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越西縣:以佛山工業化理念發展涼山農業產業

涼山州越西縣:以佛山工業化理念發展涼山農業產業 | 榜樣的力量

位於涼山州北部的越西縣,有著“文昌故里”的美譽。這裡被崇山峻嶺環抱,交通不便,信息閉塞。

直到三年前,佛山工作組進駐後,幫助了64戶申果鄉達布村的村民,從80多公里外的深山黃泥屋,搬進乾淨整潔的彝族新寨,成為涼山州第一批入住安居房的“新移民”。

住得好,吃得飽還有工開,有錢賺!

達布新村的村民從山上搬下來之後 ,除了居住環境方面發生了很大變化,生活方式上也有所改變,例如就有人開起了小賣部。

今年50歲的吉各吉木搬進新村之後,家裡開了小賣部。他說自從兒子外出務工後,家裡就基本脫貧了,小賣部每個月還有幾百元的收入,現在想吃什麼都有了。

大瑞鄉的佛山南海-涼山越西現代農業(蘋果)融合發展示範園區為附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提供了二百多個工作崗位,

六七十歲的老人家一樣可以憑藉勞動,從事一些簡單的修枝除草工作來獲得收入。

涼山州越西縣:以佛山工業化理念發展涼山農業產業 | 榜樣的力量

佛山援建的越西縣現代農業(蘋果)融合發展示範園區內,1600畝高品質矮化密植蘋果樹苗綠意蔥蔥。

2018年,佛山工作組經過走訪調研發現越西蘋果清脆酸甜,而且有種植的歷史基礎,於是把蘋果種植發展成為越西縣的主導產業,建設佛山南海-涼山越西現代農業(蘋果)融合發展示範園區,首期佔地1600畝,計劃佔地3200畝,將會成為全西南最大的連片蘋果示範園。如今壯觀宏大的園區,都是靠工作組一次又一次的磋商爭取出來的。

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成員越西縣副縣長李耀茂:因為這裡的土地對農民來說,都是他們比較在乎的,流轉非常困難,我們利用產業資金設計了一個比較完善的利益鏈接機制,也就是帶貧機制,讓老百姓得到實惠,這樣解決土地流轉困難。

涼山州越西縣:以佛山工業化理念發展涼山農業產業 | 榜樣的力量

李耀茂(前左)在越西縣現代農業(蘋果)融合發展示範園瞭解樹苗生長情況。

園區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產生的收益按照30%返回項目,用於長遠發展,70%分配給廣東佛山結對的貧困戶,項目直接受益農戶接近7000戶,還引入了水肥一體化高標準低矮密集型種植技術,用工業園的方式管理產業園,建成後平均畝產8000斤,按市場價3元/斤計算,畝收入可達2.4萬元。

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成員越西縣副縣長李耀茂:佛山工業化在全國走得比較前,我們過來就跟縣裡溝通,一定要上規模,有技術,要相對規範管理,所以我們用工業化的理念發展我們的農業產業

短期脫貧靠就業,中期脫貧靠產業,遠期脫貧靠教育。工作組通過黨建引領來推進思想觀念上的改變,四甘普鄉的黨委書記洛邊伍薩就經常發動老黨員跟村民傳播禁毒防艾、移風易俗等觀念,黨齡40多年的說日果果莫就是其中一員。

越西縣四甘普鄉村民說日果果莫:精準扶貧的征程上要積極配合黨和政府,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 ,要主動為家園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

記者手記

涼山州越西縣:以佛山工業化理念發展涼山農業產業 | 榜樣的力量

這張照片是我們結束越西採訪前往甘洛的路上拍到的,那天剛好是中秋節,路過的小朋友見到我們的採訪車,遠遠就靠邊停下,

大大喊了一聲“敬禮”。當地的司機說,這是學校老師教的,只要有車經過都會敬禮,既是提醒司機注意行人,也是表達對外來幫扶隊伍的敬意。這個畫面一直刻在我的腦海裡,隨著交流的頻繁,大涼山不再封閉,孩子們就是未來的希望。

記者:吳欣玥、吳忠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