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家醜不可外揚”?其實是有心理學依據的

習慣性將自己的家事逢人抱怨,是一件特別傷害家庭內部感情的一種行為。

何為“家醜”?

夫妻之間的感情出了問題,鬧得不可開交,說出去了兩個人都沒有面子;孩子犯了錯誤,孩子成績不好,父母卻向外人到處宣揚;兒媳婦總是在外人面前抱怨婆婆的各種不好,在外人面前指責婆婆等等。

每一個人對於家醜的定義都不一樣,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發生在你家庭內部的矛盾,你們可以自行解決的,但在解決過程中或者還沒有解決完,就到處跟外人宣揚,這種行為,就是家醜外揚。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家醜外揚,很容易傷害到家庭內部的親密關係;無論是夫妻、父母與孩子還是晚輩與長輩。

為什麼“家醜不可外揚”?其實是有心理學依據的

-01

為什麼有人總是喜歡將“家醜”,到處跟外人訴說?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如果一個人總是將自己所經歷的事情不斷跟外人訴說,一方面是為了尋求安慰,希望得到更多的“認同感”;另一方面也說明這個人的意志不夠堅定,存不住秘密,想要藉助外人的話語,去滿足內心的控制慾。

這種人總是覺得自己的觀念才是對的,跟家人產生了矛盾,家人都是錯的,只有自己才是對的;於是他到處跟別人說自己的家醜,希望能夠獲得更多人的認同,讓大家覺得他就是對的,於是他的內心在這場矛盾中,終於感受到了“勝利”。

夫妻之間感情不和,有一方背叛了感情,要到處去跟外人說;但是說完之後呢?你們的感情依舊得不到解決,反倒是別人都知道你們倆感情不和,於是外人又接著跟別人傳播。

三人成虎,人的話語是最傷人的利器。

兒媳婦總是在外人面前抱怨婆婆的各種不好,可實際上,在外人眼中會覺得,你才是不孝順的人;明明婆婆沒有做錯什麼,在你眼裡婆婆卻好像做什麼事情都是錯的。

有時候,說的話越多,就越容易犯錯誤。

當家庭內部產生了矛盾,首先應該想辦法去解決,而不是到處跟外人訴苦;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沒有人願意聽你的碎碎念。

為什麼“家醜不可外揚”?其實是有心理學依據的

-02

總是將家醜外揚,會對家庭內部關係,造成什麼樣的傷害?

我有一個親戚家的孩子,那個男孩子14歲,在讀初中;初中生其實也面臨著很大的壓力,要面臨考高中,而且學校還是比較重點的初中,周圍的孩子成績都很好;這個男孩子學習也很努力很用功,但成績卻不算拔尖,有時候還會退步。

然後孩子的母親,就是一個脾氣特別暴躁的人,只要孩子考試成績比上一次差,名字又掉了,她就會責罵孩子,甚至說出:你真是豬腦子,吃那麼多,成績卻這麼差,你別吃了;要是考不上重點學校,你就出去打工吧。

並且在每一次孩子成績差,責罵完孩子後,就要出門跟鄰居聊天,大聲嚷嚷著:我家那孩子太笨了,腦子實在是不好使,每次成績都那麼差。

然而這一切都被那個孩子聽到了,最開始見那個孩子的時候,還是一個挺自信,挺愛說話的人;但上一次見到他,明顯就像變了一個人,沉默寡言,表情木訥。

有時候想一想,家醜外揚,對家庭內部關係有什麼好處呢?

我這個親戚脾氣就很暴躁,不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如何去維護跟孩子之間的感情;總是將他的一次失誤在外人面前添油加醋說出去,別人對孩子的眼光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也許大家會潛移默化覺得:你孩子就是笨,成績差。

於是他們會跟自己的孩子說,遠離你的孩子,你的孩子成績不好。

所以說啊,家醜外揚,真的不是一件好事。

同理,就算是夫妻之間的矛盾,只要能調和,能夠解決的,就不要總是向外人傾訴,這不利於你們之間的感情。

如果你們的感情實在是到了不可調和的程度,那麼不用你們多說,外人也會猜出來。

成年人的世界,應該懂得沉默,而不是跟外人訴苦。

為什麼“家醜不可外揚”?其實是有心理學依據的

-03

“家醜”可不可外揚?

還記得當年王寶強在髮長文控訴離婚,婚姻遭遇背叛的事情嗎?

很多人事後一方面對王寶強的遭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也表示,王寶強這種“家醜外揚”的行為有些難以接受;表面上看是他硬了,但實際上傷害最大的還是孩子。

世人皆知自己的家醜,自己不幸的婚姻,但孩子始終是無辜的;將來孩子長大後,這件事情,依舊會成為孩子內心中的傷痕與陰影。

家醜外揚,有時候帶來的負面傷害,要比你當時獲得的“認同感”更多。

在一個家庭中,倘若你的孩子表現得確實不好,成績確實挺差,在外人面前也要說他好而不要說他差;這樣的話,孩子會感到有更多的肯定,外人也會潛移默化誇讚你的孩子,讓你的孩子獲得更多自信。

當你的伴侶、愛人身上有缺點,你們兩個人有矛盾的時候,先解決問題;然後在外人面前,也說他的好,那他就會感受到你的真誠,努力往你期待的樣子發展。

一個家庭中,好的誇讚要比惡意中傷,更有助於和睦。

為什麼“家醜不可外揚”?其實是有心理學依據的

今日話題:

你覺得,“家醜”應不應該外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