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海歸碩士在家啃老,培養獨立的孩子,父母要學會退場

男,48歲,同濟大學畢業,加拿大名校滑鐵盧大學的工程碩士,妥妥的一名優質“海龜”。

在外人看來,他肯定會有一個體面的工作,滿意的薪資,過著不錯的生活吧?事實卻令人驚訝。

這個48歲的海歸碩士,從2012年回國後就一直窩在家裡啃老,天天在家打遊戲,而母親丁阿婆已是82歲高齡,身患尿毒症,經濟拮据,還要養兒子,無奈之下,將兒子告上了法庭,想讓兒子去工作。

沒想兒子卻說:“都怪你!要不是你從小什麼都給我準備好,是你毀了我的前途!”

面對這樣的結果,82歲的丁阿婆垂頭懊悔地說:“是我教育的不對,樣樣包辦,他從小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

48歲海歸碩士在家啃老,培養獨立的孩子,父母要學會退場

還有另外一個男孩,他2歲掌握1000多個漢字,4歲學完初中的課程,8歲連跳幾級,13歲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令人讚歎的學習經歷,完全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可是,最後他連碩士學位都沒拿到,就被勸退了,到底是哪兒出了差錯,會這種結局?

差錯就出在他的家庭教育上,他母親為了他的學習,家裡的任何事情都不讓他插手,洗衣服、端飯、洗臉,一 一送到孩子面前,從不允許兒子出去玩,一路陪讀,生活一手包辦的,以至於離了母親後,他冷暖不知,考試也忘記了,最終被退學。

可憐天下父母心,一心想讓孩子學習好一點,走得順利一點,卻忘記了“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48歲海歸碩士在家啃老,培養獨立的孩子,父母要學會退場

孩子具備獨立的能力很重要

父母很注重孩子知識的培養,從胎教到識字啟蒙,再到各種興趣班,唱歌學琴畫畫,投資也是巨大的,三萬五萬不眨眼就付款了,為了學習啥都不讓碰,卻輕視了對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

而獨立卻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生存技能那些長大了可以慢慢培養的品質,一定不包括獨立!

如果孩子從小就被父母剝奪了獲得獨立的機會,他就一直會依賴父母,容易變得懶惰、缺乏責任感、自私冷漠、不懂得感恩,缺乏獨立非常不利於孩子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發育。

餓死家中的楊鎖,隕落的神童魏永康,留學兒子機場刺傷母親、48歲名校碩士宅家啃老等等,無數血淋淋的事實也告訴我們這一事實。

相反,如果孩子早已經具備獨立的能力,他的行動會更為自律,在生活和學習上能展現出自己的優勢,容易獲取更高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成就感,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環境的轉變!

48歲海歸碩士在家啃老,培養獨立的孩子,父母要學會退場

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是家長的必修課

那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呢?

1)不要包辦孩子生活上的一切;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父母總覺得孩子還小,孩子“不會做”“做得慢”“做不好”,即使有時候孩子想要自己來,父母也會阻止孩子“讓他一邊兒去”,家長也可能認為不就是吃飯穿衣,有什麼難的?長大了不就會了?有什麼可培養的?

可事實與之相反,有句老話說得好“習慣成自然”,即便是被稱之為“神童”的魏永康,長大後也不會,直到魏永康被退學以後,他母親才幡然悔悟“不曉得他已經形成習慣,改不過來了”

所以父母別因為孩子小就替他包攬一切,而是要為他創造更多的自理機會,其實,2~4歲的孩子已經能聽懂爸爸媽媽的指令,手腳協調能力也足夠了,完全有獨立自理的客觀條件,所以像吃飯、穿衣、收拾玩具等,可以多讓孩子自己動手和思考,讓他自己想辦法解決。

家裡給孩子一片屬於他的空間是一個好途徑,可以是一頂帳篷,一張書桌,一個書架角落,這個空間所有的擺設、收拾都由孩子自己負責,會讓他有一種小主人的成就感。

父母要學會充分尊重孩子空間的獨立自主權,因為咱們當父母會陷入“孩子是自己的,他沒什麼隱私可言”的觀念中,邊界不明,就很容易去包辦孩子。

48歲海歸碩士在家啃老,培養獨立的孩子,父母要學會退場

2)不要總是給孩子背鍋;要讓孩子承擔一定的後果

最經典的一句話“他還是個孩子啊!”有木有?!有時候聽到這話是真氣啊!

