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啟示錄:每日優鮮

2015年,第一批企業探索前置倉,到現在幾乎全部陣亡,每日優鮮活下來了。

2016年,每日優鮮跑通前置倉試點工程,投資人不理解,融資一度受阻,創始人準備賣房。

2017年,每日優鮮開始大規模融資,C輪融資2.3億美金。

2018年,大規模融資,每日優鮮+便利購+每日一淘三大業務累計融資超11億美金。

2019年,每日優鮮攜手騰訊智慧零售發佈“智鮮千億計劃”,計劃在2021年成長為千億規模的生鮮零售平臺。

每日優鮮做為前置倉模式的開創者,做為生鮮商超的劫道者,未來3年目標要從百億規模成長為千億銷售規模。【雲陽子新零售內參】深度挖掘,創始人如何戰略思考,戰略路徑,以及如何戰略破局的,希望給從業者帶來一些啟示。

閱讀本文一定要換位思考,站在一個企業操盤人的角度與高度來學習戰略實施。

一、兩位創始人

2014年11月,每日優鮮成立於北京,由徐正和曾斌創立,分任CEO和COO。創辦每日優鮮之前,兩人都曾在聯想集團供職十餘年,2012年出任聯想佳沃農業的高管,有3年農業從業背景。

新零售啟示錄:每日優鮮

1、創始人:徐正

1981年出生的徐正,有幾個顯著的個人標籤。

  • 15歲科大少年班。

徐正15歲上大學,因為數學拿了全國奧林匹克競賽一等獎,被保送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中科大少年班是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教授大力倡導的,入選者是“神童”。

由於數學特別好,徐正直接選擇了跳過少年班進入數學系;其認為數學是一個研究模型和方法論的學科。按照古希臘文化,哲科不分家,數學好的一定有相當哲學功底。

徐正講過一個數學與CEO的例子,非常形象。

如果把一個 CEO 的能力分成 3 個要素:

第一個叫硬件,硬件就像 CPU、內存一樣,比如說人的智商、情商、體力、精力等;

第二叫思維模型,就是操作系統;

第三是那些軟件,它上面裝的各種應用,今天怎麼融資,明天怎麼帶隊伍等等。

其實我們底層的 CPU 已經足夠跑我們上面的應用了。所有人的硬件都是足夠做商業的,而軟件是可以隨時卸載和更新的,今天這個知識點不會,明天我可以再去裝一個。真正是操作系統要強。

操作系統是什麼?是你將一個事物抽離出來,抽象化思考的底層能力。數學其實就是一個把任何事物抽象化的能力。它能幫助你想背後的問題,這是我覺得學數學對我幫助最大,讓我覺得受益一生的地方。“

  • 28歲聯想事業部總經理

徐正在28歲成為最年輕的聯想集團事業部總經理。

2002年,加入聯想曾負責全國零售大客戶,從4個人的團隊一直做到2000多個人的團隊,年均營業收入高達幾十億元的規模。

2009年,調到中國區負責消費筆記本事業部的工作,更是將年均營業收入做到了300多億元,成為當時聯想集團中國區最年輕的事業部總經理。

2012年,出任聯想佳沃農業的高管,負責水果事業部。

曾有記者問徐正,為什麼在能快速成為聯想最年輕的事業部總經理?徐正講過一個秘訣:“向上溝通要有膽子,向下溝通要用心,橫向溝通要有肺,在職場上我覺得這很重要。”

  • 堅持做少數派

徐正一直是少數派,看法與做法與常人不同。

2015年,生鮮從業者與投資人都在做城市中心倉,徐正選擇了前置倉模式。

2016年,投資人讓每日優鮮快速擴張,多做營銷廣告與公關PR,徐正選擇了低調。

2018年,無人貨架領域泡沫開始破滅,徐正選擇繼續堅守,堅信建築物級的近場零售。

大多數人討厭不確定性,徐正卻享受不確定性,所以不焦慮晚上睡眠質量好。

一個媒體人講的小故事:“騰訊組織了一次被投公司CEO的活動,有一項是賽艇,馬化騰、劉熾平、美團點評王興、獵豹傅盛、水滴沈鵬等人都參加了,但徐正卻選擇靜靜的在岸上觀看。他說自己不喜歡熱鬧,更願意和快手宿華聊聊科技。”

