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衛星應用第一股,航天宏圖和它背後的衛星信息服務新機遇

科創板衛星應用第一股,航天宏圖和它背後的衛星信息服務新機遇

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正式在上交所上市交易。航天宏圖是首批上市公司之一,且是其中唯一的一家從事衛星應用服務的公司。

航天宏圖成立於2008年,是一家遙感和北斗導航衛星應用服務商,一直致力於衛星應用軟件平臺國產化及衛星應用產業化。公司的核心產品是自主研發並掌握了自主知識產權的PIE系列軟件產品,包括遙感圖像處理基礎軟件平臺PIE,以及北斗地圖導航基礎軟件平臺PIE-Map。

據航天宏圖的招股書披露,其遙感基礎軟件PIE於2017年入選中央國家機關軟件協議供貨清單,是遙感類唯一入選的產品。目前,在國內遙感應用基礎軟件平臺展開競爭的主要產品包括美國Harris公司的ENVI、美國ESRI公司的ArcGIS以及加拿大PCI公司的PCI Geomatica、美國Google公司的Google Earth Engine等。

航天宏圖預計,隨著鼓勵衛星應用軟件國產化的產業政策逐漸落地,國產遙感圖像處理基礎軟件領域有望實現進口替代。

近日,36氪採訪了航天宏圖董秘王軍先生,就航天宏圖在衛星應用服務方面的創新,以及衛星信息服務領域的新機遇進行了深入交流。

科創板衛星應用第一股,航天宏圖和它背後的衛星信息服務新機遇

PIE從1.0到6.0,奮力追趕

遙感圖像處理基礎軟件平臺PIE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有哪些功能?

PIE的全稱是“Pixel Information Expert”,主要是對衛星遙感影像做處理和分析,“可以簡單理解成是一個處理衛星影像的與PS類似的軟件”,王軍表示。

雖然遙感衛星能觀測到地面上的一舉一動,但如何從它們傳回的海量遙感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並應用到具體的場景中,還需要藉助像PIE這樣的處理軟件。

事實上,PIE除了可以對衛星影像做圖像編輯、邊緣銳化、去除噪聲、自然色彩變換等常規處理,還可以通過圖像濾波、圖像間運算、圖像分類與信息提取等做運算和分析,對遙感數據進行解讀。另外,除了肉眼能觀看到的衛星影像,PIE軟件也能對肉眼難以分辨的高光譜、雷達等圖像能進行全流程處理分析。

可以說,PIE軟件是一個對衛星遙感影像做信息提取、解讀及分析的強大工具。

在招股書中,航天宏圖坦承,“由於基礎軟件平臺有非常高的技術含量和專業門檻,需要穩定的研發團隊和持續的研發費用投入”。那麼,航天宏圖為何要進軍這樣一個研發週期長、技術難度大的領域呢?

時間回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抗震救災工作急需遙感影像實時支持,但中國當時的遙感技術和遙感數據達不到使用要求。隨後,中國加速推進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計劃,2008年9月,環境與災害監測小衛星星座A、B星成功發射,成立伊始的航天宏圖參與了遙感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的建設,這是它承擔的第一個項目,航天宏圖的遙感事業也從此起航。

在初創的那段日子裡,航天宏圖只有10多個人,都擠在燈光昏暗的簡陋寫字樓裡辦公。然而,最讓他們揪心的是,國內的遙感市場幾乎是一片空白:社會上懂遙感技術和應用的人極少、遙感影像的來源渠道幾乎沒有、遙感的應用市場也幾乎沒有,少數與遙感有關的知識普及還深藏在研究院所及大學專業課堂裡。

當時,國內遙感圖像處理市場幾乎全被美歐等國的產品佔據,航天宏圖也不得不使用國外軟件來處理遙感圖像。但他們發現,國外軟件對國產衛星在數據的適配方面存在不少問題。王軍介紹,“比如加拿大的某款軟件,整體上來看這款軟件功能很強大,但對於像雲南、四川這種海拔跨度大、地形極為複雜的地方,它在精度上把握不好,因為加拿大沒有這樣複雜的地形,他們在研發時沒有考慮到這些情況”。

