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詩意、雄心、家園,在長三角這個地方將完美共存

一項國家戰略,將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三地緊密互聯、融為一體。

今天下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推進大會召開,會上舉行示範區揭牌儀式。面積約2400平方公里的示範區,將突出“統”“特”“增”“美”,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生態價值新高地、創新經濟新高地、人居品質新高地。

今天起,詩意、雄心、家園,在長三角這個地方將完美共存

一條太浦河,西接煙波浩渺的東太湖,東注碧波瀲灩的黃浦江,將青浦、吳江、嘉善三地串連。孫中欽 攝

風起綠洲吹浪去。與我們一起走進示範區,隨青浦、吳江、嘉善的“長三角人”,共同追夢一體化,更高質量再出發。

一張營業證 · 改革創新示範

“我想在長三角示範區註冊企業,有哪些要求和門檻?是否能同步享受上海、江蘇、浙江的優惠政策?”青浦區行政服務中心三樓,“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服務專窗”格外醒目。青浦區市場監管局註冊許可科科長吳衛光感慨,隨著示範區熱度越來越高,接到企業諮詢也越來越多。

今天起,詩意、雄心、家園,在長三角這個地方將完美共存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服務專窗。孫中欽 攝

如今,青浦、吳江、嘉善已躍升投資興業的新熱土,也成為三地政務服務一體化的試驗田。

3月29日,首張長三角一體化“跨區域通辦”的營業執照頒發,在嘉善也能申辦青浦的企業;4月26日,“跨區域聯辦”再升級,營業執照、公章、法人一證通、稅務發票等“一窗發放”;7月1日,首張冠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住所字樣的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發放,並首次實現長三角跨區域“證照聯辦”。

“上海有‘一網通辦’,浙江有‘最多跑一次’,江蘇有‘不見面審批’,如何疊加三地的改革優勢?”青浦區政務服務辦主任張慧明介紹,青浦、吳江、嘉善已建立政務服務一體化建設專項工作組,從企業和市民辦事實際需求出發,重點圍繞跨區域通辦和數據共享等,推進行政審批統一標準。“例如,開一間咖啡館需要哪些材料,多長時間?對標三地‘最高標準、最優服務、最簡材料、最快速度’,力爭實現審批最大公約數。”

今天起,詩意、雄心、家園,在長三角這個地方將完美共存

長三角開通“一網通辦”。孫中欽 攝

一張營業執照,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突出“統”字改革創新的縮影。統一的產業准入標準、統一的生態環境標準、統一的公共信用評價體系……示範區是對傳統行政區劃經濟發展方式的超越,將強化改革創新示範,推進改革系統集成。

“示範區要成為全國深化改革的‘試驗田’、跨區域制度創新和政策突破的‘樣板間’,要突破以往的區域束縛,進一步統籌協調和共建共享。”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兆安說。

一汪碧水情 · 生態價值共享

一條太浦河,西接煙波浩渺的東太湖,東注碧波瀲灩的黃浦江,將青浦、吳江、嘉善三地串連。一座位於三地交界的太浦河工程紀念碑,回溯著滬蘇浙攜手治太湖、保平安的記憶,也綿延起三地共譜生態綠色發展的新篇。

今天起,詩意、雄心、家園,在長三角這個地方將完美共存

濃濃碧水情激盪起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孫中欽 攝

“吳江開展了河湖‘兩違’‘四亂’專項整治行動”“金澤水庫建成後,為上海西南五區約700萬人口供水”“我們今後不僅是共飲一江水,而且就是一家人了”……從青浦海事碼頭登船,沿太浦河溯水而上,來自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和三地的相關負責人一邊踏勘岸線環境,一邊比對地圖圈劃,交流治水情況。

青浦有24個湖泊和1900多條河道,吳江有322個湖泊和2600多條河道,嘉善有51個湖泊和2200多條河道……10月30日,青浦、吳江、嘉善共同啟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協同治水,共聘區、鎮、村三級“聯合河長”,共建河長聯合巡河、水質聯合監測、聯合執法會商、河湖聯合保潔、河湖聯合治理機制。