徐正蠻會享受孤獨的,應該是一個深度思考者,看法與眾不同。

徐正會享受不確定性,應該是一個樂觀主義者,允許犯錯試錯。

徐正強烈的哲科思維,應該是個戰略實施高手,以終為始地做戰略佈局。

2、 聯合創始人:曾斌

聯合創始人曾斌,1995考入武漢大學經濟學專業,畢業後進入阿里巴巴成為前300號員工。2003年至2012年,先後任聯想集團華南零售總監、平板事業部總經理。

  • 2008年讀書兩年。

曾斌想要自我提升,也計劃著轉行到金融,2008年前往香港中文大學攻讀金融財務FMBA。FMBA項目為期兩年,期間學到的很多知識,對曾斌影響至今。

2008年正值金融風暴,在講宏觀調控的課堂上,老師舉了一個例子:“這個人好像馬上就要死了,不打嗎啡心臟就不能起搏了。你跟我討論打了嗎啡之後是不是有後遺症,將來是不是會上癮,是不是可能造成身體的虛弱。我說對不起,這針不打下去他就掛了,其他的事情以後再說吧。”曾斌對此記憶猶新,“所以我今天會勸我的同事,所有的事情抓主要矛盾,不要求全責備。”

曾斌認為,所有公司都面臨兩種問題,第一種是生死問題,第二種是好壞問題。對於創業公司來說,第一種多一些。但大公司出來的人,很容易糾結於好壞問題。

  • 2010年持續創業。

2010年,曾斌在FMBA畢業後,加入聯想平板事業部。那時平板事業部只有他一個人,一個人搭團隊、做策略……相當於內部創業,從0開始。

2012年,聯想跨界涉入農業組建佳沃,曾斌主動請調,出任佳沃集團營銷總經理。當年聯想農業也是一窮二白,從0開始內部創業。

2014年,曾斌與徐正一起出來創業,成立每日優鮮。

  • 創業初心。

為什麼一定要創業?在一個採訪曾斌的文章發現,緣由是一件事:

2014年端午節,藍莓豐收。我們找了很多大戶談銷售,可他們不想辨別好壞,反正便宜我們就要。超市,誰給了費用,誰就上。我記得特別清楚,家樂福全年入場費96萬,這還是我從120萬砍下來的

曾斌認為,中國農產品行業的最大弊病是‘供需兩旺而流通不暢’。優質農產品投入較高,但定價權在流通渠道,經過批發商、分銷商層層盤剝,產品的價值早已發生異化。這是典型的傳統零售困境,所以需要發起一場新零售運動來改變。

曾斌講過創業初心:

讓所有種好東西的人,能夠越種越大,讓所有想吃好東西的人,都能即時,安心的吃到,這是生而驕傲和有社會價值的事情。我一直相信,有社會價值的企業,才有未來。

二、戰略思考:以終為始

徐正講過一個觀點,好的戰略就兩點:遠見與非共識。

非共識,不被大多數人理解,成為少數派;所以歷史上的大成就者,都是略顯孤獨的。

遠見,對未來的預測,是戰略前瞻的基礎;站得高,才望得遠。

1、戰略前瞻:未來十年

徐正判斷生鮮流通渠道的變革,會發生在2015年-2025年這十年。

  • 80後、90後、00後成為買菜的主力軍

徐正對消費者有一個基本的判斷:

從2015年-2025年這10年,最大的變化是買菜的人群變了,80後、90後、00後從中國生鮮購買的生力軍變成了主力軍。

從全社會來看,25歲-65歲是消費人群的核心構成,。2015年,25歲-65歲的人群中,有1/4是80、90後;再過10年到2025年,80、90後會佔到一半,且00後開始跑步進場。

