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地裡多了“智能”機械

植保無人機、六行打包採棉機、殘膜回收機、智能深翻犁……這些“智能”機器,在近日召開的新疆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現場推進會上,受到農民的青睞。

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農民嘗試著操作植保無人機,演示棉花脫葉的作業過程。只見一架架無人機騰空而起,飛向遠方,噴灑脫葉劑的無人機下方一片霧氣騰騰。飛手韓少華說:“操作起來不難,通過建圖規劃後可開啟全自動模式,沒電了會自動報警返航。”

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經理付建華介紹,這款T16植保無人機是公司最新一代產品,可以裝載16升藥液,噴幅範圍達6.5米,一小時能完成150畝地噴灑作業。T16還可根據地塊自動探測前方15米範圍內障礙物的方向和距離,並規劃避障航線。

新疆農機局總工程師裴新民認為,近幾年,新疆植保無人機產業發展迅猛,利用科技將農業數字化,引領農業生產模式發生了深刻改變,讓農業變得更智能。新疆農機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年底,新疆植保無人機將突破5000架,累計作業面積達4000萬畝次。

一臺機器行走在豐收的棉田裡,一次過去,一大卷一大卷的棉花被採摘下來,又被“吐”了出來。採集到的白色棉花一層層被包裹在黃色塑料薄膜中,隔800米就會“吐”出一個重達2200公斤的“棉花蛋”。它是六行打包採棉機,採淨率超過95%。

山東天鵝棉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王玉剛說:“它的作業效率相當於2000名拾花工人一天的工作量,新疆棉花地多,我們大有用武之地。這臺六行打包採棉機功能最強大的地方在於實現不停車採摘,採摘後的籽棉自動包裝,方便籽棉儲運,減少人工勞動強度。”

新疆是棉花大區,棉花種植面積超過3800萬畝,全國居首。從幾年前的情景看,種植棉花越多,需要的採棉人員也越多,經常會出現各地“搶”採棉人員的情況,人工費用也是連年高升,給種棉農民帶來一系列困難。

近年來,新疆按照標準化種植的機採棉面積持續擴大,機採棉逐漸成為棉農推崇的新型生產模式,不僅極大地解放了勞力,更主要的是,保證了棉花采摘的及時有效,降低了棉農的生產成本。

裴新民介紹,以棉花種植生產為例,現在只有打頂靠人工作業,其他所有的棉花種植生產環節均實現了機械化。不只是棉花種植生產,新疆整體農業機械化水平也在提升。目前,新疆有30馬力以上拖拉機29萬臺,採棉機1330臺,新疆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4.68%,農林牧漁綜合機械化水平達68%,小麥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8.2%,棉花綜合機械化水平在80%以上。

棉花收穫後,地上長著的棉花稈和地面鋪的一層地膜怎麼辦?隨即登場的殘膜回收機可以將其一併解決。

殘膜回收機並不大,作業時,它的尾部有一排爬犁匍匐在地,作業幅寬兩米,將一根根秸稈打碎,收入箱子的同時,還採用先進的滾刀起膜技術,收起單片的殘膜。

新疆阿拉爾鐵漫植保公司總經理謝偉介紹,金天典殘膜回收機是秸稈粉碎和殘膜回收一體機,凡是鋪膜種植的農作物均可進行殘膜回收作業,殘膜回收率85%以上,有效解決廢膜產生白色汙染的問題。

阿拉爾天典農機公司技術經理董紅衛介紹,120匹馬力及以上的大馬力拖拉機即可牽引其作業,作業時速度每小時6公里,日作業效率150畝地。

在現場,還有一臺智能深翻犁,它全程智能化自動操作,引來一片驚歎聲。河南金大川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工程設計師李殿奎介紹,智能深翻犁犁面設計獨特,遠看,整個犁面是分層的,從而降低了犁地時犁面與土壤的阻力,每一層與下一層重疊處都暗藏有多個噴頭。噴淋裝置可以衝擊、溼潤土壤,起到降阻功能,還可以噴灑植物所需要的營養液或農藥。“這款大耕深智能深翻犁適應各種土壤、土質環境,220馬力的拖拉機能拉動其正常工作。”李殿奎說。

地裡越來越多地出現了一些智能化機器,幫助農民實現著他們豐收的夢想。

今年新疆加快推進全程全面機械化進程,提高畜牧業機械化水平,農區畜牧業重點推廣農作物秸稈飼料化機械化技術,示範推廣規模養殖生產機械化發展。到2020年,農機總動力穩定在2100萬千瓦以上,大中型拖拉機動力在拖拉機總動力中佔比達到85%以上,玉米機收、棉花機收、農產品初加工等薄弱環節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小農戶+協會”組織形式不斷髮展,區域協調共進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數據顯示,今年新疆農機專業合作組織達1048家,合作社社員1.85萬人,擁有機具3萬臺(套),合作社年服務總收入1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