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人的大救星:“鐵光束”橫空出世 火箭彈下成雨都能攔截

以色列人的大救星:“鐵光束”橫空出世 火箭彈下成雨都能攔截

"鐵光束"為車載激光武器

自導彈誕生以來,各國在研究新型導彈的同時,也在積極開發應對敵方導彈威脅的反導技術。目前,主流的反導手段是"以導反導",即使用防空導彈攔截敵方的彈道導彈、反艦導彈等,通過撞擊或爆炸產生的破片達成攔截目的,但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以導反導"的模式進入了瓶頸期,越來越難以應對層出不窮的新型導彈。在這種情況下,激光反導成為各國大力攻關的方向,就在近日,美媒透露了一款以色列激光反導武器的部分信息,這款激光武器名為"鐵光束",將被用於彌補以色列現有防空反導體系的漏洞。

以色列人的大救星:“鐵光束”橫空出世 火箭彈下成雨都能攔截

鐵穹的攔截成本較高

目前,以色列的反導力量以"鐵穹"、"愛國者"、"箭"式、"大衛投石索"為主,它們分別負責不同高度和距離上的目標,是以色列應對導彈、戰機、火箭彈襲擊的主要攔截武器。其中,"箭"式反導系統負責攔截高層目標,"大衛投石索"負責攔截中層目標,"鐵穹"負責攔截底層目標,"愛國者"則擅長攔截戰機、彈道導彈等目標。截止2014年,"鐵穹"就攔截了至少1200枚來自黎巴嫩真主黨與巴勒斯坦的火箭彈,而這只是該系統服役4年的戰果,以色列面臨的防空反導壓力不可謂不大。最近幾年,黎巴嫩真主黨等武裝已經學會了以飽和攻擊的方式突破以色列反導力量,面對這樣的打擊,"鐵穹"也做不到盡數攔截,儘管多數僥倖突破反導網的火箭彈落在了沒有人煙的地帶,但依舊有部分火箭彈落在了以色列人聚居區,造成了一定的人員傷亡。同時,相較於對手自制火箭彈的低成本,以色列"鐵穹"系統執行一次攔截任務的成本在10萬到15萬美元之間。在繁重的防空反導壓力面臨,以色列需要一種更便宜的攔截武器,成本更低的激光反導武器成了以色列的寵兒,據悉,"鐵光束"執行一次攔截任務的成本僅為2000美元,相當於"鐵穹"的五十分之一。

以色列人的大救星:“鐵光束”橫空出世 火箭彈下成雨都能攔截

鐵光束攔截成本較低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以色列就與美國合作開發了"鸚鵡螺"化學激光武器系統,隨後,以色列又獨自開發出了固體激光武器系統,但這兩種類型的激光武器都存在體積大、易發熱等缺點,難以用於實戰部署。以色列在這一過程中積累了技術,並在之後開發出了新的光纖激光武器"鐵光束",這一武器最早於2014年的新加坡航展推出模型,根據以色列的描述,"鐵光束"最大射程7公里,整套系統可以集成在兩輛車上,作戰時由兩輛發射車向同一個點發射激光,以增加擊毀來襲導彈、火箭彈、迫擊炮彈的概率。憑藉著反應速度快、攔截成本低及便於維護的優勢,"鐵光束"將成為以色列應對飽和攻擊的利器,足以應對哈馬斯的火箭彈雨。

以色列人的大救星:“鐵光束”橫空出世 火箭彈下成雨都能攔截

沙塵暴對激光武器干擾較大

現階段,激光反導是對導彈反導的有力補充。由於"鐵光束"射程較短,僅有7公里,這就使得它無法取代"鐵穹"與"愛國者"。同時,氣象條件對激光武器的限制較大,如果"鐵光束"部署區域出現霧霾、沙塵暴等惡劣天氣,"鐵光束"發射的激光將會在散射過程中損失大量能量,無法有效摧毀目標,晴朗、能見度高的天氣是"鐵光束"充分發揮戰鬥力的前提條件。由於限制較多,短期內,以"鐵光束"為代表的激光武器還無法取代導彈在反導中的作用,只是對導彈反導的有益補充。

以色列人的大救星:“鐵光束”橫空出世 火箭彈下成雨都能攔截

戰機發射激光想象圖

除了反導,激光武器還有著其他用途。目前,各大國都在努力將激光武器小型化,使其可以被安裝到戰鬥機這樣的小型平臺,並提升激光武器的功率,這樣一來,具備發射高能激光能力的戰機將在空中格鬥中獲得巨大的優勢,比機炮和導彈速度更快的激光將對敵方戰機形成巨大的威脅。除此之外,使用激光反衛星是大國研究的另一個方向,激光以光的速度射向敵方的衛星,能在瞬間命中並擊毀敵方在太空中的衛星,而一旦摧毀了敵方的軍事衛星,敵方就將變成瞎子、聾子,能為己方創造極大的優勢。(利刃/冬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