買菜的主流客戶是女性,2015年開始,80後、90後女性步入家庭,開始高頻買菜,而00後也慢慢進入這個階段。這三代以前很少買菜的人,會慢慢開始從買菜的小增量人群變成主流人群。

  • 生鮮供給端面臨著巨大變革

徐正對供給端也有一個基本判斷:

國內農業“供需兩旺、流通不暢”的行業弊病,農民生產出好的產品後,無法有效賣給消費者,導致零售終端經常“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供給側沒有做好的原因大致有兩個:第一,時間不到。生鮮需要很多先烈們去教育市場形成一定的基礎訂單規模,當密度到一定程度時,新的物流解決方案、基礎設施就成為了可能。第二,供給側有些事情沒有做好,生鮮是一個運營難度很大,產業鏈條很長的生意,既要懂上游的商品選品,又要懂物流、倉儲,還要懂用戶運營,而當時的生鮮電商與生鮮超市都是各有短板。

生鮮市場在中國約莫5萬億,20%的線上滲透率的話,等於生鮮到家的市場會有1萬億的規模,生鮮行業有巨大的改造空間與商業機會。

  • 三個終局判斷

80後、90後、00後這些人群的需求和上一代人不一樣了,他們需要的商品不一樣,需要的服務也不一樣。

徐正在2015年對生鮮電商有了三個終局判斷:

判斷一:到店消費變成到家消費。80後、90後、00後購買生鮮首選渠道是線上。

判斷二:計劃性購物變成即時性購物。中心倉進化到前置倉,滿足消費者即時性需求。

判斷三:海量產品變成精選產品。消費者對於食品本質需求就是:便利化與品質化。

未來十年,生鮮消費端與供給端都面臨著巨大變化,一定會出現行業大變革(比如:新零售運動),徐正選擇了ALL IN新物種。

2、戰略路徑:上半場與下半場

每日優鮮10年(2015~2025年)的戰略規劃,上半場快要結束,明年(2020年)進入下半場;【雲陽子新零售內參】獨家解析每日優鮮的戰略路徑,採用的分析方法是圍棋的“取實取勢“理論,什麼時候”取實地“,什麼時候”取厚勢“。

  • 上半場(2015~2019年)

2015年,生鮮電商進入淘汰洗牌階段,生鮮電商中心倉模式侷限太多,面臨著模式創新的境況。每日優鮮的前置倉是新物種,此時需要驗證模式。

驗證生鮮前置倉創新模式,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理論原型試點工程跑通,區域市場跑通,跨區域市場跑通。

2015年底,每日優鮮跑通理論原型試點樣板,但是投資人不理解,導致融資一度受阻。2017年C輪投資人時代資本合夥人張自權曾說過,當時他們對前置倉模式能走多遠還是擔憂的,不敢投。徐正倒是很堅定,準備抵押房產賭下去,幸運的是有一個投資人下注了。這個事徐正講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一個公司的成長過程要穿越很多週期,它要穿越資本市場的週期、產品生命週期,甚至要穿越一些組織,一代一代人的生命週期,不斷的傳承,變成百年的公司。在這麼多週期穿越的過程中,你和週期錯配是很正常的現象。

一個很重要的啟示:企業成長過程中,週期錯配是常態!

2016年,是每日優鮮的商業模式確定年。

確定模式主要是三個方面:

第一是物流極速達模式的確立。

第二是商品模型的確立。

第三是客戶增長模型的確立,社交化營銷打動客戶。

一個插曲:2016年3月,完成B+輪融資的每日優鮮APP正式上線,計劃要覆蓋30個城市,其中有24個城市是次日達。為了ALL IN前置倉這個戰略目標,最終每日優鮮做了一個痛苦的決定,砍掉20個城市的業務,集中精力把北上廣深做透。