與此同時,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發展國產遙感軟件更是迫在眉睫。

航天宏圖看準了遙感應用的需求與前景。

2009年,公司自主研發的遙感軟件處理平臺PIE1.0發佈,此後隨著產品的不斷完善、升級,目前已更新至6.0版本。

2014年,航天宏圖在PIE的基礎上,融入了北斗元素,圍繞北斗報文處理和存儲、北斗態勢綜合展示以及泛在化信息服務等關鍵技術難題進行攻關,在此基礎上開發了PIE-Map產品。

科創板衛星應用第一股,航天宏圖和它背後的衛星信息服務新機遇

據王軍介紹,在產品研發過程中,航天宏圖對國內衛星的參數格式有了深入的瞭解,使PIE軟件對國產衛星遙感影像數據的適配性要比國外同類軟件更好。

目前,PIE軟件已在自然資源監管、生態環境保護、應急管理服務、海洋環境保護及極端天氣應對等方面獲得廣泛應用。

推進應用服務商業化,擴大收入來源

優秀的產品,離不開科研創新,航天宏圖在產品研發投入方面也不斷加大力度。

梳理科創板首批上市的25家公司的數據發現,這些公司2018年研發支出佔營業收入的平均比例約為11%,中位數是9.29%。2016-2018年,航天宏圖的研發費用分別為3221.09萬元、3752.83萬元、5023.82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2.09%、13.03%、16.87%,處於高位水平。2019年的半年報顯示,航天宏圖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60%,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32.44%,僅次於虹軟科技的33.74%,在28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排第二。

從研發技術人員的佔比來看,截止2018年底,航天宏圖共有技術人員913名,佔員工總數的比例為80.37%,在科創板公司中居於前列。

“目前航天宏圖已建立起以航天宏圖研究院和西安、成都、南京、武漢區域研發中心為主體的一院四中心的研發佈局”,王軍介紹說,“截至2018年末,公司技術人員913人,其中博士61人,碩士324人,軍轉科技人才66名”。

顯然,作為科創板首批上市的公司,航天宏圖的“科創”含金量成色十足。但在“科創”成色之外,如何提升盈利能力並回報投資人,也是航天宏圖作為一家公眾持股公司應該重點考慮的。

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航天宏圖分別實現營收1.91億元、2.88億元和4.16億元,實現淨利潤3046.97萬元、4402.09萬元和6161.22萬元。其中,2017年、2018年營收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50.85%、44.32%,淨利潤同比增長為44.47%、39.96%。2019年上半年,航天宏圖實現營收1.22億元,同比大增281.25%。

科創板衛星應用第一股,航天宏圖和它背後的衛星信息服務新機遇

據悉,目前航天宏圖已經形成了自有軟件銷售、系統設計開發和數據分析應用等三大業務。

王軍表示,“基礎軟件平臺具有很強的擴展性,公司根據客戶所屬不同行業的不同需求進行應用系統開發、定製,能夠更快捷的適應不同行業的需求。”

從數據來看,近兩年系統設計開發收入增幅較大,這主要得益於“十二五”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的集中建設,航天宏圖從國家陸地、海洋、氣象三大衛星應用中心獲取的空間系統建設及地面系統建設項目大幅增加。

然而,航天宏圖也面臨著一些問題。

首先,航天宏圖的客戶過度集中,客戶來源較單一。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航天宏圖來自航天建築和航天建設的銷售收入分別為6839.20萬元、3493.28萬元、20868.22萬元,佔當年營收的比重分別為35.82%、12.13%、50.21%。另外,航天宏圖客戶主要為政府部門、大型國有企業,2018年上述客戶佔公司收入比例超過90%。

其次,現金流狀況不佳、應收賬款佔營收比重較高。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航天宏圖的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4465.29萬元、413.29萬元和-1145.83萬元,應收賬款淨額分別為17570.01萬元、25816.34萬元和39719.22萬元,佔當年營收的比例分別為92.02%、89.64%、95.56%。

對此,航天宏圖在招股書中回應,公司主要客戶為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國有企業,受其財政預算、內部付款審批程序等的影響,付款週期較長。未來,隨著行業應用的增加及數據服務的推廣,公司客戶集中度將會呈現下降趨勢,現金流狀況有望好轉。

