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院寺,原是大華嚴寺的塔院,五臺山五大禪林、青廟十大寺之一


塔院寺位於五臺山臺懷鎮顯通寺南側,是五臺山著名的五大禪處之一。這裡原來是顯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後獨成一寺,因院內有大白塔,故名塔院寺。

雲天的大白塔,是寺內的主要標誌。·大白塔 塔全稱為釋迦牟尼舍利塔,俗稱大白塔。塔身撥地而起凌空高聳,在五臺山群寺簇擁之下頗為壯觀,人們把它做為五臺山的標誌。

此塔通高七十五點三米,環周八十三點三米。塔基為正方形,塔身狀如藻瓶,粗細相間,方圓搭配,造型優美。

塔頂蓋銅板八塊成圓形,按乾、坎、艮、震、巽、離、坤、兌等八卦地位安置。塔頂中裝銅頂一枚,高約五米,覆盤二十一米多,飾有垂簷三十六塊,長兩米多;每塊垂簷底端掛風鍾三個,連同塔腰風鍾在內,全塔共有二百五十二個。風歡鈴動,叮鐺作響。

塔院寺,寺以塔名,頗為得體。寺原為大華嚴寺塔院。明成祖永樂五年(1407年)擴充建寺,是五臺山"五大禪林"之一、全山"青廟十大寺"之一,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中國重點寺院。

其傳承法系既有顯密,亦有藏密。塔院寺藏密。塔院寺坐北朝南,由橫列的殿院和禪堂僧舍組成。

中軸線上的建築有影壁、牌坊、石階、周門、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慈廷壽寶殿、塔殿藏經閣,以及山海樓、文殊發塔等建築,氣魄雄偉,有殿堂樓房一百三十餘間,佔地面積15000平方米。

在五臺山眾多佛塔中,塔院寺大白塔最著名,其他諸塔猶如眾星捧月一樣簇擁著它。大白塔始建於何時,目前已難以稽考。

《清涼山志》載,此塔在漢明帝以前就有了。佛教有一傳言,公元前486年釋迦牟尼佛滅度,其屍骨煉就成八萬四千個舍利子,古印度阿育王用黃金七寶鑄成了八萬四千座佛舍利塔,分佈於大千世界中。

中國有十九座,五臺山獨得其一,稱之為"慈壽塔"。據說東漢明帝時,西域僧人摩騰就是看到五臺山臺懷之地似佛祖說之靈鷺山,且此地已有一佛塔才奏明漢明帝在五臺山修築寺院的。由此可知,佛舍利塔,建造於五臺山興建佛寺之初。

塔院寺

塔院寺

塔院寺

塔院寺

塔院寺

塔院寺

塔院寺

塔院寺

塔院寺

塔院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