2016年,每日優鮮採用了“取實地”戰略,專注優化前置倉模式。

2017年原計劃還是”取實地“戰略。在2017年C輪融資消息宣佈前,徐正、曾斌跟團隊開了個閉門會議,對未來也定了個小目標:第一是深挖洞,2017年在進入的城市實現整體盈利。第二是高築牆,堅持又快又好的用戶體驗。第三是廣積糧,繼續融資,讓公司賬上的自由現金流突破10億。緩稱王,志存高遠。

實際情況是2017、2018兩年,開始”取厚勢“戰略,其一、全區域佈局前置倉,其二、跨品類升級前置倉2.0版,其三、保持組織創新能力孵化新物種:每日優鮮+便利購(建築級零售終端)+ 每日一淘(社交電商)。每日優鮮官方網站披露,集團三大業務2年融資高達10.8億美金。

2019年開始升級,進入下一個”取厚勢“階段,也是邁入“下半場”承前啟後的一年。6月每日優鮮與騰訊發佈了一個大型戰略發佈會,三年從百億成長為千億銷售規模,千億銷售相當於現在商超一哥大潤發的銷售規模。

  • 下半場(2020~2025年)

聚集80、90、00後(核心消費人群),影響60、70後(外延消費人群),為中國十億消費人群提供吃的服務。

新零售啟示錄:每日優鮮

每日優鮮下半場核心做好四件事情:

第一,物流。目前全國1500個前置倉,目標是未來3年把全國TOP30城市的前置倉模式做深做透,然後把全國網點密度做起來。前置倉1.0版升級為前置倉2.0版,正在研發前置倉3.0版(機器人自動倉)。目標平均配送小哥每天可以送60到70單,成為業界效率配送最高。

第二,供應鏈。一方面加大產地直採和消費端大數據對上游生產的反向指導,倒推生鮮產業鏈上游的標準化和品牌化,另一方面用供需算法連接起來,就是每一個倉、每一個SKU計劃賣多少,預測準確性,這些算法優化,再加上整個鏈條安全可追溯的食品安全報告。

第三,智慧營銷。從用戶的連接、人的數字化開始,持續升級會員體系,不斷用社交方式讓用戶做熟客推薦,以客帶客做完整個閉環,持續經營用戶。

第四,新物種

。做好每日優鮮(中心倉+前置倉),便利購(無人零售終端),每日一淘(社交電商平臺)。

【雲陽子新零售內參】預估,每日優鮮在第一個十年的下半場,繼續以“取厚勢”為戰略重點,服務數億消費者,銷售規模上千億。

未來五年的每日優鮮,還在進化中,不僅僅是生鮮電商,也不僅僅是網上超市。

三、戰略破局:ALL IN 新物種

有時候人們往往會高估一年的變化,而低估了十年的變化。

All in新物種,採用進攻性戰略,是徐正當時的一個判斷,賭未來十年(2015-2025年),新物種會百花齊放;老物種的總量跑不過大盤,他們會整合、併購、增效,新物種的總量會遠高於整個行業的增速。

1、創新破局:

好的戰略實施有一個重要原則:破局。用馬雲的話講:一刀捅下去要見血。

每日優鮮如何驗證破局點,徐正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論:三個圈交集。

三個圈:直覺圈、邏輯圈、數據圈,3個圈交集的就去all in。

直覺圈是什麼?你跟10個、20個用戶深度交流過,洞察到他人性的背後,為什麼有這個需求?用你的直覺洞察用戶需求。

邏輯圈是什麼?順著商業邏輯推演,你提供了什麼價值,用戶為什麼能感受到這種價值,為什麼你可以贏下競爭對手。用你的邏輯說服領導、同事和投資人。

數據圈是什麼?就是數據證明,跑通創新模式。

三個圈缺一不可,否則創新項目容易跑偏。

創新項目如果驗證破局點,操盤人就必須ALL in,全力把新物種打磨好,每日優鮮有三個標準:(非常值得學習)

