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41歲創立蒙牛:8年時間奇蹟般打造中國乳業總冠軍

​牛根生,男,蒙牛乳業集團創始人,老牛基金會創始人、名譽會長,"全球捐股第一人"。1999年離開伊利並創立蒙牛,後用短短8年時間,使蒙牛成為全球液態奶冠軍。

1958,牛根生生於呼和浩特。出生不久,為生活所迫,被生父母賣入養父母家。據牛根生親自描述“因為吃不起飯,親生父親開價50塊錢把我賣了。”由養母撫養14年。1978年參加工作,成為一名養牛工人。

牛根生41歲創立蒙牛:8年時間奇蹟般打造中國乳業總冠軍

敗走伊利,萬念俱灰

1998年,牛根生是伊利集團的副總裁,也是當年伊利的第一功臣。伊利80%以上的營業額來自他主管的事業部。牛根生在伊利員工當中的威信也相當高,人們對牛根生的信服來源於他的為人之道和人格魅力。同年上半年,牛根生突然感覺到了不對勁,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但最近在使用資源方面卻感到了某種不順暢,就是調動很小的一部分資金,也有眾多部門來掣肘。最極端的時候,連買把掃帚都要打報告審批。牛根生找到總裁鄭俊懷反映問題,第一次從老大哥眼神讀出“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牛根生突然意識到自己深陷困境,局勢岌岌可危。牛根生一共向鄭俊懷遞交了三次辭呈。前兩次,鄭俊懷都說了一些挽留的話,牛根生收回了辭呈。牛根生髮現自己的環境不僅沒有改變,而且越來越惡劣。牛根生第三次遞交辭呈是在伊利的一次董事會上。

牛根生將辭呈放到鄭俊懷的面前,他對鄭俊懷說:“鄭大哥,如果你想讓我離開,我現在就正式辭職,至少不能因為我個人影響企業的發展。”鄭俊懷臉色有些難看,說:“我並沒有這個意思!”牛根生說了:“那我就收回這個辭呈!”他伸手去拿辭呈時,鄭俊懷迅速地用手緊緊摁住,對牛根生說:“你先回避一下,我們討論後再做決定!”牛根生一離開,很少激動的鄭俊懷突然流著淚對在座的人說:“伊利有他沒我,有我沒他!”事隔多年後,牛根生回憶起這件事情都心如刀絞。

牛根生41歲創立蒙牛:8年時間奇蹟般打造中國乳業總冠軍

揭竿而起,暗渡陳倉

牛根生被總裁鄭俊懷掃地出門後,回到了北京大學進修。在北大進修的過程,他利用這段時間重新審視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種經驗和教訓,讓原本在企業中形成的應激反應模式轉換成理性的思維模式。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牛根生原本就比一般人看得高、想得遠,經過在北大的沉澱與昇華,“蒙牛王朝”的宏偉藍圖在心底醞釀成熟。

1999年1月,蒙牛正式註冊成立,名字是“蒙牛乳業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本金100萬,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賣伊利股票的錢。蒙牛一成立,許多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一批批地投奔而來,總計有幾百人。牛根生曾經告誡他們不要棄“明”投“暗”,他自己也不能保證蒙牛一定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但是,老部下們義無返顧地加入了蒙牛的團隊。

牛根生明白自己的弱勢是“無市場,無工廠,無奶源”,也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人才”。因為伊利從中作梗,開始“虛擬經營”的幾次談判被攪黃了,牛根生只好“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奇招迭出,血路拼殺

伊利統治了市場,蒙牛只能夾縫中求生存,要想擴大蒙牛的知名度,牛根生知道要依賴於常規的營銷手段,難以實現重大突圍,只能以奇招制勝。蒙牛提出了“創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的創意。當時內蒙古乳品市場的第一品牌當然是伊利,蒙牛名不見經傳,連前五名也擠進不去。但是,牛根生的過人之處就表現在此,蒙牛通過把標杆定為伊利,使消費者通過伊利知道蒙牛,而且留下一個印象:蒙牛似乎也很大。

1999年4月1日,呼和浩特市的老百姓一覺醒來,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旁邊的300塊廣告牌全是蒙牛廣告:向伊利學習,為民族工業爭氣,爭創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一石能激起千層浪,而300塊廣告牌同時入市,自然掀起了市場巨浪。“蒙牛”成了內蒙古老百姓熱衷談論的一個話題,人們記住了蒙牛,也記住了蒙牛是內蒙乳業的第二品牌。5月1日,就在老百姓討論“蒙牛”的餘熱未散之時,48塊“蒙牛”的廣告牌一夜之間被砸得面目全非。牛根生當然明白這是伊利人乾的,聰明人善於把壞事變為好事,把危機轉化為機遇。牛根生利用廣告牌被砸事件讓社會關注蒙牛的熱情再度掀高,蒙牛開始變得“愈神秘,愈美麗”。廣告牌可以被砸,但是把廣告印在產品包裝紙上,對手應該無可奈何了吧。於是,蒙牛在冰激凌的包裝上,打出“為民族工業爭氣,向伊利學習”的字樣;蒙牛表面上似乎為伊利免費做了廣告,實際上為自己做廣告,默默無聞的蒙牛正好借伊利大企業的“勢”,出了自己的“名”。牛根生白手起家,受盡老東家伊利的刁難和打壓,硬是在重重圍剿之中殺出一條血路。蒙牛乳業憑藉著牛根生的過人智慧,實現了高速地發展,從原先的“借勢”蛻變成了“強勢”。

牛根生41歲創立蒙牛:8年時間奇蹟般打造中國乳業總冠軍

乳業奇才,鑄就輝煌

1999年創立蒙牛,後用短短8年時間,使蒙牛成為全球液態奶冠軍、中國乳業總冠軍,這一年牛根生41歲。蒙牛集團被全世界視作中國企業頑強崛起的標杆,“蒙牛現象”成為經濟界最熱門的專有名詞之一。被譽為西部大開發以來“中國最大的造飯碗企業”,並被評為首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調查最具社會責任感的企業。

2002年,蒙牛贏得了“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稱號。打造“中國馳名商標”最短需要3年,而蒙牛恰恰只用了3年。

2003年10月15日,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上天,蒙牛成了唯一的牛奶贊助商。同年11月18日,央視2004年黃金段位廣告招標會上,牛根生猛砸3.1億元,一舉奪取了“標王”。外界在評論牛根生領導下的蒙牛集團高速成長時常用的一個詞彙是:“奇蹟。”這個“奇蹟”的軌跡是:3年時間,蒙牛乳業從行業排名千名之外到躋身四強,併成功打造出一箇中國馳名商標。

牛根生41歲創立蒙牛:8年時間奇蹟般打造中國乳業總冠軍

2005年之後,蒙牛的銷售額和市場佔有率超過伊利成為全國第一。歷過無數挫敗與成功後,牛根生已經是寵辱不驚,淡定自若。從有到無的財富渙散,這需要強大的事業心與高度的社會責任心作為支柱,牛根生打算在2008年,自己50週歲時,從董事長的職位退下來,而那時的蒙牛搭乘奧運會的列車,定能完美地把“中國牛”演繹出“世界牛”的風采!

2006年,《財富》雜誌首次發佈“最受讚賞的中國公司”排行榜,海爾、聯想、寶鋼、蒙牛位列前四位。2007年,在“新浪網絡盛典年度評選”中,蒙牛被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兩大品牌之一。2007年被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命名為“首家全國企業文化示範基地”。2009年,在節能減排20佳企業評選活動中,蒙牛位列中國節能減排20佳企業第二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