今天起,詩意、雄心、家園,在長三角這個地方將完美共存

10月30日,三地聘請鎮、村級“聯合河長”。孫中欽 攝

“三地聚焦‘一河’太浦河,‘兩源’東太湖水源地和金澤水庫,‘三湖’澱山湖、汾湖、元蕩以及六條骨幹河道打造的生態‘六廊’,描繪江南水韻碧波美景。”青浦區水務局黨委書記、局長程光宇坦言,濃濃碧水情激盪起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加快示範區建設找到先手棋、突破口。

今年5月,第一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青浦、吳江、嘉善聯合簽訂《關於一體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合作框架協議》,通過十項機制系統推進生態環境協同綜合治理,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今天起,詩意、雄心、家園,在長三角這個地方將完美共存

示範區將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孫中欽 攝

“當我們看青浦、嘉善、吳江,會發現這個區域有自然地理的特殊性,發展特色要與本地經濟、資源、環境條件相結合,示範區要因地制宜走‘生態綠色’道路。”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決策諮詢專家、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陳雯直言。

一個產業園 · 增量經濟集聚

“作為華為重點研發基地,將開展終端芯片和物聯網等領域的研發,導入3萬名科技研發人才,將打造成全中國乃至世界具有領先地位的研發中心……”6月26日,青浦區舉行重大項目開工儀式,落子金澤鎮的華為青浦研發中心備受關注。

“華為研發中心擬建設成高標準的研發基地,並將配以約 44 公頃的人才公寓,解決員工後顧之憂。”金澤鎮鎮長凌敏介紹,華為青浦研發中心項目規劃用地面積2400畝,計劃總投資約100多億元,將打造“現代經典建築博物館”。

今天起,詩意、雄心、家園,在長三角這個地方將完美共存

落戶金澤鎮的華為青浦研發中心備受關注。網絡圖

青浦、吳江、嘉善正成為創新經濟的集聚地。6月21日,阿里巴巴數字嘉善示範項目落定,計劃將嘉善打造成為浙江乃至長三角區域的“數字第一縣”;6月26日,青浦31個重大產業項目啟航,從國內知名企業項目到外資先進製造業項目,總投資額達509億元;10月22日,35個優質項目落戶吳江,涉及環保、新能源材料、高端裝備產業、電商產業等。

據青浦區新聞辦消息,明天青浦、吳江、嘉善將聯合舉行“推動一體化 打造新高地”——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產業項目啟動儀式,集中籤約一批重點項目,覆蓋高能級總部經濟、高水平服務經濟、融合型數字經濟、生態型湖區經濟等領域。

今天起,詩意、雄心、家園,在長三角這個地方將完美共存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東方IC

做大增量,做強增量,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正佈局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5G等新技術、新業態,發揮大企業、大項目輻射帶動作用,集聚研發中心和創新人才。

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決策諮詢專家、中國科學院大學國家土地科學研究中心主任董祚繼指出,長三角區域肩負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使命。“一體化要發揮城市群的規模效應,在做大規模的同時更要提高質量,如此才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活力。”

一條公交線 · 人居品質提升

“歡迎乘坐7618公交專線,本車由東方綠舟開往黎裡古鎮……”5元票價,35公里行程,50分鐘時長,開啟一場“說走就走”的跨省旅行。今年3月,青浦、吳江、嘉善跨省公交專線開行,將三地熱門景點“串珠成鏈”。

今天起,詩意、雄心、家園,在長三角這個地方將完美共存

在緊鄰軌交17號線東方綠舟站的公交車站,三塊“示範區公交汽車”的走向示意圖引人注目,除了原本7618路更名為“示範區2路”,還新增“示範區1路”和“示範區3路”,分別連接東方綠舟和吳江汾湖汽車客運站、嘉善西塘古鎮,促進三地走親、通勤、旅遊、辦事。