  • 簡單化。把一個複雜的生意簡單化。零售有很多細節,抓住消費者最關心的幾個點,將之簡化,方便傳播與執行。
  • 重複化。把簡單的事情重複化——生鮮的關鍵點是果蔬新鮮,做到一日新鮮很簡單;做到重複化,一年365年天新鮮,讓1萬個倉都新鮮,才是新物種是否打造成功的標準。
  • 系統化。將重複的事情繫統化——重複的事情會產生海量數據,靠人力管理還是靠技術系統管理?人管人管到千人就會變形,規模上不去;系統管人可以快速複製,規模能夠做很大。

每日優鮮的上半場,孵化三個新物種:社區化電商每日優鮮(前置倉),建築級零售便利購(無人零售),社交化電商每日一淘(新電商)。

新零售啟示錄:每日優鮮

2、探索中心倉:

2014年底,每日優鮮在融天使輪的時候,跟投資人講希望做一個特賣模式:水果的唯品,這是每日優鮮1.0版。

據曾斌對海克財經講述:敲定特賣模式的理由是,水果都有一個集中成熟期,往往在一兩個禮拜之內百分之七八十的果實成熟,而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如果平日渠道鋪得太廣,維護成本太高;如果平日鋪得太窄,集中成熟時銷售環節就會掉鏈子

差不多半年之後,每日優鮮叫停了水果特賣模式。

水果特賣模式,其實也是生鮮供給側創新的產物,有一個叫拼好貨的公司做成了。

2015年5月拼好貨正式上線,定位生鮮電商,創始人黃崢,2015年底完成B輪融資5000萬美金。拼好貨的玩法,與其它生鮮電商完全不一樣。經營結果:不到一年日均訂單30萬,每日新增用戶10萬級別,用戶總數2000萬+。

【雲陽子新零售內參】總結為四大原因:

其一、爆款拼單。

每一款都以爆款為標準,商品好又便宜,所以消費者願意拼單,這個次序很重要。為了保障爆款,拼好貨用100名採購負責30個SKU。做產地直購,選品“70分水果”性價比高。

其二、中心倉零庫存

拼好貨的倉庫,無需冷庫,主要是用來暫存週轉及二次質檢,從入庫到出庫,水果一般只會待幾個小時,幾乎沒有庫存,損耗率是個位數。消費者成團後一般48小時收到貨。

其三、無需冷鏈配送。

拼好貨當時專注水果品類,按照淘寶生鮮商家的玩法,儘量基地直採,不用冷鏈物流。毛利率可達到25%~30%,平均快遞成本低於5元/單。

其四、推廣成本低。

通過微信拼單裂變,加上口碑傳播,當時幾乎沒有推廣成本。

簡單一句話,拼好貨用常溫物流做水果電商,無需冷鏈物流履約成本低。這個解題思路不錯,對部分生鮮有效,但不能解決短保生鮮商品,也不能做到即時配送,對生鮮電商未來發展具有很大侷限性。也許正因如此,每日優鮮2015年開始探索前置倉。

3、ALL IN前置倉:

生鮮電商,2015年是一個轉折點。之前基本都是中心倉,之後誕生了前置倉;前置倉的本質是把冷鏈物流從城市級升級到了社區級。城市中心倉做到次日達或半日達,社區前置倉做到一小時達。

新零售啟示錄:每日優鮮

前置倉是供給側改革,滿足消費者的生鮮到家需求,從消費者購買生鮮的需求來講,自然會選擇前置倉模式的一小時達。

生鮮冷鏈物流,中心倉履約成本太高,一個訂單高達30元;這種成本結構,中心倉只能賣高客單價商品,比如:批量囤貨冰鮮商品。

前置倉履約成本可做到10~15元,生鮮毛利20~30%,理論上客單價50~80元就可以覆蓋履約成本。這種成本結構,前置倉可以賣生鮮肉菜,做到高頻購買。

前置倉履約成本為什麼可以做到如此之低?

