得注意的是,龔養吾在抗戰時期內遷到四川,從1938年到1946年在當時的國立九中任職(國立九中主要是接受皖籍流亡學生),他的兒子龔維英在一篇回憶國立九中的文章中提到他的父親在國立九中當收發員。他的另一個兒子龔維蒼在該校任化學教師,看到資料上說,這個兒子在化學領域是相當有名。

其三:會道門成員的《悔過書》

以前的文書,很多都是“書法”作品

筆者注:寫悔過書的人叫江大姑,看資料是一般會道門分子,文盲,應該是請人為她寫的悔過書。

還有很多類似的文書,等有時間慢慢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