“他還是個孩子”就什麼都不管了?罵人不管了?摸人家屁股不管了?破壞公物不管了?以至於殺人放火就不管了?

獨立,不僅僅是生理上的獨立,還有思想上的獨立,而思想獨立很重要的一點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

一個死刑犯在臨刑前對劊子手說:“請讓我再跟我媽媽說幾句話”,劊子手同意了。

他媽媽把耳朵湊上去,死刑犯卻張開嘴,狠狠把她的一隻耳朵咬下來,憤恨地說:“當初我偷寫字板的時候,你要是揍我一頓,讓我改正,我會到今天這地步嗎?!”他媽媽在一旁淚流滿面。

這個故事來自伊索寓言《小偷和他的母親》,這個死刑犯第一次偷了同學的寫字板,他很害怕慌張,可母親說“沒什麼大不”,他就放心了,第二次他偷了件外衣,母親誇他能幹,後來他膽子越來越大,成了慣偷,直到偷竊了國王的金庫,抓到後,直接被判處死刑。

3)不要剝奪孩子說話的權利;要多給孩子話語權,鼓勵他們表達自我

“大人說話,小孩別插嘴!”

“閉嘴!”

“好了,我已經知道了!”

“聽爸爸媽媽的就行了!小孩兒懂什麼?”

這幾句話在你家裡出現的頻率高嗎?如果經常出現的話,家長可要注意了:你可能正在侵蝕孩子獨立的思維能力,造就他自卑的性格。

“說”孩子與世界建立聯繫的方式,也是孩子表達自我想法最主要的途徑,如果孩子在家裡說的話被忽視被否定,想法不斷被壓制,長此以往,他們就會變得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活成自己人生的配角。

當然,給孩子話語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有困難,因為父母一方面要壓抑自己心底的控制慾,讓孩子多表達自己,同時還要學會傾聽,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我兒子不是一個話癆,只有感興趣的東西他會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有一次晚上快睡覺了,他躺在床上睜著眼睛,我正在給他關窗戶,他問我:“媽媽,你在做什麼?”

“我在關窗戶”。

“不關窗戶會有聲音嗎?媽媽,晚上外面燈也挺亮的,我想我會睡不著的”,一直小聲的叨叨叨。

我心裡就想平時他就閉眼睡了,今天咋這麼多話?我拉好窗簾,又聽見他說:“媽媽,你弄好了嗎?”

我耐著性子又回答,“弄好了,快睡覺吧,明天你要上課”,然後他小心的把頭鑽出來,說“媽媽,我其實我睡不著,你可以給我講一個故事嗎?”原來如此,他不停的問我,是在表達“我睡不著,你來安慰安慰我”。

孩子有時很難懂,他會想說的話藏起來,期望爸爸媽媽能聽見他們內心的聲音,這就要考驗父母的功力了。

48歲海歸碩士在家啃老,培養獨立的孩子,父母要學會退場

4)不要用太多“否定”限制孩子;要多把選擇的“機會”留給孩子

咱們家長經常容易對孩子說“你不準看手機”“你不準跑”“你不許”,這使得孩子的行為舉止受限較大,總感覺在父母的壓迫之下,完全沒有自由,試著用另一種方法引導孩子。

比如孩子想看iPad,你可以把“不準!”換成“如果你把作業做完了就可以玩一會兒,而且一週只能玩兩次”,把每一個“否定”變成可以選擇的“機會”,主動權就在孩子的身上了,讓他自己學會做選擇。

5)不要懲罰孩子的失敗;要信任孩子,給予他充分的支持;

咱們家長總是對於孩子的失敗很介意,害怕孩子犯錯,不接受孩子的失敗,如果孩子犯錯了,得到的只是一頓責罵,會導致孩子變得畏懼失敗,逃避失敗,不敢挑戰,這是很可惜的。

讓孩子獨立並不意味著什麼幫助都不需要,恰恰相反,人要變得強大獨立,並非來自外界的鼓勵和挫折,而是來自內心堅強的力量,無論跌倒失敗多少次,如果都能得到父母的支持,孩子才會有信心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48歲海歸碩士在家啃老,培養獨立的孩子,父母要學會退場

“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了。”

希望我們在做父母這堂課上,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孩子培養成一個獨立自主,有責任有擔當的新時代好青年!與諸君共勉!

48歲海歸碩士在家啃老,培養獨立的孩子,父母要學會退場

*本文圖片來源於“IC photo”或“圖蟲創意”,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IC photo或圖蟲創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