生鮮履約成本高,核心原因不是物流問題,而是保鮮問題。保鮮一般有三種方法,第一是冷源,即運輸過程中有冷氣保持低溫;第二是冰塊等冷媒;第三是時效,在短時間內將生鮮送到用戶手中。中心倉進行宅配,會使用冰塊等冷媒+包裝;前置倉進行宅配,1個小時之內送到家無需冷媒。

歸納生鮮前置倉模式,最核心優勢就兩點:(最快)平均可做到30分鐘到家,(最低)平均履約成本可做到10元左右。

對消費者而言,每天可以在線上買生鮮肉菜;對電商平臺而言,這是一個高頻入口。

2016年,前置倉正式確定,行業分為兩個流派:以盒馬為代表的O2O流派,強調線上線下融合,重視門店;以每日優鮮為代表的新電商派,強調線上,沒有門店。

每日優鮮2015年中期做前置倉,用了三個季度,完成了單點模型驗證,又用了三個季度完成了單一城市的驗證。每日優鮮核心是佈局前置倉,為了打造即時配送基礎設施。

2016年,每日優鮮前置倉1.0版,面積大約在100-150㎡,SKU數量1000。

2019年,每日優鮮前置倉2.0版,面積擴大到300-500㎡,SKU數量3000+。

未來,每日優鮮會升級到前置倉3.0版,利用機械臂實現分揀無人化與智能化前置倉。

徐正的一個戰略觀點:所有的基礎設施建設,你所面對的困難一定比你想象中要大很多倍。但是做完之後,你能得到的回報也是超出你的想象的

和當年京東一樣,重視物流配送。

4、每日優鮮:

每日優鮮是社區化電商,是一個新物種。

每日優鮮未來長的是什麼樣子?

2016年,曾斌闡述終極暢想時表示:天貓做的是非即時性需求的平臺,客戶需要的是產品的豐富度;京東提供的是非即時性需求的自營,客戶需求已經從豐富度變成了品質服務;現在每日優鮮想做的是即時性需求的自營業務,希望成為生鮮領域的京東。

按照以上推演,每日優鮮短期是生鮮電商,中期進化為網上超市,遠期可能進化為綜合型電商平臺。

  • 短期:2015~2018年

每日優鮮主攻前置倉模式,前置倉1.0版的面積大約在100-150㎡,SKU數量為1000。品類結構主要是生鮮食品,解決目標用戶吃的問題。每日優鮮以水果作為切入點,圍繞餐桌所有吃的,主要有果蔬、海鮮、肉禽、牛奶以及小食等。

這個階段,每日優鮮是定位生鮮電商。

  • 中期:2019~2025年

每日優鮮主攻中心倉+前置倉模式。

前置倉2.0版面積擴大到300-500㎡,SKU數量計劃為3000+,品類結構類似綜合超市,除了生鮮食品,還有雜貨百貨,2.0版前置倉劃分了常溫區、冷藏區、冷凍區、餐食區、咖啡區、活鮮區等獨立區域,為用戶提供多場景、全方位的商品服務。

2019年5月,上線“優鮮超市”,城市中心倉SKU數量30000+,提供次日達服務。

這個階段,每日優鮮是定位網上生鮮超市。公開目標是2021年達到千億銷售規模,預計2025年達到數千億銷售規模。

  • 遠期:2025年之後

如果發展順利,每日優鮮的中心倉+前置倉+商家倉形成”三倉合一”,成為綜合型電商平臺。除了實物零售,還會切入到社區生活服務領域。

每日優鮮成為綜合型電商平臺,APP日活至少數千萬級別。

對每日優鮮來說,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對前置倉來說,未來有一個可能性,【雲陽子新零售內參】認為會有日活至少數千萬級別甚至上億級別的超級APP出現,盒馬、每日優鮮、美團等是參賽選手。

5、便利購

2017年每日優鮮剛剛做完C輪融資,當時盒馬模式熱火朝天,有投資人建議開線下店。徐正內心是比較抗拒的,不認可店倉一體,認為店是店,倉是倉,因為庫存很難共享。

2017下半年的辦公室近場零售,行業非常火熱。徐正判斷未來會出現“建築級零售”,比社區零售更貼近消費者。每日優鮮內部孵化便利購,2017年年底完成了2億美元融資,騰訊領投A輪合計5300萬美金,鼎暉領投B輪合計1.44億美金。

