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眸歷史深處的感動

凝眸歷史深處的感動

劉紹峰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東方欲曉》是湖南金鷹紀實頻道製作的《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第二部,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普天同慶時推出,讓人們在從今天到昨日,從現實到理想,從凱歌行進到披荊斬棘的跳蕩轉換中,深刻感悟新中國之所由來以及中國共產黨為追求人民自由幸福、實現民族偉大復興而歷久彌堅的堅定信念和決心。播出以來,收視率位居前列,點擊播放量突破千萬,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該片主創團隊集結了楊勝群、劉效禮、李向前、夏蒙等國內毛澤東研究專家和紀錄片製作人,擷取與創建新中國息息相關的內容,認真撰寫臺本,數易其稿,歷時10個月,採訪毛家後人、毛澤東研究專家學者和毛主席身邊工作人員或他們的子女等近百人,收集拍攝了大量第一手資料。該片由《黃河東渡》《滹沱河畔》《趕考路上》《雙清紀事》《日出東方》五個篇章展開,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恢弘圖卷。

深情回望領袖開國的歷程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東方欲曉》聚焦新中國開國期間毛澤東的點點滴滴,把他對國家構成、國體、政體、組織原則、國名、國歌、國旗、國徽等的闡述與貢獻一一作了回顧梳理,回到歷史現場,捕捉那些事關國家歷史、現實、未來的瞬間,於不經意間,發現震撼人們心靈的感動。全片用大量篇幅,再現他與人民群眾心連心的融洽互動,充分體現“人民領袖”的歷史定位。他明確提出“建立新中國”的目標,召集中央會議,會後自己連夜整理集體討論意見,擬寫報告,確定了未來新中國的國體和政體,決定採取民主集中制,不搞議會制和三權鼎立,確立了國家政權組織的基本形式。在修改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時,他提出“成立民主聯合政府”主張,把建立新中國提上日程;在雙清別墅,他僅用兩天時間寫出《論人民民主專政》,奠定新國家現代治理理論實踐的堅實基礎;為籌備建立新中國,他與社會各界人士廣泛討論,充分聽取吸收大家的意見,幾天幾夜沒閤眼,修改《共同綱領》達200餘處。他是這個新中國的奠基人、設計師,也是那個一生從未停歇為她添磚加瓦的建造者!

真實還原領袖的個性風采

該片在重大革命歷史的背景下,把毛澤東還原成一個普通人、人民的一分子,從人之常情的角度尋找極富個性的工作、生活細節,不牽扯複雜的人物關係,集中筆墨,通過細節透視歷史,展示他的真實性情和人格魅力,讓人看到一個有血有肉、情感豐富的毛澤東。

他勇於承擔,對人民一往情深。當敵軍壓境逼近延安時,從來作風民主、從善如流的他卻力排眾議,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堅持留在陝北,與敵人周旋一年,直到陝北轉危為安,他才安心東渡黃河。目睹自己的小青馬掉到河裡,游回陝北對岸時,他觸景生情,一句“馬猶如此,人何以堪?”

他友愛同志,待人以誠。把專門安排給他的寬敞新房讓給朱德,自己找兩間舊平房住,夏天熱得透不過氣來,四處找樹蔭辦公。指揮解放戰爭,“帆布躺椅、熱水瓶、茶缸子,再加上文件、材料和紙筆”就能工作到夜暗。在籌建新國家的日理萬機中,到柳亞子住處看望,在屋外等半個小時,“主動地跑上去握手。毛主席是兩個手握著柳亞子,柳亞子是一個手”。這種尊重和謙恭代表著一個即將誕生的人民國家對每個個體平等相待的姿態。他有人之常情,請堂弟上北京,幫他治療眼疾,置辦生活用品,囑咐他做一個普通公民。他尊重人民,謙虛謹慎。當人民由衷地呼喊“毛主席萬歲”時,他還以“人民萬歲”……

紀錄片忠實地記錄這些生動感人的細節,在確認人民的歷史主體地位中,詳盡地展現毛澤東的個性品質和精神境界,以藝術的形式樹起了一個永不褪色的精神標記。

客觀平實的敘述直擊觀眾心靈

對於中國和世界,毛澤東是一個傳奇般的存在,一萬個人有一萬個評價。愛戴他的人認為把世界上所有讚譽都給他都不為過。但真正道出他與這個國家關係的,還是那句大白話——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也就是這部紀錄片的片名。

在片中,毛澤東運籌帷幄,指揮若定,決勝千里之外,發往戰場的命令中卻不時有“究竟如何?望斟酌電告”“以上意見妥否,望復”等詢問;他徹夜工作,“無人能及”;他堅決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劃江而治,做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對土地改革、英國軍艦挑釁、軍人誤闖民宅等保持高度敏感性,圓熟處理內政外交。開國大典時,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對賽福鼎位次的安排照應,是中國共產黨處理民族關係的一個側影,昇華了主題,增強了藝術感染力。這些都通過歷史親歷者、知情人、研究者的敘述,娓娓道來,客觀呈現,把思考、判斷留給觀眾,適應當今人們的審美心理和期待。

片中將“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等語句點染穿插在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歷史中,看似隨意,卻讓人體驗到毛澤東的詩家風采和過人膽識。每集結尾也多采用生活化場景,平實自然,不事雕琢,使作品在藝術上臻於化境,充滿感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