今天起,詩意、雄心、家園,在長三角這個地方將完美共存

兩條新增跨省公交專線的開行為區域旅客提供了便利。孫中欽 攝

“青浦有朱家角、金澤和練塘,吳江有同裡、震澤、黎裡,嘉善有西塘,此前在古鎮保護、非遺傳承,到文藝展演、館際交流等方面成果豐厚,將來可以作為一個大IP。”今年初,三地啟動研究共建江南水鄉國家公園,打造世界級水鄉古鎮文化休閒區和生態旅遊度假區;9月18日,三地文旅部門攜手舉辦旅遊精品推介,發佈旅遊惠民信息,搭建旅遊共建共享平臺。

人居品質、生活環境的提升,不僅帶動文旅產業發展,也切實增進民生福祉。

走進青浦金澤鎮蓮湖村,大蓮湖畔綠意蔥蘢,水面波光粼粼,舟楫點點,鷗鷺翩翩,4.25平方公里的村莊擁有沿湖60%堤岸風景線,400多棟老舊民宅翻修一新,江南韻味兼具詩意與野趣;村裡因地制宜培育蛙稻米、茭白、紅柚等高附加值特色產業。

今天起,詩意、雄心、家園,在長三角這個地方將完美共存

青浦金澤鎮蓮湖村風景如畫。楊建正 攝

“經過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村子更‘美’也更‘壯’了。此前,青浦、吳江、嘉善的優秀村書記代表還相約蓮湖,共話長三角鄉村振興。”蓮湖村黨支部書記周紅萍期待,位於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蓮湖村,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在保持傳統江南水鄉特色風貌的同時,優化基礎設施、交通體系和公共服務,彰顯生態之美、人文之美。

專家解讀

“示範區”並肩“新片區”

去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明確指出,要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進而成為了總書記親自交給上海的三項新的重大任務之一。今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又審議通過並印發。這充分表明,長三角確立了新定位,明晰了新目標,啟動了新徵程。

對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央很支持,全國很關注,長三角很振奮。這是因為,長三角是我國區域一體化發展起步最早、基礎最好、程度最高的地區,更是增長質量好、經濟規模大、內在潛質佳、發展前景被普遍看好的經濟核心區,是我國在全球化過程中率先融入世界經濟的重要區域,也是全球第六大世界級城市群。如此,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實施好了,利在當前,功在千秋。

今天起,詩意、雄心、家園,在長三角這個地方將完美共存

作為世界級城市群,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要形成區域經濟共同體,最終形成社會經濟資源配置自然流向的、垂直分工與水平分工並存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促進區域內各成員主體的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其基本標誌是:基礎設施和環境保護、要素市場和產品市場、產業結構和產業佈局、城市體系和城市佈局、經濟運行和管理機制,以及制度構架和政策措施等六個方面的“一體化”。

這些“一體化”,需要突破以往的各種慣性和區域束縛,需要統籌協調和共建共享。其中,特別需要創建跨區域的制度體系、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也就是要突破通常所說的“區劃障礙”。

因此,一體化很有意義,也很不容易。怎麼辦?創設“示範區”是一個好辦法。於是,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過程中,建設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可謂是重頭戲之一,也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意義。中國經驗表明,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很多好做法、好經驗、好制度,都是通過先行先試取得了成果,然後得到複製和推廣。

今天起,詩意、雄心、家園,在長三角這個地方將完美共存

位於上海浦東新區的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新華社

從這個角度來看,“示範區”與“自貿區”有異曲同工之處。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自貿區建設強調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建設,也應如此。這樣,如今的“示範區”與“新片區”,成為了上海詮釋“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大主題詞的重大發展載體。

那麼,“示範區”建設如何突破跨區域的制度體系和體制機制瓶頸?關鍵在於抓好“兩頭”:一是要把黨的十八大、十九大明確的一系列改革任務,凡是涉及地方的改革事項,在一體化示範區內集中落地、率先突破、系統集成,使它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乃至全國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二是針對以往一體化發展中的一些焦點、難點、熱點問題,特別是在涉及規劃管理、土地管理、投資管理、要素流動、財稅分享、公共服務政策等方面進行深化改革,成為長三角乃至全國各個區域一體化發展制度創新和政策突破的“樣板間”。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張兆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