中信建投軍工行業分析師黎韜揚認為,對於衛星應用市場,雖然個人用戶尚未出現盈利的商業模式,但隨著技術進步、成本下降,企業類客戶未來增長潛力較大。

王軍表示,航天宏圖正積極推進應用服務商業化,擴大收入來源。

未來,航天宏圖將繼續加大基礎軟件平臺及核心技術的研發力度,提升核心競爭力。同時,在國內市場,將依託基礎軟件平臺建立衛星應用SaaS服務平臺,繼續提升數據處理加工、監測分析、信息挖掘等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收入規模。在國際市場,將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為國外客戶提供遙感和北斗導航衛星應用產品和服務。

衛星信息服務前景廣闊

航天宏圖登陸科創板背後,除了亮眼的“科創”含金量,也印證了中國商業航天產業的蓬勃發展。

2014年以來,中國製定了一系列航天政策促進商業航天的發展,並鼓勵民營企業進入航天領域。

2015年被譽為中國商業航天的元年,國家出臺《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大力支持民間資本投資衛星研製、系統及產業應用建設;目前,中國航天立法工作已列入國家立法工作計劃,預計將在未來3-5年內出臺航天法。

在政策的推動下,國內商業航天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主要涉及領域為衛星製造及應用、火箭製造與發射。

一般而言,商業航天產業可以分為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及空間站等5個方向。其中,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及空間站產業尚處於萌芽階段,市場規模較小,目前,人造衛星以及與衛星發射相關的商業運載火箭產業構成了目前太空經濟的主體。據美國衛星工業協會(SIA)發佈的《2018年衛星產業狀況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航天產業的收入為3480億美元,其中衛星產業為2686億美元,佔比79%。

科創板衛星應用第一股,航天宏圖和它背後的衛星信息服務新機遇

細分來看,衛星產業又由衛星製造業、衛星發射業、地面設備製造業及衛星服務業四大產業構成。其中,中下游的衛星地面設備、運營服務及應用產值佔比最大。2017年,地面設備產值1198億美元,佔比達44.6%;衛星運營及應用服務產值1287億美元,佔比達47.7%。

在衛星產業中,下游的地面設備製造業、衛星服務業主要面向通訊、遙感、導航等多類終端應用,因而市場空間巨大。上游的衛星製造業、衛星發射業受終端需求及創新驅動,近年來也不斷在規模、技術方面取得突破。

科創板衛星應用第一股,航天宏圖和它背後的衛星信息服務新機遇

據未來宇航研究院的數據統計,截止到2018年年底,國內已註冊的商業航天領域公司已達到141家。其中,衛星製造企業36家,衛星發射企業22家,衛星運營企業39家,衛星應用企業44家。

王軍認為,衛星信息應用在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大眾生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衛星應用產業作為我國的戰略性新興行業,獲得了國家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同時,隨著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快速推進,衛星應用領域將持續拓寬,行業需求將快速增長。

“比如,北京市大興梨園正在使用的PIE-Landscape智慧農業決策平臺,就是由航天宏圖研發的,這個平臺以遙感、氣象、物聯網等農田信息採集監測系統為基礎,融合了遙感影像信息提取、精準天氣預報、農學模型、大數據分析挖掘等智慧農業技術,可以提供土壤監測信息、精準氣象預報等服務,同時可以監測梨樹的長勢以及病蟲害等實時動態,可以幫助客戶在農業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做出準確判斷。”他介紹到,“以後衛星的應用場景將越來越豐富。”

另外,隨著我國的空間基礎設施日益完善,能更精確、更及時的獲取空間信息,這也將極大的促進衛星應用產業的發展。

那麼,在機遇之外,有哪些挑戰呢?

王軍認為主要有兩方面的問題。

首先,衛星應用專業性太強,用戶的認知度較低,這會限制衛星應用產業化的速度,導致難以拓展C端用戶。

其次,衛星應用屬於知識與技術密集型行業,涉及軟件開發、遙感科學、導航科學、氣象海洋等多個領域的知識,目前,這種複合型專業技術人才相對缺乏。

結語

中信建投分析師認為,技術升級是衛星應用產業增長的關鍵驅動因素。事實上,航天宏圖此次上市募集的資金全部投向了PIE基礎平臺升級改造、北斗綜合應用平臺建設、大氣海洋應用服務平臺等3個項目,這也表明航天宏圖對核心技術研發的重視。

或許,這也反映了監管層對科創板公司的一種期待:既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同時又能聚焦主業,自立自強,不斷創新。

期待航天宏圖通過科創板上市,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快速成長,不僅帶動中國衛星應用產業的發展,而且真正做到“科技服務社會,遙感走進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