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招百萬背景下高職院校的發展機遇、要求、難點與對策

目前高職院校擴招百萬進入“實戰”階段,時間緊、任務重,落實過程中將對各地方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辦學體制、辦學模式等提出一系列新要求、一系列新挑戰。高職院校應當積極作為,迎難而上,抓住機遇,通過更深入的改革、更有效的舉措,貫徹落實好擴招百萬政策,助推高職教育邁向更高臺階。

一、機遇:擴招百萬助推高職院校邁入高質量規模化發展新階段

高職擴招為深化高職院校教育教學體系改革帶來了新契機。全國擴招百萬是一項重大任務,要確保出色完成這項任務,高職教院校應當變壓力為動力,加大力度調整辦學思路和教育模式,切實將院校辦學模式轉變到規模與質量並重的軌道上來。

高職擴招為優化高職院校生源結構創造了有利條件。國家在推出擴招百萬政策的同時,還擴大了高職院校辦學自主權,尤其是擴大了招生自主權,這就為優化高職院校生源結構、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創造了有利條件。

高職擴招為促進校企“雙元”育人賦予了更多可能。社會性生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企業職工,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招生必須“打開校門”,主動與企事業單位、企業、行業組織等主體進行合作,針對市場和企業的技能需求來培養人才。

二、要求:擴招百萬要求高職院校發展實現三大轉變

1.生源結構的來源由傳統單一化轉向現代多元化。要順利實現全國擴招百萬的目標,如果僅靠傳統的單一生源渠道,對大多數高職院校來說,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此,國家在出臺擴招百萬政策的同時,也著重指出高職院校要擴展生源渠道,把生源地擴展至社會、本地行政轄區外,並將退伍軍人、下崗工人、農民工等群體列為重要招生對象。

2.教學模式的建構由傳統剛性轉向現代柔性。擴招百萬政策的實施,使得高職院校招生渠道迅速拓寬,辦學規模進一步放大,生源結構轉向多元,學生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社會背景、實踐閱歷、求學動機等都與現有生源存在很大差異,現有的閉環辦學結構、剛性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擴招培養的需要,高職院校在學籍學制、專業培養、校園管理、教學方式、考核評價方式等方面都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和變革。

3.教育管理機制由傳統封閉轉向現代開放。隨著生源結構多元化的來臨,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做出深度調整,有些院校甚至需要實施顛覆性變革,與之相應,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也需要從傳統封閉轉向現代開放。高職院校圍繞高職教育閉環辦學結構而形成的組織理念、組織方式、管理辦法等都很難適應擴招後的辦學需要,高職院校亟待對現行教育管理機制進行改革。

三、難點:擴招百萬背景下高職院校面臨的難點

1.難點一:面對多元化的生源結構如何招生。由於社會性生源的流量和流向都具有不可控性,高職院校用計劃匹配生源的招生模式將失靈,傳統的“等、要、靠”的招生方式也將失效。要想實現招生目標,高職院校不得不掉頭轉向,直接面對生源市場,化身為教育的經營者和營銷者,在教育市場中打造過硬的品牌,培養出過硬的人才,創意地推廣宣傳和“銷售”自己的教育服務。

2.難點二:面對多元化的生源結構誰來教。教育的關鍵是師資。多元化生源結構背景下,師資就成為差異化人才培養的關鍵性制約因素。在擴招百萬政策出臺和實施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師資因素制約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擴招後的師資數量夠不夠;二是現有師資能否滿足差異化教育教學需求;三是師資專業素養能不能跟上產業發展的需要。

3.難點三:面對多元化的生源結構怎麼教。擴招百萬後,由於社會生源的年齡結構、知識能力基礎、求學需求等都與傳統生源有巨大差異,社會化、多樣化、個性化的職業教育需求將不能容忍這種整齊劃一、僵化死板的高職院校教學流程。社會生源都有明確的學習目的,高職院校要提供有價值的教育服務,其專業設置、課程方案、教學方式、施教方法等都要貼近他們的實際需要來安排。

四、對策:擴招百萬背景下高職院校發展路徑

1.明確和落實各主體責任,協同推動完成高職擴招任務。第一,在國家層面,要加強政策引導和經費支持。擴招培養的成本單靠高職院校來籌集是不現實的,國家在出臺教育政策的同時,也需要系統地做好制度性安排,一是要做好政策引導,二是要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第二,各級地方政府要加強統籌創新和財政保障。第三,高職院校要強化責任擔當。

2.面向多元生源結構,加快變革教學模式與管理模式。第一,改革招生考試方法,解決入學“門檻”與“門道”問題。第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大力推進校企“雙元”育人。第三,實施柔性化管理,構建智慧校園。

3.以提升質量為主攻方向,瞄準服務需求的終極目標。第一,要深入做好調查研究工作。第二,面向多元化生源抓好招生培養的頂層設計工作。第三,要把全校工作首先落位於滿足學生的求學需求上。滿足需求是第一要務,高職院校需要全員動員、全員參與、全員用力,更新教育工作理念,調整管理與服務模式,改變工作方式方法,高處著眼、低處著手,努力為需求側提供優質服務。

4.擴充師資隊伍,強化師資保障。師資問題是制約擴招培養的關鍵因素。能不能保障擴招培養的質量,關鍵要看高職院校能否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特色鮮明、業務水平高的師資隊伍。這支隊伍要能滿足擴招培養的需要,一是要數量足夠,二是要結構合理,三是要素質過硬,四是要具有一技之長。

5.植入柔性化管理思維,實施“受益增量”式評價改革。在國家擴招百萬政策出臺和實施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的標準化教學與統一化管理已然不再適用,差異化、個性化教育和人性化、柔性化管理將取代舊有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模式。與之相應,“一把尺子”“一刀切”式的教學評價制度也將無法操作,“受益增量”式評價將取而代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