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孫光榮:奏響中醫藥事業大發展的主旋律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国医大师孙光荣:奏响中医药事业大发展的主旋律 作者:孫光榮 北京中醫藥大學

•對於中醫藥事業發展來說,本次大會具有明確方向、對標謀劃、全面部署、激活源泉、凝聚力量、整裝出發的里程碑的重要意義。

•《意見》首提創新,具有煥發中華文明時代特色的要求,是在中醫藥領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充分體現。理論求諸典、經驗求諸師——守正;專長求諸野、特技求諸新——創新。既不能異想天開、異化傳統,而要保證傳承精華,蓄積源頭活水;又不能夜郎自大、裹足不前,而要結合現代科技創新發展。

•中醫藥事業發展具有運勢興衰同步、文化枯榮共濟、療效促成崛起、知行合一傳承、跨界融合創新、共謀共建共贏、醫藥統籌共進、強基固本必興等八大規律。

10月25日,全國中醫藥大會召開。我們中醫人心情無比激動,可以說是熱血沸騰、志堅心定!因為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首次以國務院名義召開的中醫藥工作的會議。國務院及各相關部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各級中醫藥行政管理部門的主要領導,各中醫藥大專院校及科研院所、各中醫醫院和民族醫醫院、各大型中醫藥企業的負責人,中醫藥各專業領域的專家代表,齊聚一堂,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強總理的重要批示,聆聽了孫春蘭副總理的重要講話,聽取了有關部委領導和先進單位代表的專題報告。大會總結了成績和經驗、探討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展示了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新藍圖,明確了中醫藥事業在新時代新徵程中的責任和使命,研究了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中醫藥事業發展方向和路徑,作出了發展中醫藥事業的戰略部署。這是新時代中醫藥事業大發展的一次成功的誓師大會,奏響了中醫藥事業大發展的主旋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

此次大會,我還有幸獲得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並上臺領獎,對我而言,唯一的感受就是感恩和感知。我深深知道,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授予中醫藥工作者的最高獎項;但我更深知,自己與“傑出”二字的距離還甚遠。榮譽不僅是記錄過往,更重要的是敦促未來;任何人在爭取榮譽之時須自信,在獲得榮譽之後須自律。

這份榮譽,飽含著國家、各省市、各單位領導給予我的認可和鼓勵,飽含著我的師父、同道、朋友的指導和幫助,飽含著我的學生、徒弟、醫療保健服務對象以及我的家人對我的支持和期許。因此,在登上領獎臺那一刻,我深知這個獎給我更多的是鞭策!老朽今年八十歲,一定不忘學習中醫、執業中醫必須恪守大醫精誠的初心,“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一定盡心盡力為發展中醫藥事業繼續努力奮鬥,為建設健康中國做出力所能及的奉獻!

10月26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印發,對中醫藥工作作出了總體部署,提出一系列任務要求和政策舉措,是指導新時代中醫藥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把握三大關鍵

貫徹落實大會精神

對於中醫藥事業發展來說,本次大會具有明確方向、對標謀劃、全面部署、激活源泉、凝聚力量、整裝出發的里程碑的重要意義。最主要的,是在“堅持中西醫並重”的總方針的前提下,要牢牢把握三大關鍵:

一是要牢牢把握髮展方向,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指示中強調的“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二是要牢牢把握髮展要領,這就是李克強總理在重要批示中要求的“大力推動中醫藥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藥品研發,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疾病預防、治療、康復中的獨特優勢,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在傳承創新中高質量發展”。

三是要牢牢把握髮展重點,這就是孫春蘭副總理在大會上重要講話中部署的“完善服務體系,鼓勵社會力量辦中醫診所等醫療機構,改革院校和師承教育,提升臨床診療水平。挖掘民間方藥,建設道地藥材基地,強化質量監管。深化醫保、價格、審批等改革,促進科技創新和開放交流,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

如果,中醫人和社會各界都能圍繞上述方向、要領、重點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經過共同努力,傳統的中醫藥學一定能夠長足發展,造福人類,有助於在全世界綻放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

深刻理解意見重要意義

傳承創新發展好中醫藥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印發,創新被旗幟鮮明地提及。傳承創新發展邏輯嚴明:傳承是為了保根,沒有傳承就不是正本清源的中醫藥學,傳承是發展的基礎;創新是為了提升,沒有創新就不是與時俱進的中醫藥學,如果抱殘守缺就違反了中醫藥事業發展規律,也必然逐步萎縮,創新是發展路徑;發展是中醫藥不斷前行的目的和結果。三者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這次首提創新,具有煥發中華文明時代特色的要求,是在中醫藥領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充分體現。