2018年便利購發動攻勢,成為賽道領頭羊。辦公室近場零售,消費者一定有需求,但對零售商的運營要求很高。從行業發展進程中,從業者始終要面對:1、覆蓋幾十人以上的辦公室點位,2、辦公樓比較開放的場景,3、競爭加劇,好點位始終是有限。導致行業的“四大煩惱”:訂單少,貨損大,運營成本高,盈利很難。

辦公室近場零售,不能按照傳統線下零售方式解決,必須有另外一種解題思路,【雲陽子新零售內參】始終認為還需用O2O模式破局辦公室近場零售。

徐正講的“建築級零售”,大致有三大類場景:熟人場景(在辦公室),半熟人場景(在社區),陌生人場景(在路上等),會有不同的無人零售終端與解決方案。

前置倉+無人零售終端,能滿足消費者1分鐘~30分鐘的即時需求,每日優鮮在持續佈局,未來值得期待。

6、每日一淘:

每日一淘成立於2018年4月28日,前端採用社交分享+會員制,後端直採+直供的S2S共享創業模式,打造一個新型的專業精選會員制電商。

新零售啟示錄:每日優鮮

2018年7月拿到A輪3000萬美元的融資,又在同年11月拿到B輪1億美元融資,成為被資本看好的的寵兒。上線不到半年,每日一淘月GMV突破1億元。

每日一淘雖然由每日優鮮孵化,但選品和用戶人群是不一樣的。每日優鮮的用戶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強調生鮮購物的時效性。而每日一淘的用戶集中在下沉市場,瞄準了3-6線城市的家庭消費,更在乎的是高性價比。

為什麼要做每日一淘?有兩大主因:

  • 其一、長期戰略要求

因為每日優鮮的長期戰略,中心倉+前置倉+商家倉形成”三倉合一”,未來是成為綜合型電商平臺。

每日優鮮,採用中心倉+前置倉,自營體系+商品入倉,1小時到家服務。

每日一淘,採用商家倉,平臺體系+商家入駐,次日達服務。

兩者現在是配合發展,每日優鮮打一二線城市,每日一淘打3-6線城市。

  • 其二、短期戰略機會

從拼多多的發展歷程看,傳統電商轉型“新電商”有巨大機會。如何看待“新電商”,是一個認知問題;認知差距意味著商業紅利。

每日優鮮認為行業有機會,渠道電商正處於大轉型時期,2018年成立了每日一淘。

每日一淘是社交電商,採用會員制。

旗下的一淘心選專攻社區消費者,提供拼團;賦能社區小店,提供自提服務。

旗下的貝特甄選專攻網紅導購,用短視頻與直播形式賣貨。

每日一淘由曾斌做CEO,是每日優鮮一個極其重要項目。

7、一套組合拳:

歸納而言,每日優鮮的新物種戰略極具進攻性,未來幾年打的是一套組合拳。

  • 社區前置倉:打造全國即時物流基礎設施,類似京東的玩法。
  • 每日優鮮APP:中心倉+前置倉,至少日活千萬級別。
  • 便利購:至少幾十萬個無人零售終端。
  • 每日一淘:商家倉,至少日活千萬級別。
  • 三倉合一:中心倉+前置倉+商家倉融合。
  • 三端合一:每日優鮮、便利購、每日一淘可能整合為一個超級APP。

這次中國新零售運動,無論對傳統電商,還是實體零售,都是一場百年不遇的巨大變革與商業機會。傳統電商的排座次序被完全打亂,因為拼多多等社交電商的出現;零售行業的排座次序也會被打亂,因為盒馬、每日優鮮等新零售代表企業的出現。

【雲陽子新零售內參】堅信前置倉模式,會改變商超大賣場與便利店的競爭格局,未來幾年一定有一家上千億銷售規模的新零售企業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