因此,搞清楚傳承、創新、發展的關係非常重要。可以說,理論求諸典、經驗求諸師——守正;專長求諸野、特技求諸新——創新。既不能異想天開、異化傳統,而要保證傳承精華,蓄積源頭活水;又不能夜郎自大、裹足不前,而要結合現代科技創新發展。

特別令我感動、感知、感悟的是,不管是傳承還是創新,我們都要記住孫春蘭副總理在大會上那句語重心長、振聾發聵的話:“同志們,誠信為本!幹什麼事,誠信是第一的!”發展中醫藥事業,首先需要的是人民大眾的信任,只有信中醫才能愛中醫,只有愛中醫才能用中醫。如果在傳承、創新中只是做些虛華的表面文章、表面功夫,而不是針對提高中醫臨床療效這一核心問題,那一切努力的結果都只能是鏡中月、水中花。

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

勇擔發展中醫藥重任

我幼承庭訓,師承出身,十歲拜師,十八歲經聯合診所考核批准正式臨床,從做鄉村醫生、赤腳醫生算起,時至今日,從事中醫藥工作60餘年。參與國家和地方“七五”至“十三五”中醫藥事業發展規劃的研討、起草、論證工作,經歷並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醫藥事業發展變遷的全過程。

多年來,我最深刻的體會就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保護、扶持、促進、發展了中醫藥事業!翻開中國史和世界史,只有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是唯一為了民族、為了人民保護、扶持、促進、發展民族的、傳統的、優秀的醫藥學的執政黨和政府!

縱觀中醫藥事業發展變遷全過程,究竟應如何發展中醫藥事業?習近平總書記一句話就指出了關鍵所在——“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規律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

認真研究中醫藥發展史,初步認識到中醫藥事業發展具有八大規律。

一是運勢興衰同步規律。中華興、中醫興,中醫興、中華興。

二是文化枯榮共濟規律。中華文化繁榮則中醫藥學必定繁榮,中華文化遭遇外來文化衝擊而枯萎則中醫藥學也就必定枯萎,中醫藥文化繁榮必定促進中華文化繁榮,中醫藥文化枯萎也必然帶來中華文化的枯萎。

三是療效促成崛起規律。每逢中華民族遇到大病急難,中醫就一定會順勢而為、逆勢而上、應勢而行,運用“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思維創造出應對新難病種的有效方術,致使中醫學術飛躍發展;平時,中醫臨床實踐在哪個病種、哪個地方顯效,中醫藥就一定會在哪個病種、哪個地方獲得充分發展。

四是知行合一傳承規律。中醫藥優秀人才的培養自古以來仰仗師承,通過醫德、醫道、醫學、醫法、醫術、醫器六個層級的知行合一、師徒授受的傳承而發展。

五是跨界融合創新規律。中醫藥學自始迄今善於吸收、融合時代多學科(包括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理論技術發展,現代也應該吸納、融合信息、大數據、聲光電等現代科學技術而發展,不斷提高中醫藥自身的生命力。

六是共謀共建共贏規律。歷來中醫藥服務是覆蓋人類“生長壯老矣”生命全程的。在當代,除了自身的醫療保健服務之外,完全可以融入文化、教育、科普、養生、養老、健美、旅遊以及農業、林業、礦業、精準扶貧、“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交流等多個領域,通過共建獲得共贏發展,有利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實施。

七是醫藥統籌共進規律。中醫、中藥密不可分,古代稱之為“本草”。這個“本”,可以理解為中醫之學,是用草的根本。離開了中醫的中藥就是“草”,而不是“本草”。所以,“醫,必須知藥識藥”、“藥,必須為醫所需所用”,否則,必然直接影響中醫臨床療效。

八是強基固本必興規律。中醫中藥是中華民族的傳家寶,從人民群眾中誕生,在人民群眾中生存,靠人民群眾發展;地方中醫藥必須有地方的特色優勢,流派中醫藥必須有流派的特色優勢。中醫藥只有夯實基層才能發展,只要人民群眾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中醫藥事業就一定發展。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大會的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的重要批示、孫春蘭副總理的重要講話、意見的印發,賦予了當代中醫人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事業的責任和擔當,讓我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貫徹落實全國中醫藥大會精神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將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事業的路子走正、走穩、走遠,走出一條新時代中醫藥事業大發展的金光大道!

審核:高新軍 監製:朱蕗鋆

中國中醫

全國產經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817,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